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兖州乱了,出兵平叛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你最好配合我,要吵去长安吵,不要窝里横。

  面对毫不掩饰杀气的黄猗,毛玠很生气。

  如果不是旧交,他会直接将黄猗赶出去,根本不给黄猗说话的机会。

  但他也清楚,黄猗说得这么直接,是不希望他产生误判,以为朝廷不敢动武,韩遂不敢动武。

  要说有人不想兖州生乱,黄猗无疑是其中之一。

  否则他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口舌。

  “去长安就有用吗?”毛玠低下了头,摩挲着案上的《说文解字》,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放弃仕途,专心研究学问。

  “不知道,但我觉得你就说出去走走,而不是躲进书斋。”黄猗放缓了语气,恳切地说道:“孝先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也许你不赞成度田,不赞成朝廷的很多想法,但朝廷有心行王道,这是毋庸置疑的。与其在书斋里长吁短叹,不如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你的想法会有大不同。”

  毛玠的妻子走上堂来,在毛玠身边坐定,轻声说道:“夫君,妾以为君侯所言有理。你去长安看一看,了解天子的想法,然后再决定是否赞同也不迟。道听途说,难免有所讹误,万一天子所行并非如此呢?”

  毛玠转头看妻子,想了想,有些勉强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走一遭。”

  第七百五十章 公私兼顾

  黄猗转身来到太守府。

  程昱正在吃饭,看到黄猗,他也没起身,只是招了招手,让黄猗入座。案上已经摆好了餐具、酒食,酒还是温的。

  黄猗也不客气,欣然入座。“还是程公了解我,知道我还没吃。”

  程昱淡淡一笑,轻抚美髥。“你一进城就东奔西走,我估量着你应该来不及吃饭。若是来了再安排,难免耽误时间。”

  黄猗一点也不意外。

  他知道进入睢阳城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就逃不脱程昱的眼睛。

  曹操推荐程昱坐镇睢阳,自然是看中了程昱有勇有谋。如果不是程昱年近六旬,不适宜远征,曹操一定会带着程昱去北疆。

  “这么急,有大事?”

  “程公应该收到朝廷最新的邸报了吧?对许文休三人的文章如何评价?”

  程昱一手扶案,一手抚着胡须,淡淡一笑。“书生之见,不足为道。你去见了毛孝先,他如何说?”

  “同室操戈,令人痛心。”

  程昱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笑,笑声洪亮如钟,令人耳膜生疼。

  黄猗伸出手指,掏了掏耳朵。

  程昱笑了一阵,又道:“所以,他会作壁上观么?”

  “他将随上计吏入朝,参加论讲。”

  程昱点点头。“好,甚好。”他端起酒杯,说道:“为此事,我敬你一杯。后生可畏,当为同辈榜样。”

  黄猗连忙双手举杯,口称不敢。

  程昱为人刚猛,又自视甚高,一向难得夸人。今天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大乎他的意料,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两人喝了一杯酒,黄猗说起来意。

  程昱静静地听着,几乎没说什么话,也看不出太多的情绪。

  等黄猗说完,他问了一句:“抚军大将军麾下将士能读懂那些文章吗?”

  “能认识大部分的字,有些典故还需要军中教习解释。不过也没关系,这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读个几篇就懂了。”

  “天子深谋远虑,令人叹服。”程昱感慨地说道:“难怪曹侯一见倾心,愿为驱使。可惜我年纪大了,不能随曹侯征战北疆。子美,你破茧成蝶,鱼跃龙门,令人羡慕。我那两个小子若能有你一半出息,我就心满意足了。”

  黄猗笑道:“程公过奖,我愧不敢当。不过说到令郎,我倒是有个建议。”

  “入朝伴驾?”程昱摇摇头。“他们哪有那本事,就别去给我丢人了。”

  “不是入朝伴驾,而是考讲武堂。”

  程昱眨眨眼睛,沉吟不语。

  他身为梁相,是有资格送子弟入朝为郎的,但他一直没送。除了他嘴上说的怕他们丢人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身份。

  曹操转任为燕然都护,他与曹操的君臣关系已经结束,但他与曹操惺惺相惜,不愿借此机会与曹操划清界限。再加上之前筹备军粮的救急之计招人诟病,儿子到了长安,既无法得到关中人、凉州人的认可,又无法得到关东人的支持,处境会比较尴尬。

  他索性将儿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但是黄猗建议他让儿子去考讲武堂,这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久前的邸报上提过,如今讲武堂的祭酒不仅有贾诩这样的凉州人,还有来自江东的虞翻。可见在天子的直接主持之下,讲武堂内的地方派系没有朝堂上那么严重。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对军事没什么兴趣。

  黄猗与程昱父子都熟悉,知道程昱担心什么,随即做了说明。

  讲武堂不仅培养指挥作战的将领,还培养军吏,现在又增设了与军械、军法以及各国军史有关的课程。如果程昱的儿子对立功封侯没什么兴趣,也可以做个学者,从事与军事相关的其他学问。

  程昱听完,点头同意,表示回头和儿子们商量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