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藏族战士普布,在测量珠峰时,开始负责运输,曾两次登上海拔7000多米的天险北坳,别人一次背一个氧气瓶,他一次背两个。后来重力测量组出现减员,还有几处最高点未曾到达,普布主动要求去啃下这几块硬骨头。他背上仪器,第三次登上北坳。这里是三面不沾边的悬崖,大风刮得人站不稳脚跟,架好的重力仪器在狂风中颤动,水准气泡不断摇晃,戴着厚厚的鸭绒手套,调节仪器很不方便。为了把数据测准,做到万无一失,普布毅然脱掉左手的鸭绒手套,在零下40多度的寒风中,工作了1个多小时。测完这个点后,他的左手和尼龙手套冻在一起,怎么也脱不掉,可他却全然不顾,背起仪器向最后的,也是最高一个测点爬去,连续战斗15个小时,完成了测量任务,创造了世界重力测量最高点纪录。这时,普布右手的4个手指已冻伤坏死,医生不得不为他做了截指手术。他对前来看望的首长说:“为了祖国的测绘事业,牺牲4个手指值得。”
像这样的测绘战士,又何止以上这几个呢!凡是到西藏高原测绘的同志,有谁不知道测区的艰险,又有谁没有为祖国测绘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思想准备呢?20年间,这个测绘大队先后有22名干部战士把忠骨埋在了风雪高原,有78名同志致伤致残,许多同志患有关节炎、肠胃病。
●一线一点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测绘战士们常说:“我们所测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河流,所绘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都和边疆建设的大业、巩固国防的大局紧密相连。”20年来,测绘大队的指战员们正是怀着这种对祖国、对人民、对历史、对建设和保卫边疆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坚持走到、看到、问清、绘准,精心测绘出一幅幅高质量的地图。
一次,一分队上一座雪山执行观测任务。这座山海拔5400多米,四周雪坡环绕,冰坎壁立,犹如一把直插云天的银色巨剑。副分队长带领4名同志经过14个小时的顽强攀登,才到达山顶,拿下了观测成果。当晚,分队长在检查观测手簿时,发现一个数据模糊不清,有个字既像是0又像是6。到底是多少呢?他急忙叫醒上山工作的同志查问。大家再三回忆,谁也记不清了。有个同志说:“不管是O还是6,最多也只相差6秒,这对成图质量影响小,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按6秒算吧。”分队长听后,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过去,整个西藏没有一张正规实测地图,只有一些殖民主义者在侵略这里时根据猜测估计编绘的“神仙图”。在一次保卫边疆的战斗中,我们的一支部队奉命向某地穿插包围,围歼一股敌人。由于手中只有这种“神仙图”,图上绘的道路,到现场一看却是悬崖陡壁,根本无法通过。指战员们历尽艰辛,本来两天的路程,却整整走了4天4夜。可是,敌人闻讯后,竟于一天前逃跑了。战士们捏着这张“神仙图”,痛心地大声吼道:“要是有我们自己测绘的图该有多好啊!”
分队长讲完故事,语重心长地说:“地图是指挥员的眼睛,作战的依据,图上差之毫厘,实地就会失之千里,将来一旦打起仗来,就会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战士们听后,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表态:再上这座山,重新观测,消除疑点,拿出高质量的观测成果来。第二天,他们又登上山顶。由于山头云遮雾罩,没法测量,大家就露宿山头等好天气。夜里,雪山寒风呼呼地刮,战士们冷得打颤,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次日天刚放睛,他们立即架起仪器,认真观测。就这样,他们又经过31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取得了精确的观测数据。
他们为了测绘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图,千方百计提高测绘精度。为了弄清一个地名,校正一个数据,有时要熬几个昼夜,跋涉数百公里;为了求准一个点位,有时只得露宿山顶,忍饥挨饿,不完成任务不下山。技术员杜立堂和同志们在喜马拉雅山东段某地测绘时,发现一个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冰湖座落在陡峭险峻的雨拉雪山的山洼里,十分隐蔽。要精确绘出这个冰湖的位置和大小,在对面的山头用交会法测定,距离较远,视线不清,测出的成果不会很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登上雨拉山,进行短距离的直接测绘。可是附近藏族群众告诉他们:“雨拉山连野山羊都不愿到那里去,你们怎么上去?”这些测绘战士从来不服气,硬是以顽强的毅力登上了雨拉山。
雨拉山海拔5300米,山顶很狭窄,架上仪器,人却无法操作。杜立堂想出一个绝招,让两个同志拽住他的衣角,防止摔下去,自己跪在石头上,顶着呼啸的大风,小心翼翼地转动仪器,精心观测每一个部位。经过17小时的连续工作,他们终于精确测下了这个冰湖。
测绘战士就是这样20年如一日,用自己艰苦的劳动和心血,向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一幅幅高质量的地图。一次,上级机关拿出他们当年测绘的地图,组织炮兵用实弹进行检验。炮兵在地图上分别量取炮阵地和射击目标的座标,计算出方位和距离,开炮射击,分布在20公里内外的每一个目标,都准确命中。领导机关的首长和炮兵战士们连声称赞:有这样精确的地图,炮弹也多长了一双眼睛。
像这样的测绘战士,又何止以上这几个呢!凡是到西藏高原测绘的同志,有谁不知道测区的艰险,又有谁没有为祖国测绘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思想准备呢?20年间,这个测绘大队先后有22名干部战士把忠骨埋在了风雪高原,有78名同志致伤致残,许多同志患有关节炎、肠胃病。
●一线一点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测绘战士们常说:“我们所测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河流,所绘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都和边疆建设的大业、巩固国防的大局紧密相连。”20年来,测绘大队的指战员们正是怀着这种对祖国、对人民、对历史、对建设和保卫边疆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坚持走到、看到、问清、绘准,精心测绘出一幅幅高质量的地图。
一次,一分队上一座雪山执行观测任务。这座山海拔5400多米,四周雪坡环绕,冰坎壁立,犹如一把直插云天的银色巨剑。副分队长带领4名同志经过14个小时的顽强攀登,才到达山顶,拿下了观测成果。当晚,分队长在检查观测手簿时,发现一个数据模糊不清,有个字既像是0又像是6。到底是多少呢?他急忙叫醒上山工作的同志查问。大家再三回忆,谁也记不清了。有个同志说:“不管是O还是6,最多也只相差6秒,这对成图质量影响小,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按6秒算吧。”分队长听后,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过去,整个西藏没有一张正规实测地图,只有一些殖民主义者在侵略这里时根据猜测估计编绘的“神仙图”。在一次保卫边疆的战斗中,我们的一支部队奉命向某地穿插包围,围歼一股敌人。由于手中只有这种“神仙图”,图上绘的道路,到现场一看却是悬崖陡壁,根本无法通过。指战员们历尽艰辛,本来两天的路程,却整整走了4天4夜。可是,敌人闻讯后,竟于一天前逃跑了。战士们捏着这张“神仙图”,痛心地大声吼道:“要是有我们自己测绘的图该有多好啊!”
分队长讲完故事,语重心长地说:“地图是指挥员的眼睛,作战的依据,图上差之毫厘,实地就会失之千里,将来一旦打起仗来,就会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战士们听后,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表态:再上这座山,重新观测,消除疑点,拿出高质量的观测成果来。第二天,他们又登上山顶。由于山头云遮雾罩,没法测量,大家就露宿山头等好天气。夜里,雪山寒风呼呼地刮,战士们冷得打颤,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次日天刚放睛,他们立即架起仪器,认真观测。就这样,他们又经过31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取得了精确的观测数据。
他们为了测绘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图,千方百计提高测绘精度。为了弄清一个地名,校正一个数据,有时要熬几个昼夜,跋涉数百公里;为了求准一个点位,有时只得露宿山顶,忍饥挨饿,不完成任务不下山。技术员杜立堂和同志们在喜马拉雅山东段某地测绘时,发现一个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冰湖座落在陡峭险峻的雨拉雪山的山洼里,十分隐蔽。要精确绘出这个冰湖的位置和大小,在对面的山头用交会法测定,距离较远,视线不清,测出的成果不会很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登上雨拉山,进行短距离的直接测绘。可是附近藏族群众告诉他们:“雨拉山连野山羊都不愿到那里去,你们怎么上去?”这些测绘战士从来不服气,硬是以顽强的毅力登上了雨拉山。
雨拉山海拔5300米,山顶很狭窄,架上仪器,人却无法操作。杜立堂想出一个绝招,让两个同志拽住他的衣角,防止摔下去,自己跪在石头上,顶着呼啸的大风,小心翼翼地转动仪器,精心观测每一个部位。经过17小时的连续工作,他们终于精确测下了这个冰湖。
测绘战士就是这样20年如一日,用自己艰苦的劳动和心血,向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一幅幅高质量的地图。一次,上级机关拿出他们当年测绘的地图,组织炮兵用实弹进行检验。炮兵在地图上分别量取炮阵地和射击目标的座标,计算出方位和距离,开炮射击,分布在20公里内外的每一个目标,都准确命中。领导机关的首长和炮兵战士们连声称赞:有这样精确的地图,炮弹也多长了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