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83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他原本的想法之中,新大陆自然是要有宗室坐镇的,而且不能只有一位,得要三四位宗室前往,方能相互节制,共同为朝廷开发新大陆。

  但是让宗室一下子派出三四位宗室?

  这显然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这些被选上的宗室愿不愿意去,就是皇帝陛下恐怕也不太请愿一下子就放走三四个儿子。

  毕竟现在皇帝已经年事已高。

  且不说朝堂上的官员们,就是皇帝自己都清楚,若是到时候真的派出去三四个儿子,恐怕等到龙驭的时候,这些儿子都得要好几年才能赶回来。

  天地人轮,孝为先啊。

  任亨泰觉得自己就是再如何为国家考虑,也不能忽视了皇帝的情感问题。

  可若是不派宗室过去。

  那么朝廷又该如何应对新大陆的处置问题呢?

  内阁选派文武官员前往?

  虽说也能同样起到相互节制的作用,可总是差点意思的。

  新大陆就算比不上中原加之四域的疆土辽阔,可总不会小的。

  那么大一块地盘,就算上面没有多少土著,也不能出现一个堪比中原的布政使吧。

  这就太不像话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圣贤也从来就没有提及过有关于新大陆的事情。

  这就让任亨泰毫无借鉴的地方。

  解缙皱眉想了想,正准备开口,却又立马止住,低着头让旁人也不知道他这位内阁次辅正在想着什么。

  朱允熥笑了笑,轻声道:“孤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诸位是否会同意。”

  这已经是用上了商量的语气。

  连带着刚刚低下头的解缙,也重新抬起了头。

  “从利于国家开发新大陆而言,孤以为还是得要有熟悉新大陆的人来主持新大陆日后的开发事宜,最为合适。”

  这一句话刚说出口,内阁班房里便是一片诧异。

  众人已然是隐隐察觉到了朱允熥的用意。

  只见朱允熥紧接着说道:“若是按照今日送回的新大陆见闻录所记,新大陆的人口定然是不多的。

  以此可以知晓,我朝日后开发新大陆,前期所要投入的平定安抚地方的事务将会相比旁处,大大减轻。

  那么朝廷只需要更关注于如何让新大陆的开发,对朝廷在中原这片故土上产生更有利的影响。

  孤以为,朱允炆及孙成二人,此番历经千辛万苦,包括他们二人携带的那些舍生忘死的将士们,都是有大功于国家的。

  国家若要开发新大陆,朱允炆及孙成二人,不可不赏。

  而如何赏,孤觉得都不足以认可他们的功劳。所以孤觉得,倒不如让他们能亲手打造他们所发现的新大陆?

  毕竟新大陆于他们而言,几如亲子一般,定然会细心经营。而且……等到前期稳定下来,一切都走上正轨,朝廷再召他们回来,到时候再另以封赏,更显朝廷的重视。”

  谁都没有想到,或者说谁都不敢往这方面去想。

  皇太孙竟然要让朱允炆去主持新大陆的开发。

  那可是一座关乎于大明在将来,会以何种姿态站在这个世界上的关键点啊。

  即便是有心皇家和睦的任亨泰,也觉得诧异万分。

  尽管在刚刚朱允熥开口的时候他就隐隐有所察觉。

  可当这一切都摆在面前的时候,任亨泰反而想要大声反对。

  朱允熥却是站起了身,并不打算给这些人反对的机会。

  “不过是先议一议,孤倒是想起来,还得要去乾清宫一趟。”

  说着话他已经走到了班房门口,这时候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众人。

  “我家老爷子现在对外头的新鲜事,可是关心的紧。”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帝国行政官员的一天

  大明内阁的大佬们,在为了新世界而忙碌规划着。

  而在更加庞大的帝国官场行政体系里,每一个官员都会因为上层压下来的各种新规划,而变得更加忙碌。

  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会去琢磨,自己该怎么继承前人的智慧,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利益。

  因为忙碌的行政任务,让每个人都显得精疲力尽。

  至少。

  在应天城这座大明权力中枢的官员们是这样的。

  年纪轻轻便以官职通政使司知事官的王信陵,被衙门里的同僚暗中视作朝堂下一个时代的政治新星。

  年轻不全是资本,更重要的是王信陵背后所代表的存在。

  他的前任,当初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白玉秀,在调任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之后,又再次升任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

  虽然官品升的不高,但白玉秀手中的权力,已经可以覆盖整个大明文官体系。

  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等下一次三年京察到来,白玉秀必然会继续升任成为吏部侍郎,继续纸张文选清吏司,并在此基础之上再掌吏部一司职权。

  或许三五年之后,大明吏部尚书位子上的人,就要改姓白了。

  十年不到,官职正二品吏部尚书。

  这样的升官速度,整个帝国近三万名官员里头,也难找出一只手之数了。

  那么作为白玉秀的继任者,王信陵的前途自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自从北征的事情结束之后,通政使司内部就已经有些传闻,王信陵或许会调任吏部,又或者会在本部司升官,走向九卿之一的通政使。

  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前途无量的。

  然而。

  王信陵却只觉得现在的自己是分身乏术。

  在这位年轻的官员心中,恨不得自己的一天能够当做两天用,一个人分成两个人做事。

  国家愈发的强盛起来,自己却越来越繁忙起来。

  当初升的朝阳刚刚越过钟山,洒进应天城的时候,王信陵便已经抱着一堆昨夜带回家的案牍,出现在了通政使司衙门前。

  “王知事,今日怎得比昨日还要早。”

  守在衙门前的差役,满脸笑容的望着王信陵走上台阶,分外热情的上前,接过对方怀里那一堆案牍。

  王信陵打了个哈欠,拱拱手:“有劳了。这不是因为俺愚钝,做事比别人都要慢,只能早些来衙门了。”

  差役笑了笑,这话自然是不能信的。

  将王信陵送进知事官班房,差役便自说自的要出去为知事官送来茶水等物。

  王信陵照例是道了声谢,便坐在桌前整理着带来的案牍。

  等到外头已经大亮,能入朝参与朝会的本部司官员回来之后,通政使司衙门这才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而这个时候,也到了王信陵出门的时候了。

  随着一份份紧要的国事章程被汇总到王信陵面前的时候,分类工作便同步开始。

  发往地方上的,会交由快马沿官道立即出发。

  发往京中各部司衙门的,则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交由差役、文书、吏目乃至于王信陵本人亲自送过去。

  将面前成堆的案牍文书分发完毕,看着所有人都出了衙门。

  王信陵这才将自己挑出来的几份需要自己亲自送到的文书案牍,抱在怀里。

  “王知事,今日衙门后厨要做小炒牛肉,焖鸡,板鸭,还有几道清炒野菜,您可得赶着事情办完了事回来吃啊。”

  差役守在衙门口,冲着王信陵的背影喊了一声。

  王信陵也不回头,只是动作了一下,举起一只手摇了摇。

  自从北征结束,大青山下那座大青城不断的长高,应天城里的牛羊肉便愈发的多了起来。

  百姓们如今还不是主要的购买力,于是就便宜了京中各部司衙门的官员们。

  如此,也算是朝廷对官员们的另一种优待了。

  站在衙门前的白虎街,王信陵朝着南边的崇礼街看了一眼。

  想了一下自己今天要办的事情。

  王信陵便打算先去青龙街那边的六部,等回来的时候再去离着通政使司最近的会同馆一趟。

  想定路程之后,王信陵便抱着怀里的案牍文书走起路来。

  应天城里,过了通济门大街,往东便都是朝廷的官署衙门,算是大明朝的行政中心了。

  路上少有百姓会没事找事的跑过来,然后遭受兵马司的官兵查询。

  一路上便都是各部司衙门的文武官员,一个个的都是行色匆匆的样子。

  这个时候宫中的朝会刚刚结束,正是一天里最繁忙的时候。

  要等到过午之后,各部司衙门的官员们用了饭之后,才有那么一点时间有官场上的往来。

  王信陵到了青龙街,一路向北走去很快便到了吏部跟前。

  他刚一走到吏部衙门前,守在衙门口的差役便立马认出了王信陵这位通政使司知事官。

  “王知事来了。”

  王信陵抬起头,眨了眨眼,对方便立马上前为他抱住怀中的案牍文书。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