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程邈昨日喝了药,病已好了大半,再没有初见时那种随时会一病不起的孱弱。
见扶苏与蒙恬一起过来,程邈心中惊讶,更确定自己这一步走对了:扶苏这位长公子在大王心中果然十分不同,要不然蒙恬不会来得这样快。
有蒙恬亲至,程邈终于如愿走出了云阳大牢。
扶苏对程邈的态度一如昨日,亲自邀程邈上马车。
蒙恬见扶苏精神不错,一颗心暂且放回原处,骑马缀在马车旁护卫扶苏回咸阳。
一路上,扶苏先是和程邈讲述了自己对稷下学宫的向往之情,接着才与程邈提起授学之事,表示程邈若是愿意,可以先在别庄小住,年后他便让人在嵯峨山下建屋筑台。
隶书的教习只是开始,日后他会请各方学者前来讲学,有名师在,学生自然会闻讯而来,他们必定能建造一个属于大秦的稷下学宫。
在如今的天下学者心中,稷下学宫是个无比神圣的地方。稷下学宫有七十多位博学之士开班授徒,包括荀子、孟子、尹文子、申不害等等闻名诸国的学者,他们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见解,无数新思想在稷下学宫诞生和传播出去,堪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大秦位居西北,一直以来在东方诸国眼中都与蛮族无异,朝中能用的有学之士大多来自东方各国,许多人都暗中讥笑说“大秦无学者”。
事实上连李斯、姚贾等人原本也并非秦国人,他们来秦国只是为了争取到一展抱负的机会。
扶苏记得他父王一统天下之后,也曾希望东方学者能效命于朝廷,帮助大秦巩固在东边的统治。可惜东方学者大多瞧不上大秦,明里接受了博士之位,实际上却没几个人真心愿意为大秦效力。
也正因为无法通过东方这些士大夫来融合东方诸国,父王才会屡次东巡,希望能通过展示大秦的强悍武力让东方百姓真正臣服。
如今离天下一统还有差不多十二年,扶苏相信这十二年时间里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打天下他可能帮不上忙,逐步助大秦融合六国却是有机会做到的。
只有真正让各国融为一体,天下才能长治久安,免于再遭动荡。
扶苏的目光澄澈而坚定。
程邈听了扶苏对“嵯峨学宫”的构想,心中也有些激荡。他出身寒微,却酷爱读书,自也听说过稷下学宫的存在,只是无缘亲自去看一看罢了。
大秦举国皆兵,人人都是勇士,打仗要是称了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可若说到治学之事,大秦确实远不如东方诸国!
与扶苏一番对谈,程邈已经没把扶苏当小孩看待了。他已不算年轻,心却没老,血也还热着。
老秦人永不服老!
程邈慨然说道:“公子若有用得上程某之处,程某绝不推辞!”
两人叙完话,马车也行到了咸阳宫外。
扶苏先下了车,让怀德上前搀扶程邈,程邈却摆摆手,自己从容地下了车。他抬头看了眼巍峨的宫门,心中的激荡仍未平息。
若是没有路上这一番谈话,他肯定更想借着整理、创造隶书的功劳回咸阳当官,可与扶苏相谈过后他却改变了主意。
人生短短几十年,他已活了大半,余下的一小半,他该做些更能让后世记住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队伍成员+1
嬴政:我的儿子不可能骗我,一定是有人教唆他!
第6章 父子
离宫一个多月,扶苏再次回宫,一路都有人指引。他走过长长的回廊,被人领到了嬴政处理政务的地方,却没能第一时间入内,而是被人带到隔壁偏殿,好吃好喝伺候着。
嬴政先见了程邈。
程邈年纪已经不小了,再加上刚病过一场,身体虚得厉害,因此他虽是乘车回的咸阳,看上去还是有些疲态。
刚离开云阳大牢,程邈也没置办新行头,穿的是一身洗得皂白的冬衣。他毕恭毕敬地向嬴政行了大礼。
嬴政没开口,只上下打量着程邈。
既要见程邈,嬴政自是让人去查问一下程邈在狱中之事,很清楚程邈需要找大夫的话不是非向扶苏求助不可。程邈特意让人去寻扶苏,明显是想借扶苏把他手中的文稿递出来。
这一点,不知扶苏那孩子有没有察觉。
身为他嬴政的长子,若是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未免太蠢了些。
嬴政打量够了,才免了程邈的礼,让程邈坐下说话。
到底是面对大王,程邈心中有些忐忑,不过思及路上那番对谈,程邈很快又镇定下来。他确实是存着借病见扶苏一面的心,但扶苏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不仅没能掌控那一次会面,反而还被扶苏所描绘的未来吸引住了。
嬴政开门见山地道:“程先生的文稿朕都看了,先生确有大才。若是让你自己选,你是想回咸阳任职,还是跟着扶苏身边?”
程邈才刚坐下,听嬴政这么问又立了起来,躬身朝嬴政行了一礼:“小人出身隶卒,学识浅薄,只胜在多读了些书,不敢向大王讨要差使。承蒙公子不弃,看得上小人的粗浅见识,为小人上书大王,小人愿追随公子左右,效犬马之劳!”
程邈声音本就洪浑有力,这话更是说得掷地有声,不见丝毫勉强。
嬴政有些讶异,再次仔细打量起程邈来。这年过半百的老者颓色尽去,面庞清正,目光坚定,瞧着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来岁,又回到了正当壮年的时期。
见扶苏与蒙恬一起过来,程邈心中惊讶,更确定自己这一步走对了:扶苏这位长公子在大王心中果然十分不同,要不然蒙恬不会来得这样快。
有蒙恬亲至,程邈终于如愿走出了云阳大牢。
扶苏对程邈的态度一如昨日,亲自邀程邈上马车。
蒙恬见扶苏精神不错,一颗心暂且放回原处,骑马缀在马车旁护卫扶苏回咸阳。
一路上,扶苏先是和程邈讲述了自己对稷下学宫的向往之情,接着才与程邈提起授学之事,表示程邈若是愿意,可以先在别庄小住,年后他便让人在嵯峨山下建屋筑台。
隶书的教习只是开始,日后他会请各方学者前来讲学,有名师在,学生自然会闻讯而来,他们必定能建造一个属于大秦的稷下学宫。
在如今的天下学者心中,稷下学宫是个无比神圣的地方。稷下学宫有七十多位博学之士开班授徒,包括荀子、孟子、尹文子、申不害等等闻名诸国的学者,他们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见解,无数新思想在稷下学宫诞生和传播出去,堪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大秦位居西北,一直以来在东方诸国眼中都与蛮族无异,朝中能用的有学之士大多来自东方各国,许多人都暗中讥笑说“大秦无学者”。
事实上连李斯、姚贾等人原本也并非秦国人,他们来秦国只是为了争取到一展抱负的机会。
扶苏记得他父王一统天下之后,也曾希望东方学者能效命于朝廷,帮助大秦巩固在东边的统治。可惜东方学者大多瞧不上大秦,明里接受了博士之位,实际上却没几个人真心愿意为大秦效力。
也正因为无法通过东方这些士大夫来融合东方诸国,父王才会屡次东巡,希望能通过展示大秦的强悍武力让东方百姓真正臣服。
如今离天下一统还有差不多十二年,扶苏相信这十二年时间里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打天下他可能帮不上忙,逐步助大秦融合六国却是有机会做到的。
只有真正让各国融为一体,天下才能长治久安,免于再遭动荡。
扶苏的目光澄澈而坚定。
程邈听了扶苏对“嵯峨学宫”的构想,心中也有些激荡。他出身寒微,却酷爱读书,自也听说过稷下学宫的存在,只是无缘亲自去看一看罢了。
大秦举国皆兵,人人都是勇士,打仗要是称了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可若说到治学之事,大秦确实远不如东方诸国!
与扶苏一番对谈,程邈已经没把扶苏当小孩看待了。他已不算年轻,心却没老,血也还热着。
老秦人永不服老!
程邈慨然说道:“公子若有用得上程某之处,程某绝不推辞!”
两人叙完话,马车也行到了咸阳宫外。
扶苏先下了车,让怀德上前搀扶程邈,程邈却摆摆手,自己从容地下了车。他抬头看了眼巍峨的宫门,心中的激荡仍未平息。
若是没有路上这一番谈话,他肯定更想借着整理、创造隶书的功劳回咸阳当官,可与扶苏相谈过后他却改变了主意。
人生短短几十年,他已活了大半,余下的一小半,他该做些更能让后世记住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队伍成员+1
嬴政:我的儿子不可能骗我,一定是有人教唆他!
第6章 父子
离宫一个多月,扶苏再次回宫,一路都有人指引。他走过长长的回廊,被人领到了嬴政处理政务的地方,却没能第一时间入内,而是被人带到隔壁偏殿,好吃好喝伺候着。
嬴政先见了程邈。
程邈年纪已经不小了,再加上刚病过一场,身体虚得厉害,因此他虽是乘车回的咸阳,看上去还是有些疲态。
刚离开云阳大牢,程邈也没置办新行头,穿的是一身洗得皂白的冬衣。他毕恭毕敬地向嬴政行了大礼。
嬴政没开口,只上下打量着程邈。
既要见程邈,嬴政自是让人去查问一下程邈在狱中之事,很清楚程邈需要找大夫的话不是非向扶苏求助不可。程邈特意让人去寻扶苏,明显是想借扶苏把他手中的文稿递出来。
这一点,不知扶苏那孩子有没有察觉。
身为他嬴政的长子,若是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未免太蠢了些。
嬴政打量够了,才免了程邈的礼,让程邈坐下说话。
到底是面对大王,程邈心中有些忐忑,不过思及路上那番对谈,程邈很快又镇定下来。他确实是存着借病见扶苏一面的心,但扶苏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不仅没能掌控那一次会面,反而还被扶苏所描绘的未来吸引住了。
嬴政开门见山地道:“程先生的文稿朕都看了,先生确有大才。若是让你自己选,你是想回咸阳任职,还是跟着扶苏身边?”
程邈才刚坐下,听嬴政这么问又立了起来,躬身朝嬴政行了一礼:“小人出身隶卒,学识浅薄,只胜在多读了些书,不敢向大王讨要差使。承蒙公子不弃,看得上小人的粗浅见识,为小人上书大王,小人愿追随公子左右,效犬马之劳!”
程邈声音本就洪浑有力,这话更是说得掷地有声,不见丝毫勉强。
嬴政有些讶异,再次仔细打量起程邈来。这年过半百的老者颓色尽去,面庞清正,目光坚定,瞧着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来岁,又回到了正当壮年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