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皇子后 第23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想要各地商户同意聘用伤残将士与军属,自然也得给他们一些好处。

  于是云舒下令,商户们聘用伤残将士与军属后,可以一定比例的抵扣掉部分税。

  至于这其中具体的比例,就得户部与兵部的人共同商议,最终上报给云舒做裁决了。

  户部尚书今天没来,还不知道自己又被加了一道难题。

  在兵部尚书盘算着这退伍军人事业部该怎么设立的时候,云舒已经对吕将军谈到了水师的问题。

  “想来沿海百姓屡遭荒夷侵袭的事,将军也有所耳闻。本王此次来,是希望吕将军可以组建一支水军,一支比窦丞手下还要精锐的水师。”

  虽然吕伯年官复原职,但是他原来的手下都已经给了云舒,云舒还将其分到了曹诚的手下,如今这三万人就留在京都,拱卫京都安全,也算是萧谨行走后,能保护云舒在京安全,抵抗各处威胁的最强力量。

  吕伯年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去了何处,自然不敢问云舒要人。

  更何况,他此前就向承安帝提议过组建一支水师,专门针对沿海安全,却遭到了承安帝的反对,这会儿听到云舒主动要求建水师,如何能不让他惊喜。

  他本就熟悉水战,就算水师只有三千人,也比三万陆军对他更有吸引力。

  吕伯年看着比自家儿子大不了几岁的殿下,顿时有种得遇知己的喜悦。

  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被承安帝罢官并杖责之后,以为这辈子也就如此了,再也无法为朝廷效力。却没想到,与他无甚交情,甚至从未说过话的新太子,居然要重新用他,甚至还让他组建他心心念念的水师。

  吕伯年万分感慨,狠狠摸了一下眼角的泪,给与一个军人最郑重的承诺,抱拳道:

  “臣定不辱命。”

  云舒也将话说到前头,“此番你组建水军后,会调到萧将军的手下。”

  萧谨行率军攻打窦丞的消息,吕伯年自然知晓,如今组建水师对付沿海荒夷及窦丞的水师,让他归在萧谨行旗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虽说萧将军比他年轻了二十多岁,但武将看的从来都不是年龄和资历,而是带兵打仗、排兵布阵的能力。

  萧将军的这些能力,明显在他之上,他自然没有任何不满,况且能回来继续带兵打仗,他就已经很满足了,如何会去计较职务的高低。

  吕将军沉冤得雪,得以再次领兵,最高兴的莫过于吕莘了。

  若说之前他是怕云舒责罚他父亲才道歉的话,那他此刻就是真心实意地郑重道歉,为之前自己的莽撞。

  云舒这才注意到这个刚满十七的少年。

  “这就是吕将军的长子吗,倒是虎父无犬子。”

  吕将军谦虚道:“让殿下见笑了,也就在家里学着刀剑拳脚工夫罢了。”

  吕莘这次倒是没有呛声,只小声嘀咕道:“我也学了些兵书的。”

  怎么说也是将军的儿子,自是不会只享乐,况且以吕伯年的为人来说,也不会让自己儿子过纸醉金迷的日子。

  云舒想到如今不管是太学还是国子学都在上课,于是学着日常家长的问题,顺口问道:“是在哪个学院就读?”

  这一问倒是让吕莘红了脸,支支吾吾道:“未曾在学院就读。”

  吕伯年叹口气,道:“他同我一样学不进书,也就兵书能看进去一点,此前送到国子学两年,最后因课业太差,被劝退了。”

  吕莘有些不服,小声道:“当初萧将军也是从国子学退学参军的,我比当初的萧将军还大了一岁多,为何就不能参军?”

  他这话一说,吕伯年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给萧芜道歉。

  “萧相海涵,犬子口不择言惯了,回头我定好好管教。”

  萧芜倒也不尴尬,摆了摆手道:“谨行他当初确实是从国子学退学,还是被本相给扔进军营的,令公子也不算说错。”

  萧芜也有些感慨,萧谨行是萧家的异类,萧家几代都是走的文官路线,即便是萧夫人娘家也是文人居多,但就到了萧谨行这,却出了意外。

  萧谨行自小就不爱读书,一看书就头疼,在国子学更是各种不服。萧芜最终没有办法,就给他丢到了军营历练,本想着摔打两年就该乖乖回来了,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三年。

  云舒突然想到国子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这里面不分文官还是武官,但是武官子弟因受其父影响,多是自小习武,且文武官天然对立,其子弟在学院里也摩擦不断。

  当然了,年少时的萧谨行是个异类,他既不受文官子弟待见,因为他学问一塌糊涂,同时也不受武官子弟喜欢,因为他爹是文官之首。

  既然武官子弟不爱习文,不爱背四书五经,为何一定要强求呢?

  云舒转身对萧芜道:“萧相,本王有个想法,你听下可不可行?”

  “如今各军士兵多是各自将领自行训练,各军将领也是依照前人的方法,或是加一些自家家学渊源,例如本王听说吕将军训练的将士,会学吕家枪法。不止是兵士,即便是朝廷的将领,也多是自学兵书,并不像各大学院一般,有专人教授知识。”

  萧芜虽是文官,但因为儿子是武将,他在萧谨行从军后,多少还是了解了一下如今大雍的军事体系的。

  闻言,他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大雍将领都是在战场上建立军功,能看进兵书,且能运用的,才有机会升到将领。若是大字不识几个,怕是一辈子也只能当个百夫长了。”

  取才取士,即便是武官,也不要目不识丁之人。

  就云舒知道的,庞农一开始也是大字不识几个,后来还是在萧谨行的指导下,开始认字习兵书,才有机会升到校尉。

  云舒每日事多,既然今日想到了,并说到这了,他也就没避着吕将军等人,直接道:

  “自学的效率太低,所以本王想着,既然文人可以在学院学习,为何武人不能呢?

  国子监下已经有国子学、太学,及各处府学,不如多增加一个军学院,招收所有习武且愿意入军之人。而这些军学生学成之后,便可直接进入各军。

  而且他们在学院里学习了各项技能,到时上了战场,也比什么都不会的新兵强上许多。”

  军学院?

  不止萧芜惊了,就连一旁的兵部尚书和吕将军,甚至是吕将军身后的吕莘都震惊了。

  军学院,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吕将军和吕莘自然欣喜,若是军学院办起来,那他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自然都有了好去处。

  但萧芜还是从实际出发,他稍一思考后,道:“只是即便是武将,也不见得家中都会愿意孩子将来继续从武参军,若是求安逸,他们会更愿意弃武从文,到时求个一官半职悠闲度日。”

  至少他听说很多武将家的父母,更希望孙儿辈可以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是每日里抛头颅洒热血。

  “臣担心,即便军学院开设了,也招不到多少学生。”

  吕将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他也点头道:“萧相说的没错。”

  对此,云舒倒是不担心。

  “既是军学院,自然就不单单只招武将家的弟子。我大雍兵士那么多,只要父母参军,子女便可入军学院,若是烈士遗孤,则军学院减免一切束脩,并发放生活补助。”

  简而之言,烈士遗孤由军学院养。

  兵部尚书小心翼翼道:“这么一来,军学院的花销可不少。”怕是朝廷得贴钱办啊。

  这烈士遗孤的工作本是归兵部,如今却分到了军学院去,兵部尚书松口气的同时,也不得不点名这一点。

  这军学院若是开了,归在国子监名下,那国子监祭酒可得头疼坏了。

  云舒自然知晓军学院是在贴钱办,但要想强国,就必须先强兵,而军学院的学生,便是以后强兵之路的主力。

  国家财政贴钱办,也是应当的。

  “军学院这块的支出,由户部拨款扶持。”

  兵部尚书见太子殿下直接决定了,也只能为今日没来的户部尚书掬一把同情泪。

  也不知道户部赚钱的速度,能不能跟上太子殿下花钱的速度。

  兵部尚书这是依据以往大雍的国库收入来思考的,但财政收入从来就不是云舒担心的点。

  至于军学院中,武将子弟会不会与平民子弟起冲突?

  那云舒只能表示,你武将子弟入了军营也得从底层做起,与普通士兵同吃同睡,怎么到了学院就得摆起谱来?

  既是军学生,就当一视同仁。

  这军学院还未办起来,吕莘就急得先报了名,争取当军学院第一个军校生。

  云舒三言两语便决定了军学院的事,并交代萧芜回去后与边实商议军学院开办的具体事宜。

  至于军学院的教官,那就从玄甲卫与玄甲军中先行抽调,像是曹诚等人就先去当个客座博士。

  军学院开未办起来,朝廷的武将们就已经被安上了客座博士的名头,就连萧谨行和吕将军也不例外。

  人不在京都?

  没关系,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上课。

  其师资,并不比国子学和太学的差。

  军学院的事,就此说定。

  同时,云舒也令吕将军去各军中抽调水性好的士兵,尽快组成水军,并开始训练。

  云舒从吕将军处回宫,便向朝臣们宣布了今日所做的决定。

  百官闻言,顿时就炸开了锅。

  以云舒如今的声望及权势,他想要重用吕将军,其他文官自然不敢像承安帝在时那般,胡乱指手画脚。

  况且,这番启用吕将军,打的也就是承安帝的脸。承安帝都不管事了,那打不打脸,他儿子都不在意,他们自然也不在意。

  只是这开设军学院一事,简直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武将也得学习了?

  众人以为第一个反对的会是户部尚书杜昌明,毕竟要户部大出血,养一个无底洞,但没想到一向是个铁公鸡的杜昌明,这次居然老老实实领命,并没有反对太子殿下的提议。

  在别人震惊的同时,杜昌明只能暗地里腹诽。

  那是你们不知道,太子殿下才是如今的纳税大户,甚至带着他一起薅另外几大世家的羊毛。

  至于聘用伤残将士和军属可以抵税这个事,他也只能表示,殿下各种花花主意那是真的多。

  但不得不说,这一举措确实是替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着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第179章

  京都小报不愧是京都的百事通,除了之前各种贪官污吏的秘辛外,就连朝廷新出的政令也不放过。

  而它也不是将政令冷冰冰干巴巴地直接刊登,而是将此前西州的政令也搬出来,甚至将西州在这些政令下获益的那些人的故事,挑典型事例刊登出来。

  如今京都各大茶馆的说报环节,已经成了一天当中最火爆的时间段。

  每到说书先生将京都小报拿出来的时候,百姓们便蜂拥而至,整个茶馆座无虚席,很多人只能挤在门口探着耳朵听,对他们来说,小报里的那些事实在是太离奇了,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例如前几期的“千里荒漠变绿洲”“夏日里的冰爽”“土豆饥荒的克星”等等。

  而对于茶馆来说,不用花心思去编故事,且每期的内容还不重样,简直不要太省心省事省力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