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翁,怎么了?”

  “没什么。”吕布避开了她们的眼神,怏怏地挥挥手。“天子恩典,让我在行在多留些时日,陪陪你。”

  吕小环不解。“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你……”

  魏夫人却哼了一声。“对你是好事,对他却未必。”

  吕小环立刻明白了,却装作不知。

  刚刚与母亲聊天,她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说。吕布是有劝必听,坚决不改,她也没办法。现在天子要将吕布留下,倒让她正中下怀。

  “既然如此,那我就为你们找一处风景好的宅子,多住些时日。阿翁,你还记得当年出武关,到南阳,与袁术相见的情景么?”

  吕布眉心微蹙,想起了当年的艰辛,又多了几分对夫人的愧疚。

  “当然记得。”

  “那时想留在南阳而不可得,现在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也算是苦尽甘来。自从天子驾巡南阳,南阳可谓是一天一个样。你明天出去转转,就知道有多好了。仔细说起来,这里也有你们的功劳呢。要不是通往西域的商路畅通无阻,南阳那么多织坊织出来的布帛怎么卖得出去。”

  吕布瞅瞅吕小环,见吕小环正冲他眨眼睛,心领神会。

  ——

  建安七年冬,南阳格外热闹。

  一是天子驾巡南阳,天下郡国的上计吏齐聚南阳,带来了四方的消息。

  二是南阳正式推行度田,数以百万的百姓得到了向往以久的土地,生活也看到了希望,热情高涨。而大量织坊、印坊的建立,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机会,手头肉眼可见的宽裕了。

  新年之前,织坊、印坊都提前发放了薪酬,并且根据自身条件,发了一些过年用得上的东西,比如牛肉、羊肉、油、米之类。条件好的,甚至还发了一些上等衣料,一时间引为奇谈。

  百姓手里有了钱,消费立刻水涨船高,宛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更多的外地客商蜂拥而至。

  南阳太守黄射忙得团团转,乐得开了花。

  仅这市税,就比去年翻了好几番,明年想办的事又多了几分成功的可能。

  没有钱,说什么都是空话。

  建学校,聘教师,买书籍文具,哪样不要钱?

  但眼前的繁荣让他明白了,只要百姓支持,万众一心,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学校可以由当地的百姓一起建,书籍文具可以由学生自己置办,只有教师不够这个问题,百姓自己解决不了。

  南阳郡学的学子们倒是很热心,愿意充任教师,哪怕暂时没有薪酬,只要管饭就行。

  尽管如此,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左右思想之下,黄射决定还是向天子求援。

  大行教化本来就是天子的决定,他肯定早就想好了这些问题。

  黄射拜见了刘协,将自己的来意做了说明。

  刘协也是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需要这么多学校,这么多教师。

  这就意味着海量的财政支出。

  就算如黄射所说,学校由当地自建,不用郡里提供资金,书籍文具也由学生自给,那教师的薪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一个二三百人的学校,至少要配三个教师。按照之前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一个就是一个多亿。就算降低标准到百石,那也要三四千万。

  一个读书人,一年挣一万钱,勉强维持生活,不能再低了。

  进工坊做工也不止这个价。

  黄射也觉得不能太低。太低了,读书人过得太苦,仅靠一腔热血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既然之前是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现在还是按这个标准执行比较好。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能拿到相当于一县令长的俸禄,还不用办公,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毕竟能继续往上爬的人不多,很多人做一辈子官,也就是个县令、县长。

  这费用的确不低,但南阳郡还是支撑得起的。

  他可以去募捐。

  一个亿看似不少,可是对南阳的大户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钱。

  当年天子建万金堂卖官,一亿也就是一个三公。愿意拿一亿出来换几个月三公,以便将来能在墓碑上刻上“故太尉”、“故司徒”之类的字样的人,还是很多人。

  黄射说得眉飞色舞,刘协却有些尴尬。

  不读书果然不行,当着我的面,说先帝卖官鬻爵,你还真是得体。

  不过这厮说得也有道理,南阳不缺钱,身家以亿计的大户太多了。当初先帝之所以财政紧张,不就是这因为这些大小封君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却不给朝廷纳贡么。

  现在该让他们出点血了。

  “只要你能筹到钱,就不用担心没有教师。”刘协说道:“司徒府将在邸报上发布公告,到时候会有大量的读书人来应聘。”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老臣深谋

  刘协随即请来了司徒杨彪,一起商量招聘教师的事。

  杨彪听完,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但他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一是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建这么多学校,可以分批建设。

  南阳户口是多,但也没多到需要一千多所学校的地步。之所以有这么多适龄的孩子,是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如此大范围的教化,积累下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