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1951年12月10日,狂风怒吼,一个不幸的消息,从冰峰上传来,年轻的张福林同志牺牲了!这天,张福林发现三排准备装药的炮眼有毛病,他怕减低药效,就趁吃午饭的时间替他们修理起来。但是,他没料到,这里前一天放过一次炮,工地上有些石头震松了,正当他聚精会神地工作的时候,突然一块两立方大的石块滚了下来,砸在他的右腿和腰上……当同志们赶到现场,搬开石头时,张福林已经昏过去了,鲜血染红了冰雪。隔了好一阵,他才苏醒过来。他没呻吟一声,睁开眼睛对指导员说:“指导员,我怕是不能再为党工作了,我衣服口袋里还有四万五千元(折合人民币45元),请你代我交最后一次党费吧!”接着,他又对连长说:“我对不起党和上级的培养。我没有注意安全,我的爱国施工计划里也订了这一条,可是我不加小心,被砸着了。”当卫生员要给他打针时,他竭力用手推开,哑着嗓子说:“不要,不要了,替国家节省了吧……”当战友们围过来要抬他上担架时,他又拒绝说:“我已经不能再参加祖国的建设了。施工紧张,同志们赶快上工去吧!”我们的筑路英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张福林同志,就这样,在巍巍的雀儿山上离开了我们。
事后,在收检张福林烈士的遗物时,发现在他的挂包里有一个日记本,和五包菜籽。日记里写的全是关于施工作业体会和自己工作方法的自我批评,那五包金粲粲红艳艳的各色菜籽,是他在进藏之前用自己的津贴费在四川买的。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在西藏高原播下改善生活的种子,造福筑路部队和藏族人民,他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建设边疆的壮丽诗篇。
张福林同志牺牲后,师党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一等功臣,并命名他所在的班为“张福林班”。张福林的精神,带动了全体筑路部队,“张福林班”继承他的事业,在筑路部队中始终保持着模范班的荣誉称号,并在全军立过集体一等功。
●怒江探险的英雄
咆哮惊骇的怒江,是川藏公路线上有名的天险。为征服天险,战士们在这里洒下了多少血汗呵!至今,怒江两岸仍传颂着探险英雄崔锡明和张仁义的事迹:
1953年7月20日,副排长崔锡明和战士张仁义接受了在怒江两岸探明部队进入工区的路线的任务。他俩来到怒江边,这里的藏胞说,西岸是野羊出没的地方,从来没有人进去过,也没有人敢去。他俩听了却豪迈地说:“野羊能走的路我们也能走过去!”然而,困难是出乎预料的。在悬崖上,有一段连野羊的脚印都没有。他俩好不容易攀到了山顶,崔锡明走到崖边察看,悬崖下是汹涌的怒江,崖面滑溜溜的,像个大铁蛋,公路线就在这个石崖下面。他向下望去,却被石壁挡住了视线。在石壁下6米的地方,有一块突出的能站两三人的石台,可四周如像刀砍的峭壁,无处抓挠,他一个人的高度,怎么也够不着。怎么下去呢?崔锡明心里想着,要是滑下踩不住那块石头,掉下江去,个人牺牲事小,任务完不成是大事!想着想着,他猛地脱下衬衣,拧成股,高兴地对张仁义说:“抓住这个,咱们两个加在一起,不就行了吗?”张仁义点头称是,接着就脱下胶鞋插在背后,身子紧贴石壁,抓住衬衣滑了下去,刚落到小石台上,移动两三步,他就支持不住r。崔锡明眼明手快,一把抓住小张的衣领,猛地把他拉了回来。崔锡明亲切地对张仁义说:“让我去,如果我回不来,你就去报告首长,另想办法。”说罢,崔锡明紧紧抠住只能塞下几个手指尖的石缝,用脚趾踩着石壁上微小的凸出部,紧贴着石壁向前蠕动。手指抠出血了,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解放西藏人民,为了巩固国防,前进!他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终于跨过了这艰险的地段,下到一道干河沟里,探明线路的任务出色地完成了。
后来,在崔锡明和张仁义爬行过的悬崖石壁上,出现了一条用绳索和钢纤联成的便道,战士们拉紧绳索进入工区,吊在半空中开始施工。怒江天险就这样被我们的部队征服了。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被征服了,实现了战士们提出的“举起铁锤山打颤,脸上红光映草原,为了藏胞得幸福,能把公路修上天”的英雄口号。
在修筑川藏公路的4年零9个月里,有将近两万人立了功,涌现了几百个模范单位。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筑路中牺牲的同志达三千多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烈士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活在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心中!
●军民团结唱新歌
在修筑两条公路的岁月里,还有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有成千上万来自西藏各个角落的藏族民工参加了劳动。部队带领民工的同志,热情诚挚地给民工以帮助和关怀,千方百计设法提高他们的工效,藏胞又像亲人一样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民工们编了一首歌唱道:“哈达再多呵,哪有洁白的好!朋友再好呵,哪比得上解放军亲!”筑路任务完成后,当民工们要离开部队的时候,都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洒着热泪和战士们告别,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情谊。此时此刻,藏胞们又唱起了另一支新歌:
事后,在收检张福林烈士的遗物时,发现在他的挂包里有一个日记本,和五包菜籽。日记里写的全是关于施工作业体会和自己工作方法的自我批评,那五包金粲粲红艳艳的各色菜籽,是他在进藏之前用自己的津贴费在四川买的。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在西藏高原播下改善生活的种子,造福筑路部队和藏族人民,他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建设边疆的壮丽诗篇。
张福林同志牺牲后,师党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一等功臣,并命名他所在的班为“张福林班”。张福林的精神,带动了全体筑路部队,“张福林班”继承他的事业,在筑路部队中始终保持着模范班的荣誉称号,并在全军立过集体一等功。
●怒江探险的英雄
咆哮惊骇的怒江,是川藏公路线上有名的天险。为征服天险,战士们在这里洒下了多少血汗呵!至今,怒江两岸仍传颂着探险英雄崔锡明和张仁义的事迹:
1953年7月20日,副排长崔锡明和战士张仁义接受了在怒江两岸探明部队进入工区的路线的任务。他俩来到怒江边,这里的藏胞说,西岸是野羊出没的地方,从来没有人进去过,也没有人敢去。他俩听了却豪迈地说:“野羊能走的路我们也能走过去!”然而,困难是出乎预料的。在悬崖上,有一段连野羊的脚印都没有。他俩好不容易攀到了山顶,崔锡明走到崖边察看,悬崖下是汹涌的怒江,崖面滑溜溜的,像个大铁蛋,公路线就在这个石崖下面。他向下望去,却被石壁挡住了视线。在石壁下6米的地方,有一块突出的能站两三人的石台,可四周如像刀砍的峭壁,无处抓挠,他一个人的高度,怎么也够不着。怎么下去呢?崔锡明心里想着,要是滑下踩不住那块石头,掉下江去,个人牺牲事小,任务完不成是大事!想着想着,他猛地脱下衬衣,拧成股,高兴地对张仁义说:“抓住这个,咱们两个加在一起,不就行了吗?”张仁义点头称是,接着就脱下胶鞋插在背后,身子紧贴石壁,抓住衬衣滑了下去,刚落到小石台上,移动两三步,他就支持不住r。崔锡明眼明手快,一把抓住小张的衣领,猛地把他拉了回来。崔锡明亲切地对张仁义说:“让我去,如果我回不来,你就去报告首长,另想办法。”说罢,崔锡明紧紧抠住只能塞下几个手指尖的石缝,用脚趾踩着石壁上微小的凸出部,紧贴着石壁向前蠕动。手指抠出血了,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解放西藏人民,为了巩固国防,前进!他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终于跨过了这艰险的地段,下到一道干河沟里,探明线路的任务出色地完成了。
后来,在崔锡明和张仁义爬行过的悬崖石壁上,出现了一条用绳索和钢纤联成的便道,战士们拉紧绳索进入工区,吊在半空中开始施工。怒江天险就这样被我们的部队征服了。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被征服了,实现了战士们提出的“举起铁锤山打颤,脸上红光映草原,为了藏胞得幸福,能把公路修上天”的英雄口号。
在修筑川藏公路的4年零9个月里,有将近两万人立了功,涌现了几百个模范单位。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筑路中牺牲的同志达三千多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烈士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活在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心中!
●军民团结唱新歌
在修筑两条公路的岁月里,还有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有成千上万来自西藏各个角落的藏族民工参加了劳动。部队带领民工的同志,热情诚挚地给民工以帮助和关怀,千方百计设法提高他们的工效,藏胞又像亲人一样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民工们编了一首歌唱道:“哈达再多呵,哪有洁白的好!朋友再好呵,哪比得上解放军亲!”筑路任务完成后,当民工们要离开部队的时候,都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洒着热泪和战士们告别,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情谊。此时此刻,藏胞们又唱起了另一支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