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5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算准了,而且造反也不怕!

  军屯侵占、卫所败坏之下的蓟州兵马能有几分战力?

  “这件事要做成,怕是要流点血了。耿启。”

  “末将在!”

  杨尚义下了决心,“你带两卫人马护卫丈量之人,凡阻挠者,全部抓获,按罪论处。其余人!”

  众将面色皆肃。

  “回去以后各自约束部众。本将知道,你们自个儿手里也有不少田的,甚至有些人私役兵士为己耕种,以往朝廷不追究,本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下的话,还是都交出来为好。你们家中都有余财,过上几年不成问题。千万不要一时糊涂做了傻事。”

  这话听得总是叫人难受的。

  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口袋里的银子往外掏。

  ……

  ……

  事情不好办,这杨尚义知道。

  但难办的程度还是超乎了他的预料。

  午后时分,一部将神色匆匆的小跑进来,耳朵都有冻伤也全然不顾。

  “爹!不好了,遵化卫军士闹饷,已杀了官了!”

  本来正侧睡着的杨尚义一听这话立马翻身而起,“遵化卫?”

  “是!”

  蓟州所属之地有蓟县本身,还有通州、密云、遵化、永平等(昌化镇在嘉靖年间划归蓟州镇管辖),近十万兵马分区防守。

  作为杨尚义来说他也是分层次的,蓟县、遵化以及通州的卫所都是他所看重的。通州离京师太近了。遵化则离蓟县不远。

  “东胜右卫和忠义左卫呢?”

  这两处都在遵化西侧,遵化卫若有变,他们也极易受到影响。

  “孩儿已经派人去打听了,要晚些才知道!爹,这事怕难善了,若是抓几个人、哪怕几百人也没关系,可这一次朝廷在挖自己的根基啊,千户、百户们领头闹事,咱们就是有再大的神通那也无用!”

  “荒唐!什么叫无用?闹大起来,就是朝廷派精锐京营前来平叛,那些人还能有怎样的本事?!你快去,集结镇朔卫、营州卫兵马,咱们速去遵化,平息此事!”

  “京里那边呢?”

  “给王阁老去个信。”杨尚义走了一半又停下回来,“还得再给皇上密信一封。”

  他说的王阁老,是指王炳。

  蓟州是大镇,几十个卫所分布在这片区域,而且不像固原、辽东,这些地方毕竟离京师还有些局里,可蓟州真的很近。需要内阁阁老来盯。

  杨尚义的儿子也有十八岁了,入营之后一直跟着他。

  他打小还没见过这种动静,“爹,朝廷清理军屯,是连着镇朔卫、营州卫的千户百户们一起清理的,现在他们还不知道遵化卫之事,若是得知……这两卫兵马难道就能信吗?”

  啪!

  杨尚义写完之后,毛笔被狠狠拍在桌上,“现在已经不是清理军屯之事了,军营哗变,此乃死罪!痴儿,你是不了解陛下,似这种圣旨,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要说一个遵化卫哗变,就是蓟州十万兵马倒戈易帜,等来的也只会是平叛的京营!”

  “那样就天下大乱了!”

  “但京师已经做好这个准备了!”

  十二团营和上直亲卫想必已经把守住入京的各个要道。

  杨尚义也不信,蓟州镇里没有锦衣卫,别看现在风平浪静,实际上京里肯定盯着呢,尤其是离京师比较近的宣府、蓟州和大同。

  外面寒风呼啸,停下来的雪似乎又有重新开始的意思。

  杨尚义虽然较十年前已经老了些,但披甲还是没有问题。

  府里上下已经全都紧张的运转起来,而在这片略显混乱的局势中,蓟州府的镇守太监陈密忽然冒雪而来。

  “杨总兵,听说遵化出事了?!”

  “陈公公来的正好,本将正要点兵出征。”

  “有司礼监的急递,是陛下来信!说要杨总兵亲启。”

  “喔?”

  杨尚义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他快速拿过来扫视一眼。陈密则在边上一直踮着脚想看,但又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奈何他个头没有杨尚义这种将军高,就是踮了脚也看不到。

  “皇上,说什么?”

  “皇上想了个好法子。正常来说蓟州武官分属兵部,人员调动也总是要通过兵部的。不过非常之时,陛下允我们便宜行事,按照各卫反应程度……调任将官。”

  陈密一下子也领悟了这份用意,“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调动一人,流程不短,陛下此举也算是信杨总兵颇深了。”

  杨尚义明白了。“所以才从司礼监过来,就是为了能快一些。”

  一般来说,武官要兵部任命,要下发文书。可蓟州,地太大,人太多,等着兵部慢慢反应,还要讨论他们推荐的人可行不可行,或者有什么其他势力想安排点自己的人,这一套走下来和现实的情况变化实在不相称。

  所以只能因时、因势而变。

  这是朱厚照根据王芷的建议,想出来的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办法。

  虽然说这个权力给得大了点,基本上就是任边镇总兵施为,不过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紧,后面他还有操作空间,实在不行蓟州总兵一杆子叉到甘肃去,甘肃总兵再换过来都可以。

  这种大胆操作,关键在于他有一些自己信任的心腹将领,他们所领的军队就是压舱石。

  “陛下的这个办法好。各卫所指挥使和千户能互调的尽量互调一下,实在不行的就升个官儿。”

  与一般地方不同的是,蓟州兵马的‘冗官现象’比较严重。

  实际上一个卫,不止一个指挥使的。说起来可能比较夸张,难以让人相信,但……根据《明史·职官记》记载,蓟州指挥使最多的一个卫是密云中卫,它有19个指挥使,遵化卫,有16个指挥使……

  但《明史》记载不会是恰好记载了正德四年这个时间点,只不过蓟州冗官一事确实贯穿始终,换句话说,也许遵化卫现在不是16个指挥使,但肯定不会是1个指挥使。

  这个事情让杨尚义多了几分方便,不管有没有缺,可以先升官。升官的路不走,非要走造反的路,那就是老天都难救了。

  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会让很多略微理性、胆小的人谨慎行事,不至于一股脑的都进行杀官、哗变。

  对于杨尚义来说,这个权力的确是个及时雨。

  陈密则着急,“杨总兵,你要出兵,但总得先将陛下信中之事安顿好再去吧?”

  杨尚义收拾就好出门,他紧声道:“来不及了,陈公公。事情闹得越大,你我将来越难到御前交差,路上安排吧!”

  外面,镇朔卫和营州卫兵马已经齐整,这是妥妥的一万人马。

  杨尚义不是那种只会往兜里揣银子的脓包将军,他带过兵、会带兵,掌控军队的能力是有的。

  镇朔卫指挥使正是徐力、营州卫指挥使则名马雄斌。他二人率领自己的千户已经在等着了。

  杨尚义来了以后扫了他们一眼,“本来该过年的。”

  “没那么丧气,不过年,去立功领赏也不错!”

  杨尚义一笑,“来时,本官忽然想到一件事,你说朝廷要这些将校占掉的田,他们便杀官闹事。可是他们占了普通士卒的田,叫士卒们往何处去呢?”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第五百八十一章 热油

  遵化城位于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大约300里路。

  这个数字多近可能还是不够直观。

  那便说件后一百年的事:崇祯二年发生的己巳之变中,皇太极是在十月三十日兵围遵化城,次日,京师就戒严了。

  骑兵的行进速度是很快的,又是华北大平原,这点路基本三五日就能走到北京城下。

  所以杨尚义才如此紧张。

  不要说真的出什么大事,就是有惊无险,事后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

  “遵化卫指挥使吴有宏是京师军学院出身,而且颇受重用,末将和徐力怎么都不会想到会是他……”马雄斌对着杨尚义说道。

  他们的脚步不慢,原本军队出征是绝不可能这么快的,但这会儿特殊时候,半月前粮草就让备着了。

  受惠于国家这几年国力还可以,皇帝又比较重视边镇,所以真要说短了蓟州钱粮倒也不至于。

  打眼望下去,这一万人至少有三千人都骑褐色或是黑色的高大战马,杨尚义平时还是训练这帮人的,军容也算齐整。

  行军时,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白茫茫的大地军旗在先,密密麻麻像黑点一样的军队随后。

  “到了就知道了!”

  杨尚义没空去想吴有宏,到了抓起来再说。

  他现在在和陈密盘算着怎么调动其他卫所的中级将官以稳住大事。

  一个个人名从他们的脑海里蹦出来,然后被定好去下一个地方,想好以后在路边破落的民宅休息时顺手将这份调令正式写好。

  总兵和镇守太监全部署名。

  事急从权,传信的人就用陈密的,

  北边的密云左卫,东边的永平卫,西南处的通州卫……在他们收拾遵化的时候,总要稳住基本面。

  商量间,前方有一匹军马快速而来。

  “报!!”

  杨尚义起身往外走,迎着斥候过去。

  “禀告总兵大人,遵化卫指挥使吴有宏已被杀,遵化城中府库、府衙尽皆失守,此事是由遵化卫三个千户合谋起事,现在遵化城已在他们手中了。”

  马雄斌本来还奇怪吴有宏怎么会这样,因为他们过去都是认识的兄弟,一听说是这样当即从对他的怀疑变成出离愤怒,“以下犯上!擅杀主官!莫要让劳资抓住这帮兵痞,否则非得活剥了他们!”

  “再探!”

  杨尚义大手一挥。他也不休息了,直接上马,并下令继续前进。

  徐力在旁建议,“杨总兵,要不要调永平府抚宁卫和兴州右屯卫向遵化方向靠拢?”

  杨尚义没有采纳这个建议,“隆冬时节,行兵不易,这个时候兵士的怨气本身就大,不能再调他们了。而且现在各个卫所都比较焦躁,实际上也不知所来之兵是友军还是敌军,我们自己的两卫人马没关系。其他的,以稳为主,都不要动。至于遵化卫兵马……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