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个约莫七八岁,皮肤有些黑黄的小姑娘费力地扛起一筐猪草,对于周遭孩童的嬉笑充耳不闻。
大队部的大榕树下摆着一张桌子,生产队的会计正端着搪瓷杯,惬意地喝着浓茶。
简丹将猪草放下,老会计伸手按了按,确定这筐猪草足够扎实,就在本子上给她记了一个工分。
在做完这件事后,简丹又像往常一样去村口站着,他们这里偏僻,邮差一个礼拜才会来一趟,今天正是邮差过来的日子。
“小姑娘,又是你啊,这次还是没有你的信。”
邮差已经认得简丹了,也大概了解到了简丹的情况的,对于这个小姑娘十分同情,可在他看来,那个已经离开的男人是不会回来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两三个月了都不往村里寄一封信呢?
“好的,谢谢叔叔。”
简丹失落地耷拉着脑袋,深深地看了眼自行车后座箩筐里的那些信件,那么多信,怎么就没有一封是寄给她的呢?
一次次的失望,简丹揉了揉眼睛,以后她再也不会犯傻了。
第3章 知青回城3
徐凤早就受够了简西这个不事生产的小叔子,为了让他尽快搬出去,在早饭结束后就拿来了四十块钱,交到简西手里。
之所以不是饭桌上约定好的五十块,是因为在拿钱的时候,徐凤又有些心疼,将其中十块钱放回了钱匣子里。
“我都忙糊涂了,之前我和你哥的钱全都去银行存整了,这会儿手头就四十块钱,倒是还有一些零钱,可都是这剩下小半个月的菜钱。”
徐凤笑吟吟的,一点都没有说谎话的心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简西也不可能让人家去银行把存好的钱给取出来。
上辈子从十五岁就撑起一个家的简西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如何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少了十块钱,确实有些麻烦,可只要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是勉强够用的。
“大嫂放心,这钱我会尽快还你的。”
简西知道大嫂的小心思,对方估计是怕他不还钱,所以才将原本约定好的五十块钱缩减成了现在的四十块钱。
不过人人都有私心,这个嫂子又是在原身下乡后才嫁到简家的,和原身没有丝毫感情,对方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
简西接过钱,并没有耽搁,骑着他爸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去了之前约定好的地方。
*
“喏,这是我们家这个月分到的粗粮,按照说好的价钱,一共两块七毛两分。”
“这是我家的,一共四块三毛。”
简西到了药品厂的家属院,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就被一群老太太团团围住。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
简西不慌不忙,拿出放在车后筐的秤,将所有的粮食称了一遍,再掀开粮袋随意抓了一把,确定粮食没有以次充好后,再将斤两乘以之前定好的价格,核算完后,将钱交到物主的手里。
他收的都是粗粮,这年头城镇户口的居民都有粮食指标,而在工厂或是机关单位上班的人还能得到额外的补贴。
一般来说,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生太多孩子,生活是十分宽裕的,在经济宽松的情况下,对于生活水平自然也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选择花钱从黑市或是其他渠道购买细粮,而分到他们手里的粗粮除了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被吃掉外,剩下的多被用于接济乡下的亲戚,或是转手卖掉。
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了私人买卖,可在票券时代,想要大批量购买粮食还是一件麻烦的事,简西一没有人脉,二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将目标放在了这类人群身上。
半天下来,他跑了三个家属院,花了十七块钱,买了近两百多斤粗粮,这些粗粮多以高粱、荞麦、麦麸为主。
做完这些,简西没有休息,而是带着这些粮食去了海市周边的乡村。
和城里相反,在目前生活水平还不算特别宽裕的乡下,普通老百姓还不是特别舍得敞开肚子吃细粮的。
乡下有和城里不同,这会儿还有公社和生产队,家家户户的口粮都是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的,往往一年分个一到两次,粗粮为主,细粮为辅,而这些细粮都会被小心保存,只在重要年节才会拿出来。
在一些家里孩子多,却缺少重要劳动力的家庭里,往往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现象,这类家庭就更加舍不得吃细粮了,往往会选择用细粮换取更多的粗粮。
简西带着这些粗粮去了乡下,果然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快的,他带过去的两百多斤粗粮顺利地兑换成一百七十多斤的细粮。
这一来一回,等简西回到市区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的事了。
他没有回简家,而是去了与简家有一两千米路程的另一个弄堂,然后在一栋稍显老旧的小楼房前停下。
五天前,他在这里租了一间小屋子,那间房子是这栋小楼的主人搭建在院子里的,面积不大,原本是作为库房使用的,只是后来这个小楼的主人被批斗,送去了乡下农场劳动改造,这间小楼里的房子也被分给了其他工厂的员工,至于这间院子里的独立房间,因为面积太小,暂且空置了下来。
不久前,小楼主人被平反,这栋小楼也被返还给了原主人,只是原本住在这小楼里的那几户人家不肯搬,在政府的调解下,那些暂住在小楼的人需要每个月给原主人相应租金,直到他们所在的工厂给他们安排好新的房子为止。
大队部的大榕树下摆着一张桌子,生产队的会计正端着搪瓷杯,惬意地喝着浓茶。
简丹将猪草放下,老会计伸手按了按,确定这筐猪草足够扎实,就在本子上给她记了一个工分。
在做完这件事后,简丹又像往常一样去村口站着,他们这里偏僻,邮差一个礼拜才会来一趟,今天正是邮差过来的日子。
“小姑娘,又是你啊,这次还是没有你的信。”
邮差已经认得简丹了,也大概了解到了简丹的情况的,对于这个小姑娘十分同情,可在他看来,那个已经离开的男人是不会回来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两三个月了都不往村里寄一封信呢?
“好的,谢谢叔叔。”
简丹失落地耷拉着脑袋,深深地看了眼自行车后座箩筐里的那些信件,那么多信,怎么就没有一封是寄给她的呢?
一次次的失望,简丹揉了揉眼睛,以后她再也不会犯傻了。
第3章 知青回城3
徐凤早就受够了简西这个不事生产的小叔子,为了让他尽快搬出去,在早饭结束后就拿来了四十块钱,交到简西手里。
之所以不是饭桌上约定好的五十块,是因为在拿钱的时候,徐凤又有些心疼,将其中十块钱放回了钱匣子里。
“我都忙糊涂了,之前我和你哥的钱全都去银行存整了,这会儿手头就四十块钱,倒是还有一些零钱,可都是这剩下小半个月的菜钱。”
徐凤笑吟吟的,一点都没有说谎话的心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简西也不可能让人家去银行把存好的钱给取出来。
上辈子从十五岁就撑起一个家的简西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如何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少了十块钱,确实有些麻烦,可只要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是勉强够用的。
“大嫂放心,这钱我会尽快还你的。”
简西知道大嫂的小心思,对方估计是怕他不还钱,所以才将原本约定好的五十块钱缩减成了现在的四十块钱。
不过人人都有私心,这个嫂子又是在原身下乡后才嫁到简家的,和原身没有丝毫感情,对方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
简西接过钱,并没有耽搁,骑着他爸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去了之前约定好的地方。
*
“喏,这是我们家这个月分到的粗粮,按照说好的价钱,一共两块七毛两分。”
“这是我家的,一共四块三毛。”
简西到了药品厂的家属院,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就被一群老太太团团围住。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
简西不慌不忙,拿出放在车后筐的秤,将所有的粮食称了一遍,再掀开粮袋随意抓了一把,确定粮食没有以次充好后,再将斤两乘以之前定好的价格,核算完后,将钱交到物主的手里。
他收的都是粗粮,这年头城镇户口的居民都有粮食指标,而在工厂或是机关单位上班的人还能得到额外的补贴。
一般来说,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生太多孩子,生活是十分宽裕的,在经济宽松的情况下,对于生活水平自然也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选择花钱从黑市或是其他渠道购买细粮,而分到他们手里的粗粮除了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被吃掉外,剩下的多被用于接济乡下的亲戚,或是转手卖掉。
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了私人买卖,可在票券时代,想要大批量购买粮食还是一件麻烦的事,简西一没有人脉,二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将目标放在了这类人群身上。
半天下来,他跑了三个家属院,花了十七块钱,买了近两百多斤粗粮,这些粗粮多以高粱、荞麦、麦麸为主。
做完这些,简西没有休息,而是带着这些粮食去了海市周边的乡村。
和城里相反,在目前生活水平还不算特别宽裕的乡下,普通老百姓还不是特别舍得敞开肚子吃细粮的。
乡下有和城里不同,这会儿还有公社和生产队,家家户户的口粮都是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的,往往一年分个一到两次,粗粮为主,细粮为辅,而这些细粮都会被小心保存,只在重要年节才会拿出来。
在一些家里孩子多,却缺少重要劳动力的家庭里,往往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现象,这类家庭就更加舍不得吃细粮了,往往会选择用细粮换取更多的粗粮。
简西带着这些粗粮去了乡下,果然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快的,他带过去的两百多斤粗粮顺利地兑换成一百七十多斤的细粮。
这一来一回,等简西回到市区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的事了。
他没有回简家,而是去了与简家有一两千米路程的另一个弄堂,然后在一栋稍显老旧的小楼房前停下。
五天前,他在这里租了一间小屋子,那间房子是这栋小楼的主人搭建在院子里的,面积不大,原本是作为库房使用的,只是后来这个小楼的主人被批斗,送去了乡下农场劳动改造,这间小楼里的房子也被分给了其他工厂的员工,至于这间院子里的独立房间,因为面积太小,暂且空置了下来。
不久前,小楼主人被平反,这栋小楼也被返还给了原主人,只是原本住在这小楼里的那几户人家不肯搬,在政府的调解下,那些暂住在小楼的人需要每个月给原主人相应租金,直到他们所在的工厂给他们安排好新的房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