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我于1954年9月因病回内地疗养,后来调到军区驻四川的文化速成中学和干校工作,1957年又转业到四川地方。我虽离藏4O多年,但仍心系西藏。每当回忆起当年老政委率领我们进军西藏、开荒生产、创建八一农场的情景,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八一农场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农、牧、副、商综合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实验场了。以八一农场为起点,军区的军垦事业大发展,成立了生产部、农建师,大小农场遍及全区。大型农场转归自治区领导后,对全区农、牧、副、渔业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谭冠三老政委为此弹精竭虑,倾注了全部心血,直到他调到北京工作以后,仍时刻关注着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对他亲手创建的八一农场,更是像对待自己的婴儿那样关怀着她。老政委作为“长期建藏”的典范,进藏之初有誓言:“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85年12月6日,老政委病逝成都,西藏的党政军民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迎回西藏,安葬在他生前培植的八一农场苹果园内,矗立起丰碑,永远纪念他。我怀念八一农场,怀念老政委!
(1997年6月黄可执笔)
第10章 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
刘广润
我们进藏部队先遣团1951年10月26日在拉萨举行入城式之后,驻扎在布达拉宫西面流沙河一带休整。一周后,奉命继续西进,向江孜、日喀则进军。部队出发前,张国华军长给我们团排以上干部讲了话,首先表彰我们出色完成了进军拉萨的先遣任务。同时指示我们: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继续向江孜、日喀则、亚东前进,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生产自救站稳脚跟
11月上旬,我们团直机关和一营,二营在都晋武团长和杨军政委的率领下,告别了军首长和我团留驻拉萨的三营,在藏族群众的热情欢送下,高唱着“跨黄河,过长江,我们生长在冀鲁平原太行山上……”我们举着军党委授予的两面光荣锦旗,满怀信心地向边防进军。第一面锦旗是1950年3月从四川乐山出发前夕授予的“进军先锋”:昌都战役结束,1951年8月部队集结边坝准备向拉萨进军时,授予第二面锦旗“功在先锋”。
那时,部队刚完成进军拉萨的先遣任务,情绪很高。虽然我们每人负重六七十斤,同志们经过几千里行军作战,体质很差,但是,想到我们正在完成最后统一祖国大陆的神圣使命,同志们嗷嗷叫着、唱着,胜利之师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渡过拉萨河,沿河向南,经曲水,翻过海拔5500米的冈底斯山,明镜般的羊卓雍湖呈现在眼前:面积638平方公里的蔚蓝色的湖水,晶莹明亮,波光粼粼,微风吹过,荡漾出层层涟漪。天上,群雁南飞;水中,黄鸭、灰鸭、沙鸥轻游嬉戏。部队在一百多公里长的湖边行军,犹如置身仙境之中。夜晚,我们在湖边宿营。素有“西藏鱼库”之称的羊卓雍湖,水边泛游着密密麻麻的鱼群,一尺多以至二三尺长的鱼垂手可得,然而,想到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整个部队没有一个人去捉。战士们在岸边围着堆堆簧火,感慨地说:“西藏的山河这样美丽,我们要好好保卫她!”
越过羊卓雍湖,部队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旷野上行军。初冬的高原,远山已经铺上皑皑白雪。从冰峰雪岭上刮来的风,寒冷刺骨。光秃秃的群山和旷野草木不生,狂风吹起的沙石,打在脸上火辣辣的难受。干部战士背着沉重的行装,顶着风一步一喘地往前走,远远望去,这弯弯曲曲的队列,好似一条长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翻腾!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艰苦行军,11月15日,我们团直机关和二营在江孜,一营在日喀则分别举行了人城式。
这时,冬季来临。我们离开拉萨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完,部队又遇上了粮荒!江孜海拔4020米,地势高寒,山上不长树木,冬季的平坝上光秃秃一片,打不到柴禾。粮荒又加上柴荒。我们先遣团两年来,翻千山过万水,打仗行军,忍饥挨饿,全团干战体质很差。拉萨人城式后虽然休整了几天,体力也未恢复,紧接着几百公里行军,眼下又没吃没烧,身上衣服又单薄,部队面临新的考验!在困难面前,我们想起第二野战军邓小平政委在十八军进藏前夕的讲话:“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于我们进军解放西藏具有决定的意义。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策就是生命。”当时,江孜有940多户人家,这里又是西藏的产粮区。我们牢记毛主席的号召“进军西藏不吃地方”,部队吃冷水泡豌豆也不向群众征粮购粮,对当地群众的一草一木秋毫无犯!
江孜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名城,那里的藏族群众在20世纪初抗击过英军的入侵。近几十年来,他们饱受外国帝国主义扩张侵略势力的欺压和凌辱。他们只晓得历来的军队都欺侮百姓,哪知道出现在眼前的第一批解放军,竟是这样纪律严明!群众被我们的行为感动了。他们称赞我们是“菩萨兵”,“新汉人”。许多群众和有的上层爱国人士,把一袋袋青棵背到驻地卖给我们,有的粮袋上还附有纸条:“新汉人、菩萨兵,西藏人民的心和你们永远在一起,打跑帝国主义豺狼吧!”有时,我们考虑到群众生活困难,婉言谢绝一些贫苦群众送来的粮食。可是,天亮醒来帐篷外却放着群众夜间悄悄送来的糌粑和柴禾……
(1997年6月黄可执笔)
第10章 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
刘广润
我们进藏部队先遣团1951年10月26日在拉萨举行入城式之后,驻扎在布达拉宫西面流沙河一带休整。一周后,奉命继续西进,向江孜、日喀则进军。部队出发前,张国华军长给我们团排以上干部讲了话,首先表彰我们出色完成了进军拉萨的先遣任务。同时指示我们: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继续向江孜、日喀则、亚东前进,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生产自救站稳脚跟
11月上旬,我们团直机关和一营,二营在都晋武团长和杨军政委的率领下,告别了军首长和我团留驻拉萨的三营,在藏族群众的热情欢送下,高唱着“跨黄河,过长江,我们生长在冀鲁平原太行山上……”我们举着军党委授予的两面光荣锦旗,满怀信心地向边防进军。第一面锦旗是1950年3月从四川乐山出发前夕授予的“进军先锋”:昌都战役结束,1951年8月部队集结边坝准备向拉萨进军时,授予第二面锦旗“功在先锋”。
那时,部队刚完成进军拉萨的先遣任务,情绪很高。虽然我们每人负重六七十斤,同志们经过几千里行军作战,体质很差,但是,想到我们正在完成最后统一祖国大陆的神圣使命,同志们嗷嗷叫着、唱着,胜利之师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渡过拉萨河,沿河向南,经曲水,翻过海拔5500米的冈底斯山,明镜般的羊卓雍湖呈现在眼前:面积638平方公里的蔚蓝色的湖水,晶莹明亮,波光粼粼,微风吹过,荡漾出层层涟漪。天上,群雁南飞;水中,黄鸭、灰鸭、沙鸥轻游嬉戏。部队在一百多公里长的湖边行军,犹如置身仙境之中。夜晚,我们在湖边宿营。素有“西藏鱼库”之称的羊卓雍湖,水边泛游着密密麻麻的鱼群,一尺多以至二三尺长的鱼垂手可得,然而,想到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整个部队没有一个人去捉。战士们在岸边围着堆堆簧火,感慨地说:“西藏的山河这样美丽,我们要好好保卫她!”
越过羊卓雍湖,部队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旷野上行军。初冬的高原,远山已经铺上皑皑白雪。从冰峰雪岭上刮来的风,寒冷刺骨。光秃秃的群山和旷野草木不生,狂风吹起的沙石,打在脸上火辣辣的难受。干部战士背着沉重的行装,顶着风一步一喘地往前走,远远望去,这弯弯曲曲的队列,好似一条长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翻腾!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艰苦行军,11月15日,我们团直机关和二营在江孜,一营在日喀则分别举行了人城式。
这时,冬季来临。我们离开拉萨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完,部队又遇上了粮荒!江孜海拔4020米,地势高寒,山上不长树木,冬季的平坝上光秃秃一片,打不到柴禾。粮荒又加上柴荒。我们先遣团两年来,翻千山过万水,打仗行军,忍饥挨饿,全团干战体质很差。拉萨人城式后虽然休整了几天,体力也未恢复,紧接着几百公里行军,眼下又没吃没烧,身上衣服又单薄,部队面临新的考验!在困难面前,我们想起第二野战军邓小平政委在十八军进藏前夕的讲话:“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于我们进军解放西藏具有决定的意义。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策就是生命。”当时,江孜有940多户人家,这里又是西藏的产粮区。我们牢记毛主席的号召“进军西藏不吃地方”,部队吃冷水泡豌豆也不向群众征粮购粮,对当地群众的一草一木秋毫无犯!
江孜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名城,那里的藏族群众在20世纪初抗击过英军的入侵。近几十年来,他们饱受外国帝国主义扩张侵略势力的欺压和凌辱。他们只晓得历来的军队都欺侮百姓,哪知道出现在眼前的第一批解放军,竟是这样纪律严明!群众被我们的行为感动了。他们称赞我们是“菩萨兵”,“新汉人”。许多群众和有的上层爱国人士,把一袋袋青棵背到驻地卖给我们,有的粮袋上还附有纸条:“新汉人、菩萨兵,西藏人民的心和你们永远在一起,打跑帝国主义豺狼吧!”有时,我们考虑到群众生活困难,婉言谢绝一些贫苦群众送来的粮食。可是,天亮醒来帐篷外却放着群众夜间悄悄送来的糌粑和柴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