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二
为了保证部队下车后就能投人战斗,根据可能出现的战场情况,我们把部队编成五个梯队。每梯队2000人左右,100多台车,每天行程300公里,梯队间隔300公里。11月4日,第五梯队离开驻地,55师全部开往中印边境地区。
我们离开西宁后,天气转冷,又下起了小雪。翻过青海南山后,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0度,人坐在大卡车的车厢里,虽然有篷布的遮挡,但寒冷时时都在袭扰着每一位同志。车厢里活动空间很小,而为了赶时间,没有命令中途不得停止行军,我们每一位同志虽然随时都有被冻伤的可能,但大家都没有叫苦。行军车队越往西走,海拔越高,不少同志不适应而得了高原病,还有不少同志晕车,呕吐不止。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住我们这些用人民汗水养育的中国军人。我们昼夜兼程,有时吃在车上,住在车上。司机同志相对来讲更辛苦得多。为了保证安全及时到达,一台车用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有的刚换下班,头一歪就睡着了。随着车队的西进,路况越来越不好。由于征集时间紧车况问题亦很多,有的连车灯坏了都来不及换上好的,这样就给夜间行军带来了困难。为了不误时间,同志们不畏严寒,站在驾驶室外打着手电筒照路,保证顺利前进。
我们每个梯队打前站的同志,为了行军的连续性,保证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上热饭,喝上热汤,补充好油料,处理好病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吃上一口、喝上一口,就又得赶往下一个兵站。就这样,我师先头部队终于在11月12日前赶到了预定作战地域。
三
11月6日凌晨1时,上级命令我师领导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赶到达旺,参加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作战会议。会上,张国华司令员和其他领导通过沙盘讲述了印军兵力部署和军委批准的作战方案。
当时,印军第62旅的5个步兵营、1个加强炮兵团部署在西山口与申隔宗之间。第65旅在略马东、德让宗,第48旅则部署在邦迪拉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炮兵第四旅在新德让。第67旅在富特山及来萨马里。印军是由北向南在约百公里的狭长地区成纵深梯次配置。对于印军的这种部署,刘伯承元帅分析后形象地称其布防特点为“铜头、锡尾、背紧、肚松”。鉴于此,确定了我军整个战役打法是:“打头,击背,斩腰,剖腹,切尾”,将敌分割为数段,各个歼灭。
11师“切尾”,迂回德让宗,切断敌南逃之路。在419部队和55师组成的“联指”统一指挥下,419部队主要担负“斩腰、剖腹”;55师担任“打头”。其具体部署为:163团先攻占佳山口再由此攻击西山口,第一营由杜炳光副团长率领,经鲁克塘迂回至佳山口东北侧配合团主力攻占佳山口;我和团领导率领二营及三营、团直属分队、西藏军区配属的1个92式(日式)炮连,从听布出发直插佳山口北侧,钳击歼灭该佳山口之敌,而后,由东北方向迂回至西山口,于18日拂晓协同友邻部队攻占西山口,歼灭该地区之敌;165团由东新桥强渡达旺河,歼灭公路两侧敌人后从正面向西山口发起进攻;164团为师预备队,隐蔽集结于邦顶、卡山口地区;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担任穿插迂回至申隔宗与德让宗之间的略马东之任务,阻敌南逃北援。由炮兵第308、306、540团组成炮兵群支援各步兵团战斗;55师高炮营在达旺组织对空防御,保障我炮兵群和军、师指挥所的安全。11月18日零时全线发起反击。
此次战役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单是进攻西山口至略马东的部队,我就集中了4个多步兵团的兵力,为敌兵力之3倍。在正面上,我集中的火炮与敌火炮之比约为3.7:1。而每个作战方向我都是绝对优势。
西山口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印边境的东段,海拔在2000一4000米左右,大部分为柏竹混合林区和原始森林所覆盖,山势陡峭,地形险峻。其间仅有一条公路通过,向北接达旺,向南接邦迪拉,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为此,印军派出其精锐部队第62旅驻扎于此,构成印军的“长蛇阵”。
62旅的一、二、四营分属锡克联队和锡克轻步兵联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英军到法国等地作过战,后又与土耳其军队交过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参加了缅甸、中东和马来西亚战役,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比较强,其第二营的1个连占据略克图拉南侧的无名高地,担任前卫警戒,监视我军行动,其余与锡克第四营及第一营据守西山口。高尔瓦尔第四营占据努朗部三号桥。此营士兵多出生在山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1961年还参加了果阿之战。后据俘虏讲,他们非常能吃苦,很能打仗,可这次在中印边境上却被我们消灭了。道格拉斯第13营为旅预备队,和旅战术司令部占据申隔宗,其1个连在邦嘎江寺担任左翼警戒。
四
作战会议之后,我们感到我55师的任务很重。经过2500余公里长途行军的部队,不经过休整,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投人战斗,困难确实不少。但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反击侵略者,保证战役的胜利,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由于时间紧张,要按部就班地组织战斗,各级领导在一起研究情况、确定方案,已不可能。好在我们出发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安排,几个师领导简单地研究后,决定分头行动,组织部队进人战斗。在此之前,我兄弟部队已准备了近20天,迂回部队在我们到达时就已经开始接敌运动了;而我师行军各梯队,有的刚到,有的还在路上。为充分利用现有时间,根据西藏军区前指和“联指”的作战部署,部队陆续到达,我们就陆续分头介绍情况,现场勘察,当面下达命令,组织战斗。做到了陆续到达,分别集结,一齐进入战斗,保证战役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部队下车后就能投人战斗,根据可能出现的战场情况,我们把部队编成五个梯队。每梯队2000人左右,100多台车,每天行程300公里,梯队间隔300公里。11月4日,第五梯队离开驻地,55师全部开往中印边境地区。
我们离开西宁后,天气转冷,又下起了小雪。翻过青海南山后,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0度,人坐在大卡车的车厢里,虽然有篷布的遮挡,但寒冷时时都在袭扰着每一位同志。车厢里活动空间很小,而为了赶时间,没有命令中途不得停止行军,我们每一位同志虽然随时都有被冻伤的可能,但大家都没有叫苦。行军车队越往西走,海拔越高,不少同志不适应而得了高原病,还有不少同志晕车,呕吐不止。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住我们这些用人民汗水养育的中国军人。我们昼夜兼程,有时吃在车上,住在车上。司机同志相对来讲更辛苦得多。为了保证安全及时到达,一台车用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有的刚换下班,头一歪就睡着了。随着车队的西进,路况越来越不好。由于征集时间紧车况问题亦很多,有的连车灯坏了都来不及换上好的,这样就给夜间行军带来了困难。为了不误时间,同志们不畏严寒,站在驾驶室外打着手电筒照路,保证顺利前进。
我们每个梯队打前站的同志,为了行军的连续性,保证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上热饭,喝上热汤,补充好油料,处理好病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吃上一口、喝上一口,就又得赶往下一个兵站。就这样,我师先头部队终于在11月12日前赶到了预定作战地域。
三
11月6日凌晨1时,上级命令我师领导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赶到达旺,参加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作战会议。会上,张国华司令员和其他领导通过沙盘讲述了印军兵力部署和军委批准的作战方案。
当时,印军第62旅的5个步兵营、1个加强炮兵团部署在西山口与申隔宗之间。第65旅在略马东、德让宗,第48旅则部署在邦迪拉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炮兵第四旅在新德让。第67旅在富特山及来萨马里。印军是由北向南在约百公里的狭长地区成纵深梯次配置。对于印军的这种部署,刘伯承元帅分析后形象地称其布防特点为“铜头、锡尾、背紧、肚松”。鉴于此,确定了我军整个战役打法是:“打头,击背,斩腰,剖腹,切尾”,将敌分割为数段,各个歼灭。
11师“切尾”,迂回德让宗,切断敌南逃之路。在419部队和55师组成的“联指”统一指挥下,419部队主要担负“斩腰、剖腹”;55师担任“打头”。其具体部署为:163团先攻占佳山口再由此攻击西山口,第一营由杜炳光副团长率领,经鲁克塘迂回至佳山口东北侧配合团主力攻占佳山口;我和团领导率领二营及三营、团直属分队、西藏军区配属的1个92式(日式)炮连,从听布出发直插佳山口北侧,钳击歼灭该佳山口之敌,而后,由东北方向迂回至西山口,于18日拂晓协同友邻部队攻占西山口,歼灭该地区之敌;165团由东新桥强渡达旺河,歼灭公路两侧敌人后从正面向西山口发起进攻;164团为师预备队,隐蔽集结于邦顶、卡山口地区;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担任穿插迂回至申隔宗与德让宗之间的略马东之任务,阻敌南逃北援。由炮兵第308、306、540团组成炮兵群支援各步兵团战斗;55师高炮营在达旺组织对空防御,保障我炮兵群和军、师指挥所的安全。11月18日零时全线发起反击。
此次战役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单是进攻西山口至略马东的部队,我就集中了4个多步兵团的兵力,为敌兵力之3倍。在正面上,我集中的火炮与敌火炮之比约为3.7:1。而每个作战方向我都是绝对优势。
西山口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印边境的东段,海拔在2000一4000米左右,大部分为柏竹混合林区和原始森林所覆盖,山势陡峭,地形险峻。其间仅有一条公路通过,向北接达旺,向南接邦迪拉,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为此,印军派出其精锐部队第62旅驻扎于此,构成印军的“长蛇阵”。
62旅的一、二、四营分属锡克联队和锡克轻步兵联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英军到法国等地作过战,后又与土耳其军队交过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参加了缅甸、中东和马来西亚战役,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比较强,其第二营的1个连占据略克图拉南侧的无名高地,担任前卫警戒,监视我军行动,其余与锡克第四营及第一营据守西山口。高尔瓦尔第四营占据努朗部三号桥。此营士兵多出生在山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1961年还参加了果阿之战。后据俘虏讲,他们非常能吃苦,很能打仗,可这次在中印边境上却被我们消灭了。道格拉斯第13营为旅预备队,和旅战术司令部占据申隔宗,其1个连在邦嘎江寺担任左翼警戒。
四
作战会议之后,我们感到我55师的任务很重。经过2500余公里长途行军的部队,不经过休整,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投人战斗,困难确实不少。但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反击侵略者,保证战役的胜利,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由于时间紧张,要按部就班地组织战斗,各级领导在一起研究情况、确定方案,已不可能。好在我们出发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安排,几个师领导简单地研究后,决定分头行动,组织部队进人战斗。在此之前,我兄弟部队已准备了近20天,迂回部队在我们到达时就已经开始接敌运动了;而我师行军各梯队,有的刚到,有的还在路上。为充分利用现有时间,根据西藏军区前指和“联指”的作战部署,部队陆续到达,我们就陆续分头介绍情况,现场勘察,当面下达命令,组织战斗。做到了陆续到达,分别集结,一齐进入战斗,保证战役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