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3章
要说有才能,有才能人多的是,其中很多更是比杨砺要优秀上多少倍,那么别人怎么没有他这样的奇遇,直接成为朝廷的大员吗?
“也许你会说这是当初太子让你执掌御史台,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朕的同意你觉得会这么顺利吗?”
见到杨砺想说话,赵匡胤就再一次率先开口了,确实是赵旭说让杨砺执掌御史台,监察御史,在大宋被称为御史大夫。
虽然赵旭是太子,但是还没有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要真的是那样的话,就应该让赵旭直接当皇帝了,还要赵匡胤干什么,换句话说,这些事情都是赵匡胤点过头的,才这么顺利。
赵匡胤点过头那就说明同意了,杨砺这个人入得了赵匡胤的眼,不然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吗?
“那是你杨砺有个性,刚正不阿,所以朕把放到御史台还是比较放心的,今天也没有令朕失望。”
御史台的那一帮子御史们,就是应该就是不畏惧权贵,今天赵匡胤在上朝的时候明显是在发火了,但是这个杨砺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或者说是初衷,仍然在坚持自己的进谏。
“皇上过誉了,臣既然蒙皇恩执掌御史台,身为御史大夫,就应该牢记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臣再次进谏,请皇上不要再犹豫了。”
杨砺更加的来劲了,皇上都说刚正不阿了,我自然要名副其实了。
“平身,平身。”
赵匡胤十分满意的看着杨砺,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坚持,赵匡胤更加的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平日里负责监视杨砺的人也是说杨砺这个人一向清正廉洁。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骤然身居高位应该嚣张跋扈,可是人家没有这样,还是处处得罪人,身为御史大夫怎么会不得罪人呢。
皇上最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称为孤臣,更加不会结党营私。
“朕单独和你见面就是解决这件事的,你告诉朕,我大宋治国的方针是什么?”
“陛下一直都是提倡是要用仁孝治天下,这些臣等都牢记在心。”杨砺虽然不知道赵匡胤为什么这样问还是老实的回答了。
这就是大宋的治国方针,这也不是一个特例。那个朝代不提倡仁孝,这都是劝天下人要老实的做人呀,也是一个道德的准绳,以孝治国,流传至今。
儒家更是提倡孝道,杨砺走的就是儒家科举,将自己货于帝王就家的,自然知道孝道的重要性。
“是呀,孝,就是孝,朕就向你直说吧,晋王复位是朕尽孝道的一种体现。”
赵匡胤这话让杨砺更加的疑惑了,怎么还扯上孝道了,这是从何说起呢!
“太后临终前,留下懿旨,让朕给晋王复位,这是太后最后的一个心愿,朕不得不遵守,所以以后这件事你就不要在上奏了,难道你要朕做一个不孝之人吗?”
赵匡胤这话说的就有点严肃了,陷皇上于不孝,这是多大的罪名,杨砺当担不起。
“臣不敢,臣遵旨就是了。”
第1615章 非你不可
“放心,朕知道的你的意思,晋王从此只能安享富贵,至于政事朕是不会让他插手吧,身为真的弟弟,他应该有这样的待遇。”
赵匡胤这话已经是推心置腹了,连这话都给杨砺说了,杨砺还有什么可说的,连这些隐秘的事情都说了,这是多大的信任,要是自己在说什么,那么自己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杨砺是执著,执著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笨蛋,这件事没有商量了,陛下连已经逝世的太后都给抬出来了,还是太后临去世之前的留下来的懿旨。
这赵匡胤必须要遵守,换做任何一个人都要遵守,她老人家只是想自己的儿子以后能过得好,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也不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这样不会那这件事开玩笑,既然是老太后临死之前的懿旨,那么自己也不能说什么了。
“杨砺,最近各地的百姓闹得厉害,你们御史台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御史台的任务越重,杨砺你的担子很重呀!”
既然这件事已经谈论完毕了,赵匡胤顺便提了一下,接下来御史台耳朵重点。
现在各地的官府都很忙,每天都有人死,这是他们剿匪的结果,经过三个多月的行动,各地造反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被控制住了。
这样特殊的时期,一定会出现什么不法的现象,所以御史台责任重大。
“臣刘擒虎、董镇海参见陛下!”
正在这个时候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就一起走了过来,而且脸色十分的凝重,难道是出事了。
自从苗训被封为参知政事之后,素衣卫他就不能再掌管了,素衣卫的最高领导者是皇帝,是赵匡胤。
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了,他们两个今天一起来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陛下臣就告退了!”杨砺也很有眼神头,知道自己应该就要走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知道的,赵匡胤点点头也没有说话。
“平身吧,出了什么事情?”赵匡胤见到杨砺走之后就直接的问了起来。
“陛下出事了,我们派去保护晋王的人被人打晕了,晋王被他么给挟持走了,现在不知所踪。”
晋王失踪了,这件事刘擒虎他们两个根本就处理不了,所以他们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向赵匡胤禀报,看看赵匡胤应该怎么处理。
“也许你会说这是当初太子让你执掌御史台,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朕的同意你觉得会这么顺利吗?”
见到杨砺想说话,赵匡胤就再一次率先开口了,确实是赵旭说让杨砺执掌御史台,监察御史,在大宋被称为御史大夫。
虽然赵旭是太子,但是还没有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要真的是那样的话,就应该让赵旭直接当皇帝了,还要赵匡胤干什么,换句话说,这些事情都是赵匡胤点过头的,才这么顺利。
赵匡胤点过头那就说明同意了,杨砺这个人入得了赵匡胤的眼,不然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吗?
“那是你杨砺有个性,刚正不阿,所以朕把放到御史台还是比较放心的,今天也没有令朕失望。”
御史台的那一帮子御史们,就是应该就是不畏惧权贵,今天赵匡胤在上朝的时候明显是在发火了,但是这个杨砺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或者说是初衷,仍然在坚持自己的进谏。
“皇上过誉了,臣既然蒙皇恩执掌御史台,身为御史大夫,就应该牢记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臣再次进谏,请皇上不要再犹豫了。”
杨砺更加的来劲了,皇上都说刚正不阿了,我自然要名副其实了。
“平身,平身。”
赵匡胤十分满意的看着杨砺,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坚持,赵匡胤更加的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平日里负责监视杨砺的人也是说杨砺这个人一向清正廉洁。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骤然身居高位应该嚣张跋扈,可是人家没有这样,还是处处得罪人,身为御史大夫怎么会不得罪人呢。
皇上最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称为孤臣,更加不会结党营私。
“朕单独和你见面就是解决这件事的,你告诉朕,我大宋治国的方针是什么?”
“陛下一直都是提倡是要用仁孝治天下,这些臣等都牢记在心。”杨砺虽然不知道赵匡胤为什么这样问还是老实的回答了。
这就是大宋的治国方针,这也不是一个特例。那个朝代不提倡仁孝,这都是劝天下人要老实的做人呀,也是一个道德的准绳,以孝治国,流传至今。
儒家更是提倡孝道,杨砺走的就是儒家科举,将自己货于帝王就家的,自然知道孝道的重要性。
“是呀,孝,就是孝,朕就向你直说吧,晋王复位是朕尽孝道的一种体现。”
赵匡胤这话让杨砺更加的疑惑了,怎么还扯上孝道了,这是从何说起呢!
“太后临终前,留下懿旨,让朕给晋王复位,这是太后最后的一个心愿,朕不得不遵守,所以以后这件事你就不要在上奏了,难道你要朕做一个不孝之人吗?”
赵匡胤这话说的就有点严肃了,陷皇上于不孝,这是多大的罪名,杨砺当担不起。
“臣不敢,臣遵旨就是了。”
第1615章 非你不可
“放心,朕知道的你的意思,晋王从此只能安享富贵,至于政事朕是不会让他插手吧,身为真的弟弟,他应该有这样的待遇。”
赵匡胤这话已经是推心置腹了,连这话都给杨砺说了,杨砺还有什么可说的,连这些隐秘的事情都说了,这是多大的信任,要是自己在说什么,那么自己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杨砺是执著,执著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笨蛋,这件事没有商量了,陛下连已经逝世的太后都给抬出来了,还是太后临去世之前的留下来的懿旨。
这赵匡胤必须要遵守,换做任何一个人都要遵守,她老人家只是想自己的儿子以后能过得好,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也不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这样不会那这件事开玩笑,既然是老太后临死之前的懿旨,那么自己也不能说什么了。
“杨砺,最近各地的百姓闹得厉害,你们御史台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御史台的任务越重,杨砺你的担子很重呀!”
既然这件事已经谈论完毕了,赵匡胤顺便提了一下,接下来御史台耳朵重点。
现在各地的官府都很忙,每天都有人死,这是他们剿匪的结果,经过三个多月的行动,各地造反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被控制住了。
这样特殊的时期,一定会出现什么不法的现象,所以御史台责任重大。
“臣刘擒虎、董镇海参见陛下!”
正在这个时候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就一起走了过来,而且脸色十分的凝重,难道是出事了。
自从苗训被封为参知政事之后,素衣卫他就不能再掌管了,素衣卫的最高领导者是皇帝,是赵匡胤。
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了,他们两个今天一起来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陛下臣就告退了!”杨砺也很有眼神头,知道自己应该就要走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知道的,赵匡胤点点头也没有说话。
“平身吧,出了什么事情?”赵匡胤见到杨砺走之后就直接的问了起来。
“陛下出事了,我们派去保护晋王的人被人打晕了,晋王被他么给挟持走了,现在不知所踪。”
晋王失踪了,这件事刘擒虎他们两个根本就处理不了,所以他们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向赵匡胤禀报,看看赵匡胤应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