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在外人看来,简家虽然因为这个出息的儿孙富裕了很多,可与大家也是相差无几的。
只是简家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宽裕了多少,一家人白天在地里卖力的干活,晚上回家蒸干饭,吃猪肉,嘴巴油汪汪的,肚子填的饱饱的,第二天干活时都更有力了。
“老夫人,我给你报喜来了!”
花媒婆一看简婆子回家,不等她进院子就高呼着贺喜,十分亲昵地搀扶着她往屋里走。
“何喜之有啊?”
简婆子在心里思忖着,这个媒婆到底是给家里的谁说亲来了。
她没往正在科考的大孙子身上想,只琢磨着家里的三丫和四丫,她们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正是应该说亲的年纪了。
大丫是在前年出嫁的,当初因为家里没有儿子,实在是拖累她太久,等到孙子考中秀才时,才有媒婆上门说亲,那个时候,大丫已经十八岁了,再拖下去,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喽。
给大姑娘定的是镇上绸缎铺的少东家,虽然是商户,可到了那少东家这一辈已经是第三代,按照燕朝现行的国法,具有科考资格,只是那少东家并不是念书的料子,考中童生后,就再也没有益进。
人家看中了大丫这个出息的亲兄弟,对方虽然在读书上没有天赋,可在做生意这件事上还是颇有几分本事的,家产十分丰厚,大丫的情况也经不起挑挑拣拣,在考量了一番对方的人品后,就定下了亲事,当年年底就将大丫嫁了出去。
男方的彩礼家里一分没留,简西还给这个大姐一份丰厚的压箱底钱,因此简大丫在夫家一直很有脸面。
在子嗣运上,大丫比家里三位长辈更有福气,进门没多久就怀上了,第二年给夫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现在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因为前头已经有了儿子,这一胎也不再有压力,不拘男女夫家都是高兴的。
看到简家的大姑娘这般争气,一点都不肖似她的生母和几个婶娘,原本还踌躇的一些人家自然放下了那点小小的芥蒂,纷纷上门求娶简家其他姑娘。
因此简婆子习惯了三五不时就上门的媒婆,心里思忖着,今天是来给三丫说亲,还是给四丫说亲。
只可惜孙子让她再等等,两个丫头的年纪都不算大,等到这次孙子中举,孙女们的婚事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简婆子心里美滋滋的,但也有些替大孙女可惜,如果她的年纪再小些,当初就不用那么急着嫁出去,以后妹妹们都比她这个大姐嫁的好,怕她心里也觉得委屈,和家里生出罅隙。
不过想着大丫是那么淳朴厚道的姑娘,简婆子又觉得自己这点小心思是没必要的。
更何况低嫁有低嫁的好处,至少大女婿绝对不敢欺负大孙女,就连亲家婆母也对大丫客客气气的,要是这一次孙子考中了举人,他们恐怕得把大丫当菩萨供起来了。
这个大孙女前半生吃的苦比几个妹妹都多,简婆子总是希望,她后半生享的福也能满满的。
“我是来替您家的文曲星说亲来了,您猜是谁家的姑娘?”
花媒婆卖关子似的喘了个大粗气,“县令看中了您家的秀才公,准备将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呢,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喜事。”
媒婆笑吟吟地,她不觉得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婆子会拒绝这样一桩亲事,那可是县令家的千金啊,一方父母官的掌上明珠,简西只是一个秀才罢了,这次乡试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中举的运气,如果能娶了县令家的姑娘,以后在这县城之内,简家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了。
一听媒婆的话,简婆子脸上的笑容淡了淡。
原来是替孙子说亲来的,当初孙子中举的时候,就有不少媒婆替一些富户小官家的姑娘说亲,只是简家早早就放出风声,说男子先成家后立业,在没有考上举人之前不考虑终身大事,因此给简西说亲的人一下子销声匿迹,倒是多了许多给简西那些姐姐妹妹们说亲的媒婆。
这两年,家里人已经有了默契,宝贝孙子的姻缘大体就定在念慈那个姑娘身上了。
这些年姜念慈住在简家,家里上上下下都对她有了感情,加上当年姜念慈忠贞的表现让全家人都认可了她的品行,即便这会儿简西今非昔比了,他们也没看低过姜念慈这个姑娘。
更何况,简西本人也是有意的,简婆子早就已经准备好,在孙子科举归来后,就为两个孩子举办婚事。
因此即便这次说亲的对象是什么县令家的姑娘,简婆子也不曾动摇。
“实不相瞒,我家西哥儿已经定下了亲事。”
简婆子摇头回绝道,她的心里还有些奇怪,现在孙子只是秀才,怎么县令那儿就迫不及待请媒婆上门说合了呢?
“是哪家的姑娘?”
媒婆追问。
“是我远方侄孙女,一个寄住在我家的小姑娘。”
这是简婆子为姜念慈编造的身份,要不然,这三年她一个没嫁人的小姑娘一直住在简家,总是会招人说嘴的。
花媒婆了然,原来是一个前来投奔亲戚的穷酸丫头,可惜这样的话不能当着简婆子的面说,看她的表情,显然对那个远方侄孙女十分喜爱。
没有完成县令夫人的嘱托,花媒婆颇为丧气,可眼瞅着简家是县令都想攀上亲戚的人家了,向来机智的媒婆也不敢轻易得罪,因此在简婆子拒绝后,就识相地离开了。
只是简家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宽裕了多少,一家人白天在地里卖力的干活,晚上回家蒸干饭,吃猪肉,嘴巴油汪汪的,肚子填的饱饱的,第二天干活时都更有力了。
“老夫人,我给你报喜来了!”
花媒婆一看简婆子回家,不等她进院子就高呼着贺喜,十分亲昵地搀扶着她往屋里走。
“何喜之有啊?”
简婆子在心里思忖着,这个媒婆到底是给家里的谁说亲来了。
她没往正在科考的大孙子身上想,只琢磨着家里的三丫和四丫,她们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正是应该说亲的年纪了。
大丫是在前年出嫁的,当初因为家里没有儿子,实在是拖累她太久,等到孙子考中秀才时,才有媒婆上门说亲,那个时候,大丫已经十八岁了,再拖下去,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喽。
给大姑娘定的是镇上绸缎铺的少东家,虽然是商户,可到了那少东家这一辈已经是第三代,按照燕朝现行的国法,具有科考资格,只是那少东家并不是念书的料子,考中童生后,就再也没有益进。
人家看中了大丫这个出息的亲兄弟,对方虽然在读书上没有天赋,可在做生意这件事上还是颇有几分本事的,家产十分丰厚,大丫的情况也经不起挑挑拣拣,在考量了一番对方的人品后,就定下了亲事,当年年底就将大丫嫁了出去。
男方的彩礼家里一分没留,简西还给这个大姐一份丰厚的压箱底钱,因此简大丫在夫家一直很有脸面。
在子嗣运上,大丫比家里三位长辈更有福气,进门没多久就怀上了,第二年给夫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现在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因为前头已经有了儿子,这一胎也不再有压力,不拘男女夫家都是高兴的。
看到简家的大姑娘这般争气,一点都不肖似她的生母和几个婶娘,原本还踌躇的一些人家自然放下了那点小小的芥蒂,纷纷上门求娶简家其他姑娘。
因此简婆子习惯了三五不时就上门的媒婆,心里思忖着,今天是来给三丫说亲,还是给四丫说亲。
只可惜孙子让她再等等,两个丫头的年纪都不算大,等到这次孙子中举,孙女们的婚事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简婆子心里美滋滋的,但也有些替大孙女可惜,如果她的年纪再小些,当初就不用那么急着嫁出去,以后妹妹们都比她这个大姐嫁的好,怕她心里也觉得委屈,和家里生出罅隙。
不过想着大丫是那么淳朴厚道的姑娘,简婆子又觉得自己这点小心思是没必要的。
更何况低嫁有低嫁的好处,至少大女婿绝对不敢欺负大孙女,就连亲家婆母也对大丫客客气气的,要是这一次孙子考中了举人,他们恐怕得把大丫当菩萨供起来了。
这个大孙女前半生吃的苦比几个妹妹都多,简婆子总是希望,她后半生享的福也能满满的。
“我是来替您家的文曲星说亲来了,您猜是谁家的姑娘?”
花媒婆卖关子似的喘了个大粗气,“县令看中了您家的秀才公,准备将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呢,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喜事。”
媒婆笑吟吟地,她不觉得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婆子会拒绝这样一桩亲事,那可是县令家的千金啊,一方父母官的掌上明珠,简西只是一个秀才罢了,这次乡试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中举的运气,如果能娶了县令家的姑娘,以后在这县城之内,简家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了。
一听媒婆的话,简婆子脸上的笑容淡了淡。
原来是替孙子说亲来的,当初孙子中举的时候,就有不少媒婆替一些富户小官家的姑娘说亲,只是简家早早就放出风声,说男子先成家后立业,在没有考上举人之前不考虑终身大事,因此给简西说亲的人一下子销声匿迹,倒是多了许多给简西那些姐姐妹妹们说亲的媒婆。
这两年,家里人已经有了默契,宝贝孙子的姻缘大体就定在念慈那个姑娘身上了。
这些年姜念慈住在简家,家里上上下下都对她有了感情,加上当年姜念慈忠贞的表现让全家人都认可了她的品行,即便这会儿简西今非昔比了,他们也没看低过姜念慈这个姑娘。
更何况,简西本人也是有意的,简婆子早就已经准备好,在孙子科举归来后,就为两个孩子举办婚事。
因此即便这次说亲的对象是什么县令家的姑娘,简婆子也不曾动摇。
“实不相瞒,我家西哥儿已经定下了亲事。”
简婆子摇头回绝道,她的心里还有些奇怪,现在孙子只是秀才,怎么县令那儿就迫不及待请媒婆上门说合了呢?
“是哪家的姑娘?”
媒婆追问。
“是我远方侄孙女,一个寄住在我家的小姑娘。”
这是简婆子为姜念慈编造的身份,要不然,这三年她一个没嫁人的小姑娘一直住在简家,总是会招人说嘴的。
花媒婆了然,原来是一个前来投奔亲戚的穷酸丫头,可惜这样的话不能当着简婆子的面说,看她的表情,显然对那个远方侄孙女十分喜爱。
没有完成县令夫人的嘱托,花媒婆颇为丧气,可眼瞅着简家是县令都想攀上亲戚的人家了,向来机智的媒婆也不敢轻易得罪,因此在简婆子拒绝后,就识相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