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0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们……”

  翟善内心有些愠怒,沉声开口,双手紧紧的握着扶手,最终却又生生忍下。

  任亨泰放在桌上的手翻了过来,手指关节轻轻的敲了两下桌面。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长江下游两岸一十八府,之所以设立直隶总督衙门,归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管辖,本质就是陛下为了将直隶一十八府当做一块试验田。

  朝廷当下各项新政频出,总是要有先行者。

  直隶道如何做事,不论最终成效如何,都将是本朝着眼天下的根本和范本。

  但……

  邹学玉和直隶总督衙门有员,亦是本朝命官,干好了差事,那就是功,吏部要考功,内阁自然也要向上请功。

  但若是差事办砸了,那也要吃教训,要认罪挨罚。

  我等身负皇恩,坐镇内阁,便是为了这些。”

  不论是翟善还是高仰止,亦或是沐英。

  随着任亨泰这番话之后,皆是闭上了嘴。

  首辅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会赞同翟善让各方都停下来不做事的打算,但也不会容忍下面当差做事的人闹出乱子来。

  任亨泰一如既往的选择了中和守正。

  只是在这番话之后。

  任亨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凉茶,吐出一道白烟。

  他接着说道:“当前陛下圣体有恙,想来接下来会许久不理国政。只是太子监国多年,国家政务上当不必有所改变。然,内阁既然替天家总领朝堂各司文武,不单单要做到均衡各方,梳理朝政,也要防范于未然。

  有些事情,我等不宜说。可不说,不代表就不去做了。

  在陛下没有旨意之前,京师、一十七道,谁也不得擅动。有司政令,须得过档内阁,方可施行。

  各地卫所兵马,大都督府务必节制,没有内阁签发行文,大都督府批盖军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内阁行文在外诸王,今岁只许送来年节贺礼,若要面圣,照例先行奏请,批允方可来京。

  内阁批文地方道府县三级官员,虽至年关,然命官不得懈怠,北地当谨防冬雪灾患,南方须得疏通沟渠。朝堂新政政令,不得推诿。

  一旦有司来奏情蔽,三法司当严惩不贷!”

  既然必须要做事,那就所有的事情都去做,所有人都必须要受到警醒。

  任亨泰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内阁成员。

  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任亨泰这才笑了笑,看向解缙:“既然诸位同僚不曾反对,便劳烦解阁亲笔整理,尽早行文各部司、道府县。”

  解缙转头看向坐在内阁主位上的任亨泰,笑着点点头。

  “合该有此,怎会劳烦。”

  正待此时。

  内阁班房外,却有脚步声传来。

  敲门声也随之响起。

  “进。”

  李景隆皱眉看向门口,喊了一声。

  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孙狗儿。

  内宫二十四衙门大总管。

  孙狗儿推门而入,在他的身后,班房外的地上已经布满积雪。他走过来的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脚印。

  这位内宫大总管走的很急。

  孙狗儿身着殷红带绒边大氅,进了屋方才将帽子推到背后,双手团在一起,看向任亨泰。

  这是皇帝身边最近的内侍了。

  即便任亨泰是内阁首辅,这时候也带着班房里众人站起身。

  “不知孙大监忽然到访,是有陛下口谕到?”

  孙狗儿朝着任亨泰拱了拱手,又冲着在场众人点点头。

  随后,他便沉声说道:“太子口谕,内阁听话。”

  任亨泰眉头一挑。

  竟然不是陛下的口谕,反而是太子爷的口谕!

  这就很反常了。

  只是短暂的错愕,任亨泰便已经离开座位,到了中间。

  他带着几人站在孙狗儿面前,抱拳躬身。

  “太子爷说了,自今日起,撤了皇太孙监国之权,出宫夜居太孙府,无令不得入宫,罚往西城督办改建之事。”

  内阁里,死一般的寂静。

  然而,却没有人觉得这一刻是安静的,反而觉得是有惊涛骇浪掀起,满天雷霆大动。

  太孙被夺了监国的权力,还被发出宫廷,搬回太孙府居住。

  更是要去做什么西城改建的事情。

  这一刻,包括任亨泰在内,想到的都是太孙是不是要被太子爷给打压下去了。

  这不该的啊!

  所有人都在内心深处,质问了一句。

  一时间,种种猜测浮上心头。

  任亨泰连忙上前,拦住准备离开的孙狗儿。

  他的脸上带着慌张,低声问道:“敢问大监,到底是怎么了?”

  解缙、翟善、徐允恭等人也围了上来。

  个个都摆出了一副,只要你孙大监今天不说实话,就别想走的样子。

  孙狗儿迟疑了许久,看了一眼外头的满天飞雪,这才低声说道:“咱家不敢胡乱说话,只是诸位皆是内阁中枢之臣,咱家也只能违例,浅说一句。”

  “此事,涉及陛下禅让……”

  孙狗儿的话,像是一片飞雪,被一阵风吹散。

  人已经消失在了内阁班房里,而在场众人却不曾挪动一步。

  寒风从外面,呼呼的吹进来,依旧是无人动弹。

  也不知过了多久。

  沐英最先动了一下,然后身子有些发软的连连退后,一直推到椅子前,双手扶着椅子这才缓缓坐定。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任亨泰低吼了一声,目光在身边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没有人能给首辅一个准确的回答。

  班房外,雪一直在下,风一直在吹。

  到了午后。

  太子欲要废黜太孙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座应天城。

  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天气里,消息止不住的扩散。

  当人们在西安门外,看到属于皇太孙的那辆马车,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出,跨过西安门前玄津桥,驶进太孙府后。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得到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

  霎时间,整座应天城都震动了。

  随着这个消息的,是皇帝病重抱恙,皇家有要禅让之意的小道消息传来。

  这一下,所有人都好像明白了什么。

  难道是太子爷觉得皇帝病重,可能不假天年,准备让皇帝禅让,然后太孙不同意,所以这对父子便闹出了矛盾?

  ……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朱允熥的陶渊明时间

  太子爷就是大明洪武之后最完美的接替人选。

  这一点,早在很多年前,就成了朝堂之共识。

  皇太孙虽然年轻,且行事跳脱,性子刚烈,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没人能否认,洪武新政乃是他一手推上台面的。

  国家越来越好,开疆拓土万里,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份天大的功劳,更是一个没人敢设想过的功德。

  在很多人看来,即便现在的皇太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为君者,但只要继续历练几十年,等太子爷将大明交到他手上,那时候想来也足够沉稳了。

  而且,皇太孙也有些无数人的支持。

  自从军功爵制度的确立,大都督府几乎就已经死心塌地的追随太孙了。

  这个时候,这对天家父子貌似起了冲突,大明朝局又该如何变化?

  若是冲突加剧,这应天城又是否会成为是非之地。

  到时候大都督府一怒之下……

  不敢想!

  不敢想!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