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印度当局挑起的这场冲突由来已久。从1950年,印度就相继占领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我国大片领土。1959年印度支持的西藏一小撮当权的反动的农奴主发动的武装叛乱被迅速平息后,印度大搞反华活动,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不仅不顾事实地说“麦克马洪线”是它的“合法国界”,而且狂妄宣称一直在我国新疆自治区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地区也是印度领土,还在边境寻衅滋事,先后在朗久和空喀山口两次挑起边境冲突,借以煽动其国内外的反华情绪。我国政府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存在的问题,历来主张通过谈判合理解决。为缓和印度制造的边境紧张局势,除反复阐明边界问题的事实真象,多次提出双方举行谈判的建议外,并单方面地规定我边防部队在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内不巡逻,30公里内不打枪、不平叛、不打猎、不爆破、不演习,力求避免与印度武装接触。但是,印度方面视我方的忍让克制与谈判建议为软弱可欺,向边境地区大量集结军队,由工958年的3500人,到1962年猛增至24500人,决心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1962年4月开始,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越过传统习惯线大举蚕食我国领土,逼近甚至在我边防哨所侧、后,广设侵略据点达43个之多,我边防部队坚决进行了反蚕食斗争,迎头顶住了人侵印军。但仍规定印军进攻时在50米以外不开枪,在50米以内被迫自卫时,也不出击,印军撤退时不阻不追,不使事态扩大。9月20日,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公然向我择绕桥哨所射击,以后又以一个营兵力越过克节朗河向我边防哨所发动进攻。至10月20日,先后打死打伤我边防官兵47人。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还公然下令要把我边防部队从我们自己的领土上清除掉。
●加强战备,准备反击
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立场反复申明,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相处和利益,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前必须维持边界现状。印度政府不但屡屡拒绝我国政府谈判的建议,而且决心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在西、东两段同时人侵我国领土。有鉴于此,1962年5月底,中央军委对东西两线的军事斗争做了安排。张国华同志当时在内地休养治病,参与了军委、总部对中印边境斗争的研究讨论。并及时将军委、总部的精神传达给西藏军区和工委。根据军委、总部的安排,又专门派参谋返回西藏,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和他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中央认为这场军事冲突,很难避免。我们坚持不打第一枪,不主动惹事,不挑起战争,但要准备战争。中央对中印边境斗争的总方针是先外交、后军事,先礼而后兵。”
“当前斗争的重点在西段,我们东段也要做好打的准备。我们要积极配合西段的斗争。”
“周恩来总理反复强调,这次斗争,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军事斗争的胜利是取得政治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一切准备工作都要落实,不打则已,一打就要打胜。”
“元帅们很关心这场斗争。刘伯承元帅指出:这次打,不是和他的边防警察部队打,而是和他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准部队作战。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中央指示精神,就是坚持后发制人的原则。基本目的在于打击印度的嚣张气焰,制止其侵略行为,从而迫使印度当局走到谈判桌上。”
张国华同志还就反击方向、使用兵力、干部配备和思想、物资准备等问题讲了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962年6月11日,西藏军区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和张国华同志的建议,迅速组建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代号为藏字419部队),统一指挥154、155、157三个步兵团和炮兵308团担负军事反击任务,并立即投人临战训练和作战准备。在政治动员上,普遍进行了揭露尼赫鲁反华真面目的控诉教育,激发了部队对印度侵略我国领土的义愤,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择绕桥事件后,又在部队中进行了一次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教育,并为择绕桥牺牲的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使部队对印度的扩张侵略行径、对帝国主义的新仇旧恨都集中到人侵印军身上。纷纷反映:“我们这口气实在憋终住了,请中央下命令吧!”正是箭上弦,刀出鞘,人人摩拳擦掌,个个义愤填膺,求战情绪达到了沸点。
●临战受命,奔赴前线
1962年10月,中央的决心定下来了。张国华飞返西藏,具体指挥了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向的自卫反击作战。他不顾身体有病,12日到达拉萨,13日上午就召开了军区常委和西藏工委的紧急联席扩大会议。会上,王亢参谋长首先简要地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他说:中央首长认为这次作战就像我军首次对日军作战的平型关战役一样,意义重大,要打好打狠,首战必胜。中央军委确定,前面靠西藏军区指挥,有关战术上的调整等事宜,均由张国华司令员决定。张国华兴致极高地讲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最后面对地图沉思了一阵,指着印军据点有力地挥了一下大手说:“扫了它!”中央常委一致认为要打就要打狠。张国华接着说:我们的对手是印度的“王牌”军队,其战斗力可能比不上蒋介石的一流主力,我们要按它像蒋介石的二流主力,如国民党军181师那样去打。这次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影响深远,也是部队锻炼提高的一个极好机会,只能打好,不能打坏。现在一切都要围绕打仗,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任务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
●加强战备,准备反击
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立场反复申明,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相处和利益,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前必须维持边界现状。印度政府不但屡屡拒绝我国政府谈判的建议,而且决心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在西、东两段同时人侵我国领土。有鉴于此,1962年5月底,中央军委对东西两线的军事斗争做了安排。张国华同志当时在内地休养治病,参与了军委、总部对中印边境斗争的研究讨论。并及时将军委、总部的精神传达给西藏军区和工委。根据军委、总部的安排,又专门派参谋返回西藏,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和他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中央认为这场军事冲突,很难避免。我们坚持不打第一枪,不主动惹事,不挑起战争,但要准备战争。中央对中印边境斗争的总方针是先外交、后军事,先礼而后兵。”
“当前斗争的重点在西段,我们东段也要做好打的准备。我们要积极配合西段的斗争。”
“周恩来总理反复强调,这次斗争,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军事斗争的胜利是取得政治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一切准备工作都要落实,不打则已,一打就要打胜。”
“元帅们很关心这场斗争。刘伯承元帅指出:这次打,不是和他的边防警察部队打,而是和他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准部队作战。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中央指示精神,就是坚持后发制人的原则。基本目的在于打击印度的嚣张气焰,制止其侵略行为,从而迫使印度当局走到谈判桌上。”
张国华同志还就反击方向、使用兵力、干部配备和思想、物资准备等问题讲了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962年6月11日,西藏军区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和张国华同志的建议,迅速组建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代号为藏字419部队),统一指挥154、155、157三个步兵团和炮兵308团担负军事反击任务,并立即投人临战训练和作战准备。在政治动员上,普遍进行了揭露尼赫鲁反华真面目的控诉教育,激发了部队对印度侵略我国领土的义愤,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择绕桥事件后,又在部队中进行了一次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的教育,并为择绕桥牺牲的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使部队对印度的扩张侵略行径、对帝国主义的新仇旧恨都集中到人侵印军身上。纷纷反映:“我们这口气实在憋终住了,请中央下命令吧!”正是箭上弦,刀出鞘,人人摩拳擦掌,个个义愤填膺,求战情绪达到了沸点。
●临战受命,奔赴前线
1962年10月,中央的决心定下来了。张国华飞返西藏,具体指挥了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向的自卫反击作战。他不顾身体有病,12日到达拉萨,13日上午就召开了军区常委和西藏工委的紧急联席扩大会议。会上,王亢参谋长首先简要地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他说:中央首长认为这次作战就像我军首次对日军作战的平型关战役一样,意义重大,要打好打狠,首战必胜。中央军委确定,前面靠西藏军区指挥,有关战术上的调整等事宜,均由张国华司令员决定。张国华兴致极高地讲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最后面对地图沉思了一阵,指着印军据点有力地挥了一下大手说:“扫了它!”中央常委一致认为要打就要打狠。张国华接着说:我们的对手是印度的“王牌”军队,其战斗力可能比不上蒋介石的一流主力,我们要按它像蒋介石的二流主力,如国民党军181师那样去打。这次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影响深远,也是部队锻炼提高的一个极好机会,只能打好,不能打坏。现在一切都要围绕打仗,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任务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