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萧何说道:“我打听过了,秦国待各国之人都还不错,只要家中不干那些出格的营生,大多都可以留在原籍接着过自己的日子。不过,你那些武器之类的怕是不好在玩了。”
他们萧家在丰邑算是“大户”,可搁在整个沛县就不算什么了,再往上头数还有数不清的富户豪强顶着,迁居咸阳的事怎么轮都轮不到他们头上,是以并入秦国这件事对他们这些小地方上的人影响其实并不大。
见刘季懒散地坐在那里嚼豆子,萧何便给刘季讲了秦国朝廷组织秋试的事。
这秋试要是考上了,便能到咸阳去参加明年的春试,到那时还能考上就能当秦国的官了,哪怕很可能只是小官,那也是官来着,总比平头百姓强。
要是秋试没过,还可以报考当地的一些小职位,不如接下来楚郡之中每隔十里就要设一亭,选身强体壮的人出任亭长管治亭内治安。
在萧何看来,三十岁的人该把家业立起来了,总不能还和十几岁那样浪荡乡间,每日胡搞瞎混。有了正经差使,说亲也更容易,要不然每天游手好闲,偶尔还去钻寡妇门,谁家肯把女儿嫁你?
萧刘两家小有交情,萧何又虚长刘季几岁,免不了便趁着两碗酒的功夫按着自己的想法劝了刘季。
刘季是不喜欢读书的,不过他家有点小钱,想法和普通人不同,非逼着他去读。
因着家中经济宽裕,他少年时跑出去追求梦想也没吃什么苦头,还长了不少见识,不管武艺还是思想境界都比一般闲汉要高那么一点。
刘季也老大不小了,最近一个人躺榻上,也在琢磨成家的事,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萧何、卢绾早都成亲了,连在外求学的异母弟弟刘交都已经讨了个媳妇,只他自己还是光棍一个,想想就很不得劲。
“那你明年肯定是要去咸阳考了。”刘季把萧何的话听进去了,面上却没表露出来,反而还举起酒碗招呼萧何喝酒,“我先祝你考个头名,往后大富大贵可别忘了乡里兄弟啊!”
萧何谦道:“天下能人无数,头名哪有那么好拿。若是能侥幸考过秋试,能去咸阳参加春试碰碰运气,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两人又聊着天喝了两碗酒,萧何便要回去了,他这次出去就是去领报名表的。
楚地刚成了“楚郡”,各个衙门的事务十分繁忙,但这次秋试是全国统一考试,刚上任的郡守哪怕什么事都不干也要把这事干好,所以嬴政刚启程回咸阳,郡里接受秋试报名的消息就在各地传开了。
萧何得了消息,考虑了一夜以后决定去郡里试一试。
他们这些小地方的小门小户,从前能谋的不过是隶卒之流的职位,不能肖想更多,可按照县里的布告,他若是通过了秋试,完全可以去咸阳考取自己出任的职位,哪怕只能从小官做起,也算是有了条明确的晋升之路。
萧何出发那日,刘季鼓动了好些人来给他们送行。
刘季想来想去,还是不想参加郡里的秋试,因为他已经好多年不碰书了,估摸着自己肯定考不上,不想去丢那个人,他决定等地方上开始选小吏自己再去报名,这个简单很多,认得几个大字就能糊弄过去。
现在好兄弟要去闯大关了,刘季便领着乡里乡亲来相送。
萧何见刘季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又是感动又是为难,感动自不必说,为难的则是要是自己没考过,岂不是没脸回来了?
萧何朝刘季等人一拱手,独自骑着驴往郡中赴考去了。
丰邑里头除萧何外其实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不过他们自知学识不过关,便想先等萧何去试试水再说。这样一来可以从萧何口里打听应考经验,二来萧何真要考上了也可以拉他们一把!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楚郡,也发生在别的地方。
对于原本出身六国贵族的读书人来说,大多都是不屑于参加秦国这所谓的秋试的,在他们看来,这种考试完全是在侮辱他们,只要识得几个字,不管是哪个乡下来的泥腿子都能和他们坐一起考试,那不是埋汰人吗?
可是对许多出身普通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以前他们想要出仕要么去当个小吏,要么则投奔那些达官贵人给他们当门客,主家用你用着顺手了,决定提携你一把,你才有机会被举荐去当官。
有能力举荐人的达官贵人都是香饽饽,他们手底下的门客多不胜数,你要在他手底下脱颖而出,还得揣摩他们的喜好、捧他们的臭脚,至于你把他们哄高兴了他们到底给不给你出路,还是得看他们心情。
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主客氛围已经没了,早已变了味道。
所以,都是去认人为主、帮人做事,为什么不直接帮秦王做?
如今这天底下,怕是再也不会有比秦王更大的主家了。
各地自觉有点才华、有些才能的年轻人们都涌向本郡招考点,交上了记录着自己籍贯和其他基本情况的报名表,三三两两在城里城外找到落脚点,等着秋试之日到来。
……
出去浪了一圈,扶苏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不仅得管少府衙门那边的事,还得去陪嬴政加班,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怀德都愁死了,天天给扶苏熬汤补汤,怕扶苏给累坏了。
扶苏倒不觉得累,只顺势拉张良当苦力,抓紧把要处理的事务都处理完了,才腾出空来关心秋试之事。
他们萧家在丰邑算是“大户”,可搁在整个沛县就不算什么了,再往上头数还有数不清的富户豪强顶着,迁居咸阳的事怎么轮都轮不到他们头上,是以并入秦国这件事对他们这些小地方上的人影响其实并不大。
见刘季懒散地坐在那里嚼豆子,萧何便给刘季讲了秦国朝廷组织秋试的事。
这秋试要是考上了,便能到咸阳去参加明年的春试,到那时还能考上就能当秦国的官了,哪怕很可能只是小官,那也是官来着,总比平头百姓强。
要是秋试没过,还可以报考当地的一些小职位,不如接下来楚郡之中每隔十里就要设一亭,选身强体壮的人出任亭长管治亭内治安。
在萧何看来,三十岁的人该把家业立起来了,总不能还和十几岁那样浪荡乡间,每日胡搞瞎混。有了正经差使,说亲也更容易,要不然每天游手好闲,偶尔还去钻寡妇门,谁家肯把女儿嫁你?
萧刘两家小有交情,萧何又虚长刘季几岁,免不了便趁着两碗酒的功夫按着自己的想法劝了刘季。
刘季是不喜欢读书的,不过他家有点小钱,想法和普通人不同,非逼着他去读。
因着家中经济宽裕,他少年时跑出去追求梦想也没吃什么苦头,还长了不少见识,不管武艺还是思想境界都比一般闲汉要高那么一点。
刘季也老大不小了,最近一个人躺榻上,也在琢磨成家的事,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萧何、卢绾早都成亲了,连在外求学的异母弟弟刘交都已经讨了个媳妇,只他自己还是光棍一个,想想就很不得劲。
“那你明年肯定是要去咸阳考了。”刘季把萧何的话听进去了,面上却没表露出来,反而还举起酒碗招呼萧何喝酒,“我先祝你考个头名,往后大富大贵可别忘了乡里兄弟啊!”
萧何谦道:“天下能人无数,头名哪有那么好拿。若是能侥幸考过秋试,能去咸阳参加春试碰碰运气,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两人又聊着天喝了两碗酒,萧何便要回去了,他这次出去就是去领报名表的。
楚地刚成了“楚郡”,各个衙门的事务十分繁忙,但这次秋试是全国统一考试,刚上任的郡守哪怕什么事都不干也要把这事干好,所以嬴政刚启程回咸阳,郡里接受秋试报名的消息就在各地传开了。
萧何得了消息,考虑了一夜以后决定去郡里试一试。
他们这些小地方的小门小户,从前能谋的不过是隶卒之流的职位,不能肖想更多,可按照县里的布告,他若是通过了秋试,完全可以去咸阳考取自己出任的职位,哪怕只能从小官做起,也算是有了条明确的晋升之路。
萧何出发那日,刘季鼓动了好些人来给他们送行。
刘季想来想去,还是不想参加郡里的秋试,因为他已经好多年不碰书了,估摸着自己肯定考不上,不想去丢那个人,他决定等地方上开始选小吏自己再去报名,这个简单很多,认得几个大字就能糊弄过去。
现在好兄弟要去闯大关了,刘季便领着乡里乡亲来相送。
萧何见刘季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又是感动又是为难,感动自不必说,为难的则是要是自己没考过,岂不是没脸回来了?
萧何朝刘季等人一拱手,独自骑着驴往郡中赴考去了。
丰邑里头除萧何外其实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不过他们自知学识不过关,便想先等萧何去试试水再说。这样一来可以从萧何口里打听应考经验,二来萧何真要考上了也可以拉他们一把!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楚郡,也发生在别的地方。
对于原本出身六国贵族的读书人来说,大多都是不屑于参加秦国这所谓的秋试的,在他们看来,这种考试完全是在侮辱他们,只要识得几个字,不管是哪个乡下来的泥腿子都能和他们坐一起考试,那不是埋汰人吗?
可是对许多出身普通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以前他们想要出仕要么去当个小吏,要么则投奔那些达官贵人给他们当门客,主家用你用着顺手了,决定提携你一把,你才有机会被举荐去当官。
有能力举荐人的达官贵人都是香饽饽,他们手底下的门客多不胜数,你要在他手底下脱颖而出,还得揣摩他们的喜好、捧他们的臭脚,至于你把他们哄高兴了他们到底给不给你出路,还是得看他们心情。
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主客氛围已经没了,早已变了味道。
所以,都是去认人为主、帮人做事,为什么不直接帮秦王做?
如今这天底下,怕是再也不会有比秦王更大的主家了。
各地自觉有点才华、有些才能的年轻人们都涌向本郡招考点,交上了记录着自己籍贯和其他基本情况的报名表,三三两两在城里城外找到落脚点,等着秋试之日到来。
……
出去浪了一圈,扶苏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不仅得管少府衙门那边的事,还得去陪嬴政加班,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怀德都愁死了,天天给扶苏熬汤补汤,怕扶苏给累坏了。
扶苏倒不觉得累,只顺势拉张良当苦力,抓紧把要处理的事务都处理完了,才腾出空来关心秋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