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天斗地,移山填谷

  1951年5月18日,军大八分校正式投人甘孜机场地基的施工。这里海拔3800米以上,空气稀薄,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百分之六七十。气候干燥,气象多变。当地俗话说:“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学员们在高山缺氧,刚到不久走路都感到困难的情况下,战天斗地,移山填谷,从事重体力劳动,其艰苦程度和所需要的毅力是可以想象的。早晨上工,大家穿着皮大衣,中午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晒得只能穿单衣,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挟着豌胡豆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学员们又只好把皮大衣顶在头上。有时正在开饭,遇上冰雹袭击,弄得碗里盛满了冰水,饭菜冰凉。不少学员因此得下了肠胃病。下午常刮大风,工地上的沙子打在脸上就像细柳条抽打,疼痛难忍。本来带上工地放得整整齐齐的雨布、皮衣、棉衣,常常被风刮跑,雨布刮到半空飘到山坡上,要跑很远才能找回来。这里被认为没有春天,而在雨季的夏天,一场雨往往是十天半月,一个月中也难有几个放晴的好天气。尽管雨多,但强烈的阳光紫外线把每个人的脸灼得火辣辣的由红变黑,同藏族同胞几乎没有区别,学员们风趣地说:“从形象上看,我们已经高原化了!”在这样艰苦环境下劳动,军大学员没有叫苦,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修建机场的劳动条件很差,除了工兵机械营,工地上没有一件机械化工具,全部土、石方工程包括碾压、拌浆等等都靠人力。挖土用的十字镐、铁锹等工具,还是学员们从四川带去的。开工初期,八分校参加挖土、运土的劳动,工程量特别大。第一天似乎还比较轻松,第二天肩膀开始疼痛,到了第三天,许多学员的肩膀又红又肿,有的几乎不能挨扁担了。尤其是二大队十一队和原三大队改为卫校的女学员,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城镇姑娘,何曾参加过如此繁重的劳动?参军后也不过是有时打扫卫生和帮群众挑水。但是,她们咬牙要闯过“劳动关”,硬是不叫苦、不叫累。有的学员实在肩疼得支持不住了,便用棉衣垫上,继续挑着担子奔走。不几天,担土用的铁撮箕就接连报废。为了不影响施工,学员们想办法用牦牛皮做成牛皮筐(一方牛皮捆住四个角即成)。后来,校部又组织人力用柳条编筐,供大家使用。机场的地基建设,除了高的地方要挖、低洼的地方要填平之外,还要求高出地面50厘米,这就需要大量的土方。而且每次填一层土不能超过30厘米就得夯紧或者碾压结实,然后再填第二层。

  正当施工进入铺填地基的紧张阶段,传来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喜讯,八分校学员受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为了给下一道工序作准备,学校决定,除十一队女学员配合一、五大队继续完成土方工程外,二大队男学员以中队为单位,执行采石任务。起初,他们在工地附近拣石头,后来就得背上背包乘汽车十七团的大卡车,到10多公里以外的溪沟、河道中拣鹅卵石了。按照规定,只拣10厘米以上30厘米以下的。因为机场地基第二层是铺15至30厘米的石头,第三层则铺10至15厘米以下的。再上面的第四层却又要铺碎石了。虽然已是阳历七八月的时候,那高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还带着无数小冰凌,寒冷刺骨。学员们下到水中拣石头,不一会腿脚冻得麻木失去知觉,被冰凌扎出颗颗小血珠。由于又拣石头又装车,学员们的双手都被磨破了,但他们用胶布把手指缠起来继续干。就这样,平均每个中队每天拣200多立方米的石头。经过一个多月完成任务返回时,许多人的脚泡得又红又肿,有的走路都很吃力。在采石中曾发生了一件涉及军民关系和政策纪律的事情。学员们在溪沟里拣石头时一心想完成任务,无意中拣了一些扁而平、上面刻有藏文的鹅卵石。藏族同胞知道了,意见很大,说解放军搬走了他们“马尼堆”上的“神石”。学校听到反映后,立刻让学员们把刻有藏文的石头统统清理出来送回原处,并向群众表示了歉意。当地群众很满意。当他们听说我军修建机场是为了降落飞机(他们叫“郎珠”,即天神之意),都很高兴,许多藏胞每天背着他们的尖底背篓来机场工地参加背土,后来就成为民工了。

  机场跑道的地基完成以后,开始了石方的铺砌。每铺一层石头,都要用泥浆浇灌。工地没有搅拌机,学员们争先恐后地跳进接近摄氏零度、淹至大腿的拌浆池里,用双腿来搅拌泥浆,忘记了寒冷、疼痛和疲劳。

  学校担任的机场跑道路面和停机坪表面,都要铺上一层碎石,全是人工砸出来的。二大队的男学员都执行过砸碎石的任务。十一队的女学员,除参加土方工程的挖、运土和平土之外,还和一、五大队男学员一样铺砌各层石头。全校学员都参加了挖排水沟的工程。半人多深的排水沟,站在下面一铲一铲地往坎上抛土,十分费力,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天。每天劳动下来,腰酸臂疼,有时连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大家在施工中还不断地拉歌子、讲笑话。

  ●艰苦卓绝,斗志昂扬

  修建甘孜机场时生活特别艰苦。由于空气稀薄,水的沸点低,摄氏70度就开了;开始没有密封锅,煮的饭是夹生的。半年多时间没有吃过鲜猪肉,一个月中能吃上一次鲜萝卜就很好了,那还是后勤人员千辛万苦地从分散的藏族群众的家中收购的。有一次,炊事班领到了黑豆,便想办法用河沙生出豆芽,学员们吃着挺香,就算改善生活了。还有一次,上级派车送来了一些莴笋,许久不见新鲜菜,大家看着绿油油的菜蔬,激动不已,几乎要呼“万岁”了。由于蔬菜缺乏,不少人得了“夜盲症”。八队炊事班到野外捉了不少“兔鼠”(康藏高原的“兔鼠”和麻雀小鸟同穴而居,有麻雀出人的洞穴,就可能有“兔鼠”),把鼠肝炒给得“夜盲症”的学员吃,以补充维生素治疗眼疾。为了赶工程进度,学员们天天伴着月亮上工,伴着月亮收工,炊事班更得起早摸黑地为大家做饭。有一回,十一队的炊事员还错把辣豆办当豆豉,炒了一锅分给各班。学员开饭时天还黑看不见,稀里糊涂地吃了起来,结果辣得下不了口。天亮后,发现满菜盆都是辣椒,闹了个笑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