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燕,战士黄颂的妻子。1997年3月10日,刘燕从四川千里迢迢到岗巴完婚。3月12日晚,战友们正为他俩举行婚礼,刘燕却因感冒导致高原肺水肿长眠在岗巴,享年21岁。

  岗巴军人这部“档案”还会记载下去。岗巴军人为维护边境安宁,奉献出的不仅仅是牺牲。岗巴拥有19个冰山雪峰的边境通道,岗巴军人每一次巡逻都可以说是在用生命维护边境的安宁。

  来自天府之国成都的营长张正庸,是“从学校到军校,从军校到军营”的“学生官”。他对岗巴边境的认识是“步步登高”的。在维护边境安宁20年中,他从海拔4000米的哨位起步,一步一步登上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成长为“岗巴营”最高指挥官。上任不到5个月,张正庸跑遍岗巴边防所有哨卡、分队后,在查果拉组织了升国旗仪式。作为“雪山红旗”的第八任擎旗人,张正庸最大的心愿就是:“即使我明天倒在岗巴雪线上,也要保证岗巴这面‘雪山红旗’永远飘扬在地球之巅!”

  ●爱国奉献的一面旗帜

  ——《解放军报》评论员

  世纪风云和科索沃上空的硝烟无不警示我们:国家安全利益至高无上,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是军人的天职,这也是西藏军区“岗巴营”这面“雪山红旗”的本质和特色。

  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在西藏这片亘古高原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江主席所说,西藏的稳定涉及全国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全国的发展。“岗巴营”官兵正是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雪域高原高高举起国家安全利益的旗帜,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德定、维护边境安宁作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类,没有承受不了的艰苦,没有攀登不上的冰山,没有创造不出的业绩”的“岗巴精神”。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铸成的“岗巴精神”,放射出夺目光彩,成为推动西藏稳定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国防安全,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必要条件;社会稳定,是我们完成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的基本保证。江主席在欢迎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大会上郑重指出:“对于国内外敌对势力伺机搞乱中国,破坏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如果说科索沃战争是警世钟,那么它首先警示我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忧患兴邦”,很重要的在于忧患能激发起人们对国家兴衰和安危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正是凝聚“万众”的粘合剂。边防,体现着一个民族和国家对其领土、主权、独立与尊严的维护。“岗巴营”官兵说得好:“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我们学习“岗巴营”,弘扬“岗巴精神”,就要像他们那样牢固树立起神圣的主权意识、崇高的使命意识、强烈的岗位意识,把爱国奉献融入干好本职工作的行动中,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为祖国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第65章 “生命禁区”里的生命线

  --西藏军区“岗巴营”爱国奉献事迹纪实之二

  蔡汉银 刘励华 徐文良 阎金久

  对岗巴,西藏军区政委胡永柱这样说,第一次到岗巴的人大都会躺在床上,边吸氧边对岗巴军人感慨:“你们真辛苦啊!有你们在,这片领土的主权就是我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就是躺在这里也是奉献!”

  “岗巴营”官兵不是在岗巴躺了38年,而是奋斗了38年,创业了38年。一代又一代的岗巴军人为什么能够如此顽强地生长在“禁区”,根植在“极地”,创业在冰峰?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沿着高高的西藏岗巴边防线,寻找那条凝聚和支撑岗巴军人在“生命禁区”爱国奉献的生命线。

  ●天天唱好一支歌——“我来保卫祖国,我来保卫家”

  从一线指挥岗位退下来的陆正松,拖着伤残的脚,一瘸一拐向我们走来。他的故事是岗巴军人忠诚的颂歌。

  1995年7月的一天,四连接到上级通报:一股外军越界进入我方境内,企图蚕食我国领土。陆正松奉命率领巡逻队紧急赶赴现场。在处置情况过程中,巡逻队误入雷区,陆正松果断指挥战友们后撤,只身进入雷区排雷。在排除两枚地雷后,陆正松不慎踏响一枚诡计雷,倒在血泊中。在医院疗伤的日子里,陆正松最喜欢唱那首被岗巴军人修改过歌词的歌:“……我来保卫祖国,我来保卫家。”

  3个月后,陆正松拄着拐杖又站立在脚被炸伤的山口。他说:“有我岗巴军人在,入侵者休想越钟山。”

  陆正松心中的钟山既是西藏岗巴的象征,也是祖国主权的警示牌,还是“岗巴营”对官兵进行爱国奉献教育、灌输主权意识的基地。

  钟山海拔5000多米。钟山古城堡屹立岗巴已经一个多世纪。“钟山固,西藏定,社稷安;钟山坍,雪域溃,华夏惊。”自清朝始,钟山在历代守疆戍边将士眼中,就是一柄“岗巴固否,主权牢否”之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