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辉祖下令,外甥进府可以,护卫免谈。

  “大哥真这么说?”

  听到徐辉祖不许护卫进府,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脸色也是相当不好看。

  “我去同大哥说!”

  徐增寿火气冲头,之前明明说好的,大哥这又是怎么了?

  意外的,朱高煦拉住了他。

  “魏国公此举孤能够体谅,舅舅不必气恼。”一个魏国公,一个舅舅,嘴上说能够体谅,话中却暴露了朱高煦真正的心情。

  “可……”徐增寿还是气得想杀人,这算什么?外甥好歹是个郡王,带上些护卫又怎么了?魏国公府还养不起不成?

  “舅舅,我兄弟进京是为拜祭太祖皇帝,临行前父王曾叮嘱,到京后一切听从舅舅安排。魏国公遣护卫回王府,必有其考虑,孤照做便是。”

  说着,朱高煦回身,召来孟清和,吩咐他带人回京城燕王府,“回禀世子,孤与三弟在舅舅这里一切妥当,请世子不必担心。”

  “卑下遵命!”孟清和应诺之后,接着说道:“郡王同公子的习惯,怕是国公府的下人并不十分清楚。卑下斗胆,待回禀世子,遣随行宦官火者数人过府,可否?”

  “可。”不等朱高煦点头,徐增寿先一口答应下来。

  护卫不让进,伺候的宦官也拦在门外?未免太不近人情。说句不好听的,是打算将朱高煦朱高燧同世子隔绝,软禁不成?

  目送朱高煦兄弟随徐增寿进府,孟清和仰头看向魏国公府门楣上悬着的“大功坊”匾额,面容平静。

  金漆兽环大门在面前合拢,孟十二郎勾了勾嘴角,他能猜到徐辉祖此举的用意,不外是避免朱高煦兄弟对外传递消息,也是给皇帝摆出个忠臣的姿态。后世赫赫有名的南京瞻园,不过是徐府的花园,开国功臣,一门两公,在靖难中站错了队,仍屹立不摇,徐辉祖,果真是了得。

  “百户,可是回王府?”

  “回去。”孟清和扣住腰间长刀,对随行的鸿胪寺左寺丞说道:“还要劳烦寺丞一次。”

  鸿胪寺左寺丞不过从六品,孟清和身为百户,正六品,本不必如此。但文官和武官的品级却不能这么比,不见七品的言官能指着一品都督的鼻子骂?

  这就是大明官场,尤其现下情况特殊,还是客气点好。

  见派去的护卫都被撵了回来,朱高炽有些吃惊,打发走了鸿胪寺寺丞,从孟清和口中听到了详细经过,叹息一声,“魏国公也是为难,罢了,王安。”

  “奴婢在。”

  “你带上几个可靠的去魏国公府。在京期间,你就跟在二弟三弟身边伺候。”

  “奴婢遵命。”

  王安躬身退了出去,世子发话,不愿意也不成。高阳郡王和三公子都不是好伺候的,得找两个耐揍又机灵的,必须从带来的人里挑。京城王府里的这些个,不说世子,他也是一个都信不过。

  王安离开后,朱高煦派人去请沈瑄,决口不提一同负责王府安全保卫工作的倪谅。

  沈瑄到后,房门关上,朱高炽对两人道:“来时,父王曾对孤兄弟三人言,此行凶险,在京中务必谨言慎行。一路行来,孤可信任者,除了兄弟,便只有汝等二人。”

  听到这番话,即便是孟清和,也不免心头发热。

  高智商,高情商,为人谦和,乐于礼贤下士,无论大事小事绝不糊涂,除了外在条件差了些,几乎无可挑剔。

  要是换个人,高阳郡王的掀翻太子之路,或许不会走得那么困难。

  成功的可能,至少提高五个百分点。

  朱高炽同沈瑄说话时,孟清和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两位大佬就加强王府守卫,与府外传递消息,揪出府内细作诸事交换若干意见,做出妥善安排,才轮到他开口。

  “孟百户可有想法?”

  “回世子,卑下唯有一点提议,可供世子参考。”

  “孟百户尽管道来。”

  “是关于太祖—皇帝祭日……”

  房门外,一名端着茶水的宫人从回廊处走来,距离房门还有几米,被护卫拦了下来。

  宫人作势争辩了两句,到底没能靠近厢房。

  待她转身离开,周荣立刻遣人跟上那名宫人,“小心点,看看是谁安排的。“

  “是。”

  一名不起眼的火者跟了上去,房门恰好在这时打开,沈瑄迈步走了出来,周荣上前低声道:“有个宫人可疑,,标下已派人盯着。安排在倪千户身边的人回报,不见异常。”

  “继续盯着。”

  “是。”

  周荣领命,沈瑄回首望了一下室内,又道:“稍后孟百户出来,让他去见我。”

  “若孟百户问起?”

  “换药。”

  “是。”周荣应诺,随即一愣,换药?

  孟清和受伤的事他知道,还在奇怪他哪来的伤药,竟然是千户给的?既然千户好心,把伤药给孟百户不是更好,何必让人再多跑一趟?

  周百户晃晃脑袋,想不明白。

  朱高炽兄弟三人抵达京城翌日,皇宫中的建文帝派人前来慰问。

  来人的身份有些特殊,一个是翰林学士黄子澄,另一个是曹国公李景隆。

  两人被迎进燕王府正殿,数名宫人送上茶水,倪千户恰好在正殿守卫,看到两人,规矩行礼,不见任何破绽。

  不久,朱高炽被两名宦官从殿后扶出,看到他的样子,黄子澄和李景隆都是一愣。

  一身道服,满脸倦容,坐下之后,还听到了咕噜噜的一阵腹鸣。

  饶是李景隆,此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黄子澄更是无语。

  燕王世子不是好读书吗?没听说他喜好修道啊?

  难道是情报工作出了问题?

  朱高炽很快为两人解惑:“不瞒两位,孤已决定太祖祭日前后,修身茹素,每日诵经,另抄经书奉于太祖灵前,尽子孙之孝。”

  “世子大孝!”

  不论立场,身为读书人的黄子澄,对朱高炽此举颇为赞颂。

  李景隆则在心下嘀咕,朱高炽会这么做目的为何?真是为了孝道?

  接下来的时间,黄子澄完全忘记了建文帝派他来此的真正目的,开始同朱高炽大谈仁孝之义。李景隆插不上嘴,只能坐在一边喝茶。宫人送上点心,拿起一块,闻着挺香,咬一口,硌牙。

  捂着腮帮子,李景隆怒视送点心的宫人,这送上的是什么东西?

  “曹国公见谅,孤茹素期间,每日餐点主为蜀黍,另有粟粥,稻麦皆不用。不用荤腥,只用菜蔬,如此静心养身,抄录经书奉于祖宗,方为诚孝。况太祖皇帝早年生活贫苦,此举也为不忘祖先之苦,记百姓之难。”

  朱高炽说得感情十足,黄子澄感动得差点流泪,李景隆却捏着咬了一口的高粱饼子,嘴角直抽。

  燕王是个狠角色,他儿子也一样!

  每天高粱饼子小米粥,鱼肉没有,光吃青菜,还要诵经抄录,传出去,怕是京中的读书人都要大加赞扬。

  孝义大过天,有了朱高炽此举,皇帝要办他,哪怕是软禁他,都找不到借口。

  朝廷正嚷嚷着恢复周礼,敢对此等大孝之人动手,就算是皇帝,照样被喷一脸唾沫星子。

  换成洪武帝,哪怕是永乐帝,管他是骂是喷,抓人砍头不耽误。可皇位上坐着的是建文帝,让读书人抖起来的正是他本人,只能哑巴吃黄连,苦果自己尝。

  走出王府,黄子澄仍对朱高炽赞不绝口,李景隆有心提醒一下这位现在的立场,刚起了个头,就被堵了回去。一通之乎者也,绕得曹国公两眼蚊香圈。

  难得好心一次,却受到这待遇。

  干脆一甩袖子,不管了,随他去吧!

  王府中,朱高炽拿起一块高粱饼,慢慢的咬着。

  孟清和从侧殿走出,“世子,天气甚好,散步正当时。”

  朱高炽拿着饼的手一僵,摸摸肚子,盯着手中的高粱饼,目光中表达着无形的渴望。

  “孤……”

  “世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世子,难道您不想有一天能扬鞭大漠?”

  “……”

  “世子,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朱高炽一咬牙,站起身,“走!”

  一旁的宦官连忙上前,却被朱高炽挥开,“孟百户扶着孤。你去魏国公府告知孤的两个弟弟,自今日起同孤一起修身抄经,吃高粱饼子小米粥,日进两个鸡蛋,三日可进一餐鱼肉,每日抄不完经书不许睡觉!”

  “奴婢遵命。”

  宦官领命离开,孟清和扶着朱高炽,没走出正殿,汗出得比朱高炽还多。

  朱高炽笑道;“孟百户,如此,孤与汝都能强身健体,甚好。”

  孟十二郎咬牙,到底是永乐帝的儿子,洪武帝的孙子!

  魏国公府,朱高煦和朱高燧刚同徐增寿在校场较量过,一身汗水,肚子轰鸣。

  洗漱过后,正一人半只鸡伏案大嚼,冷不丁的听到朱高炽派人来传话,从今天开始茹素抄经,两人顿时有种被雷劈到的感觉。

  世子想干嘛?他不吃肉,别人也不能吃?

  徐辉祖得知此事,独坐良久。

  世子身边有何高人,竟能出此计策?

  不出三日,朱高炽三兄弟的孝行传遍了京城,连激进派的削藩人士也夸赞世子敦厚。

  翰林侍讲方孝孺,当着建文帝的面夸奖朱高炽各种仁厚,各种孝顺,各种好。他一表态,京城里的读书人都是一面倒的交口称赞,连身负嚣张骄横恶名的高阳郡王,名声都好了许多。

  在孟清和提议时,朱高炽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只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朱高煦和朱高燧却是震惊了,见徐辉祖对他们的态度都转变许多,兄弟俩拿起筷子捧起碗,高粱饼子小米粥,加上点咸菜,说实话,也是挺香的。

  由于朱高炽三兄弟闹出的动静太大,进京的藩王也纷纷表示要为老爹抄经吃素。

  身为皇帝,建文帝不能不表态,干脆一咬牙,打包行李搬进右顺门外的武英殿,斋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