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测绘兵们忘不了在冰塔林测绘的日日夜夜。18公里长的冰塔林,像万把晶莹的巨剑刺向蓝天,有的冰柱高达20米。地面坚冰上盖着一层雪片,白天的阳光下表层融化,犹如玻璃上涂了一层油,稍不留心就会滑倒。副分队长杜子弟和8名同志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展开了作业。
冰塔中有一座突出的冰峰,海拔5800米,他们要爬上顶端设站观测。副分队长、藏族干部次仁桑珠在前面开路,他用铁镐挖一个脚印向前移动一步,身后的同志跟着前进一步。随着他们攀登的路线,冰坡上面留下了一条“之”字形的“天梯”。他们登上顶峰,俯视被踩在脚下的冰塔林,测绘兵豪迈地说:“雪山再高,我们也要比它高一头!”大家架起仪器,精心观测,迅速取得了成果。战士邱银龙啃一块冰渣,饶有兴味地说:“老天爷给我们准备的‘高原牌冰糕’,润喉解渴,味道真不错哩!”逗得大家都笑了。
夜晚,干部战士靠着银墙玉壁,露宿在“冰床”上。鸭绒被、鸭绒衣也抵抗不住冰山长夜的奇寒,他们就互相依偎着暖身。半夜冻醒后,大家干脆挤在一起,唱歌、讲故事、吟诗。他们回顾白天的战斗和生活,在这里集体创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冰塔林中的晚餐》:
今晚,我们在冰塔林中晚餐,
今晚,我们住宿“水晶宫兵站”。
落霞点燃了各色的冰灯。
银星跳进了我们的餐盘。
……
呵,问一问远方的同志,
你可曾到过这样的宾馆?
假如你想来这里作客,
我们已为你绘出攀登的路线……
测绘战士们就是以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驱散疲劳,向严寒挑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祖国测绘事业,个人作出一点牺牲值得
在西藏高原测绘,战士们会经常遇到悬崖冰坡、雷击、雪崩、泥石流、断粮断水、猛兽袭击、高山疾病等险情的威胁。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测绘战士们个个都是硬骨头。
作业组长杜永安,带领一个作业组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作业,患感冒几天不愈,咳嗽、胸闷,头痛加重。他知道这是肺水种的症状,如不及时下山治疗,后果是严重的。但是他更知道这时小组的任务正处于紧张阶段,技术干部不能缺,自己走了就难以完成任务。他就写了一纸条,悄悄托一个藏族民工带下山去,告诉队部医生:“我们小组有一个同志头痛咳嗽,有空来看一下。”然后不声不响地捂着胸口坚持作业。白天连续工作14小时,晚上8点多钟回到驻地,饭也不想吃。当同志们入睡后,他却点着蜡烛检查了当天的测绘成果,又替战士站了两个小时的岗,凌晨4时才回到帐篷里休息。早晨,同志们不忍心喊醒他。副组长邓开柱特别关照炊事员说:“杜组长太累了,让他多睡一会。他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你给他做点面条。”当炊事员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走进帐篷,杜永安同志已经全身冰凉,永远离开了战友,为描绘高原的大地献出了青春。
一次,测绘六组要到一个雪原区测量,任务十分艰巨。分配任务时,三组战士胡存德主动要求参加六组作业。他同副组长梁光华和一个民工在海拔5700米的恶鲁山上,遇到10多米高的冰雪陡坡,像一堵墙挡住去路,他们只有绕道从雪墙下通过。当时正值6月天,容易发生雪崩,必须迅速通过。梁光华叫大伙拉开距离,自己走在最后,当快要走完这段险路时,忽然轰隆一声闷响,大雪崩发生了。积雪、冰块、岩石、劈头盖脑砸下来。同行的另外两个同志从昏迷中醒来,只见胡存德被埋在下面,只露出一只脚。梁光华和民工不顾伤痛,拼命把积雪扒开,只见胡存德用身躯护住图板,趴在地上,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整个作业组两个月辛勤劳动的成果。同志们个个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胡存德的遗体被安葬在然乌湖畔的雪山下,测绘战士和附近的藏族同胞,采来盛开的杜鹃和洁白的雪莲,献在他墓前。
战友的牺牲,带给测绘兵的不是畏缩和恐惧。他们面对雪山庄严表示:“胡存德同志,安息吧!我们一定要完成你未竟的事业!”同志们接过染有胡存德血迹的图板,擦干眼泪,继续踏上测绘的征程。
一队十二分队有4名同志到大崖洞山顶,去完成造标观测任务。他们冒雨返回途中,被多雄河挡住了去路。此时,他们已经31个小时没吃没喝了,又冻又饿,如不很快过河返回驻地,就有被饿死冻伤的危险。可是河岸前后数公里内找不到桥。怎么办?只有过简易溜索。谁去打头阵呢?新战士马贡泽早就在一旁活动身子做准备,一见副分队长张兴国要第一个过去,急忙上前阻拦说:“副分队长,你的担子重,还是让我先过吧!”说着,套好绳索滑了出去。可是,尽管事前采取了一些保险措施但因溜索绳断,马贡泽掉入河中被急流卷走。他牺牲的时候,年仅19岁。战友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进测区途中参观沪定桥烈士陵园写下的两段日记:“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面英勇地牺牲了,我们要发扬先烈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妈妈,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假如我牺牲的消息传到您耳边,请您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而为有这样的儿子骄傲吧!”
冰塔中有一座突出的冰峰,海拔5800米,他们要爬上顶端设站观测。副分队长、藏族干部次仁桑珠在前面开路,他用铁镐挖一个脚印向前移动一步,身后的同志跟着前进一步。随着他们攀登的路线,冰坡上面留下了一条“之”字形的“天梯”。他们登上顶峰,俯视被踩在脚下的冰塔林,测绘兵豪迈地说:“雪山再高,我们也要比它高一头!”大家架起仪器,精心观测,迅速取得了成果。战士邱银龙啃一块冰渣,饶有兴味地说:“老天爷给我们准备的‘高原牌冰糕’,润喉解渴,味道真不错哩!”逗得大家都笑了。
夜晚,干部战士靠着银墙玉壁,露宿在“冰床”上。鸭绒被、鸭绒衣也抵抗不住冰山长夜的奇寒,他们就互相依偎着暖身。半夜冻醒后,大家干脆挤在一起,唱歌、讲故事、吟诗。他们回顾白天的战斗和生活,在这里集体创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冰塔林中的晚餐》:
今晚,我们在冰塔林中晚餐,
今晚,我们住宿“水晶宫兵站”。
落霞点燃了各色的冰灯。
银星跳进了我们的餐盘。
……
呵,问一问远方的同志,
你可曾到过这样的宾馆?
假如你想来这里作客,
我们已为你绘出攀登的路线……
测绘战士们就是以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驱散疲劳,向严寒挑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祖国测绘事业,个人作出一点牺牲值得
在西藏高原测绘,战士们会经常遇到悬崖冰坡、雷击、雪崩、泥石流、断粮断水、猛兽袭击、高山疾病等险情的威胁。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测绘战士们个个都是硬骨头。
作业组长杜永安,带领一个作业组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作业,患感冒几天不愈,咳嗽、胸闷,头痛加重。他知道这是肺水种的症状,如不及时下山治疗,后果是严重的。但是他更知道这时小组的任务正处于紧张阶段,技术干部不能缺,自己走了就难以完成任务。他就写了一纸条,悄悄托一个藏族民工带下山去,告诉队部医生:“我们小组有一个同志头痛咳嗽,有空来看一下。”然后不声不响地捂着胸口坚持作业。白天连续工作14小时,晚上8点多钟回到驻地,饭也不想吃。当同志们入睡后,他却点着蜡烛检查了当天的测绘成果,又替战士站了两个小时的岗,凌晨4时才回到帐篷里休息。早晨,同志们不忍心喊醒他。副组长邓开柱特别关照炊事员说:“杜组长太累了,让他多睡一会。他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你给他做点面条。”当炊事员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走进帐篷,杜永安同志已经全身冰凉,永远离开了战友,为描绘高原的大地献出了青春。
一次,测绘六组要到一个雪原区测量,任务十分艰巨。分配任务时,三组战士胡存德主动要求参加六组作业。他同副组长梁光华和一个民工在海拔5700米的恶鲁山上,遇到10多米高的冰雪陡坡,像一堵墙挡住去路,他们只有绕道从雪墙下通过。当时正值6月天,容易发生雪崩,必须迅速通过。梁光华叫大伙拉开距离,自己走在最后,当快要走完这段险路时,忽然轰隆一声闷响,大雪崩发生了。积雪、冰块、岩石、劈头盖脑砸下来。同行的另外两个同志从昏迷中醒来,只见胡存德被埋在下面,只露出一只脚。梁光华和民工不顾伤痛,拼命把积雪扒开,只见胡存德用身躯护住图板,趴在地上,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整个作业组两个月辛勤劳动的成果。同志们个个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胡存德的遗体被安葬在然乌湖畔的雪山下,测绘战士和附近的藏族同胞,采来盛开的杜鹃和洁白的雪莲,献在他墓前。
战友的牺牲,带给测绘兵的不是畏缩和恐惧。他们面对雪山庄严表示:“胡存德同志,安息吧!我们一定要完成你未竟的事业!”同志们接过染有胡存德血迹的图板,擦干眼泪,继续踏上测绘的征程。
一队十二分队有4名同志到大崖洞山顶,去完成造标观测任务。他们冒雨返回途中,被多雄河挡住了去路。此时,他们已经31个小时没吃没喝了,又冻又饿,如不很快过河返回驻地,就有被饿死冻伤的危险。可是河岸前后数公里内找不到桥。怎么办?只有过简易溜索。谁去打头阵呢?新战士马贡泽早就在一旁活动身子做准备,一见副分队长张兴国要第一个过去,急忙上前阻拦说:“副分队长,你的担子重,还是让我先过吧!”说着,套好绳索滑了出去。可是,尽管事前采取了一些保险措施但因溜索绳断,马贡泽掉入河中被急流卷走。他牺牲的时候,年仅19岁。战友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进测区途中参观沪定桥烈士陵园写下的两段日记:“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面英勇地牺牲了,我们要发扬先烈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妈妈,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假如我牺牲的消息传到您耳边,请您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而为有这样的儿子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