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尔朱焕的脑子转了会儿才反应过来李善这句话的意思,“裴世矩想将其塞入天策府?”

  “不错,所以只能将他送入东宫了。”李善将话题扯了回来,“若是前些年还不能断定,但如今……不仅仅是册封嗣王,不仅仅是与平阳公主交好。”

  “苏定方、张仲坚、薛万彻、张士贵……秦王若要行大事,难道会不提前告知吗?”

  尔朱焕眼珠子转了转,“秦王殿下知晓内情?”

  “当然。”

  尔朱焕吸了口凉气,他也感觉不太对劲,以李善现在的地位……不说其他的,至少张仲坚还领着灵州军呢,而且代州总管李靖那边麾下的朔州总管刘世让也是李善的嫡系。

  考虑到秦王尽知内情,李世民不太可能刻意的绕过李善来做这件事……毕竟朝中公认,李善是个对陛下有影响力的臣子,而且还挺擅长媚上,挺擅长揣摩上意的。

  李善很确定这点,他曾经在密议中听李世民强调过……如今东宫不稳,但天策府不可贸然一切以稳为主。

  朱氏补充道:“凌公得秦王殿下信重,一度执掌天策府。”

  “还有赵国公苏定方。”尔朱焕的脸色有些灰败,“若是秦王殿下欲行大事,必会用苏定方替霍国公执掌北衙禁军。”

  “所以,此必不是秦王之命。”李善盖棺定论,“封德彝假借秦王传令。”

  尔朱焕眼神复杂的看向李善,鞋子里的脚趾都蜷缩起来了,外甥不可能派人盯着自己,一来没有必要,二来白日自己基本上都是在东宫内,想跟梢都跟不了,那只有一种可能,外甥一直在盯着封伦。

  朱氏轻声道:“阿郎,如之奈何?”

  这时候脑海中灵光一闪,尔朱焕脱口道:“齐王?”

  正准备开口的李善一怔,笑了笑点头道:“的确是齐王,舅父如何猜到的?”

  “你之前刻意提及齐王……你猜我是齐王的人……”尔朱焕全盘想通了,“难怪你要盯着封伦……他与齐王有勾结?”

  “暗中来往已有数年,最开始是无意间发现的,之后一直遣派人手盯着。”李善饶有兴致的问道:“封伦为何会找到舅父来做这件事?”

  “武德二年,封伦入唐,陛下责其谄媚不忠,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尔朱焕解释道:“后秦王殿下用之,陛下才使封伦出任内史舍人,当时暗中消息传递就是他。”

  “难怪了。”李善摸了摸下巴的短须,“局势已然明了,封伦必有谋算,得利者必然不会是秦王……”

  尔朱焕忍不住开口打断道:“封伦其人,虽品行低劣,但却非蠢人,为何会选齐王?”

  这也是李善想不通的,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不会回仁智宫,但已经在各处布置斥候,若是事发,择机率亲卫进发坊州。”

  “而舅父,绝不可去坊州。”

  “为今之计,舅父有两个选择。”

  尔朱焕挠了挠有些发痒的鼻子,他没想到李善的决断这么快,而且根本没给自己什么余地。

  “其一,舅父不慎受伤,难以运送军械于杨文干处。”

  “受伤?”尔朱焕迟疑道:“若是小伤,只怕躲不过去。”

  “当然不是小伤。”李善瞄了眼朱氏,“小腿骨折……”

  这么重的伤,自然是难以动身的,封伦也没什么办法……要不你自己送军械给杨文干,再自己去仁智宫举告太子谋反?

  除非封伦在东宫还有其他的人手……但是想找到与尔朱焕差不多分量的东宫属官,那就难了。

  尔朱焕也看了眼朱氏,你还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对嫡亲舅舅这么狠,“其二呢?”

  李善迟疑了下,“运送军械去坊州,一直是舅父主持的吗?”

  李善印象中,好像是两个东宫将领去仁智宫举告太子谋反的。

  “不错。”尔朱焕道:“但是从今年初开始,补充了一个副手,此人乃东宫属官,领了校尉,名为桥公山。”

  李善眼神闪烁,“那一切照旧,启程前向太子举告……运送军械给杨文干不是小事,毕竟如今陛下就在坊州,东宫本就摇摇欲坠,若太子没有即刻起兵的打算,那就决计不许。”

  顿了顿,李善主动为尔朱焕剖析道:“若太子即刻使桥公山停手,封伦谋算自然落空……但若是封伦逃过此劫,他日秦王难免会认为舅父叛变。”

  尔朱焕深吸了口气,“就如此吧。”

  李善呆了呆,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做出了选择。

  尔朱焕笑道:“他日秦王入主东宫,有怀仁在,当不会被以依附东宫论罪,更何况封伦暗通秦王,此事未必不会泄露风声……”

  就算秦王那边发现不了什么端倪,尔朱焕也能举告嘛,还能混点功劳呢。

  李善起身行了一礼,“必护佑舅父大人。”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准备

  让朱玮安排尔朱焕离开后,李善陪着母亲在东山寺用了午饭才下山,朱氏一直在向儿子叙述着十多年乃至二十年前的那些陈年往事。

  大名鼎鼎的尔朱荣死后,长子为孝文帝伏杀,留下了个遗腹子,后被尔朱荣幼子尔朱文略收留,后事发,尔朱文略、尔朱文畅以及后宫中的尔朱英娥均被杀,尔朱一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而这个遗腹子也就是尔朱焕兄妹的祖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只留下一个幼童被家臣带走藏于乡间,二十年前,受人举告,官府搜出了尔朱一族留下的印章,不得已再次逃亡。

  也就是那一次,以朱玮、朱四叔等人的父辈带着尔朱焕从中原逃入关内,而朱氏却被送往了岭南。

  再之后,尔朱焕先托庇尔朱端一脉,后托庇于太原留守李渊,而朱氏南下试图托庇于尔朱仲远一脉,最终碰到了一个风度翩翩好卖相的渣男。

  虽然与兄长相离二十载,但兄妹情深,朱氏虽然唯恐儿子有些许损伤,但也免不了担心唯一的兄长。

  “母亲放心吧。”李善扶着朱氏走出东山寺,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山间小路缓步下山,“舅父已经在岭南那边处置齐备,只说是前隋灭南陈,一统南北,母亲与舅父乃是堂兄妹。”

  朱氏还是忧心忡忡,“但这等事……秦王会怪责吗?”

  再不通权谋,朱氏也知道这个道理,说起来儿子算是在东宫安插了人手,秦王会容忍吗?

  更要命的是,尔朱焕正好是秦王布置在东宫的棋子,李善的插手,意味着这枚棋子脱离了秦王的掌控,李世民能容忍吗?

  “这个……”李善咧咧嘴,心想去年出征前自己才将马周这个暗子合盘托出,如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估摸着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暗中还有其他的布置?

  “母亲放心,大不了,孩儿去向秦王解释。”

  李善心想,以尔朱焕是自己表舅这个理由找上门……然后自己发现不对劲,但是来不及告知仁智宫,于是让尔朱焕向太子举告……秦王会不会信?

  哎,就算信,估摸着心里也扎了根刺。

  李善也觉得挺委屈的,谁能想得到尔朱焕就是杨文干事件中举告太子的那个人呢,谁想得到尔朱焕居然是秦王的人呢。

  不管这一次是秦王得利,还是太子、齐王,但李善至少要保证尔朱焕的性命……如果让尔朱焕去仁智宫,可以肯定是有去无回啊。

  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杜淹、王珪、韦挺……一个太原王氏而且还名望隆于海内的名臣,两个京兆名门子弟,全都被流放岭南了,一个尔朱焕难道还能逃得一命?

  反正李善也不准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再大动干戈了,只要保持谨慎,安稳度日并不难……他并没有忘记这些年,尔朱焕一次一次通过朱玮传递来的那些信息,也没有忘记,尔朱焕今日是冒险入庄来见。

  既然尔朱焕将李善视作亲人,那李善又怎么会将尔朱焕视为外人呢?

  下了东山,李善在宅子门口看见了范十一,后者递了个眼神过啦……范丰已经送走了。

  李善没作声,但朱氏也察觉到了什么,特地看了眼范十一,她是知道这个皮猴是儿子手下专门负责暗地里事务的。

  儿子派人盯着封伦,八成就是这小子的手笔……朱氏有些感慨,难怪兄长说阿郎心思颇深,不似青年人。

  看着母亲进了后院,李善在外院的空地上来回踱步,沉思良久,自己在之前做的太不够了,虽然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但李善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早早有所察觉,但准备的太少,至少到现在都没能整理出一条明显的线索。

  穿越者的身份能让自己轻而易举的窥破很多秘密,但同时也导致很多事情,李善都不能公开的去做……不然他没有办法去解释。

  但幸运的是尔朱焕直接的参与,导致李善将线索与前世的记忆成功的联系到一起,至少现在他能再一次确认,杨文干是个关键的点,如果有所动作,一定是在杨文干这个人。

  虽然至今还不知道封伦到底想干什么,更不知道仁智宫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但李善很确定,有些事需要提前安排。

  “君昊。”

  “阿郎。”

  “如今亲卫能抽调多少人?”李善在心里琢磨了下,“以青壮守庄。”

  “亲卫尽出?”王君昊迅速答道:“五百骑,战马、军械齐备,其中两百骑备甲,另有近百弩弓。”

  李善略有些意外,近百弩弓不意外,但居然有两百骑备甲,这个数字可不低,应该是苏定方带回来的,去年自己打制了近千棉甲,但如今是酷夏季节,棉甲实在没办法用,而且在正面战场上,棉甲的抵御力也不够强。

  “传令刘黑儿、曲四郎,都准备妥当,随时出兵。”李善顿了顿,补充道:“马场一共还有多少马匹?”

  王君昊呃了声,“大概近千匹。”

  “留下二十匹,其余全都带上。”李善可没忘记自己当日从仁智宫连夜赶回庄子,人马都是湿漉漉的,虽然不算强弩之末,但也没有太多的战力。

  看着王君昊离开,李善才吩咐范十一,“你去一趟仁智宫,现在就出发,将内情告知凌公……不对,你去找定方兄,让他去找凌公。”

  “是。”

  “船只安排好了?”

  “早就准备妥当了,就停留在沮水上游。”

  “盯着沮原桥的两批人……”李善阴着脸低声道:“若是事变,肯定会有人封锁沮原桥,一旦发现,让他们立即赶回来报信。”

  “是。”

  将事情吩咐下去,李善用力捏了捏脸庞,努力堆砌起一个笑脸才走入后院,正在用饭的张氏还在小声嘀嘀咕咕,一旁的崔十一娘嘴巴都能挂油瓶了。

  李善看的直笑,崔十一娘早就告诉他了,岳母大人想将自己撵去睡周氏、小蛮,其实这也是考虑到青年夫妻忍不住……不过李善不越雷池一步,也不肯在这时候离开心理肯定比平时要脆弱的妻子。

  “郎君……”

  听到妻子拖着长长的调子,声音软糯,李善纵然满腹心事,也笑着给十一娘舀了碗汤,“今日母亲为十一娘祈福都提及了,如今苦夏,只望十一娘能胃口好些。”

  崔十一娘有些奇怪,她知道阿家今日去了东山寺,但去了这么久,而且后来郎君也去了,回来之后还刻意的提及……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仁智宫(上)

  仁智宫,翠微殿。

  角落处的偌大冰块散发着丝丝凉意,两个宫人特地站在冰块后持扇,将凉风扇向坐在竹榻上的李渊。

  将奏折丢在案上,李渊伸手揉着眉心,一脸烦恼的模样,听见外面有吵吵嚷嚷的声音,脸色才略为好看一些。

  年纪大了,往往会有两个特点,其一爱美女,其二疼爱孩童……这两点李渊都很符合,他知道外头是徐王李元嘉与外孙柴哲威,虽然是舅甥,但年龄相仿,这几日厮混的熟了,拿着弹弓到处乱打。

  想起弹弓,李渊就联想起了回京半个多月的李善,心想如果是个儿子,平阳应该愿意结这个亲家。

  想起李善,李渊忍不住低头,视线再次落在那本奏折上,同是朕的嫡系大将,李药师就是没怀仁这么乖巧。

  这份奏折是留守长安的门下省转过来的,李靖上书请调代州司马尔朱义琛回朝。

  代州总管府辖四州之地,代州总管如今算得上天下数得上来的封疆大吏,考虑到大唐目前的主要对手是突厥,代州总管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封疆大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