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众朝臣面面相觑,自从朱厚熜斗倒前任首辅,文武百官们已经大致知道他们的皇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基本上很少忤逆皇权。现在这小小的祭酒,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连圣上都敢顶撞,就连严嵩也吃了一惊,沉默下来没再反对,等着皇上自己发飙。
结果也是出乎众人意料,嘉靖愣了一下,半晌突然抚掌道:“这倒是不错,但他们并未经过专业训练,如果真实施起来还有些困难。”
此时大殿内突然响起一道清越的男声,只见站在最前方的一人站了出来,“禀圣上,天工局对于活字印刷有了些研究,只要有模板,速度倒是不成问题。”
随着他的发言,反对派的心逐渐下沉,不错,说话之人正是天工局现任局长——夏言夏大人。随着这几年天工局的不断努力,上至火器船只,下到民生百货,都有了重大的改变。朝廷也渐渐意识到天工局的重要性,夏言身份水涨船高,天工局局长不仅享受正一品的待遇,干得好也能封爵位,众人不免羡慕嫉妒恨。
但夏言还是跟以往一样,沉迷在理工的世界无法自拔,上朝就是点个卯,基本很少说话。而此次却破天荒的开口,着实是让人大吃一惊。果然皇上听他这么讲了,思索片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天工局负责印刷,翰林院审核,国子监祭酒从旁协助。先办两期,只在京城发售试试吧。”
严嵩看大势已去,只能作罢,心中暗恨,李乘风、夏言你们等着!一个也跑不了!
待早朝散去,李乘风犹豫了许久,还是上前叫住了夏言:“感谢大人仗义执言,让报纸得以办下去。”
夏言神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摇摇头:“无妨,本官也是为了大明,活字印刷这个东西,早在北宋就发明出来,结果直到今天都没能普及,将其传承下去也算没有愧对先人。况且,李大人你……”他顿了顿,才道:“你跟我的一位故人很像,不光是长得有些相似,就连举止心思也一样。我也看得出,你是一心为国,陛下虽然英明,但近些年越来越圣心难测,朝中也不乏一些奸人,你要保重。”
李乘风默然,官方的说法,当时靖华真人死于当年的宫变,因为雍王的行刺,竭力护驾最后身死。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嘉靖竟然还未靖华真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考虑到此人生前的圣眷,百官们有些不满的也都憋着了。
这些年风吹雨打,又混迹在行伍中,现在的李乘风身量结实了不少,一身肃杀之气,五官虽然有些相似,但已经很少有人会将他和当年的女装大佬联系在一起。曾经的朋友自然是无法联系,听闻天工局里现在还供着他的画像,得知后也颇为哭笑不得。
新报纸命名为《大明周刊》,每周发行一次,虽说是报纸,其实更像杂志。因为里面的东西着实不少,每期都厚的像一本书。李乘风参考现代报纸,将其分为政治、生活、思辨、娱乐四个板块。其中政治不必多说,里面都是一些朝廷已经颁布的法令,以及专业人士对其的解读。不仅百姓能听明白,就连学子们也受益匪浅。毕竟儒家典籍到处都有,这种涉及到法家的的知识,可是难得一见。没过多久,京中各个学府就发现,学生们的八股文都有了长足进步,分析能力明显见涨。
而生活方面,则是京中各种琐事,有时候天工局还会在上面发一些生活小妙招来开民智。这部分是老百姓们最喜欢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认识人的名字就出现在上面。
当然,虽然生活方面对大家作用很大,可要论在学术界反响热烈,还要属思辨版块。每周一篇名家大儒的文章,附带着他们的感悟,还有类似于自由发言版块,有提问的,有辩论的。当然,这部分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学子们更能畅所欲言。不过也发生过负责筛选的翰林学士们夹带
私货,只让自己喜欢的言论发表的现象。对于这样的人,李乘风表示一律不予录用。
娱乐板块是李乘风强烈要求加上去的。不仅有一些世界各地的趣闻笑话,还附带几篇连载小说。原本编修们对此嗤之以鼻,最后发现,这才是带动报纸销量的原动力啊!
……
清晨,黄松嘴里咬着块烧饼,飞快的奔向附近的茶楼。好在现在已经入夏,天亮的早,否则路上没烛火,摔到可不得了。
按理说他最近已经起得够早了,早到连娘亲都颇有微词,挺大的小伙子,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就去茶楼待半天。不过好在最近年景好,百姓手中都有余钱,黄松的营生只用经营几个时辰,赚的钱就够用了。
到了茶楼,虽然人不少,但好在还有几个空座位。黄松点了杯最便宜的茶,在小二的引领下坐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从此处望去,只能看见说书先生的衣角。听书讲究个身临其境,好的说书先生,神情举止都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个位置大家都不喜欢。
但黄松无所谓,毕竟对他来说,说书先生什么的还是次要,他是来听故事的!
随着水泥出现,道路情况有所改善,天工局又发明出减震装置,使得大明的运输能力大大加强。各地间的联系交流也逐渐增多,按理说此时的北京城,说书什么的都是在上午或下午,用过饭后闲汉们无聊才来听。但这些年广东江南等用早茶的习惯流传进来,商家们看到了机会,各大茶馆纷纷试点。推陈出新发展出各种早点小吃,让人们流连忘返,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泡在茶馆。
结果也是出乎众人意料,嘉靖愣了一下,半晌突然抚掌道:“这倒是不错,但他们并未经过专业训练,如果真实施起来还有些困难。”
此时大殿内突然响起一道清越的男声,只见站在最前方的一人站了出来,“禀圣上,天工局对于活字印刷有了些研究,只要有模板,速度倒是不成问题。”
随着他的发言,反对派的心逐渐下沉,不错,说话之人正是天工局现任局长——夏言夏大人。随着这几年天工局的不断努力,上至火器船只,下到民生百货,都有了重大的改变。朝廷也渐渐意识到天工局的重要性,夏言身份水涨船高,天工局局长不仅享受正一品的待遇,干得好也能封爵位,众人不免羡慕嫉妒恨。
但夏言还是跟以往一样,沉迷在理工的世界无法自拔,上朝就是点个卯,基本很少说话。而此次却破天荒的开口,着实是让人大吃一惊。果然皇上听他这么讲了,思索片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天工局负责印刷,翰林院审核,国子监祭酒从旁协助。先办两期,只在京城发售试试吧。”
严嵩看大势已去,只能作罢,心中暗恨,李乘风、夏言你们等着!一个也跑不了!
待早朝散去,李乘风犹豫了许久,还是上前叫住了夏言:“感谢大人仗义执言,让报纸得以办下去。”
夏言神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摇摇头:“无妨,本官也是为了大明,活字印刷这个东西,早在北宋就发明出来,结果直到今天都没能普及,将其传承下去也算没有愧对先人。况且,李大人你……”他顿了顿,才道:“你跟我的一位故人很像,不光是长得有些相似,就连举止心思也一样。我也看得出,你是一心为国,陛下虽然英明,但近些年越来越圣心难测,朝中也不乏一些奸人,你要保重。”
李乘风默然,官方的说法,当时靖华真人死于当年的宫变,因为雍王的行刺,竭力护驾最后身死。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嘉靖竟然还未靖华真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考虑到此人生前的圣眷,百官们有些不满的也都憋着了。
这些年风吹雨打,又混迹在行伍中,现在的李乘风身量结实了不少,一身肃杀之气,五官虽然有些相似,但已经很少有人会将他和当年的女装大佬联系在一起。曾经的朋友自然是无法联系,听闻天工局里现在还供着他的画像,得知后也颇为哭笑不得。
新报纸命名为《大明周刊》,每周发行一次,虽说是报纸,其实更像杂志。因为里面的东西着实不少,每期都厚的像一本书。李乘风参考现代报纸,将其分为政治、生活、思辨、娱乐四个板块。其中政治不必多说,里面都是一些朝廷已经颁布的法令,以及专业人士对其的解读。不仅百姓能听明白,就连学子们也受益匪浅。毕竟儒家典籍到处都有,这种涉及到法家的的知识,可是难得一见。没过多久,京中各个学府就发现,学生们的八股文都有了长足进步,分析能力明显见涨。
而生活方面,则是京中各种琐事,有时候天工局还会在上面发一些生活小妙招来开民智。这部分是老百姓们最喜欢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认识人的名字就出现在上面。
当然,虽然生活方面对大家作用很大,可要论在学术界反响热烈,还要属思辨版块。每周一篇名家大儒的文章,附带着他们的感悟,还有类似于自由发言版块,有提问的,有辩论的。当然,这部分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学子们更能畅所欲言。不过也发生过负责筛选的翰林学士们夹带
私货,只让自己喜欢的言论发表的现象。对于这样的人,李乘风表示一律不予录用。
娱乐板块是李乘风强烈要求加上去的。不仅有一些世界各地的趣闻笑话,还附带几篇连载小说。原本编修们对此嗤之以鼻,最后发现,这才是带动报纸销量的原动力啊!
……
清晨,黄松嘴里咬着块烧饼,飞快的奔向附近的茶楼。好在现在已经入夏,天亮的早,否则路上没烛火,摔到可不得了。
按理说他最近已经起得够早了,早到连娘亲都颇有微词,挺大的小伙子,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就去茶楼待半天。不过好在最近年景好,百姓手中都有余钱,黄松的营生只用经营几个时辰,赚的钱就够用了。
到了茶楼,虽然人不少,但好在还有几个空座位。黄松点了杯最便宜的茶,在小二的引领下坐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从此处望去,只能看见说书先生的衣角。听书讲究个身临其境,好的说书先生,神情举止都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个位置大家都不喜欢。
但黄松无所谓,毕竟对他来说,说书先生什么的还是次要,他是来听故事的!
随着水泥出现,道路情况有所改善,天工局又发明出减震装置,使得大明的运输能力大大加强。各地间的联系交流也逐渐增多,按理说此时的北京城,说书什么的都是在上午或下午,用过饭后闲汉们无聊才来听。但这些年广东江南等用早茶的习惯流传进来,商家们看到了机会,各大茶馆纷纷试点。推陈出新发展出各种早点小吃,让人们流连忘返,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泡在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