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昔日“狗熊窝”,今日“南泥湾”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从墨脱穿行而过,河谷的浓雾被阳光慢慢驱散。越过解放大桥,就是部队驻地了。一幢幢石垒砖砌的新房,雪白的石灰墙壁,闪亮的铁皮顶,在阳光辉映下十分好看。刚收回的稻米、玉米堆满粮仓,青菜、萝卜、黄瓜绿茵一片,柑桔、香蕉、柠檬飘着清香。

  28年来,墨脱部队官兵以艰苦为荣,以“孤岛”为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在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江河纵横的墨脱,流传着“山顶在云端,山脚在河滩,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世世代代住墨脱的门巴、路巴、藏族同胞过河越滩,靠漂牛皮筏子或在空中走藤条笼子,每年都有不幸的生命葬身河谷。墨脱官兵要进行伟大的创举,在湍急江河上架设钢索大桥。1963年7月,在雅鲁藏布江上架设第一座钢索大桥工程开始了。指战员们攀绝壁,穿险滩,在跨度为230米的地方选定桥址,绘制图纸。按照要求,整个钢桥需要12根长300米、直径4厘米的主钢绳。为了将钢绳运往墨脱,部队抽调75名身强体壮的战士,每人间隔4米,“一条龙”的肩托钢绳。随着“上肩”、“下坡”、“拐弯”的号子,15副肩膀同时行动,翻雪山,下绝壁,钻密林,整整走了100天,终于把钢绳托进了墨脱。

  怎样把钢绳牵引过江,这是一大难题。副部队长李春想起了解放战争用迫击炮抛送炸药的办法,选择82迫击炮,卸去弹头上的引信,经过准确计算和策划,先用弹头将粗麻绳抛将过去,结成绳网,然后再借助绳网的力量把钢绳牵引过江,再在上面铺上木板,两边拉上保护网。1964年国庆节,墨脱第一座钢索大桥顺利建成,人们一片欢腾,取名为“解放大桥”。之后,部队官兵们又用同样的办法,在地东、阿尼、月儿冬等地建起了12座钢索桥,还架设了86座小木桥。千年急流险阻,终于变成通途。

  墨脱官兵为了今天的新居,他们整整奋战了3个春秋。过去,部队住的“竹块黄泥两面塘,三根四棒当门窗”的简易房,湿气大,易腐烂,官兵们常受到墙倒梁塌的威胁。1987年,根据上级指示,他们打响了建造新营房的攻坚战。于是,战士们扛着斧头,顶着风雪,开进县政府指定的原始森林伐木备料,苦战100天,备足建房所需木料上千立方。接着,官兵们又来到雅鲁藏布江边捞沙背石,苦战两个月,又将上千立方的石沙背到了施工现场。

  建新营房需要砖和石灰,当地从来没有生产过,从内地背运,又造价太高。指战员们要在墨脱创造奇迹,自己烧砖烧石灰。为此,部队专门发了一道通知:寻找石灰石和黄泥巴。一连战士张洪儒,在挖粪池时从1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黄泥巴,他欣喜地用帽子捧着给部队首长看,“这泥巴可以烧砖!”于是,通过炉灶里试烧,第一批墨脱砖在军营诞生了。接着,运输队班长文正涛去东坡村溜马,发现那里的石头带青易碎,他捡回几块请教师傅鉴别证明是石灰石。中尉罗晓华带着5名战士连夜来到东坡村,披星戴月挖窑、采石、砍柴,一连烧了6天。开窑了,战士们钻进去捧出洁白的石灰,欣喜若狂:“成功了!成功了!”在墨脱的土地上,有史以来解放军烧出砖,烧出了石灰,不仅为部队建房解决了难题,也给墨脱人带来了福音。县委书记陈大权带领慰问团,亲临部队感谢慰问,还用简报向墨脱人民报了喜。有人经过计算,从内地运一斤大米到墨脱,运价是16元,一斤副食是18元,一年保证一个官兵的运费平均高达一万元。没有直升飞机运输时,每年都要组织千匹骡马和千名民工为部队驮物背粮,人死马亡,年年发生。1985年开山时,墨脱路发生泥石流,使10万公斤的粮食在途中受阻,全部霉烂。28年来,各级粮草官为墨脱的供给费尽了心血。

  墨脱官兵坐立不安了,不能再靠输血过日子,他们学习南泥湾开展大生产,减轻国家负担。部分驻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1986年以来,总部、成都军区、西藏军区领导和机关同志多次亲临墨脱考察,帮助他们拟制发展农副业生产计划。1988年,指战员凭着一把锄头,一把铁锹,一把砍刀,在荆棘丛生的“狗熊窝”里开垦出近60亩荒地,当年生产稻谷两万斤。去年,他们又开垦了50亩,共产水稻、玉米6万余斤。同时,还种植了数千棵柑桔、柠檬、香蕉等水果苗。营区周围,战士们开垦出成片的菜地,四川辣椒、云南萝卜,陕西韭菜、山东大白菜等20多种蔬菜都在这里安了家。种出的萝卜有的重达10斤,一条黄瓜重20斤,一棵莲花白重50至60斤。战士们还因地制宜,养猪、养鸡、养鹅,食堂月月有猪杀,周周有会餐,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部队的领导深信,要在墨脱长期扎根安家,就要发扬“南泥湾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他们还描绘出一幅蓝图,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再造一个鱼塘,一个牧场,一个种植场,一个加工厂,一个游泳池,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这里没有炮火硝烟,却有生命和热血的奉献

  孤岛有孤岛的风采,军人有军人的情怀。在墨脱可以处处感受到指战员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吃苦,勇于牺牲的风采和情怀。正如战士们说的,这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有生命和热血的奉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