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这样的人哪怕才学不显,做事能力一定很不错。
蒙恬在心里记下这个名字,又问旁边立着的副官:“这萧何可在榜上?”
副官对榜上的人早已熟记于心,点头应道:“他在榜上,还进了前十。”
蒙恬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这次全国大选不是他的差使,他只负责维持一下治安,不过扶苏有拜托他帮忙注意一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毕竟有些事不是靠看答卷能够看出来的。
别的地方蒙恬不知道,反正楚郡这边各个考生的情况他都给摸过底,还查处了好些个伪造身份的家伙。
蒙恬觉得这个萧何可以重点给扶苏推荐一下。
萧何还不知道自己被蒙恬注意上了,他分开人群来到榜前,从后往前找,找了半天没找着自己,心里免不了打了个突,担心大郎是不是看错了。可他心里又存着点希冀:万一他排名比较靠前呢?
等找到前十时,萧何几乎已经是屏住呼吸往前看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结果他在第五位找到了自己。
排在第五,正好在前十的正中央。
萧何怦怦直跳的心落回原处,接着便是无尽的欢喜。
他考上了,而且名次还挺靠前!
虽然没入前三有点可惜,但也已经远超他的预期,要知道这份名单是在给整个楚郡的读书人排序,而他能排第五!
跟着来的人之中也有识字的,同样很快找到了萧何的名字,连连向萧何说道贺的话。周围人听说萧何排在前五,纷纷朝萧何看去,只见他面容清正俊秀,还带着几分天生的亲和,便都起了结交之意,也朝萧何道贺并互通姓名。
一通热闹之后,萧何去领了属于自己的通行令,又辞别借宿的人家,在大郎不舍的目光之中骑驴返乡,准备与妻子家人分享这个喜讯。
归乡之后,萧何才晓得已有人回来报过喜了,刘季又组织了一批人来给他庆贺。
萧何无法,只得回家取钱买酒,陪众人喝了一轮。
如此应酬了三日,萧何便辞别家人与乡亲去郡中与其他考生集合,结伴一同往咸阳赴考去。
别觉得他们出发太早,这事宜早不宜晚,谁都不晓得路上会遇上什么意外。筹不出路费、掏不出住宿钱的也就罢了,家境宽裕的人还是早去早安心,免得误了考期。
再说了,能考过秋试的绝不会连这点钱都凑不出来,一个地方能出几个考中的人?只要能考中,有困难只管往外说一声,乡亲们一人凑一袋粮都给你凑出来。
萧何在考生之中算不得顶富裕的,但他脾气宽和,为人热心,做事又有章法,出发没几日便与不少考生都成了好友,遇事大家都有商有量地解决,看着竟一团和气。
……
各郡考生组队前往咸阳,咸阳这边也为春试做了不少的准备。
北市那边离国子学还挺近,扶苏让北市把客店腾出来迎接各郡考生,让他们只需要花低廉的价钱就能享受相对舒适的备考环境。如果想要更加豪华的住处,可以自己加钱换房,韩王宫那么大,可以轻松容纳所有考生并满足各个层次考生的需求。
当然,住在商业区,考生们还得抵御住各种诱惑。
这对考生们来说也算是一种考验,要是他们能轻易被外物迷了眼,想来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今年没参与秋试的国子学、云阳学宫学生,也都被扶苏安排了各种活儿,让他们负责接引赴考考生,带赴考考生熟悉环境,顺便跟赴考考生了解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
光会读书是不行的,还得会办事,这次全国大考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让他们多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接触。
各地的人才很重要,国子学和云阳学宫的学生们也很重要,两边正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扶苏把春试之事安排妥当,陆续已有地方上的考生名册和考生答卷送到咸阳直邸。
这些人都是各地学官通过将近一旬的辛勤阅卷给挑选出来的人才,扶苏收到以后每日拉着张良一起品读,看看其中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答卷的基础部分是不用看的,那主要起筛选作用,筛走一批基础都不扎实、想要浑水摸鱼的学渣。
送到咸阳来的主要是最后的命题作文。
各郡学官拟的命题不一样,各郡考生写的文章自也不一样,看起来还是挺新鲜的。
张良对这次的考生也很感兴趣。
这次大考明面上说是为国选才,实际上各地学官是从学宫博士和国子博士里选派过去的,再不济也是这两个地方的毕业生,可以说基本都是扶苏的人。
这些人受扶苏影响颇大,出的题大多不是那种考究经义的老题,而是因地制宜地提出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考生写出自己的看法、拟出个解决章程。
读着这些题,他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学官们在地方上发现的问题,还可以看看考生们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态度以及他们有没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张良只读了几份,便发现哪怕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读来叫人惊叹不已,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人找过来好好探讨一番。
“天底下有才能的人果然多不胜数。”张良感叹道。
扶苏深有同感。
蒙恬在心里记下这个名字,又问旁边立着的副官:“这萧何可在榜上?”
副官对榜上的人早已熟记于心,点头应道:“他在榜上,还进了前十。”
蒙恬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这次全国大选不是他的差使,他只负责维持一下治安,不过扶苏有拜托他帮忙注意一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毕竟有些事不是靠看答卷能够看出来的。
别的地方蒙恬不知道,反正楚郡这边各个考生的情况他都给摸过底,还查处了好些个伪造身份的家伙。
蒙恬觉得这个萧何可以重点给扶苏推荐一下。
萧何还不知道自己被蒙恬注意上了,他分开人群来到榜前,从后往前找,找了半天没找着自己,心里免不了打了个突,担心大郎是不是看错了。可他心里又存着点希冀:万一他排名比较靠前呢?
等找到前十时,萧何几乎已经是屏住呼吸往前看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结果他在第五位找到了自己。
排在第五,正好在前十的正中央。
萧何怦怦直跳的心落回原处,接着便是无尽的欢喜。
他考上了,而且名次还挺靠前!
虽然没入前三有点可惜,但也已经远超他的预期,要知道这份名单是在给整个楚郡的读书人排序,而他能排第五!
跟着来的人之中也有识字的,同样很快找到了萧何的名字,连连向萧何说道贺的话。周围人听说萧何排在前五,纷纷朝萧何看去,只见他面容清正俊秀,还带着几分天生的亲和,便都起了结交之意,也朝萧何道贺并互通姓名。
一通热闹之后,萧何去领了属于自己的通行令,又辞别借宿的人家,在大郎不舍的目光之中骑驴返乡,准备与妻子家人分享这个喜讯。
归乡之后,萧何才晓得已有人回来报过喜了,刘季又组织了一批人来给他庆贺。
萧何无法,只得回家取钱买酒,陪众人喝了一轮。
如此应酬了三日,萧何便辞别家人与乡亲去郡中与其他考生集合,结伴一同往咸阳赴考去。
别觉得他们出发太早,这事宜早不宜晚,谁都不晓得路上会遇上什么意外。筹不出路费、掏不出住宿钱的也就罢了,家境宽裕的人还是早去早安心,免得误了考期。
再说了,能考过秋试的绝不会连这点钱都凑不出来,一个地方能出几个考中的人?只要能考中,有困难只管往外说一声,乡亲们一人凑一袋粮都给你凑出来。
萧何在考生之中算不得顶富裕的,但他脾气宽和,为人热心,做事又有章法,出发没几日便与不少考生都成了好友,遇事大家都有商有量地解决,看着竟一团和气。
……
各郡考生组队前往咸阳,咸阳这边也为春试做了不少的准备。
北市那边离国子学还挺近,扶苏让北市把客店腾出来迎接各郡考生,让他们只需要花低廉的价钱就能享受相对舒适的备考环境。如果想要更加豪华的住处,可以自己加钱换房,韩王宫那么大,可以轻松容纳所有考生并满足各个层次考生的需求。
当然,住在商业区,考生们还得抵御住各种诱惑。
这对考生们来说也算是一种考验,要是他们能轻易被外物迷了眼,想来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今年没参与秋试的国子学、云阳学宫学生,也都被扶苏安排了各种活儿,让他们负责接引赴考考生,带赴考考生熟悉环境,顺便跟赴考考生了解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
光会读书是不行的,还得会办事,这次全国大考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让他们多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接触。
各地的人才很重要,国子学和云阳学宫的学生们也很重要,两边正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扶苏把春试之事安排妥当,陆续已有地方上的考生名册和考生答卷送到咸阳直邸。
这些人都是各地学官通过将近一旬的辛勤阅卷给挑选出来的人才,扶苏收到以后每日拉着张良一起品读,看看其中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答卷的基础部分是不用看的,那主要起筛选作用,筛走一批基础都不扎实、想要浑水摸鱼的学渣。
送到咸阳来的主要是最后的命题作文。
各郡学官拟的命题不一样,各郡考生写的文章自也不一样,看起来还是挺新鲜的。
张良对这次的考生也很感兴趣。
这次大考明面上说是为国选才,实际上各地学官是从学宫博士和国子博士里选派过去的,再不济也是这两个地方的毕业生,可以说基本都是扶苏的人。
这些人受扶苏影响颇大,出的题大多不是那种考究经义的老题,而是因地制宜地提出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考生写出自己的看法、拟出个解决章程。
读着这些题,他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学官们在地方上发现的问题,还可以看看考生们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态度以及他们有没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张良只读了几份,便发现哪怕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读来叫人惊叹不已,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人找过来好好探讨一番。
“天底下有才能的人果然多不胜数。”张良感叹道。
扶苏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