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4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兵部车驾司署郎中事主事沈敬!

  官职不高,但是,他有一重特殊的身份。

  这个沈敬,早年间曾是吏部尚书王文的幕僚,后来王文升迁之后,他才被调入兵部任主事。

  那么,这份奏本到底是谁的意思,昭然若揭……

  第516章 老姜

  最近的宣府城,的确是热闹的紧。

  平常难得一见的大官,在这几天之内,频频出现在城门口,一堵就是大半天,不许出,不许入,搞得老百姓们腹诽不已。

  不过,也有好处,据说太上皇回来了,就驻跸在总兵府。

  不少的商人闻风而动,纷纷都带着大宗的货物,到了宣府城中,从各式各样的布帛衣物,到珠宝金器,应有尽有。

  让宣府城繁华了不止一点点。

  今天,城门又被封了,不过,看样子,没有上次那么大的阵势。

  但是,也有不少大官,早早的在迎候着。

  日上三竿,北风呼啸,眼瞧着天气已经渐渐变冷,恐怕过不了多久,宣府就该落雪了。

  搓了搓有些僵硬的手,李贤转头问道:“杜大人,大宗伯和任侯,可说了什么时候到?”

  土木堡祭奠结束之后,于谦和杨洪都先后离开。

  他二人本就是为了此事而来,如今祭典结束,于谦回了大同,继续“查”他的案子,至于杨洪,则是启程回了京师。

  相对的,杜宁,李贤,朱鉴等人,或是使团成员,或是为迎复之事而来,所以理所当然的,也就留在了宣府。

  说起来,这些日子,老大人们可算是愁白了头发。

  祭典结束之后,太上皇果真言出必践,再没有迈出总兵府一步,官员们前去请安觐见,也一律不见。

  这可让一心想把这位祖宗给赶快送走的陶瑾和耿九畴,心中郁闷不已。

  苦等苦盼,总算是等来了朝廷的消息,再度遣了礼部胡尚书和宁远侯任礼过来迎奉,这才放下了心。

  毕竟太上皇还没有回到京城,宣府还属于边镇,劳动胡濙这样的七卿大臣亲自跋山涉水过来,已经算是给足了太上皇面子了。

  总不至于,让天子亲自跑一趟吧……

  杜宁也神色也有些焦躁,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道:“大约便是这个时辰了,再等等吧。”

  话音未落,远处一队车马缓缓出现,高高举起的仪牌和旗帜,无不昭示着来人的身份。

  不多时,队伍在城门前缓缓停下。

  杜宁等人顿时松了口气,疾步迎了上去。

  “见过大宗伯,见过任侯!”

  胡濙是文臣,自然是乘着马车,至于任礼,他是武将,骑马而来本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但是,让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侯爷,竟然是披甲仗剑而来!

  这让在场的一帮老大人有些惊讶,不由想起在土木祭奠的时候,杨洪也是披甲仗剑。

  莫不是,最近京城当中时兴穿盔甲?

  但是任礼一脸冷漠,并没说话,他们也不好多问,倒是胡老大人,虽然一路舟车劳顿,但是还是保持着和善的笑容,客气的回了个礼,道。

  “事情紧急,老夫也不跟诸位寒暄了,待护送太上皇回到京师,我等再共谋一醉。”

  说着,胡濙肃了肃脸色,问道。

  “杜大人,太上皇如今在何处?引老夫过去。”

  于是,杜宁点了点头,带着人让开了路,胡濙重新登上马车,一行人往总兵府赶去。

  如今的总兵府,依旧被锦衣卫守着,但是,和最开始的围府自然是大不相同,在陶瑾和耿九畴的沟通下,舒良也没有不识好歹,恢复了原本就商量好的护卫安排。

  当然,名义上来说,舒公公此来,是负责太上皇的护卫的,所以,他自然不可能离开。

  在太上皇杜门不出的这段时间,护卫的布置虽然恢复了正常,但是舒公公却日常守在大门口。

  他对于进出的一干人等,觐见请安的一应官员,倒是也并不阻止,但是,每每被舒公公目送着走进总兵府,大家总感觉有些后背发凉。

  今天也不例外,舒良没去城门口迎接,但面对胡濙这等重臣,他自也不敢怠慢,早早的站在了总兵府外迎接。

  众目睽睽之下,胡老大人显得十分倨傲,对着舒良轻轻点了点头,便命人前去通传。

  舒良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毕竟,他除了疯,更是个有分寸的人,心里头有杆秤,知道什么人不该得罪。

  为了避免“误会”,舒良是不踏进内院的,沟通的事情,都是由使团的护卫负责。

  一行人在总兵府外等着,尤其是杜宁等人,脸色还是十分紧张,生怕太上皇再使什么性子,连胡濙等人的面子都不给,他们可就真的没有什么法子了。

  所幸,这一次太上皇没有避而不见。

  不多时,袁彬从内院走了出来,道。

  “大宗伯,任侯,陶总兵,还有舒公公,太上皇召见!”

  老大人们对视了一眼,有些讶然,召见胡濙和任礼,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连带着陶瑾和舒良一块叫进去,是要干嘛?

  在场的人都是久历官场之辈,单纯从这么点细节,便大致能够猜到太上皇的想法。

  于是,众人齐齐看向了舒良。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东厂提督,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脸上依旧挂着万年不变的假笑,右手一招,礼节周到的示意其他几人先行。

  胡濙,任礼,陶瑾,舒良四人,跟着袁彬进了内院,来到太上皇的房外,哈铭在门外等着。

  到了门外,袁彬让众人等着,然后哈铭再进去通禀。

  对于这般繁复的“礼节”,不管是胡濙,任礼,还是陶瑾和舒良,都没有丝毫的不耐。

  既然是来请人的,自然要让人摆足架子。

  哈铭再度出来传召,众人才终于真正见到了太上皇。

  依旧是一身团龙便袍,但是神色却透着几分疲惫和憔悴,坐在案后,挺直着身子,看着他们下拜。

  “臣等叩见太上皇!”

  相对来说,陶瑾和舒良相对平静,毕竟,经历过那般激烈对抗的场面,再见其他时候,都觉得是小场面。

  但是,胡濙和任礼就激动的多。

  任礼虽然身着戎装,但是依旧干净利落的下跪,道。

  “陛下,臣来迟,让陛下受苦了,自土木一役,臣日夜所念,惟陛下之安危,如今见到陛下安然归来,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说罢,任侯爷哐哐在地上三叩首,光听着就感觉疼。

  见此状况,朱祁镇也有些意外。

  实话实说,他和任礼的关系,并算不得亲近,虽然说,任礼跟随定西候蒋贵击破阿岱汗,让他非常高兴,赏赐了宁远伯的爵位,但是,那更多的,也是看着蒋贵的面子。

  毕竟,对于当时的朱祁镇来说,他有更好的选择,勋贵世家,无论是有底蕴的,还是有战功的,有资历的,都随他挑。

  任礼即便是战功卓著,也并不算特别出挑。

  至于其后,任礼又被调遣到各地平叛,在京城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什么简在圣心。

  因此,如今任礼的这般表现,在让朱祁镇感到意外之余,也升起一阵阵的感动。

  果然,朝廷当中,还是就忠君之人的!

  “任卿不必如此,朕虽深陷迤北,但终归于朝,过去种种,不必再提,且请起身吧。”

  破天荒的,朱祁镇的口气变得温和起来。

  于是,任礼再度叩首,起身按剑而立,道。

  “陛下放心,臣此来受圣母所托,定护陛下周全,不令宵小之辈再逞凶威。”

  说这话,眼神还瞟了一眼旁边的舒良。

  这一下,朱祁镇更是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待朕日后见到圣母,定当为任卿叙功。”

  一时之间,君臣相得,气氛和乐。

  然而,在这般气氛当中,却忽然响起一阵努力压抑的抽泣之声。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发出声音的不是别人,正是入门之后,拜倒在地,却一直低头不语的胡濙老大人。

  似乎是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这位大宗伯略略抬起了头,众人这才看清,他老人家苍老的面庞上,早已经是涕泪横流。

  见此状况,朱祁镇神情有些踌躇,下意识的伸手道。

  “胡先生……”

  相比较于任礼,朱祁镇和胡濙的关系,明显更亲近,情谊也更深厚。

  作为先皇留下的五大辅政大臣中,现今唯一还在世的大臣,胡濙对于朱祁镇来说,是长辈一般的存在。

  说一句看着他长大的,绝没有一点的夸大。

  因此,见到胡濙如此,朱祁镇甚至感觉到有些坐立难安,一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所幸,胡濙也不需要他做什么,老大人拿袖子擦了擦眼睛,努力的止住眼泪,但是还是带着几分抽噎,断断续续的道。

  “太上皇放心,老臣没事,只是,时隔一年,老臣再度得见天颜,心中想起当初先皇临终之时,对老臣的殷殷嘱托,心中不由百感交集,一时情难自抑,冒犯太上皇了。”

  提起先皇,朱祁镇脸上不由浮起一丝惭愧之色,道。

  “先生快快请起,时至今日,朕已知错,当初,朕不该一意孤行,执意北征,结果……是朕辜负了先皇的期望……”

  气氛一时有些黯然,到了这个时候,胡濙才终于止住了抽噎,颤颤巍巍的抬起手,就仿佛一位温和长者一般,轻轻摆着手,道。

  “都过去了,您回来就好,回来了就好……”

  说着话,胡濙撑着地,艰难的蹒跚起身,从袖子当中,拿出了几份书信,道。

  “太上皇,老臣此来,带来了圣母,端静皇后,还有天子的家信,圣母和端静皇后,听闻太上皇到了宣府,都十分高兴,每日里必数次询问车驾到了何处,她们,都盼着您早日回京团聚呢!”

  闻听此言,朱祁镇的脸色复杂,有渴盼,有期待,但是同时,也渐渐的恢复了冷静。

  随即,袁彬将胡濙手中的几份书信,递到了朱祁镇的案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