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汉宫,瑶华殿。

  不论是开封还洛阳,都有这么一座宫殿,这是高贵妃的寝殿。此时的宫殿,正沉浸在一片轻松喜悦的氛围当中,张灯结彩,福、寿等喜字,张贴于显眼之处,内侍宫娥,人皆含笑,连春光都明媚了几分,似是在助兴祝寿。

  今日,乃是高贵妃四十三岁生辰。

  寝殿内,整齐地摆放着大量包装精美、各式各样的寿礼,虽然此番生辰,高贵妃并不打算大操大办,但是宫廷内外,有心者的礼物却是没有任何折扣,包括后妃、皇子女以及亲戚贵族们,都自觉地表示心意。

  当然,对于这些锦上添花的贺礼,高贵妃并不是太在意,只是命宫人将之收好,并按名记录好,寻得时机,还是会一一回礼的。

  高贵妃穿着一身华贵的宫裙,艳丽的着装掩盖了几分老态,而她最关心的,也显然不是这些礼物,哪怕是再殷勤。

  “娘娘,喦中官来了!”殿中女官兴冲冲地禀报,高贵妃也顿时来了点精神。

  “小的恭贺娘娘寿喜!”很快,内侍行首喦脱入殿行礼,态度恭顺。

  “免礼!”虽然喦脱是刘皇帝身边的红人,贴身宦官,但高贵妃可没有一点逢迎,只是态度上显得温和一些。

  “多谢娘娘!”喦脱直身,随即招呼着随行而来的两名太监,奉上一株鲜红欲滴的珊瑚树,笑道:“这是官家为娘娘准备的寿礼,特令小的送来!”

  高贵妃雍容之间,终于露出了些许笑意,打量了两眼,甚是欣喜,倒不是在乎这株珊瑚有多名贵,而是感受到刘皇帝的心意。此树她也认识,乃是淮海王钱弘俶当初花费重金,自广州海商手上购得,觐先宫廷。

  “官家呢?”不过,礼物再美,更关心的还是送礼物的人。

  喦脱含笑应道:“官家言,傍晚当幸瑶华,来为娘娘庆贺!”

  闻言,高贵妃顿时喜笑颜开,当即着人看赏,不过被喦脱力辞,他平日里没少受贵妃的赏赐,但今日却不得不看日子。

  刘皇帝的礼物到了,其余的,高贵妃也就不那么在乎了,安然落座,一面听候来自各方的祝贺,一面同公主刘蒹交谈。

  一直到三皇子晋公刘晞一家赶到,在夫人宋氏的陪伴下,刘晞亲自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仍旧是过往那副豁然自如、看淡一切的表现。

  夫妻俩行大拜之礼,以作祝寿,儿孙齐聚,高贵妃也收起平日里的严肃。很自然地从刘晞手中接过孙儿,一脸慈爱的表情。

  刘晞之子,也就六个月大,刘皇帝赐名文海,也是大汉第三位皇孙。看着高贵妃逗弄着孙儿,刘晞也陪着笑,道:“母亲生辰,当好生操办一番才是!”

  贵妃眼里,满是对孙儿化不去的爱意,随口应道:“又不是什么大寿,前者你爹嘉庆之日,最终也未大办,我这边若是隆重了,只怕免不了流言蜚语,要说我铺张奢侈了!这样也好,就我们一家人,聚一聚便好!”

  说着,高贵妃还是还是不免感慨道:“可惜,你舅舅不在京中……”

  “您的生辰,舅舅还是记得的,这不,早就准备好寿礼,交待我一并送入宫中!”见贵妃情绪稍显低落,刘晞道。

  闻之,贵妃笑了笑,似乎想到了什么,发出一道无声的叹息。

  这么多年了,高贵妃在宫中,地位崇高,荣宠不衰,皇后之下,就是她了。但心中难免郁结,时常有一种孤独感。

  不是因为同汉宫佳丽们争风吃醋,她早就不在意这点了,宫中也基本没有人能动摇她的地位。她是个性格坚毅而有主见的女人,为刘晞也是从操碎了心,但是,不论是儿子,还是兄长,似乎都不理解她,都不和她一条心。

  而自从刘皇帝册立太子之后,十多年了,地位日益稳固,贵妃也暂时按捺下来了,但心中总归是难以释怀的。

  想到过去的心酸,贵妃看向刘晞的目光,变得有些“不善”起来,问道:“你近来公务如何,是否繁忙?”

  刘晞随口答道:“工部有慕容叔祖主事,我自然落得清闲,也不需劳神操心,十分自在!”

  听其言,再见其状,高贵妃顿时凤眉一耸,她最见不得的就是刘晞这不求上进的模样,顿时呵斥道:“慕容皇叔年事已高,你何忍让他奔波劳苦,你爹把你安排在工部,就是让你替他分担繁务,本该多多帮衬,你怎还是这般懒散!”

  注意到高贵妃的眼神,刘晞顿时一个激灵,眼珠子一转,讪讪一笑:“娘教训得是,我一定改!”

  对刘晞的反应,实在没有太多的诚意,高贵妃顿感一口气堵在心头,儿子大了,封爵成家,她是越发难以管教了。

  叹了口气,道:“你爹也是,连刘煦都已经主掌理藩院了,却将你放在工部,置于人下!”

  “大哥前立大功,已然证明才干,足可独当一面,我才短识浅,还欠缺历练!”刘晞说道。

  听他这么讲,高贵妃顿时道:“北伐期间,你也久在御前,辅理要务,你爹不是也大加赞赏?”

  高贵妃语露不满,刘晞赶忙道:“慕容叔祖德高望重,我跟着他,也能学到不少。”

  见贵妃还欲就此事说些什么,刘晞赶忙转移话题,看向一旁的妹妹刘蒹,笑问道:“妹妹婚期可曾定下了?”

  母亲与兄长的交谈,刘蒹始终淡定,从小到大,类似的情景,她也见得不少了。刘晞冲她发问时,还眨了两下眼睛,见状,少女也是温婉一笑,道:“还未定下,只当听父母安排!”

  “那届时,我这做哥哥的,一定备一份厚礼!”刘晞表示道。

  兄妹俩的眼神交流,高贵妃也注意到了,她也同样熟悉,当初少时,在她面前刘晞就极善通过刘蒹转移话题。

  心中暗叹,高贵妃也没再纠缠,而是说道:“宗训今后就是你妹夫了,还当多多往来,他尚未入仕,有机会,也当多提拔一番……”

  对高贵妃这种唠叨教育,刘晞没有丝毫的不耐,只是含笑道:“他可是英公的儿子,又是爹的女婿,自有爹与柴家为之安排,我何德行,能够提拔他,顺其自然即可……”

  “你!你今日是来给我祝寿的,还是来气我的!”见刘晞对自己的劝导总有来言,高贵妃终于绷不住了。

  观察着贵妃的反应,刘晞也赶忙道:“儿子岂敢!您训导的是,我一定听命,多和妹夫联系……”

  看刘晞这恭顺的样子,高贵妃总觉堵得慌,没来由的感到郁闷。想到是自己的生辰,终是没有纠缠,形容变得认真,转而问另一件事:“听说你爹准备给你们兄弟封王了?”

  闻言,刘晞有些意外:“您从何处听来的流言?”

  “你别给我装傻充愣,和我说实话,你如何想的?”高贵妃双目一瞪。

  “我又何来的想法?”刘晞嘿嘿笑道。

  但是在贵妃的眼神下,刘晞还是老实了些,道:“此事,全看爹的想法!”

  “那应当是真的了?”高贵妃追问。

  注意到母亲期待的目光,刘晞略作沉吟,点了点头:“如无意外,应当是了!”

  “开年以来,北伐功臣将士,都陆续得到封赏,我还奇怪,你们兄弟也立有殊勋,怎能没有封赏!”贵妃道。

  刘晞则平静地道:“为自家事尽力,岂能盼望赏赐!”

  听他这么说,高贵妃一愣,旋即颔首道:“你说得是,是我失言了!你还当再接再厉,多为朝廷办事,为你父分忧!”

  “你爹按捺封王之事,莫不是在等刘昉、刘旻归来?”高贵妃恍然问道。

  这回,刘晞直接应道:“是!”

  提及此,贵妃又忍不住道:“你看刘昉,此番他可闯出偌大的名头了,今后只怕益得圣心,你就不能效仿他?”

  闻言,刘晞又有些没心没肺地道:“儿若是有四弟的勇武韬略,定然也向爹请一支兵马,到漠北去打仗……”

  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

  白日当空,释放出万丈光芒,轻松地刺苍穹之间稀疏的云层,尽情挥洒大地。碧天白云之下,山林原野相接,夏初时节,天地万物都展现出一种蓬勃之势,茁壮成长,旷野之间,也仿佛焕发着无限生机。

  不过,地处中原腹地,京城近郊,终究难以看到太多原始的风貌,邙山之内,或许不乏深林幽境,但邙山之外,却已经遍布人文痕迹。

  开宝九年,夏,四月,选得一个好日子、好天气,御驾起行,幸邙山行猎。

  在洛阳,最合适狩猎的地方,毫无疑问是洛阳西苑,那是沿袭隋唐的皇家园林,虽然在过去有所衰败,但洛阳重修之后,也经过重新的开拓整葺,划定禁区,广植树木花草,放养各类动物,并禁止百姓在其间垦殖砍伐,多年下来,也渐复生机。

  不过,此番刘皇帝舍西苑而不就,而奔邙山行狩,不为其他,只因为他兴致在此……

  在邙山东南,洛阳官府以及随驾禁军相互配合,设置了一片近二十里的围场,占据道路,控制出入隘口,既免百姓意外闯入造成伤亡,也以免影响到皇帝狩猎。

  明晃晃的阳光之下,旷野之中,大量的禁骑穿着轻便的服甲,奔驰游弋,演练骑兵战术的同时,也驱逐着这片林野间的猎物,为接下来的狩猎做准备。

  围场中间,行营早已搭建完善,在大量随从人员的陪伴下,御驾也已入驻。夏季的风不算大,但高扬的龙旗仍旧在风中飞舞着,明黄的旗帜透着高贵与威严,禁军将士的盔甲与武器,也反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此番随驾护卫,除了大内宿卫之外,另从在京当值的三衙马步军禁兵中调了三千甲士,每一军都没有遗漏,所拣着都是精锐,护驾是其职责,而皇帝检阅军队军容,检查训练成果,考察战术战法,则是主要目的。

  针对各军之间的对抗比武,行营则安排了一整日的节目,用以让皇帝及随驾贵族、大臣及外使们观赏。

  而随着刘皇帝巡猎的人员,同样庞大,后妃皇子,以及有资格有闲暇的公卿大臣、子弟,也足有数千人。

  如今刘皇帝出巡,必是劳师动众,也难以做到过去的“轻车简从”了,每一动,总山呼影从,万众瞩目。

  高台立于围场中央,鲜亮的绸布铺开,围出一大片的场地,席位由高到低,依次铺开,比起围场,这更像个戏场,一个供刘皇帝观赏取乐的戏场。

  金玉打造的龙椅,摆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抓人眼球。刘皇帝则与符后端坐其上,空间很大,足够二人同坐。

  如今的季节,大概是一年之中刘皇帝最喜欢的了,春寒已消,炎夏未至,气候暖洋洋的,十分也十分舒适,心头直觉敞亮。

  刘皇帝呢,头戴一顶嵌玉幞头,穿着一套圆领龙袍,一身黄澄澄的,外边还罩着一层轻便的纱袍,看起来有些骚气。胡须也修整地漂漂亮亮的,只是不知觉间,已夹杂着少许白色。

  随驾的贵人们,在遮阳伞下,各自安坐,一个个都是衣冠楚楚,言笑晏晏,左右谈笑着,气氛十分和谐。

  离得御座稍近的,还有一批特殊的人群,那便是来自吐蕃、党项、回鹘、吐谷浑以及西南獠蛮诸族的首领代表。

  这些人,一部分是臣服大汉,被朝廷授予官职,另一部分,则是与朝廷修好,积极向大汉靠拢的人,尤其是吐蕃人。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汉的实力不断西扩,尤其开宝之后,更属狂飙激进,贪大求全,不只恢复了盛唐之境,还占据了不少传统吐蕃城土关隘。

  这毫无疑问,是压缩了吐蕃人的生存空间,而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也伴随着冲突与争斗,有见势臣服的,也有抗拒斗争的,为数不少的大汉军民与吐蕃部民都在大汉的西拓中失去了生命。

  吐蕃虽然四分五裂,沉沦已久,但人家占据主场,虽然在大汉的西拓战略中始终处于下风,但也给大汉造成了不少损失。

  并且,早在开宝四年前后,大汉对西部高原的扩张就已然趋近极限,而在近些年,西进的脚步也早早停下,大汉已进入了实质上的巩固期,这也并不容易。

  每年,朝廷都能够收到来自西南以及西北大量的关于边州冲突的奏报,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乱子,但毫无疑问,大汉西陲,尤其在与吐蕃势力接壤的区域,并不安宁,甚至可以说,冲突属于常态。

  而随着北伐结束,经过刘皇帝与大汉诸公们筹议,决定收缩势力、停止扩张的大计之后,吐蕃问题,也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进入开宝九年后,朝廷便广派使者,邀请高原之上的吐蕃各族各势力前来洛阳,会商汉蕃之间的友好往来,意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延续十多年的矛盾与冲突。

  而面对朝廷的盛情邀请,高原上的诸部族势力,大多数还是积极应邀,不少地方首领不惜亲自前来,没有来的,也派出了重要代表。

  吐蕃之外,其他部族,不论西北的,还是西南的,不论境内的,还是境外的,只要同大汉有所往来的,都受到了邀请,不远千万里,而向汉廷。

  因此,近段时间,随着各族各势力代表陆续入京,洛阳之中,夹杂各式各样口音外语的番人胡人有了明显的增多。

  这些人,不只带来了礼物,随之也有不少商队货物一并抵京,也催发洛阳城一波“国际贸易”繁荣。

  因为人员过多,京城的礼宾馆甚至都住满了,这也给大汉朝营造了一种万邦来朝的景象,朝中不少臣僚上表的上表,写文的写文,共同赞誉开宝盛世。对于进京来朝的这些各族各势力代表,朝廷也给予了优厚的礼待,户部专门拨款,让他们尽情感受天朝帝都的繁荣昌盛。

  行狩的决议早就定下了,而因为来朝的这些各族势力代表,刘皇帝特地推迟了一些时日,专门把这些人都带上,让他们再感受一番大汉军力之盛,为之后就大汉边地安全、诸族共容诸事宜举行进一步的磋商。

  原本,只是刘皇帝闲来兴致,想要狩猎一番,散散心,但由于这诸般因素,这场狩猎已被赋予了更多政治意义。

  高亢悠扬的号角声飘荡在行营之间,虽有些缥缈,却同样惊得山林间的鸟兽沸腾,伴着一阵极具节奏的擂鼓声,这场会猎的第一个节目展开了。

  大量年轻的骑士,策马奔腾,入场参拜。这些年轻人,身份都很特殊,都是皇子以及勋贵之中的杰出子弟,他们基本代表着大汉的未来,此番要接受刘皇帝校阅他们的弓马。

  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

  万众瞩目下,策马进场的有二十来人,除了几名皇子之外,都是勋贵子弟,并且身份都不低,韩通的长孙、李谷的次孙、柴荣的五子、王全斌的嫡孙,总之都是大汉最顶层的二三代。

  一个个装扮的光鲜亮丽,精神抖擞,座下皆是良马骏骑,昂首挺胸,接受着刘皇帝的检阅,也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这样的场合对他们而言,越发像一个展示自我秀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