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参加施工的民工大都来自农牧区,也有寺院和贵族家的奴隶,他们生活简单,劳动持久,但起初都不懂施工技术。指挥部派人给他们讲授操作技术和施工规范,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多数人已能按规定进行操作,随着劳动竞赛的开展,工效逐步提高,有的中队超过规定一两倍。当雄本地民工策仁多吉一天打土坯378块,超过定额3倍。白朗宗民工队,连续9次夺得劳动红旗。工程结束时评出19个宗的民工队和46个班为先进单位,756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对民工除组织劳动施工外,还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供应糌粑酥油,有病伤的免费给予治疗,其工资部分以实物发到民工手里,以减少头人从中苛扣,使他们得到实惠。与此同时,还对民工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十七条协议”等宣传教育,并通过部队干部战士实际行动影响,使他们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后来这批民工中不少人成为西藏平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分子,有的人成为地方领导骨干。其中,如巴桑从一个寺庙逃到机场工地当了一名小工,后经民族学院学习和实际工作锻炼,现已担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同样,指挥部对带领民工的头人也做了很好的统战工作。无论是来自达赖的噶厦系统还是来自班禅的堪厅系统,都十分注意同他们团结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其中如噶雪巴同陈明义还有较深的交往。这些头人中许多人还是积极的,有21人被评上了先进工作者。
经过部队指战员和民工118天的紧张施工,当雄机场于9月5日全部建成。总计用工36。5万个,铲除土方43万立方米,用沥青1.58万吨,为国家节约了十分之一的经费。
9月下旬,西藏军区组成观礼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我任观礼团长,崔建华为副团长,吴晨任秘书。我们带着机场建设和军区其它单位选出的先进代表40余人赴京观礼,然后又到东北等地参观。在此期间,听说北京至拉萨于10月16日正式通航,已飞行军用、民用客机,从此开创了西藏航空运输的先河,在西藏和内地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金桥”。
(1997年4月黄可执笔)
(作者为十八军进藏老干部,曾任西藏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西藏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四川内江军分区政委)
第18章 千仞壁立的雪山 百折不挠的战士
——记一五三团三连修筑邦(达)宁(静)公路
高永欣
1959年3月,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势力,不顾党中央再三劝告,悍然发动武装叛乱,妄想趁机驱赶以至歼灭我人民解放军,分裂祖国,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是通往四川、云南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我军进军西藏时,就在此组织了全国闻名的“昌都战役”,与西藏噶厦政府东进堵击我进藏部队的藏军进行了决战,解放了昌都地区,为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1959年3月,达赖反动集团叛乱后,昌都地区的反动农奴主、反动头人们与金沙江以东康巴地区窜来的叛乱分子相互勾结,四处招兵买马并裹胁藏族群众上山叛乱。他们疯狂叫嚣:反对共产党,赶走“红汉人”,并围攻我据点,袭击我驻军,妄图利用山高险峻、气候恶劣、熟人熟地等条件与我平叛部队抗衡,他们围困昌都,企图达到消灭我驻军的险恶目的。西藏昌都警备区党委拟调集部队对叛乱武装实行围歼,最终将其一网打尽。可是,以昌都为中心东起金沙江,西至波密,察隅,北始丁青、洛隆,南达盐井,宁静(即今芒康县,下同)的四号战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战线太长,受到交通不便的掣肘。当时唯一的通道就是川藏公路,给大部队的调动,实施作战计划以及补给武器弹药、军需给养等带来诸多困难。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平叛指挥部作出“边平叛、边筑路”的决定,即首先从邦达至宁静抢修一条军用急造公路,与四川省巴塘县境相连和云南省盐井、德钦县相衔接,以保障平叛部队能迅速开进战区,实施战略包围,为夺取昌都地区平息叛乱的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修筑邦(达)宁(静)公路的要害工程就是打通脚拉山,昌都警备区和一五三团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步兵一五三团三连(它的前身为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三连)。三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曾在渡江作战、解放华中南、进军大西南、解放西藏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中,荣获四十二师党委授予的“钢铁堡垒、连队基石”的锦旗及十四军党委授予“进军大西南、巩固部队模范连”,“模范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脚拉山,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北岸,海拔5000余米,其坚壁千仞、怪石嶙峋,主峰险陡、直上直下,连小鸟也难飞过,站在半山腰,向下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峡谷,向上望宛如一柄利剑直刺苍弯,山体腰部是坚硬的岩石,有的地方大树连片、遮天蔽日;有的地带则寸草不生,整个山体地势极为险要复杂。它如同一座高高屏障,严严实实地阻挡着公路的向前延伸……
团里要求三连必须在50天之内打通脚拉山。时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胜利。党支部副书记、三连连长胡炳保同志在团里接到任务后,星夜赶回连队,当即召开了党支委扩大会,会上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和完成任务的要求,并组织大家讨论研究了思想政治动员工作的步骤和部队的行动计划。翌日,分别又召开了党、团员大会和全连军人大会,掀起了个个表决心、人人请任务的高潮,决心书、请战书纷纷送到连部。全体官兵决心把工地当战场,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用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顽强拼搏,誓要脚拉山低头,坚决完成通车任务。
对民工除组织劳动施工外,还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供应糌粑酥油,有病伤的免费给予治疗,其工资部分以实物发到民工手里,以减少头人从中苛扣,使他们得到实惠。与此同时,还对民工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十七条协议”等宣传教育,并通过部队干部战士实际行动影响,使他们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后来这批民工中不少人成为西藏平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分子,有的人成为地方领导骨干。其中,如巴桑从一个寺庙逃到机场工地当了一名小工,后经民族学院学习和实际工作锻炼,现已担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同样,指挥部对带领民工的头人也做了很好的统战工作。无论是来自达赖的噶厦系统还是来自班禅的堪厅系统,都十分注意同他们团结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其中如噶雪巴同陈明义还有较深的交往。这些头人中许多人还是积极的,有21人被评上了先进工作者。
经过部队指战员和民工118天的紧张施工,当雄机场于9月5日全部建成。总计用工36。5万个,铲除土方43万立方米,用沥青1.58万吨,为国家节约了十分之一的经费。
9月下旬,西藏军区组成观礼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我任观礼团长,崔建华为副团长,吴晨任秘书。我们带着机场建设和军区其它单位选出的先进代表40余人赴京观礼,然后又到东北等地参观。在此期间,听说北京至拉萨于10月16日正式通航,已飞行军用、民用客机,从此开创了西藏航空运输的先河,在西藏和内地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金桥”。
(1997年4月黄可执笔)
(作者为十八军进藏老干部,曾任西藏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西藏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四川内江军分区政委)
第18章 千仞壁立的雪山 百折不挠的战士
——记一五三团三连修筑邦(达)宁(静)公路
高永欣
1959年3月,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势力,不顾党中央再三劝告,悍然发动武装叛乱,妄想趁机驱赶以至歼灭我人民解放军,分裂祖国,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是通往四川、云南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我军进军西藏时,就在此组织了全国闻名的“昌都战役”,与西藏噶厦政府东进堵击我进藏部队的藏军进行了决战,解放了昌都地区,为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1959年3月,达赖反动集团叛乱后,昌都地区的反动农奴主、反动头人们与金沙江以东康巴地区窜来的叛乱分子相互勾结,四处招兵买马并裹胁藏族群众上山叛乱。他们疯狂叫嚣:反对共产党,赶走“红汉人”,并围攻我据点,袭击我驻军,妄图利用山高险峻、气候恶劣、熟人熟地等条件与我平叛部队抗衡,他们围困昌都,企图达到消灭我驻军的险恶目的。西藏昌都警备区党委拟调集部队对叛乱武装实行围歼,最终将其一网打尽。可是,以昌都为中心东起金沙江,西至波密,察隅,北始丁青、洛隆,南达盐井,宁静(即今芒康县,下同)的四号战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战线太长,受到交通不便的掣肘。当时唯一的通道就是川藏公路,给大部队的调动,实施作战计划以及补给武器弹药、军需给养等带来诸多困难。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平叛指挥部作出“边平叛、边筑路”的决定,即首先从邦达至宁静抢修一条军用急造公路,与四川省巴塘县境相连和云南省盐井、德钦县相衔接,以保障平叛部队能迅速开进战区,实施战略包围,为夺取昌都地区平息叛乱的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修筑邦(达)宁(静)公路的要害工程就是打通脚拉山,昌都警备区和一五三团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步兵一五三团三连(它的前身为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三连)。三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曾在渡江作战、解放华中南、进军大西南、解放西藏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中,荣获四十二师党委授予的“钢铁堡垒、连队基石”的锦旗及十四军党委授予“进军大西南、巩固部队模范连”,“模范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脚拉山,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北岸,海拔5000余米,其坚壁千仞、怪石嶙峋,主峰险陡、直上直下,连小鸟也难飞过,站在半山腰,向下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峡谷,向上望宛如一柄利剑直刺苍弯,山体腰部是坚硬的岩石,有的地方大树连片、遮天蔽日;有的地带则寸草不生,整个山体地势极为险要复杂。它如同一座高高屏障,严严实实地阻挡着公路的向前延伸……
团里要求三连必须在50天之内打通脚拉山。时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胜利。党支部副书记、三连连长胡炳保同志在团里接到任务后,星夜赶回连队,当即召开了党支委扩大会,会上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和完成任务的要求,并组织大家讨论研究了思想政治动员工作的步骤和部队的行动计划。翌日,分别又召开了党、团员大会和全连军人大会,掀起了个个表决心、人人请任务的高潮,决心书、请战书纷纷送到连部。全体官兵决心把工地当战场,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用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顽强拼搏,誓要脚拉山低头,坚决完成通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