第205章
戚小虞的粉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情也非常复杂和微妙。
一方面,他们自然想看到自己家崽崽多解锁一种造型,京剧造型又确实很美,塑造得好就是经典。
但大部分人都驾驭不住,而且现在吹毛求疵的观众和键盘侠那么多,出现一点点问题就能被嘲上天。
再看戚小虞的履历,确实跟京剧没半毛钱关系。
他们虽然无条件支持自家宝贝,也担心戚小虞被嘲。
其他圈内人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都不敢轻易表态。
要是戚小虞想拍的是个什么其他题材,以他现在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估计早就有不少演员、经纪公司和投资方来跟他联系,要加盟进来了。
但现在,他们都想先观望观望,毕竟这个题材很难拍好,而且是真的不卖座不赚钱。
与此同时,戚小虞确实像网传的那样正在京剧院里。
不过不是学唱戏,而是谈合作。
戚小虞带着于晓生、还有这几个月写成的故事脚本去找京剧院的副院长张国辉,想从剧院里找一些学生和老师来参演电影。
毕竟这部电影讲的是戏班的故事,里面不能只有他一个人会唱戏,师父师姐和一众师兄弟,他希望能从剧院里找到合适的演员。
张国辉六十岁上下年纪,身高1米75左右,身材精瘦,头发全白、剪成寸头,虽有老态,但目光炯炯有神。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戚小虞,还备了茶水,看起来是个很好相处的老头,但在听说戚小虞的来意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先接过剧本,从眼镜盒里拿出一副老花镜戴上,说要大致看过剧本之后才能决定。
那样子似乎很不相信戚小虞。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这些年不少人娱乐圈的人找他合作过,他也心动过几回,放了一些剧院的人出去,但结果很不如人意——非但没拍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反而让这些放出去人野了心,变得浮躁了,再也不肯好好唱戏,对娱乐圈蠢蠢欲动,辜负了他这么多年的栽培。
他看戚小虞这么年轻,觉得戚小虞也只是想随便玩玩而已,或者是一时好奇,或者是心血来潮,总归是瞎糊弄,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戚小虞双手把剧本递到张国辉面前,然后就乖乖坐在张国辉对面的椅子上等着,一边用余光环顾了一下整个办公室的布局。
他右手边有一排柜子,里面被各种书籍和奖杯给放满了。
张国辉正在快速浏览完手里的剧本,看样子还得好一会儿。
戚小虞问了一声,是否可以让他观阅一番。
张国辉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看着嫩了些,但是礼节周全,一边点头,让他自己随便看。
得到张国辉的许可,戚小虞便站起来走到柜子前,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书。
柜子里的书新旧交杂,全是戏剧相关的东西,有文献资料,有戏剧理论,还有各种各样的剧本。
戚小虞挑了一本放在最外面的、历史向的书出来看,里面讲了京剧的起源、变化、发展与现代演绎。
他翻着看了一会儿,里面掉出一张纸来。
那张纸有些旧,边沿卷了起来,戚小虞好奇,打开一看,发现是只谱子——用工尺谱写的京剧曲谱,一竖排下来,都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与现今流传的简谱差距很大,上面还有一些笔记,看起来是张国辉从跟其他地方誊写到这里用来研究的,看卷边程度,估计常常研究。
戚小虞一边看谱,一边就轻轻哼了出来。
本来正在专心看剧本的张国辉,把眼睛往下拉到鼻梁上,讶异地看向这个年轻人。
连他都研究了很久还无法确定音调的谱子,这个年轻人竟然一边看一边就能唱出来!
而且根据他之前的研究来看,这个年轻人唱得还基本没有任何差错!尤其是那几个他之前理不顺的地方,从他嘴里哼出来,一下子就顺畅多了。
张国辉本来看剧本,心里就有些讶异里面关于戏班描述的精微之处,但他以为这是编剧替戚小虞写出来的故事。
现在听到戚小虞随便哼了几句,才不由得彻底刮目相看。
工尺谱是明清时期民间最常用的曲谱。
后来简谱传进来之后,就渐渐取代了工尺谱的应用。
因此,习惯了使用简谱的现代人、能看懂工尺谱的很少很少。
戚小虞却和这里的人截然相反,他初到戏班学戏,就是从工尺谱开始的,他不会简谱,但他对工尺谱可太熟悉了。
张国辉又竖起耳朵听戚小虞哼了一段,等到他全部哼完,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充满兴致的打量戚小虞,“你会看工尺谱?”
戚小虞把书合上,笑道,“从前跟师父学过一点儿。”
张国辉更感兴趣了,“哦,方便问下戚先生的师父是哪位?从哪所学校毕业的?”
戚小虞含糊道,“师父自己唱着玩,不是科班出身,张院长应该不认识。”
张国辉见状,也不再多追究这个问题,接着又兴致勃勃问,“那你所有的工尺谱都会看吗?”
戚小虞谦虚道,“还行,应该没问题。”
张国辉一时也顾不得别的了,立刻把刚才那个谱子拿出来,匆匆把老花镜重新戴上,指着一个地方问,“这个地方我刚才听你唱是发duo的音,但按照一般的情况,不是应该发mi的音吗?”
一方面,他们自然想看到自己家崽崽多解锁一种造型,京剧造型又确实很美,塑造得好就是经典。
但大部分人都驾驭不住,而且现在吹毛求疵的观众和键盘侠那么多,出现一点点问题就能被嘲上天。
再看戚小虞的履历,确实跟京剧没半毛钱关系。
他们虽然无条件支持自家宝贝,也担心戚小虞被嘲。
其他圈内人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都不敢轻易表态。
要是戚小虞想拍的是个什么其他题材,以他现在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估计早就有不少演员、经纪公司和投资方来跟他联系,要加盟进来了。
但现在,他们都想先观望观望,毕竟这个题材很难拍好,而且是真的不卖座不赚钱。
与此同时,戚小虞确实像网传的那样正在京剧院里。
不过不是学唱戏,而是谈合作。
戚小虞带着于晓生、还有这几个月写成的故事脚本去找京剧院的副院长张国辉,想从剧院里找一些学生和老师来参演电影。
毕竟这部电影讲的是戏班的故事,里面不能只有他一个人会唱戏,师父师姐和一众师兄弟,他希望能从剧院里找到合适的演员。
张国辉六十岁上下年纪,身高1米75左右,身材精瘦,头发全白、剪成寸头,虽有老态,但目光炯炯有神。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戚小虞,还备了茶水,看起来是个很好相处的老头,但在听说戚小虞的来意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先接过剧本,从眼镜盒里拿出一副老花镜戴上,说要大致看过剧本之后才能决定。
那样子似乎很不相信戚小虞。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这些年不少人娱乐圈的人找他合作过,他也心动过几回,放了一些剧院的人出去,但结果很不如人意——非但没拍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反而让这些放出去人野了心,变得浮躁了,再也不肯好好唱戏,对娱乐圈蠢蠢欲动,辜负了他这么多年的栽培。
他看戚小虞这么年轻,觉得戚小虞也只是想随便玩玩而已,或者是一时好奇,或者是心血来潮,总归是瞎糊弄,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戚小虞双手把剧本递到张国辉面前,然后就乖乖坐在张国辉对面的椅子上等着,一边用余光环顾了一下整个办公室的布局。
他右手边有一排柜子,里面被各种书籍和奖杯给放满了。
张国辉正在快速浏览完手里的剧本,看样子还得好一会儿。
戚小虞问了一声,是否可以让他观阅一番。
张国辉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看着嫩了些,但是礼节周全,一边点头,让他自己随便看。
得到张国辉的许可,戚小虞便站起来走到柜子前,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书。
柜子里的书新旧交杂,全是戏剧相关的东西,有文献资料,有戏剧理论,还有各种各样的剧本。
戚小虞挑了一本放在最外面的、历史向的书出来看,里面讲了京剧的起源、变化、发展与现代演绎。
他翻着看了一会儿,里面掉出一张纸来。
那张纸有些旧,边沿卷了起来,戚小虞好奇,打开一看,发现是只谱子——用工尺谱写的京剧曲谱,一竖排下来,都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与现今流传的简谱差距很大,上面还有一些笔记,看起来是张国辉从跟其他地方誊写到这里用来研究的,看卷边程度,估计常常研究。
戚小虞一边看谱,一边就轻轻哼了出来。
本来正在专心看剧本的张国辉,把眼睛往下拉到鼻梁上,讶异地看向这个年轻人。
连他都研究了很久还无法确定音调的谱子,这个年轻人竟然一边看一边就能唱出来!
而且根据他之前的研究来看,这个年轻人唱得还基本没有任何差错!尤其是那几个他之前理不顺的地方,从他嘴里哼出来,一下子就顺畅多了。
张国辉本来看剧本,心里就有些讶异里面关于戏班描述的精微之处,但他以为这是编剧替戚小虞写出来的故事。
现在听到戚小虞随便哼了几句,才不由得彻底刮目相看。
工尺谱是明清时期民间最常用的曲谱。
后来简谱传进来之后,就渐渐取代了工尺谱的应用。
因此,习惯了使用简谱的现代人、能看懂工尺谱的很少很少。
戚小虞却和这里的人截然相反,他初到戏班学戏,就是从工尺谱开始的,他不会简谱,但他对工尺谱可太熟悉了。
张国辉又竖起耳朵听戚小虞哼了一段,等到他全部哼完,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充满兴致的打量戚小虞,“你会看工尺谱?”
戚小虞把书合上,笑道,“从前跟师父学过一点儿。”
张国辉更感兴趣了,“哦,方便问下戚先生的师父是哪位?从哪所学校毕业的?”
戚小虞含糊道,“师父自己唱着玩,不是科班出身,张院长应该不认识。”
张国辉见状,也不再多追究这个问题,接着又兴致勃勃问,“那你所有的工尺谱都会看吗?”
戚小虞谦虚道,“还行,应该没问题。”
张国辉一时也顾不得别的了,立刻把刚才那个谱子拿出来,匆匆把老花镜重新戴上,指着一个地方问,“这个地方我刚才听你唱是发duo的音,但按照一般的情况,不是应该发mi的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