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克节朗战役之后,人侵印军败退达旺河以南,集中兵力于西山口、邦迪拉一线。企图利用西山口骤然拔起的险要地势,退可作为扼守,居高临下地阻止我正义之师南进,进可伺机向达旺、克节朗地区反扑。盘踞该地区印军为第四师,辖3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共约8000余人。具体部署是:62旅和第五野炮团在西山口、申隔宗地区,65旅在德让宗、略马东地区,48旅在邦迪拉地区,四师战术司令部和炮四旅在新德让地区,另有67旅为第四师机动兵力,不在上述8000人之内。
印军的布势正如刘伯承元帅所示,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西藏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决心采取“打头、切尾、斩腰、击背、剖腹”的战术手段将敌分割数段,各个歼灭。以419部队指挥机关为主与55师组成联指,指挥所属部队和山南分区郭指部队、炮兵3个团及工兵团5个连,首先攻歼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地区之敌,尔后向前发展。我11师的任务是:师部率32团、33团沿听布、鲁克塘、波辛山口、登班之线迂回穿插至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地区,以1个团形成对外正面,阻击可能由邦迪拉方向来援之印军;以一部兵力从德让宗后侧向印军进攻,牵制其不能北援,切断由德让宗通往打陇宗的道路,阻敌南逃,并相机攻歼之;尔后向邦迪拉方向发展进攻,协同联指部队歼灭该方向印军。
我师部队为受到军区党委、首长的信任,抢得啃“硬骨头”的任务而高兴。随即为部队在世界屋脊穿插迂回,要翻越高山峡谷,过“生命禁区”,和“死神”搏斗而积极进行思想、物资准备。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在下达任务时讲:“切尾任务十分困难,人少了穿插没用,人多了穿插困难,加上地形不熟,道路不明,没有准确的大比例尺地图,可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红军师面前没困难”。这是在师前指组织参战部队营以上军官作战会议上,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红军师长余致泉紧摸的拳头猛砸在桌上,从心窝里进出来的代表红军师官兵心声,鼓舞将士奋勇拼杀的豪言壮语。他果断地命令:“一定按时切断公路,坚决抗击来援之印军!33团为前卫,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见印军就歼,日夜兼程疾进,攻占拉洪桥地区,切断邦迪拉―德让宗公路,形成对外正面,坚决抗击增援之印军,卡住邦迪拉大门,不放走一个印军;32团随师指跟进,到位后以两个营迅速攻占德让宗,掏印军心脏,切断通往打陇宗的咽喉,以1个营(欠1个连)为师预备队。”
坚强有力的战前动员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战胜强大敌人的有效武器。在师首长和各部指挥员运筹帷惺的同时,参战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发出的“事关国威、军威”,“只能打好,不能为人民立功”的口号和军区首长要我师必须成怕死“的过硬部队,真正做到”有路能走,无路也桥也能过;白天能打,黑夜也能打;人多能打,人象少也能打,甚至一个人也能打“的要求,在部队中广泛深人地进行了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杀敌立功教育。全师官兵叫响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活捉考尔,为人民立功”的口号。11月10日晚上9时许,我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和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在师长余致泉少将、副政委秦明大校、副师长王晓一大校、参谋长陈明德上校、政治部主任魏光中上校组成的师前指率领下,从劳次母地区出发,负重25一35公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世界屋脊飞兵穿插大迂回作战。
夜幕深深地覆盖着雪山河谷,凛冽的寒风摇荡着整个山野。余师长身先士卒和尖刀排一起在险恶的山路上“挺进”。所到之处,人迹罕至,群山高耸,绵亘不断;山上终年冰雪不化,山下荆棘丛生,冰河湍急,通行十分困难。全体官兵在印军炮火封锁和小股袭扰下,时而行走于山顶的乱石坚冰之上,时而穿梭在谷底荆棘藤蔓之中;时而攀岩越壁,时而涉水跨涧。常常是上山手脚并用地爬,下山后背贴地地溜,饿了以炒面充饥,渴了吃几口雪、啃几块冰,衣服破了,皮肉烂了都置之不顾,每个人心中所想的是时间、速度和胜利!特别是炮兵分队,每过一座山都要上下往返多少趟,以运扛火炮、弹药和鞍具,遇到骡马不能通行时,则肩扛手推,连推带拉,近乎让骡马“骑着”人过。
11日黄昏,我师日夜兼程到达一个叫亭布的地方休息待命,师长命令各部队就地宿营,在山上埋锅造饭。战士们在饿了24小时以后才吃上第一顿行军野餐,心情十分激动。然而,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开水只有七八十度,大米做出来是夹生饭,面条下到锅里是稀糊糊,馒头蒸出来成了一块死疙瘩。鼓励战士们多吃、吃饱,开展吃馒头、吃饭比赛成了干部的紧迫任务。
12日,部队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折多拉。山上常年积雪不化,坡势陡峭,崎岖难行,加之黑夜降临,高山缺氧,冷气袭人,战士们大多唇干舌燥,双腿酸软,有的甚至嘴唇发紫,面部浮肿,血压升高。面对死神的挑战,全师官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精神,与高山反应斗,与恶劣气候斗,与死神斗。有的战士倒下了干部背,干部倒下了战士来扶。红军师的官兵硬是把这千年雪峰踩在了脚下。
印军的布势正如刘伯承元帅所示,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西藏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决心采取“打头、切尾、斩腰、击背、剖腹”的战术手段将敌分割数段,各个歼灭。以419部队指挥机关为主与55师组成联指,指挥所属部队和山南分区郭指部队、炮兵3个团及工兵团5个连,首先攻歼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地区之敌,尔后向前发展。我11师的任务是:师部率32团、33团沿听布、鲁克塘、波辛山口、登班之线迂回穿插至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地区,以1个团形成对外正面,阻击可能由邦迪拉方向来援之印军;以一部兵力从德让宗后侧向印军进攻,牵制其不能北援,切断由德让宗通往打陇宗的道路,阻敌南逃,并相机攻歼之;尔后向邦迪拉方向发展进攻,协同联指部队歼灭该方向印军。
我师部队为受到军区党委、首长的信任,抢得啃“硬骨头”的任务而高兴。随即为部队在世界屋脊穿插迂回,要翻越高山峡谷,过“生命禁区”,和“死神”搏斗而积极进行思想、物资准备。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在下达任务时讲:“切尾任务十分困难,人少了穿插没用,人多了穿插困难,加上地形不熟,道路不明,没有准确的大比例尺地图,可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红军师面前没困难”。这是在师前指组织参战部队营以上军官作战会议上,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红军师长余致泉紧摸的拳头猛砸在桌上,从心窝里进出来的代表红军师官兵心声,鼓舞将士奋勇拼杀的豪言壮语。他果断地命令:“一定按时切断公路,坚决抗击来援之印军!33团为前卫,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见印军就歼,日夜兼程疾进,攻占拉洪桥地区,切断邦迪拉―德让宗公路,形成对外正面,坚决抗击增援之印军,卡住邦迪拉大门,不放走一个印军;32团随师指跟进,到位后以两个营迅速攻占德让宗,掏印军心脏,切断通往打陇宗的咽喉,以1个营(欠1个连)为师预备队。”
坚强有力的战前动员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战胜强大敌人的有效武器。在师首长和各部指挥员运筹帷惺的同时,参战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发出的“事关国威、军威”,“只能打好,不能为人民立功”的口号和军区首长要我师必须成怕死“的过硬部队,真正做到”有路能走,无路也桥也能过;白天能打,黑夜也能打;人多能打,人象少也能打,甚至一个人也能打“的要求,在部队中广泛深人地进行了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杀敌立功教育。全师官兵叫响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活捉考尔,为人民立功”的口号。11月10日晚上9时许,我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和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在师长余致泉少将、副政委秦明大校、副师长王晓一大校、参谋长陈明德上校、政治部主任魏光中上校组成的师前指率领下,从劳次母地区出发,负重25一35公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世界屋脊飞兵穿插大迂回作战。
夜幕深深地覆盖着雪山河谷,凛冽的寒风摇荡着整个山野。余师长身先士卒和尖刀排一起在险恶的山路上“挺进”。所到之处,人迹罕至,群山高耸,绵亘不断;山上终年冰雪不化,山下荆棘丛生,冰河湍急,通行十分困难。全体官兵在印军炮火封锁和小股袭扰下,时而行走于山顶的乱石坚冰之上,时而穿梭在谷底荆棘藤蔓之中;时而攀岩越壁,时而涉水跨涧。常常是上山手脚并用地爬,下山后背贴地地溜,饿了以炒面充饥,渴了吃几口雪、啃几块冰,衣服破了,皮肉烂了都置之不顾,每个人心中所想的是时间、速度和胜利!特别是炮兵分队,每过一座山都要上下往返多少趟,以运扛火炮、弹药和鞍具,遇到骡马不能通行时,则肩扛手推,连推带拉,近乎让骡马“骑着”人过。
11日黄昏,我师日夜兼程到达一个叫亭布的地方休息待命,师长命令各部队就地宿营,在山上埋锅造饭。战士们在饿了24小时以后才吃上第一顿行军野餐,心情十分激动。然而,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开水只有七八十度,大米做出来是夹生饭,面条下到锅里是稀糊糊,馒头蒸出来成了一块死疙瘩。鼓励战士们多吃、吃饱,开展吃馒头、吃饭比赛成了干部的紧迫任务。
12日,部队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折多拉。山上常年积雪不化,坡势陡峭,崎岖难行,加之黑夜降临,高山缺氧,冷气袭人,战士们大多唇干舌燥,双腿酸软,有的甚至嘴唇发紫,面部浮肿,血压升高。面对死神的挑战,全师官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精神,与高山反应斗,与恶劣气候斗,与死神斗。有的战士倒下了干部背,干部倒下了战士来扶。红军师的官兵硬是把这千年雪峰踩在了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