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庞统有些不以为然。“说来说去,还不是读书当不求甚解,取其大略那一套。”

  “我原本的确是这么想。”诸葛亮的眼中多了几分凝重。“现在我却觉得,读书不能满足于求解,更应该求道。”

  庞统追问道:“何谓求解,何谓求道?”

  诸葛亮笑了。“士元莫急,你先记住这句话就好。”

  “且——”庞统拖长了声音,故作不屑。

  黄月英掩嘴而笑,眉眼弯弯。

  ——

  诸葛亮引着黄承彦一行入城,安顿他们住下。

  这是一座宅院,虽然不如他们在襄阳的旧宅宽大,却收拾得很整洁,各种用具也算齐备。

  黄承彦夫妇很满意。

  诸葛亮能安排得这么妥当,说明他虽然入仕不久,却有一定的财力。抛除周忠引荐的成分,诸葛亮受天子器重必然是原因之一。

  这一点,从诸葛亮说起天子时的眼神也可以看出。

  除了天才遇到天才的惺惺相惜,更有良臣遇到明君的幸运。

  “你们先在这儿住着,待天子召见之后,再作安排。”

  庞统有些迫不及待。“大概要多久?”

  “不会太久。”诸葛亮说道:“你若是无聊,可以到附近走走,不要走得太远就行。这周边住的都是朝中官员,有些人也许就是你将来的同僚,提前熟悉也是好的。”

  庞统满意地笑了。

  诸葛亮又对蔡夫人说道:“蔡令史就在左首第一区,门前有阙的便是。夫人若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她那里书最多,古今中外的都有,其中有不少是西域商人安东尼收集来的。”

  蔡夫人心领神会,点头答应。

  她在路上就听说了,朝廷有意设立西域商会,整合西域胡商,统一管理丝帛的外销。蔡瑁特地派人赶来,让她多留心一些相关的消息,尽可能为襄阳蔡氏争取一些利益。

  她虽然对蔡瑁的唯利是图不太看得上,但事关家族利益,她也不能坐视。

  既然蔡琰与安东尼有交情,她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一定要想办法去拜访蔡琰。

  襄阳蔡氏与陈留蔡氏本是一脉,都是蔡国后裔,最近的源源可以追溯到百年前。

  黄月英问道:“诸葛兄,女骑马督也住在附近吗?”

  “在后面一排,左首第三间。不过她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你若想见她,等我消息便是。”

  黄月英连连点头。

  诸葛亮安排好之后,随即赶回行宫,向刘协汇报。

  刘协正在接见关中士绅,堂上堂下坐了一大群,数量接近百人。

  这么多人见驾,只有一件事:请天子迁都关中。

  为首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前太仆赵歧,一个是前凉州牧韦端。

  诸葛亮上堂的时候,赵歧刚刚发言完毕,余音袅袅。

  刘协笑眯眯地看着赵歧。“赵公,你在太原一年有余,休养得不错啊,浩然之气很足,不愧是为《孟子》作注的人。你那部《孟子注》我看了,很受启发。”

  赵歧傲然而笑。“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不过,这迁都关中不像你的计划。”刘协看向赵歧身后的陈宫。“莫不是陈公台的建议?”

  赵歧的神情有些尴尬。

  陈宫也有些意外,他抬起头,看了刘协一眼,看到了刘协眼中的笑意,这才松了一口气。犹豫片刻后,他起身出列,伏地而拜。

  “陛下明鉴,这是赵公首倡,臣只是略有补遗而已。”

  “平身。”刘协伸手遥扶。“说说你的理由。”

  第六百三十六章 忘年之交

  “唯。”陈宫躬身再拜,起身时,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迁都关中,有三个原因:

  首先,关中曾为大汉都城两百余年,刘氏列祖列宗的坟茔都在长安附近。再次中兴,回到关中立都,更符合周而复始之义。初平元年,朝廷已经西迁关中,只不过当时是董卓乱政,于义理不顺。如今天子平定凉州,再回关中,名正言顺。

  其次,关中近边,迁都关中,有利于守边。虽说凉州平定,鲜卑远遁,但边疆仍然需要大军坐镇。迁都关中,有利于政令通达,及时反应。

  最后,河东耕地有限,供养不了太多的人口。关中则有大量耕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刚才赵歧已经发言,陈宫的见解大部分都在其中,现在也只是强调一下,并无太多新意。

  这也证明了刘协刚才的判断:赵歧的建议主要是由陈宫提出的,他只是加了一些修饰而已,看起来更有理有据而已。

  刘协示意陈宫回席,又问其他人的意见。

  众人纷纷发言,表示支持陈宫的见解,纵有不同意见,也不是反对陈宫,只是说眼下朝廷初定,天下未安,不宜仓促迁都,可以稍微等一等。

  刘协扫了一眼,提出类似意见的大多是河东人,比如卫觊、裴俊。

  他们人微言轻,理由也不够充足,不足以形成威胁。

  见诸葛亮走进来,刘协宣布散会,让众人回去思考一下,过两天再议。

  赵歧、韦端两位老臣先走,其他人依次告退。卫觊、裴俊等人就是宫里的近臣,也各自回岗位,继续处理公事。裴俊拿着会议记录,在一旁整理,一会儿便送来了会议纪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