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沈傲之年方四十有一,三十五岁中进士,在京城之中,沈家如今只算得三等人家,势也不盛,他熬了五年,不过是六品,幸而他在翰林院任职,虽然清闲,却也清贵。

  沈傲之轻笑,脸上流露出一抹暖意,道:“那是理所当然,如海才思敏捷,我素来钦佩之至,这五年来他在家守制读书,又办了什么书院,恐怕越发进益了。说实话,你我和如海还是同科的贡生呢,只不过他为榜首,我为孙山。”

  郭源闻言也笑了,点头道:“虽说我比你的名次好了些,但是殿试却在你之下。”

  沈傲之却道:“虚名算什么?我不如你。”

  原来郭源、沈傲之和林如海竟是同科,其中林如海年纪最幼,沈原曾经长叹说他们沈家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初沈傲之的祖父还是相国呢,论文臣身份比林家还强,不想到了沈傲之这一代,文采比不上林如海也罢了,做官处事居然还不如郭源有本事,郭源三年连升两级,沈傲之五年才升到六品,当然,沈傲之做官后并未依靠家里的人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沈傲之从未生出焦虑之色,也不眼红别人的青云直上,他祖父五十岁出仕,七十为相国,相比较而言,他三十五岁金榜题名,已经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翰林虽然清贵,却非实职,沈傲之起意外放,故劝郭源道:“明年年初我打算外放出京,选了云南一带,听说那里民风彪悍,我倒想一会,可巧那边有几个职缺任满,略一打点便能接任。你不妨细细打算,在京城里六品算什么?多少世家子弟都安于享乐,舍不得离开京城,因而都看着那几个缺儿,但是六品在外面却是执政一方,也不枉你一腔抱负。”

  郭源苦笑道:“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我原想着丁忧后起复旧职,熬到明年,就谋个外放,到那时好更进一步,便不是更进一步,也不会低于六品,谁承想起复竟如此艰难。”

  沈傲之一怔,道:“你心里有成算便好,外放了,那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那上峰倒和如海家有几分交情,如海家这几年送礼也没落了他们家,不如明儿见了如海,我替你说一声,请他周旋,先复了旧职再说,横竖离那荣国府贾政出孝还得一年呢。”

  郭源道:“且先瞧着罢,若实在不成,再请如海兄帮忙。”

  他并没有清高到拒绝沈傲之的好意,官场上本就讲究人脉,沈傲之升官慢是为了在下面历练,而他则是为了自己的抱负,若是他们家有人脉,他也不至于被困到这等地步。

  沈傲之听他如此说,倒也放下心来,晚间说与父亲听。

  沈原现今是从二品大员,也是天子近臣,闻声赞叹道:“郭源遇到这样的事儿并未愤世嫉俗,也并没有一味清高,倒是个难得的人,先瞧着罢,倘若实在难以起复,不妨帮一把。说到如海,他们家已送了拜帖和礼物,明儿过来。”

  俗话说娘舅亲,林如海没了母亲,自觉得娘舅亲密无间,故先往沈家送了拜帖和礼物,同时也有送到贾家的,只是登门拜见的日子有前有后罢了。

  贾敏是极深明礼义的女子,心里虽然觉得娘家更亲些,但娘家同林如海并没有血缘之亲,而沈家却有林如海的亲舅舅并表兄弟们,因此十分体谅,送沈家的礼物也不比贾家差什么,只是贾家的礼物中金玉绸缎居多,沈家的礼物中笔墨纸砚为上。

  沈夫人昨日见了礼物,今日又见贾敏为人温柔娴静,并未因出身高便傲气凌人,心里很是喜欢,拉着她说起家务并京城中时鲜的玩意儿等。

  她是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慈眉善目,十分可亲,又历经岁月,说的京中诸般细事,谁家和谁家联姻,谁家认了谁家的小姐为干女儿,谁家的老爷升了什么官儿,夹在衣裳首饰中说将出来,恰是贾敏欠缺的,忙恭敬细听,贾母送的东西她已收了,能从中知晓京城中现今贵妇闺秀们都穿戴什么,但毕竟不能知道各家之间的瓜葛趣闻。

  却说林如海在书房中拜见娘舅并两位表兄,叙说过别来之事后,方仔细打听朝中动向。

  沈原父子三人自然不瞒他,林如海并不是官员,但他将来青云直上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当沈雪说起贾政因贾代善临终遗本而获得主事之衔时,不免说了郭源一事,林如海却是愣住了,道:“表兄说的可是与咱们同年的郭拂仙?”

  郭源字拂仙,其名音同沈原,故林如海称呼其字,而非其名。

  沈雪点了点头,道:“正是他,虽说是同年,可惜那年你忙着服侍姑父,故不曾一会。”

  林如海半日没有言语,难掩心中惊骇,沈雪不知,他如何不知这位郭拂仙将来的成就,他就是九皇子的谋士,助九皇子登上了九五之尊,太上皇去世后,封为相国。

  ☆、第019章:

  林如海和郭拂仙是同科贡生,但并不认得,起因自然是林公之病,他侍汤奉药,不敢离开床前半步,同年吃酒相会都不曾去过,而后父丧后扶灵回乡,导致他和那一年的同科贡生大多没有什么瓜葛,反倒是先前乡试同科和后来的殿试同科来往甚多。

  上辈子这时候林如海并未同贾敏一起进京,他先去赶考,原打算有了着落再接贾敏,不料因病误了佳期,当即回转姑苏,三年后方进京,故不曾听沈雪提及郭拂仙之事。

  郭拂仙的事情还是在他封了相国后,之前的经历广为人知,林如海才知道的。

  记得上辈子郭拂仙靠着自己并没有起复,沈家帮他谋了一个外放的职缺,不高不低,也是六品,是通判,在山东,比沈雪去的云南强几倍。他一心为民,确有才干,官声也十分之好,可惜敌不过有靠山的人,屡次受人打压,两次升迁不成,还是沈雪后来高升为山东巡抚,从中周旋,他方才升了五品,但不久以后得罪去山东朝圣的权贵,被免了官职。

  那是京城来旨,便是沈雪,亦是无能为力。

  在林如海替贾雨村谋起复之缺时,郭拂仙也起复了,数载后,他的功绩却被记在一名世家子弟身上,他为之心灰意冷,遂怒而辞官,而后做了教书先生。他是长安人氏,只能回京,但他得罪的权贵也在长安,三番两次打压他们家,致使其父气死于任上,家境败落,不知怎么被九皇子看中了,便在九皇子身边做了谋士。

  郭拂仙得罪的权贵林如海极熟悉,林如海虽与其无甚来往,但荣国府同之却极亲密,乃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牛继宗。牛继宗和贾赦年纪相仿,去山东朝圣之前方继承祖上爵位,袭一等伯,如今不过是白衣无功于国,明年年初便会先捐了个官职在身。

  思量到此处,林如海方开口向沈雪道:“表兄不必忧虑,此不过小事而已,可巧我们进了京,各处都要拜见的,到时提两句便是。”

  林如海说话时,心中有些犹豫,不知自己相助,是否会改变郭拂仙的运势。

  罢了,人定胜天的道理他不是不知,他从来都不信什么命运,据他所知,郭拂仙确实有谋士之才,必然不会被埋没,若自己果然改变了运势,届时再将其举荐到九皇子跟前便是。

  林如海既没想过先拉拢九皇子,也不会掠夺旁人的运势。

  沈雪露出一抹笑容,道:“你记着别忘记就罢了,拂仙还说先靠自己呢。”

  林如海摇头道:“文武百官职位就那么些,虽说哪一年都有空缺,但都是一二三品的官职,轻易不肯交于无能之人,下面品级低微的官职素来都是满满地被人占着,奉承四王八公的人何其之多,单靠拂仙兄一人,怕是无能为力。”

  沈雪轻轻叹了一口气,他何尝不知,沈家尚且不容易,何况郭家。

  沈家数十年前倒在权贵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世交故旧多是位高权重,但是如今沈家势败,那些世交故旧也大多都后继无人,较之沈家更加没落,沈家虽能替郭源筹谋一二,到底不如林如海来得便宜,林家因林公去世之故没落了些,但荣国府之势却蒸蒸日上,又有旧部不少,作为荣国府的女婿,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不会怠慢了他。

  沈雪在京城数十年,虽历经世事,但是不知人心难测,也不知道自贾代善去世后,除了贾母一如既往地疼爱贾敏外,荣国府和林家的来往并不是十分密切。

  沈原却看出了几分,只是他已年过花甲,身体不好,不知还能活几年,与其此时处处帮衬林如海令其有所依靠,倒不如放他自行历练,他相信以自己外甥的本事一定会功成名就,他早已看出林如海非池中之物,妹婿妹妹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次日林如海夫妇去荣国府拜会,早已被迎进大厅。

  瞧见荣国府上下肃穆,一点颜色不见,林如海心中不觉触动,不免想起女儿进京时的凄凉,那时荣国府正忙着元春封妃的喜悦,张灯结彩,哪有人在意从角门进入的林黛玉。

  荣国府诸人中贾赦不在意,独贾政最是喜悦,他自幼好读诗书,大有祖父遗风,深受祖父疼爱,林如海文采风流,素为他所钦慕,饶是他生性板正,也忍不住露出十分笑意,亲自迎他进去,又引他去贾母院中,道:“接了帖子后老太太念叨多时了。”

  贾敏已乘轿先从垂花门进了贾母院中,母女相见,自是一番悲喜交集。

  闻得林如海来了,贾母忙命快请。

  如今贾家元春年幼无碍,贾赦丧妻,除了贾母外,唯有王夫人一位女眷,即便是舅嫂姑婿之亲,也曾会过面,但是此时仍旧遵守礼数地避开了,且去打点今日酒席。

  林如海进来时,贾母举目一望,看着这位自己最中意的女婿,今日穿着玉色袍子,束着银带,面如冠玉,目若明星,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风流气度,令人观之难忘,比起离京之时更稳重了些,贾母看毕,心中便先欢喜起来。

  拜见后,贾母道:“快快请起。鸳鸯,看茶。”又叫林如海入座。

  林如海谢过,坐在下面,见到丈夫,贾敏面上便多了三分笑,拉着贾母的手,道:“早该来给母亲请安了,老爷原想着头一日就过来的,偏生受人所托,只得先去舅舅家,议完了要紧事方得以拜见母亲,还请母亲千万谅解。”

  听了贾敏这话,林如海微微笑了笑,虽知她谎言,心里却十分熨帖。

  贾母听说林如海和贾敏先去了沈家,心里有些不悦,如今听贾敏的意思,仿佛不是他们故意的,昨日的怨气顿时一扫而光,笑道:“咱们一家人说什么谅解不谅解的?没的生分了。沈家是女婿的亲舅舅,便是先一日过去有什么要紧?何况你们还受人所托。”

  贾敏素知娘家行事不妥,偏生都眼高于顶,恐母兄苛责丈夫,方有此语,闻得贾母不在意,顿时一喜,笑道:“好容易回了京,日后也能常来给母亲请安。”

  贾母听了,更是喜悦不尽。

  少时贾珠带着贾琏并元春上来拜见姑父姑丈,林如海和贾敏皆是称赞不绝,赠以厚礼。

  元春得了金项圈四个,荷包四个,香珠四串,因是初见,又多了四端表礼,四个金锞。贾珠贾琏每人则是狼毫一套,香墨一匣,宣纸百刀,宝砚一方并新书二部,又有金项圈一对,银项圈一对,笔锭如意金锞一对,状元及第金锞一对,只贾琏比贾珠多一件玉器,一个荷包。

  见状,别人犹未如何,贾赦便先喜悦起来,暗赞妹妹妹婿到底懂礼数,知道贾琏才是家中的长子嫡孙,随即对自己不理妹妹书信中所言有些后悔。

  贾政不理此等俗务,也不在意,闲谈过后,越发觉得和林如海言语投机,遂请他去荣禧堂小坐,又请贾赦作陪,也叫贾珠跟了上去。

  贾赦略一沉吟,随即冷笑,叫了贾琏一起过去。

  贾琏经由外公教导两年,早已非吴下阿蒙,他嘴甜心巧,生得又好,不比贾珠在贾政严苛之下唯知读书二字,诸事不理,因此他如今已是贾母跟前第一红人,贾母哪里舍得,忙道:“你们大人说话,叫小孩子过去做什么?叫他们都留下同姑妈说说话。”

  贾政和贾赦听了,只得依从。

  贾敏却在兄长和丈夫离去之前,招手叫贾珠和贾琏到跟前,一手拉着一个,左右打量,极夸一回,向贾母笑道:“都是好的,伶俐聪慧非常。明儿我常住京城,见面的时候好多着呢,我们姑侄说话尽有的,母亲让他们跟哥哥们去书房罢,好歹知道些学问。”

  贾母想起林如海才高八斗,听了这话,欣然允之。

  待他们都去了,贾敏方起身离座,坐在贾母身边,眼见贾母鬓如霜,眉如雪,偌大的年纪还要替兄长操劳,而自己却远离江南数年不见,心中不由得十分自责。

  贾母却拉着女儿的手,先前见了林如海,娘儿俩不曾说梯己话,如今自是细细打量,只见她今儿脂粉未施,头上珠翠一概不见,唯有几件银器,身上月白貂皮小袄,玉色灰鼠褂子,白绫棉裙。这样简单的打扮,越发显得素颜如花,清眸似水,顾盼之间秀色夺人。

  贾母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年轻人别打扮得太素了,也忌讳。我叫人给你送了一件大红羽缎的斗篷,怎么不穿呢?”

  贾敏忙道:“昨儿出门就穿母亲给的斗篷,平常都爱鲜艳颜色,只是如今父亲没了,我没有回来奔丧,兄长们尚未出孝,不孝女儿虽已出了孝,却怎能登门之际打扮得花枝招展?”说到贾代善,不觉滴下泪来。

  贾母不觉也伤心起来,下面的人忙上前解劝半日方好。

  因见元春面有倦色,贾母令人抱下去安置,拉着贾敏的手,悄声道:“你父亲在时,最疼你了,常念叨着你女婿将来必定能金榜题名,到时你们就好了,只是还没见到外孙子,心里也记挂着。你们出孝也有几个月了罢?还没有消息?”

  贾敏脸上一红,低头搓弄着衣角,半日方摇了摇头。

  贾母急道:“怎么回事?可请大夫看了?好生调理调理,早日怀胎要紧。女婿家几代单传,我也听说了女婿一心疼你,打发了所有丫头,但是唯有你有了哥儿,才有底气。”

  贾敏微微一叹,道:“命中注定的事儿,急也没用。”

  贾母想了想,道:“太医院里倒有几位极好的太医,擅长此道,明儿拿我的帖子请了来给你诊脉,知道了毛病才好对症下药。”

  贾敏忙道:“母亲不必如此忧虑,老爷不叫吃药呢,说是药三分毒,怕没病反折腾出病来。在江南时,已经请了极高明的大夫调理,都说身体康健,没什么毛病。”

  贾母道:“既没有毛病,你们又正当年轻,怎么会没有消息呢?”

  贾敏笑道:“老爷说,我们老太太上了三十岁才得他呢,我今年才二十四岁,因此不必焦急,说不定放宽心反容易得。”

  贾母听是林如海说过的话,略放下心来,叹道:“姑老爷疼你,我心里自是安慰,只是抱上了外孙子才能放心。如今你们年轻也还罢了,将年年纪大了,还没有孩子,岂不是都是你的罪过?因此我才忧心此事。”

  贾敏眼圈儿一红,道:“女儿不孝,劳母亲如此担心。”

  贾母嗔道:“我是你妈,我不担心你,还担心别人不成?你是有福的,公婆都是慈善和气的人,女婿又有本事,只等着明年高中,将来给你挣个诰命。”

  贾敏方欲说话,忽听人道:“太太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刚发现我把贾敏和林如海守贾代善的孝期给忘记了,果然是不吃饭导致的后果咩?脑子里一片混沌,马上去修改一下,贾敏出嫁之女,为父母守孝一年,齐衰不杖期,女婿缌麻三个月,最小的那种,果然是重男轻女咩?

  ☆、第020章:

  贾敏止住话语,忙站起身,果然见到丫鬟打起帘笼,一群丫头仆妇簇拥着王夫人进来。

  王夫人本穿着孝服,梳着丧髻,待客时方换了素服,如今又换了一件衣服,颜色既素且暗,愈发显得端庄沉稳,倒生生减了几分颜色。

  王夫人只比贾敏大几岁,倒显得老了十多岁一般。

  贾母被她打断与女儿的梯己话,心中略有不悦,向贾敏道:“你嫂子来回话,你且坐下。”

  贾敏初至贾母院中时便已见过王夫人了,本就没什么投机之语,再次相见,亦无话可说,故只站着,闻得贾母此语,方告罪一声,复又坐回贾母身边。

  贾母转头看着王夫人,问道:“有什么要紧事,这会子进来?”

  王夫人见贾母对贾敏和颜悦色,转脸便对自己严苛,心中不觉生了两分不忿之意,忙道:“该摆饭了,来请问老太太摆在何处。”

  贾母不悦地道:“还用问?姑太太的饭自然在我这里用,外面他们爷们自用。”

  说着,对贾敏笑道:“前些日子就拟定了单子,皆是你素日所喜之物,过了这么些年,你又住在江南,不知道你是不是仍旧爱吃那些。”

  贾敏听了,自是感动,笑道:“母亲记挂着女儿,一件衣裳一顿饭都想着,偏女儿未能尽孝于父母跟前,心中实是愧甚。咱们家虽在京城,吃的却多是南菜,倒没什么改的。但毕竟从小在京城里长大,我倒是想着京城的东西吃呢。”

  贾母笑道:“我记得你最爱吃糖蒸酥酪,已经叫人做了,咱们一起吃。”

  贾敏笑容满面地点头称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