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面用线装订着,上面几个大字很是显眼:“推背图详解,袁天罡!”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算尽人间祸福百态,帝王百姓无所不包,这本书比推背图不不知道要后上多少背,分位好几册,并且上面标注了,朝代,比如宋、元、明、清,连正常历史中的后来的朝代都给算出来了,真是牛人。

  第1875章 质疑推背

  他不停的翻动着眼前的书籍,停留在一页上不再翻动,嘴里念念有词道:

  “恩师你这部书,让历代帝王都视为禁书,更是像费尽心力得到,可是现在却出现了问题,着很多都不准确了。徒弟也很迷茫呀,我算了一下,着契丹就此会慢慢的衰落,何来以后的皇帝议和,一切都变了。”

  推背图翻到了第十七象

  谶曰:

  声赫赫,息干戈,

  扫边氛,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按照后世一个姓金的秀才解释说,这第十七象说的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

  而推背图详解里面说的比这个详细多了,而且用很多是白话文,有点调侃的意思,就连这个老头都怀疑着时不时袁天罡写的。

  只见上面写道:

  赵宋第三任皇帝,是狠辣女人萧太后主持朝政,大宋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得先问问萧太后答应不答应。答应你才是怪事!

  大宋这边兵精粮足,大辽那边也是兵强马壮。大宋的麻烦也来了。辽兵铁蹄冲入中原,打草谷啊。

  辽兵剑取澶州,那是径取中原的门户,门户一失,则中原危矣。紧急军情迅速传递到京师。

  一日五次告急。这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早已退场了,他的退场带有极度神秘的色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赵匡胤一个人躺在床榻上,微弱的烛光在冷风下拂动着,映出一个恐怖而模糊的黑影,黑影的手中,是一把浑重的利刃,冰冷的铁刃在午夜的寂静中渗透着阴森的气息。

  哇耶!赵匡胤惨叫一声,就没了声息。烛光再起,就见他的弟弟赵光义站在他的面前,惊声叫道:我靠,大哥,大哥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一个人做皇帝要多累啊。

  于是赵匡胤的弟弟就成了宋太宗。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经济建设,库府里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压在最底层的军械都因为压力太大而变形。

  时刻准备着!宋太宗谆谆地告诫大家:要做好打世界大战的准备,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说完他就退场了。

  宋真宗急忙走出来,到龙椅前坐好:大家好,我是宋真宗,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男性……这时候边关急报已经堆了过来:大辽寇边!澶州危急!

  宋真宗傻眼了,我靠,我才坐这儿就给弄出这事来,这可咋整?这时候又一个民间传奇人物隆重出场:寇准。

  寇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主要出现在评书中,跟杨家将搅和在一起,是杨家将在朝廷中的得力支持者。而且评书中的寇准神机妙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虽然不会撒豆成兵,但呼风唤雨的本事还是有的。

  既然是重要谋臣,那就要出重要主意。面对辽国寇边的现实,寇准果断地建议道:陛下,我有一招,请陛下亲自上阵去和辽寇对打如何?

  宋主还不敢去,这时候澶州已是危在旦夕,辽兵日夜攻城,守城的将士早已认了命,没了斗志。却忽然看到北门方向翠华摇摇,竟然是宋真宗亲自赶来慰问了,顿时军士们感动得号啕大哭,狂呼万岁,声传百里之外。

  那边辽国的元帅达揽也看傻了眼,心想这大宋是不是犯了糊涂啊,这才多大一点小事啊,怎么皇帝自己跑来了,仗有这么一个打法的吗?太不讲道理了吧?还没等想明白,脑袋上已经重重地挨了一记,也不知是飞石还是冷箭,达揽怒叫一声:我不服,大宋君臣啥玩意儿都不懂,瞎搞!语罢,气绝而死。

  这边皇帝亲征,那边元帅丧命,这一仗,不用打已经知道结果了。辽国的老大萧太后晕了,弄不明白大宋人是真的不懂呢,还是搞了什么奇兵,就提出来议和。从此罢兵,称兄弟之国。

  着其中说的话很多都是大白话,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大宋这根本不可能出现,不可能也成了可能,不由得它不相信。

  “寇准,老夫还没有找到寇准,宋朝第三位皇帝,现在也基本可以看出来十赵旭的长子,但是又和恩师记载的不对,一切全部都乱套了,天机已经混乱了,这到底是着呢么回事?”他在井底一直在看着袁天罡留下来的东西,这些都是宝贝呀。

  “梦如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重生的,还有那个人你难道一点印象都没有吗?”赵旭单独见到了找梦茹,他有一些话,要问清楚。

  “我也不清楚,当日受到火药爆炸的波及,我以为我已经死了,后来醒来的时候就有人叫我圣女,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谁,知道两年前我恢复了记忆,但是却不敢和你们相认。”

  赵梦茹说的都是最近的事情,昨天那个人好像可以控制人的记忆一般,能让让人市区一点记忆,同时也能让人失去记忆,赵梦茹感觉自己是突然就清醒了,记得所有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