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军区生产部成立的时候,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开发世界屋脊创业艰难。广大军垦战士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着一场十分艰巨而又光荣的生产斗争。

  边勘察,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农场。在一无住屋,二缺工具的情况下,军垦战士扎营荒山野岭,在荆棘丛中,砂石滩上,开荒造田。1960年先后开发建设了野马岗、拉孜、浪卡子、桑耶、米林、林芝、雪巴、达孜等八个农场,共垦荒地5万亩。1961年在“西藏的江南”建立了察隅农场。1964年西藏自治区澎波农场交归军区生产部。1965年建成了易贡农场。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从新疆建设兵团调人西藏3000余名农垦干部、工人,组建成易贡农垦团,同时建立了林周农场。各农场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引进优良种子和种畜,使用拖拉机耕作,使农牧业及其它副业都有所发展。到1967年军垦农场初具规模,由大规模垦荒建场转向内部整治,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撤销了达拉、桑耶、拉孜、野马岗、浪卡子农场,建立了江孜、山南农场。耕地面积达34万亩,播种面积31。7万亩,总人数达4。35万人。粮食产量达2026万公斤,牲畜总头数达17。93万头(只)。

  军垦农场一创立,就重视培养和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使用较为先进的农具和科学的耕作制度。除种植粮油作物外,还种了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对西藏地区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西藏高原自古以来,水果奇缺,部队吃水果靠从内地千里迢迢运来。飞机运,汽车拉,数量有限,运费高昂,冬季水果运到西藏往往冻成冰疙瘩,味苦难吃。为了解决边疆军民吃水果问题,早在50年代,军区政委谭冠三亲自试种苹果树,结出了又红又大的苹果,人称“高原红”,又叫“将军苹果”。他育的苹果树苗,分给农场、部队,鼓励大家种果树,把荒山变成花果山。1961年,军区后勤部从东北、山东等地,引进了优良苹果树苗,种植在八一农场、米林农场和易贡湖地区获得了丰收。从1968年到70年代,西藏军区大面积地发展苹果种植业。驻林芝、波密等气候较好地区的部队大量种植苹果,秋来营房附近苹果挂满枝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仅1985年、1986年两年初步统计,每年产苹果在200万斤左右。他们生产的苹果,自给有余,还支援驻高海拔地区的那曲、日喀则部队及雪山哨卡等。米林、易贡、雪巴等农场,已成为西藏果品生产的主要基地。部队种植苹果获得丰收,鼓舞了地方政府和藏族人民。林芝、波密、加查等地政府和人民,兴建起果园,年年获得丰收。现在,苹果已成为西藏的主要水果,并以其香甜脆闻名于世。

  西藏高原大面积推广种植冬小麦,也是从军垦农场开始的,平均单产曾达340斤。地处拉萨河上游的澎波农场,土地的最低点在海拔3800米,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5摄氏度,每年封冻4个月,土层冻结30多厘米厚。曾有人断定,在这样的严寒地区,根本不能种冬小麦,也没有人在这里播种冬小麦成功的例子。为开发边疆发展农业闯出一条新路,由班长达瓦和战士强巴顿珠、玉珍措姆组成农场试验小组,他们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深耕土地,施足底肥,把冬小麦种子播到地里。当地群众有种说法:“冬小麦九月青,十月黄,十二月见阎王”。为了使冬小麦种子度过生长期难关,他们身背背篓,带上格把,冒着寒风到牧场拣马粪、牛粪、羊粪,上山割茅草烧成灰,下到麦田里,提高地温,但是进入10月冬小麦仍然发黄了。为了找原因,达瓦成天在麦地里转,观察情况。一日,他发现一条水沟旁的几窝麦苗保持着翠绿的颜色。仔细检查,原来有一个地老鼠洞通向水沟,把水引进了麦地,使土壤保持了湿度,麦苗获得了水分根才长得很好。他得到启示,冬小麦发黄,是因为久晴不雨,得不到必须的水分。于是试验小组立即担水浇灌,麦苗很快由黄转青。但到了隆冬,土壤出现冻结裂口,造成冬小麦断根而死。试验小组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冬小麦地里研究措施,他们用草木灰镇缝,铁钉耙松土,人工压土。漫长的冬天过去了,冬小麦返青茁壮地生长了,获得亩产800多斤的好收成,有的单产达到1000多斤。

  白手起家,开采矿藏。就矿产而论,当时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周恩来总理指示,国家需要大量硼砂,以偿还苏联债务。在军区生产部的组织领导下,军垦战士为国分优,到藏北草原开采硼砂。1959年10月,刘立忠同志先行带着100人的采矿队开赴藏北班戈湖、杜加里湖地区勘察硼砂矿源。1960年春,生产部长洪流同志和化工厂厂长杨国峰同志率3个大队1500余人进行大规模的开采。班戈湖、杜加里湖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严寒干燥,植被稀疏,人迹罕至,土地荒凉,常常是狂风怒号,大雪纷飞。在这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罐头干菜,敲冰化水,挖草根拾牛粪作燃料,有时还需打猎为食,开采硼砂全是手工操作,、用十字镐、铁锹一铲一铲地开挖,开始每人每日仅能采100多斤,以后逐步提高到200斤。洪流同志带病坚持指挥生产,广大采硼战士、干部和工人,艰苦奋斗,忘我劳动。不少人员因严寒缺氧成疾,除常见的高山反应外,有的脚冻肿,指甲凹陷,嘴唇干裂,有的冻坏了手脚,有的还因严重缺氧,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军垦战士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克服千难万难,坚持采硼3个春秋,为国家奉献出硼砂3万多吨。这3万多吨硼砂,是西藏军垦战士无私奉献的结晶。他们既为国家还了债,又为发展西藏的军垦事业积累了资金。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建设西藏,巩固国防的“老西藏”精神,成为无价之宝,鼓舞着世界屋脊上的建设者和子孙后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