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60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夏对日本人的态度,或多或少夹杂着历史造成的不良观感,就算nec如此客气,安夏也觉得他们必有图谋。

  一定要把细则谈清楚了,再签合同。

  其他部门过来配合谈判的代表说:“夜长梦多,赶紧签了,就算他们想后悔,咱们起码还能得到一笔赔款。要是签不下来,就又白耽误时间。”

  前面908工程已经耽误了整整六年,大领导那几句讲话带来的无形压力,已经层层传递到他的头上。

  「砸锅卖铁也要搞出来」,到他这边就已经变成——“如果谈不下来,你也别干了。”

  压力大啊!

  他的任务是谈下来,至于谈成条件,只要领导不找他算账,就算完成任务。

  所以,现在他的梦想就是:快签约!

  他催促安夏赶紧同意,找的说辞都很有道理,什么怕nec也被美国威胁,加入价格联盟。什么夜长梦多,nec可能会觉得自己给得太多,于是反悔。

  安夏很想让他闭嘴,但是她不能。

  “别急呀。”安夏笑着对他说。

  “我虽然不在体制内,但是,我看过新闻联播里的劳模事迹报道,都说他们很苦啊,很累啊,经过了千难万险搞定了什么东西,然后当上了劳模。

  要是连谈都不谈,直接就签了,这不是显不出你的付出嘛……

  咱们来回谈个几场,谈成了,您不管是写工作总结,还是被媒体采访。哪怕是写回忆录,都能聊他几万字呢。”

  “放心,我也想把技术买到手,绝对不会耽误您。”

  听了安夏的话,他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就不急了。

  送走协助方,安夏揉了揉额角,重重吐出一口气。

  她一个连公务员考试都没有参加过的人,现在说这些无聊的东西,越来越顺嘴了。

  幸好908工程那虚耗的六年与她无关,不然她说不定已经给气死了。

  安夏带着紫金商务谈判代表团,以及协助谈判的有关部门代表,与nec正式谈判。

  nec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

  对于他们愿意提供的部分,安夏追问了几个细节,他们都一副予取予求的样子。

  往下谈到订单,说订单是由nec提供。

  安夏问道:“如果我们自己也接到了订单,这个订单顺序,由谁主导?”

  对方十分客气地回答:“我们计划与贵司签定的是长期供应合同,优先做我们的订单,是很合理的吧。”

  接着,对方的谈判代表又说了一句:“鉴于贵司计划投资的流水线规模,我们初步判定,贵司的生产能力,可能也没有办法接更多的订单。”

  这话说得,安夏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流水线规模接不了更多的订单,瞧不起中国的人口咋滴?咱们现在都要计划生育了,还搞不定区区几条流水线?

  安夏问道:“流水线规模不成问题,我们可以扩建。”

  对方还是那样温柔而客气地说:“对不起,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希望工厂的管理层都由我公司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担任。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让贵司对我公司转让的技术产生质疑。”

  安夏不愿让步:“既然贵公司能为我们培训工人,那也可以培训管理层吧。”

  对方像听了什么好笑的笑话一样,嘴角上扬,语气却越发诚恳:“安女士,我们的专业人士在本行业至少有十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很多事情,不是靠培训,就可以解决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有时候,他们的第六感,都能为解决故障提供极大的帮助。”

  管理层全由nec派,订单也全部握在他们手上。

  技术是转让了,但是怎么听起来,中方这边似乎只是为他们代工厂。

  谈判到这里,连有关部门派来的代表都听着觉得不太高兴。

  安夏笑着说:“今天的会谈,就到这里吧,大家辛苦,早点回去休息,明天再说。”

  nec谈判代表团长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刚上午十点……

  “那三家牢不可破的联盟怎么样了?”安夏问道。

  “没有松口的意思。”

  “嗯……听起来好像只能是他们了。”安夏说完想了想,“那就选择他们吧……再聊下去,这一批技术,又要迭代升级了。”

  深知安夏性格的同事问:“那就让他们控着一切?”

  “技术到手之后,世界会怎么样,还不好说呢。”

  乍一听,是在放毫无用处的狠话。

  实际上,安夏在与nec高层的几次对话中,感受到他们的傲慢。

  是技术强者的傲慢。

  认为只要自己技术好,就不需要营销。

  不需要专门为目标市场量身打造产品,更不需要管消费者怎么想。

  在小国也许可行。

  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不来点本地化,很容易水土不服,连苹果公司都有对中国的本地化设计呢。

  这么傲慢的结果,不一定会让它死,但一定会活得很难受。

  到时候它还能不能维持订单的生产,能不能控得住整个管理层,就两说了。

  双方愉快的签订了协议,签完之后,富士通才后知后觉:“明明是我先来的!”

  深受打击的富士通转变态度,积极与中国公司寻求合作,率先引入28纳米 ss设计服务和量产经验,这是后话。

  第304章

  自从安夏在山村扭到脚之后, 她就一直惦记着智能系统与医疗仪器方面的联系。

  当时她一心想拍个核磁共振,研究一下有没有扭伤韧带。但是, 那个小县城的医院里,连拍x光片的地方都没有, 想拍片得去隔壁三十几公里外的大一点的县城。

  说是大一点,也就是到x光片而已。

  x光只能看骨头断了没有,想看细节, 比如有没有掉骨头渣子, 韧带是否撕裂断开, 统统不知道。

  安夏这个自来熟,再加上她身份, 还有与隔壁公安局的关系,没多久就跟人医院上上下下混开了, 帮副院长在网上下单购物的时候, 她顺便问了一句:“你们医院为什么不买高贵一点的设备, 是因为经费问题吗?”

  副院长的回答颇为无奈:“我们有核磁共振设备。”

  安夏:“那为什么不用。”

  副院长:“不会用。”

  安夏:“!!”

  不是, 这机器是你们偷来的吗?怎么可能不会用。

  副院长解释了一下, 不是那种连开关和拍片都不会的不会用,而是拍出了片子之后。

  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对他们的医生来说,能做到拍x光片和拍核磁共振片一个样:

  只知道是否骨折,别的一概不知。

  曾有小患者花了大价钱拍了核磁,结果医生看了一眼片子说没事,养了三个月,还是脚跟沾不了地, 患者才带着片子去了省城,省城医生扫了一眼:“韧带断裂,三个月前没制动,现在保守治疗也没戏了,手术吧,不然习惯性扭伤,会影响一辈子。”

  这患者的家属哪能忍得了,回县城之后,立马拉家带口来兴师问罪,当场差点把骨科医生的脑袋给开了瓢。

  在看片技术没有提高之前,医院决定将这台高贵的设备雪藏,免得医生的脑袋不够用。

  “你们就没有什么远程合作单位吗?”

  副院长露出困惑的表情,又无奈地笑笑:“哪个大医院愿意跟我们合作啊。”

  安夏更加困惑,怎么会没有呢?

  安夏只知道有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合作。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合作,起源于2006年的第五次医改。

  前面二十多年间的四次医改,经验教训一堆,踩过的大坑无数,才有了痛定思痛的第五次。

  而现在,1994年,恰好是医改的第一阶段。

  各种花哨的大坑,远远没有踩够。

  安夏有个想法,就算坑没踩够,倒也不必每个医院都把坑踩一遍。

  咱们有条件的地方就别踩了呗。

  这个小县城整体不算穷,居民们对自己的身体也算看重,比起大凉山的黑彝族「得了大病就平静地回家等死」的情况要好太多。

  安夏帮他们与地级市的第一人民医院联系了一下,不说有事没事可以派人去学习、轮替,至少可以来个远程会诊,帮忙看个片什么的。

  顺便推广一下紫金公司的网络平台。

  大医院有点懵:“我们又不是没病人,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

  凭空多出一堆病人要收,就算现在有自费部分了,那医院赚得也有限。

  安夏的说法是:“先远程把各种初级诊断做完,要是人得转过来,可以省得再做一次,前面协助的时候,还能再收点钱,又不占医生的工作时间。”

  “在小医院里全检查完了,但是治不了的情况也挺多,你们要是有空余的手术台,那就给他们那边送过来的做了嘛,多好。”

  “现在不少地方开始建社区医院,卫生所,以前要来你们这边的小毛病都直接给拦下来了。

  要是确诊不了的病人,还得往上送。那到底往你们院送,还是往二院三院四院送,那就不好说了……”

  安夏说的情况,现在并不存在,公立医院现在忙到飞起,缺病人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他们确实认为,如果患者来只是为了最终的治疗,那岂不美哉?

  手术和药物,都是医院的盈收项目。

  第一人民医院认真的研究了安夏的意见,觉得此事甚好,能多创收。

  于是,第一对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医联体」就在安夏的撮合之下,达成了。

  安夏其实有自己的目的,她认为远程医疗系统是大势所趋,很好很强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她不想先开发,再卖出去。

  紫金公司上上下下就几个懂医学的,那么几个独苗宝贝,都已经被送到盘古实验室去发光发热了。

  所以,还是得找真ꔷ医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