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令人悲哀的是,嘲笑“秦国无学者”的东方诸国,也正在失去滋养理想与追求的温床。
这是属于弓马与刀剑的时代。
没有人愿意倾听那些关于理想、关于信念与坚持的呼喊。
那能让刀剑更锋利点吗?
那能让美酒更甘醇点吗?
那能让美人更娇媚点吗?
统统不能!
不过是些聒噪且无用的废话而已!
两位老者分坐在扶苏两侧,他们的双鬓被岁月侵袭,已然花白;他们的脸颊密布着皱纹,带着抹不去的沧桑。
只有他们的一双眼睛还带着灼亮的光芒,不见丝毫浑浊。
他们身后坐着的是他们的弟子,看起来都贫困潦倒、衣衫褴褛,只是背脊却挺得笔直,始终正襟危坐地聆听着他们与扶苏对话。
两位老者讲述着自己从父辈或者师长那里继承来的思想与理想。
他们讲游历各国所见的百姓之苦。
他们讲老天兼爱万物,所以万物欣欣,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兼相爱、交相利。
他们讲人生在世,应该少享乐,应该不畏艰难困苦,应该尽力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才不枉活这一遭。
他们已不再有钜子,不再有“世之显学”的辉煌,不再有重义轻生的锐气,更算不得什么正统,但他们还想存留那么一点永远都不想放弃的坚持。
两个老者没有诉半句苦,说话始终不疾不徐,可话语之中却渗出浓浓的悲凉。
扶苏回来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深沉的悲哀。
天下之大,却没有他们理想的容身之处。
若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怎么会选择最不像是能容纳他们的秦国、怎么会和一个七岁小儿坐而论道?
扶苏起身拜道:“许老先生,谢老先生,请你们留来下吧。”
他面庞稚气犹存,目光却澄澈清明,语气也坚定而认真。
“学宫虽小,不能给你们多显赫地位,但它既是仿稷下学宫而建,自然容得下百家之言。”
许老、谢老对视一眼,和最开始一样起身给扶苏还了一礼,算是应下了扶苏的邀请。
扶苏带着李由离开客舍时,心中微微发沉,这种情绪他在张良要走时感受过。
天下一统,必然伴随着许多国家的衰亡、许多学说的式微。
还有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与千千万万人的苦难与伤痛。
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
“公子。”李由喊扶苏,目光隐含担忧。
扶苏一顿,收回了思绪,朝李由笑笑:“天色不早了,该回咸阳了。”
李由点点头,去把在学宫各处参观游玩的少年们召集起来,回别庄牵了马一起回京去。
许是看出扶苏情绪不高,回去的路上王离话都少了,只偶尔让扶苏看看沿途有趣的景致。
王离这人挖掘趣味的能力确实不错,一路随意地聊回咸阳,扶苏心情确实好了些,在宫门前笑着和他们分别。
等扶苏入了宫门,王离抬脚踢了李由一下,问李由:“你中午和公子去做什么了?怎么感觉公子有些难过?”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在去国子学当这什么教官前他祖父曾喊他单独聊了聊,让他不要和诸位公子走得太近,任何一个都不要,包括扶苏。
可惜王离年纪还不大,和扶苏、李由相处久了,感觉他们都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很快把他祖父的告诫抛诸脑后了。
李由看了王离一眼,说道:“公子既然没带上你,自然是不想让你知道的。”说完他没再理会王离,调转马头一夹马腹,径自回家去了。
王离被李由噎了一下,哼了一声,也调转马头走了。
不就是早认识公子那么一年半载,得意什么!
另一边,扶苏回到宫中才听怀德说早上嬴政去了国子学,据说离开时不太高兴。
扶苏眉头跳了跳。
他换了身衣裳去找嬴政。
嬴政正和姚贾、李斯商量政事,听人说扶苏来了,淡淡说道:“让他在偏殿等着。”
传话的人忙去领扶苏到偏殿去,还问扶苏要不要吃点什么糕点垫垫肚子。
扶苏摇摇头,安安分分地坐在偏殿等嬴政忙完正事。
这一等,便等到夕阳西斜。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逃课被抓包怎么办!
*
注:
这章关于墨家、许行之类的内容,参考了很多百度百科和一些《墨家思想式微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周秦诸子关系谈墨家的演变轨迹》《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中国历史之谜:墨家为何神秘消失?》之类的知网论文和文章(列这么多是因为我忘了是哪篇又不想重新点开看(此处在暗示大部分内容是闭起眼睛瞎写的
第44章 俘虏
晾一边干等着这个待遇,扶苏挺久没享受过了。许是因为重活一次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与自己记忆中不太一样,扶苏不仅不觉得伤心,还觉得挺新奇。
这样的父皇莫名让他觉得既陌生又亲近。
等嬴政让人来领他过去,扶苏起身理了理衣襟,麻溜地去见嬴政。
李斯他们已经走了,后头还有两拨人来了又去,这会儿屋里只剩嬴政自个儿坐在那。
嬴政正在净手,显然是准备用膳了,见扶苏进来了面色也不见怒色,反而和气地让扶苏坐到身旁。
这是属于弓马与刀剑的时代。
没有人愿意倾听那些关于理想、关于信念与坚持的呼喊。
那能让刀剑更锋利点吗?
那能让美酒更甘醇点吗?
那能让美人更娇媚点吗?
统统不能!
不过是些聒噪且无用的废话而已!
两位老者分坐在扶苏两侧,他们的双鬓被岁月侵袭,已然花白;他们的脸颊密布着皱纹,带着抹不去的沧桑。
只有他们的一双眼睛还带着灼亮的光芒,不见丝毫浑浊。
他们身后坐着的是他们的弟子,看起来都贫困潦倒、衣衫褴褛,只是背脊却挺得笔直,始终正襟危坐地聆听着他们与扶苏对话。
两位老者讲述着自己从父辈或者师长那里继承来的思想与理想。
他们讲游历各国所见的百姓之苦。
他们讲老天兼爱万物,所以万物欣欣,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兼相爱、交相利。
他们讲人生在世,应该少享乐,应该不畏艰难困苦,应该尽力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才不枉活这一遭。
他们已不再有钜子,不再有“世之显学”的辉煌,不再有重义轻生的锐气,更算不得什么正统,但他们还想存留那么一点永远都不想放弃的坚持。
两个老者没有诉半句苦,说话始终不疾不徐,可话语之中却渗出浓浓的悲凉。
扶苏回来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深沉的悲哀。
天下之大,却没有他们理想的容身之处。
若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怎么会选择最不像是能容纳他们的秦国、怎么会和一个七岁小儿坐而论道?
扶苏起身拜道:“许老先生,谢老先生,请你们留来下吧。”
他面庞稚气犹存,目光却澄澈清明,语气也坚定而认真。
“学宫虽小,不能给你们多显赫地位,但它既是仿稷下学宫而建,自然容得下百家之言。”
许老、谢老对视一眼,和最开始一样起身给扶苏还了一礼,算是应下了扶苏的邀请。
扶苏带着李由离开客舍时,心中微微发沉,这种情绪他在张良要走时感受过。
天下一统,必然伴随着许多国家的衰亡、许多学说的式微。
还有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与千千万万人的苦难与伤痛。
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
“公子。”李由喊扶苏,目光隐含担忧。
扶苏一顿,收回了思绪,朝李由笑笑:“天色不早了,该回咸阳了。”
李由点点头,去把在学宫各处参观游玩的少年们召集起来,回别庄牵了马一起回京去。
许是看出扶苏情绪不高,回去的路上王离话都少了,只偶尔让扶苏看看沿途有趣的景致。
王离这人挖掘趣味的能力确实不错,一路随意地聊回咸阳,扶苏心情确实好了些,在宫门前笑着和他们分别。
等扶苏入了宫门,王离抬脚踢了李由一下,问李由:“你中午和公子去做什么了?怎么感觉公子有些难过?”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在去国子学当这什么教官前他祖父曾喊他单独聊了聊,让他不要和诸位公子走得太近,任何一个都不要,包括扶苏。
可惜王离年纪还不大,和扶苏、李由相处久了,感觉他们都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很快把他祖父的告诫抛诸脑后了。
李由看了王离一眼,说道:“公子既然没带上你,自然是不想让你知道的。”说完他没再理会王离,调转马头一夹马腹,径自回家去了。
王离被李由噎了一下,哼了一声,也调转马头走了。
不就是早认识公子那么一年半载,得意什么!
另一边,扶苏回到宫中才听怀德说早上嬴政去了国子学,据说离开时不太高兴。
扶苏眉头跳了跳。
他换了身衣裳去找嬴政。
嬴政正和姚贾、李斯商量政事,听人说扶苏来了,淡淡说道:“让他在偏殿等着。”
传话的人忙去领扶苏到偏殿去,还问扶苏要不要吃点什么糕点垫垫肚子。
扶苏摇摇头,安安分分地坐在偏殿等嬴政忙完正事。
这一等,便等到夕阳西斜。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逃课被抓包怎么办!
*
注:
这章关于墨家、许行之类的内容,参考了很多百度百科和一些《墨家思想式微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周秦诸子关系谈墨家的演变轨迹》《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中国历史之谜:墨家为何神秘消失?》之类的知网论文和文章(列这么多是因为我忘了是哪篇又不想重新点开看(此处在暗示大部分内容是闭起眼睛瞎写的
第44章 俘虏
晾一边干等着这个待遇,扶苏挺久没享受过了。许是因为重活一次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与自己记忆中不太一样,扶苏不仅不觉得伤心,还觉得挺新奇。
这样的父皇莫名让他觉得既陌生又亲近。
等嬴政让人来领他过去,扶苏起身理了理衣襟,麻溜地去见嬴政。
李斯他们已经走了,后头还有两拨人来了又去,这会儿屋里只剩嬴政自个儿坐在那。
嬴政正在净手,显然是准备用膳了,见扶苏进来了面色也不见怒色,反而和气地让扶苏坐到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