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铺管线,运输首当其冲
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是用长10-12米,直径159毫米的无缝钢管连接起来的。第一步,要将这些管子从柳园车站运到格尔木防腐场进行除锈、防腐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好的管子运到焊接现场。当将这项运输任务交给汽车部队时,汽车部队所装备的解放牌运输车,都啃不动这些超长的管子。眼看这些从日本进口的钢管一批批的发运到了柳园车站,由于无力运出而堆积如山,车站一再告急催运,指挥部和汽车部队更是心急如焚。申请特种拖车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在解放牌汽车上打主意。经多次试装,均不理想。最后,由指挥部牵头,汽车部队、汽修厂参加,组成运输攻关技术革新小组,经过几昼夜的反复试验和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将解放牌汽车改装成为能分解结合的圆盘拖车,即将圆拖盘固定在去掉车厢的大梁上,后边再设一双轮拖架,将超长钢管平放在拖盘和后架上。改装车一次装载运输成功,于是由汽修厂大量改装,很快将积压在柳园车站的钢管清运完毕。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
这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汽车只能将钢管运到与公路相平行的地区,管线远离公路的地区的运输又成了问题。事在人为,还是大家献计献策,出主意想办法:一是能用拖拉机的地方,就用拖拉机拖运;拖拉机不能去的地方,就用牦牛拖;牦牛使不上劲的山坡、沼泽地,就用人扛,平地6至8人扛一根,上山用10至12人扛一根。由于高山缺氧,负重又大,人将钢管搬运上了山,人也倒下了。就是靠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将一根根重600公斤的钢管运到了位,保障了焊接任务的需要。
钢管运输解决了,大型钢板运输的任务又摆在了汽车部队的面前。指挥部号召汽车部队再接再厉,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加以解决。汽车部队召开诸葛亮会,干部、战士提出用运输钢管的拖拉汽车,下层摆放钢管,上面摆放钢板加以固定。经试装、试运一次成功,这个头疼的问题,在英雄的汽车部队面前迎刃而解。在运输史上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闯难关,确保焊接质量
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是用一根根无缝钢管连接起来的。也就是说电焊工要焊接13万多个焊口,才能使管线从格尔木到达拉萨。而且每个接口都要焊接成功,否则一个接口漏油,就会造成全线停输。责任之大可想而知。而这项高标准的焊接任务,却是由这些从未从事过焊接工作,刚刚在各油田学习焊接技术不久的管线总队的战士来完成。这些战士在上线前,在格尔木又反复进行了焊接练习,并且通过逐级考核,得到合格证才能上线焊接。但由于焊接工作是在气候变化无常,风沙大,气温低,又缺氧的世界屋脊进行,刚上线后,焊接质量很差,进度很慢。一次焊接不成功,再焊二次、三次。首先遇到的是在焊接时,经风一吹,火苗顺风倾斜,造成接口偏弧,影响焊接质量;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由于高原气温低,冷风一吹,焊条上的药渣没有完全溶解就被焊进去冷却了,造成接口夹渣;遇到的第三个问题,虽然焊接口很好,由于温度过低,焊口收缩太快,引起焊裂。这些难点不解决,焊接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完成焊接任务就是一句空话。而这些难题是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逐个排除这些自然条件因素。答案必须由焊接战士在焊接实践中去探索,走出一条在高原确保质量的路子。有的战士为了挡风焊接,不顾寒冷,把自己的大衣、棉衣脱下围成挡风墙,挡风焊接,解决了焊接偏弧和夹渣的难题。于是指挥部和工程总队立即推广他们的经验,并快速制做大量防风棚发给焊接战士,每人一个,使难题圆满解决;有的焊接战士,为使焊口不遇冷开裂,在焊后立即用自己的衣服包起来保温,裂口也不存在了。指挥部和总队迅速制做石棉保温带下发。就这样,焊接难点被一个个的攻破了,焊接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度也越来越快。基本上都是一次焊接试压成功。创造了在高原焊接施工的又一创举。特别是焊接工芦瑞义同志,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适合高原特点的焊接技术,创造了焊接数量多、质量好的两个第一,指挥部党委为他记了功,推广了他的先进经验。1976年5月30日下午,在纪念周总理批示修建530工程4周年的那天,指挥部领导让他焊接了1080公里管道的最后一个焊口。这些由战士在焊接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经验,是用金钱所买不到的,
●讲科学,搞好泵库建设
如果说输油管线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油龙,而泵站和油库就是油龙的心脏。就是这一首一尾三座油库和沿线12个泵站,便使这条油龙飞腾起来。
在海拔四五千米风雪高原,在3年总共不足20个月的施工时间里,要完成整个泵站和油库的建设,却绝非易事。特别是从西大滩到那曲,横跨昆仑、唐古拉两大山脉的8座泵站,完全处在多年冻土的多冰丘、冰锥和热溶化塌地带。据钻探结果,这些地区从草皮植被一米以下至百米,大都是多年冻土层。在这种特殊地质结构的地层破土施工,不采取特殊措施是不行的。这是因为,只要挖开草皮植被一米以下,遇到一定的温度,就要发生热溶化塌。一五四团在唐古拉山地区施工,由于管沟开挖后,管子焊接、试压未能跟上,第二年再来此施工时,只见上年来挖的65厘米宽1。2米深的管沟,由于热溶化塌,竟变成了一条3至5米宽,两三米深的小河,附近的电线杆也因而塌倒。因此,只好将原沟用草皮填埋,又重新开挖了新沟。有鉴于此,在多年冻土层修建泵站,必须用科学的态度,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去设计、施工。
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是用长10-12米,直径159毫米的无缝钢管连接起来的。第一步,要将这些管子从柳园车站运到格尔木防腐场进行除锈、防腐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好的管子运到焊接现场。当将这项运输任务交给汽车部队时,汽车部队所装备的解放牌运输车,都啃不动这些超长的管子。眼看这些从日本进口的钢管一批批的发运到了柳园车站,由于无力运出而堆积如山,车站一再告急催运,指挥部和汽车部队更是心急如焚。申请特种拖车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在解放牌汽车上打主意。经多次试装,均不理想。最后,由指挥部牵头,汽车部队、汽修厂参加,组成运输攻关技术革新小组,经过几昼夜的反复试验和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将解放牌汽车改装成为能分解结合的圆盘拖车,即将圆拖盘固定在去掉车厢的大梁上,后边再设一双轮拖架,将超长钢管平放在拖盘和后架上。改装车一次装载运输成功,于是由汽修厂大量改装,很快将积压在柳园车站的钢管清运完毕。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
这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汽车只能将钢管运到与公路相平行的地区,管线远离公路的地区的运输又成了问题。事在人为,还是大家献计献策,出主意想办法:一是能用拖拉机的地方,就用拖拉机拖运;拖拉机不能去的地方,就用牦牛拖;牦牛使不上劲的山坡、沼泽地,就用人扛,平地6至8人扛一根,上山用10至12人扛一根。由于高山缺氧,负重又大,人将钢管搬运上了山,人也倒下了。就是靠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将一根根重600公斤的钢管运到了位,保障了焊接任务的需要。
钢管运输解决了,大型钢板运输的任务又摆在了汽车部队的面前。指挥部号召汽车部队再接再厉,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加以解决。汽车部队召开诸葛亮会,干部、战士提出用运输钢管的拖拉汽车,下层摆放钢管,上面摆放钢板加以固定。经试装、试运一次成功,这个头疼的问题,在英雄的汽车部队面前迎刃而解。在运输史上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闯难关,确保焊接质量
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是用一根根无缝钢管连接起来的。也就是说电焊工要焊接13万多个焊口,才能使管线从格尔木到达拉萨。而且每个接口都要焊接成功,否则一个接口漏油,就会造成全线停输。责任之大可想而知。而这项高标准的焊接任务,却是由这些从未从事过焊接工作,刚刚在各油田学习焊接技术不久的管线总队的战士来完成。这些战士在上线前,在格尔木又反复进行了焊接练习,并且通过逐级考核,得到合格证才能上线焊接。但由于焊接工作是在气候变化无常,风沙大,气温低,又缺氧的世界屋脊进行,刚上线后,焊接质量很差,进度很慢。一次焊接不成功,再焊二次、三次。首先遇到的是在焊接时,经风一吹,火苗顺风倾斜,造成接口偏弧,影响焊接质量;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由于高原气温低,冷风一吹,焊条上的药渣没有完全溶解就被焊进去冷却了,造成接口夹渣;遇到的第三个问题,虽然焊接口很好,由于温度过低,焊口收缩太快,引起焊裂。这些难点不解决,焊接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完成焊接任务就是一句空话。而这些难题是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逐个排除这些自然条件因素。答案必须由焊接战士在焊接实践中去探索,走出一条在高原确保质量的路子。有的战士为了挡风焊接,不顾寒冷,把自己的大衣、棉衣脱下围成挡风墙,挡风焊接,解决了焊接偏弧和夹渣的难题。于是指挥部和工程总队立即推广他们的经验,并快速制做大量防风棚发给焊接战士,每人一个,使难题圆满解决;有的焊接战士,为使焊口不遇冷开裂,在焊后立即用自己的衣服包起来保温,裂口也不存在了。指挥部和总队迅速制做石棉保温带下发。就这样,焊接难点被一个个的攻破了,焊接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度也越来越快。基本上都是一次焊接试压成功。创造了在高原焊接施工的又一创举。特别是焊接工芦瑞义同志,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适合高原特点的焊接技术,创造了焊接数量多、质量好的两个第一,指挥部党委为他记了功,推广了他的先进经验。1976年5月30日下午,在纪念周总理批示修建530工程4周年的那天,指挥部领导让他焊接了1080公里管道的最后一个焊口。这些由战士在焊接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经验,是用金钱所买不到的,
●讲科学,搞好泵库建设
如果说输油管线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油龙,而泵站和油库就是油龙的心脏。就是这一首一尾三座油库和沿线12个泵站,便使这条油龙飞腾起来。
在海拔四五千米风雪高原,在3年总共不足20个月的施工时间里,要完成整个泵站和油库的建设,却绝非易事。特别是从西大滩到那曲,横跨昆仑、唐古拉两大山脉的8座泵站,完全处在多年冻土的多冰丘、冰锥和热溶化塌地带。据钻探结果,这些地区从草皮植被一米以下至百米,大都是多年冻土层。在这种特殊地质结构的地层破土施工,不采取特殊措施是不行的。这是因为,只要挖开草皮植被一米以下,遇到一定的温度,就要发生热溶化塌。一五四团在唐古拉山地区施工,由于管沟开挖后,管子焊接、试压未能跟上,第二年再来此施工时,只见上年来挖的65厘米宽1。2米深的管沟,由于热溶化塌,竟变成了一条3至5米宽,两三米深的小河,附近的电线杆也因而塌倒。因此,只好将原沟用草皮填埋,又重新开挖了新沟。有鉴于此,在多年冻土层修建泵站,必须用科学的态度,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去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