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随着车队越爬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风沙越来越大,高山反应越来越强烈。大部分同志,特别是北京来的同志,头晕、心慌、无力,每走一步都很难受。但不管怎样难受,推车、拉车、抱石铺路,无不奋勇当先。当夕阳犹如鲜红的气球悬于白皑皑的山巅时,防治队带着一路风尘驻进了日西乡。
●扎下营盘,加强适应性锻炼
经受了一整天折腾,已经精疲力竭,不少同志高山反应严重,水饭不进,草草支起帐篷,东倒西歪地休息了。这时风沙停止了呼啸,营区一片寂静,只有警卫分队的战士们,轮流站岗放哨,警惕地守护着防治队的安全。
7月3日,队里召集开会,对营区如何设置,帐篷如何支撑,防御工事如何构筑等事宜作了研究。早饭后,按照统一规划,重新搭起“U”型帐篷城。面向小山,如有敌情,以便占领有利地形,也可防风挡沙。背靠一条小溪,以便凿冰取水。厨房设在左侧蛙张口式的岩石下,围一大型帆布以防风沙雪雹。拥有10几顶帐篷的帐篷城形成了。顶顶帐篷支撑得稳稳当当,四面用石头和草皮埋好。帐内,各自都加高了“床”位。“城”内的院坝修整得平平展展,并作了精心美化,当地藏胞看后,无不为之咋舌。同志们忍受着气候不适应的痛苦,经一天的共同努力,总算“安家落户”了。
7月4日,日西乡乡长昂采及各互助组的代表,陆续来到驻地看望,表示感谢党中央、毛主席对广大牧民的关怀。我们热情接待,并给他们赠送了毛主席像章和语录(藏文本),他们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队领导和群众代表举行座谈,调查当前疫情、社情、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勤劳、诚朴的藏族同胞纷纷发言,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初步依据,防治队领导根据大家意见,集中力量防治鼠疫等问题,要他们作好思想准备,立即进行群众宣传,共同搞好防治工作。
防治队初来乍到,对所处环境一时不能适应。这里海拔5300米以上,气候恶劣,严重缺氧。不少同志高山适应不全,脸肿了,眼睛肿了,腿也肿了,头痛心慌,胸部闷胀。有的发冷发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同志们的情绪很好。有的人编顺口溜说,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是: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思,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九)久难眠,十分难受。因此,对个别严重者输氧、服药,加强看护,对其余人服药、打针,注意饭食调理。几天之后,大部分都有所好转,紧张气氛有了缓和。我们选了几名体力强的,雇用几匹乘马,去百里之遥的隆格尔与区委联系。区委对防治队的到来非常欢迎,对我们雇请民工,雇用乘马,购买牛羊肉,收购牛粪都尽力满足需要,给了很大方便。
为了锻炼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的耐力,队里决定,进行了一次军事性紧急集合,攀登了一个不太陡险的山峦。一天凌晨,月光皎洁,草原上万籁无声。几声枪响,打破了原野的沉寂,同志们在酣睡中闻声即起,身负武器弹药背包,十分钟全部到送集合地点,就连身患重病的也挣扎着缓步而至(后让回去休息)。在爬山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士气很高,特别是北京来的同志,坚持性很强,谁也不甘落伍。有的头晕了,有的吐黄水,停几步继续攀登,不上高峰不罢休。两小时的顽强苦斗,除个别的以外都爬到了顶峰。北京来的带队干部李连第自编诗歌进行朗颂:“登上雪山望北京,主席教导记心中,环境艰苦志更坚,乐为人民挑重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我们很快组成若干小组,分别下到牧户,全面调查研究情况。各组每天乘马早出晚归,往返都在50公里以上,走访散居日西乡广大地区的牧民。经过短时间的观察、体验,大家对这个地方,由恐惧变得热爱起来,搞好工作的信心日益增强。
●调查疫情,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我们经过几天时间的深入调查,较好地掌握了该乡的疫情、社情,开展起全面防治工作。防治鼠疫的首要任务是预防接种。进行这项工作就要跑遍几百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逐家逐户,男女老幼一个不漏,且时间有限。如果遗漏一人,就意味着鼠疫有乘隙而入的危险。由北京来的专业干部,给全队讲述防治一号病的知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鼠疫,为什么必须防治,如何防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全队分编几个小组,深入牧民群众实行“三同一学”。即同住一个帐篷,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茶,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和防疫知识。采取了几种作法:(一)给群众赠送毛主席像章和语录本,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二)向群众大力宣传防治鼠疫知识,要求作到“三报三不”。即:报高热线肿和咳血病人,报原因不明的猝死病人,报自毙旱獭和死掉的其它动物。不剥食旱獭,不接近死獭和死掉的其它野生动物,不在野生洞穴周围坐卧休息和搭设帐篷。群众掌握了防疫知识,积极协助防治队,走遍了疫区常人平时不去的地方,踏查、搜索、寻找疫源。先后在麦拉山口北侧、波罗湖畔和西段雪峰之下,发现了死獭和死野生动物陈尸之处,就是疫源点。对这些疫源点,按照防治一号病规则进行了严密处理。对于可能有旱獭活动的洞穴,就向洞内浇灌氯化苦(液体剧毒药物),点燃干粪(牧区唯一的燃料)投入,然后用粘土填入、埋严,使旱獭毙于洞内,把疫源点灭除干净。对活动于地面的旱獭,则使用猎枪、铁锚等捕杀之,并且深埋。处理这些疫点,工作量大,用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三)在突出一号病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为群众诊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日西乡是防治重点,邻近的格尔、朵马、任多等6个乡的群众也经常来驻地求医。在短短几个月内,为牧民免费诊治3000多人次。有的痊愈,有的病情大大减轻。广大牧民群众千谢万谢党和政府的恩情。(四)在防疫治病的同时,还在贫苦牧民中挑选了13名接受能力强,稍有文化,群众信得过的青少年,集中起来进行了一个月培训。学员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发现防治一号病和常见病的知识,学会了投药、打针、量体温、包扎等技术。最后,给他们每人赠送装有常用药品的药箱,带回很受欢迎。上级认为,这是我们防治一号病做得最突出的一件成绩。经过几个月的防治一号病、开展门诊、巡回医疗等,取得了明显成绩,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群众说,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防治队、解放军是最亲的亲人。全队同志在群众中经受锻炼,学到了在机关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扎下营盘,加强适应性锻炼
经受了一整天折腾,已经精疲力竭,不少同志高山反应严重,水饭不进,草草支起帐篷,东倒西歪地休息了。这时风沙停止了呼啸,营区一片寂静,只有警卫分队的战士们,轮流站岗放哨,警惕地守护着防治队的安全。
7月3日,队里召集开会,对营区如何设置,帐篷如何支撑,防御工事如何构筑等事宜作了研究。早饭后,按照统一规划,重新搭起“U”型帐篷城。面向小山,如有敌情,以便占领有利地形,也可防风挡沙。背靠一条小溪,以便凿冰取水。厨房设在左侧蛙张口式的岩石下,围一大型帆布以防风沙雪雹。拥有10几顶帐篷的帐篷城形成了。顶顶帐篷支撑得稳稳当当,四面用石头和草皮埋好。帐内,各自都加高了“床”位。“城”内的院坝修整得平平展展,并作了精心美化,当地藏胞看后,无不为之咋舌。同志们忍受着气候不适应的痛苦,经一天的共同努力,总算“安家落户”了。
7月4日,日西乡乡长昂采及各互助组的代表,陆续来到驻地看望,表示感谢党中央、毛主席对广大牧民的关怀。我们热情接待,并给他们赠送了毛主席像章和语录(藏文本),他们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队领导和群众代表举行座谈,调查当前疫情、社情、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勤劳、诚朴的藏族同胞纷纷发言,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初步依据,防治队领导根据大家意见,集中力量防治鼠疫等问题,要他们作好思想准备,立即进行群众宣传,共同搞好防治工作。
防治队初来乍到,对所处环境一时不能适应。这里海拔5300米以上,气候恶劣,严重缺氧。不少同志高山适应不全,脸肿了,眼睛肿了,腿也肿了,头痛心慌,胸部闷胀。有的发冷发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同志们的情绪很好。有的人编顺口溜说,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是: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思,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九)久难眠,十分难受。因此,对个别严重者输氧、服药,加强看护,对其余人服药、打针,注意饭食调理。几天之后,大部分都有所好转,紧张气氛有了缓和。我们选了几名体力强的,雇用几匹乘马,去百里之遥的隆格尔与区委联系。区委对防治队的到来非常欢迎,对我们雇请民工,雇用乘马,购买牛羊肉,收购牛粪都尽力满足需要,给了很大方便。
为了锻炼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的耐力,队里决定,进行了一次军事性紧急集合,攀登了一个不太陡险的山峦。一天凌晨,月光皎洁,草原上万籁无声。几声枪响,打破了原野的沉寂,同志们在酣睡中闻声即起,身负武器弹药背包,十分钟全部到送集合地点,就连身患重病的也挣扎着缓步而至(后让回去休息)。在爬山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士气很高,特别是北京来的同志,坚持性很强,谁也不甘落伍。有的头晕了,有的吐黄水,停几步继续攀登,不上高峰不罢休。两小时的顽强苦斗,除个别的以外都爬到了顶峰。北京来的带队干部李连第自编诗歌进行朗颂:“登上雪山望北京,主席教导记心中,环境艰苦志更坚,乐为人民挑重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我们很快组成若干小组,分别下到牧户,全面调查研究情况。各组每天乘马早出晚归,往返都在50公里以上,走访散居日西乡广大地区的牧民。经过短时间的观察、体验,大家对这个地方,由恐惧变得热爱起来,搞好工作的信心日益增强。
●调查疫情,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我们经过几天时间的深入调查,较好地掌握了该乡的疫情、社情,开展起全面防治工作。防治鼠疫的首要任务是预防接种。进行这项工作就要跑遍几百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逐家逐户,男女老幼一个不漏,且时间有限。如果遗漏一人,就意味着鼠疫有乘隙而入的危险。由北京来的专业干部,给全队讲述防治一号病的知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鼠疫,为什么必须防治,如何防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全队分编几个小组,深入牧民群众实行“三同一学”。即同住一个帐篷,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茶,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和防疫知识。采取了几种作法:(一)给群众赠送毛主席像章和语录本,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二)向群众大力宣传防治鼠疫知识,要求作到“三报三不”。即:报高热线肿和咳血病人,报原因不明的猝死病人,报自毙旱獭和死掉的其它动物。不剥食旱獭,不接近死獭和死掉的其它野生动物,不在野生洞穴周围坐卧休息和搭设帐篷。群众掌握了防疫知识,积极协助防治队,走遍了疫区常人平时不去的地方,踏查、搜索、寻找疫源。先后在麦拉山口北侧、波罗湖畔和西段雪峰之下,发现了死獭和死野生动物陈尸之处,就是疫源点。对这些疫源点,按照防治一号病规则进行了严密处理。对于可能有旱獭活动的洞穴,就向洞内浇灌氯化苦(液体剧毒药物),点燃干粪(牧区唯一的燃料)投入,然后用粘土填入、埋严,使旱獭毙于洞内,把疫源点灭除干净。对活动于地面的旱獭,则使用猎枪、铁锚等捕杀之,并且深埋。处理这些疫点,工作量大,用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三)在突出一号病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为群众诊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日西乡是防治重点,邻近的格尔、朵马、任多等6个乡的群众也经常来驻地求医。在短短几个月内,为牧民免费诊治3000多人次。有的痊愈,有的病情大大减轻。广大牧民群众千谢万谢党和政府的恩情。(四)在防疫治病的同时,还在贫苦牧民中挑选了13名接受能力强,稍有文化,群众信得过的青少年,集中起来进行了一个月培训。学员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发现防治一号病和常见病的知识,学会了投药、打针、量体温、包扎等技术。最后,给他们每人赠送装有常用药品的药箱,带回很受欢迎。上级认为,这是我们防治一号病做得最突出的一件成绩。经过几个月的防治一号病、开展门诊、巡回医疗等,取得了明显成绩,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群众说,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防治队、解放军是最亲的亲人。全队同志在群众中经受锻炼,学到了在机关学校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