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五、战场建设
为适应反回窜斗争需要,贯彻封堵方针,本着从“长期着眼,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急需先建”的精神,军区扎指进行了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建设。
1、工事构筑:共建立据点13个。162团方向有吉隆、芒目、敏、翁嘎寺、娘、汝、果仁、贡当等;5团方向有尺马墩、曲康义、郡加、八江、八江北口、巴巴扎东、曲登佩伟、茶柱、归桑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65年底,已建成高堡(了望哨)4个,各种射击掩体238个、堑壕和交通壕共2959米、铁丝网550米、带射击孔的围墙1170米。曲登佩伟、八江、八江北口、巴巴扎东、尺马墩、曲康义、汝等点已初步形成防御体系。
2、通讯设施:经过军区通讯团架设分队、31团和5团伐木分队、汽车运输分队的艰苦努力,共架设永备线路干线4条,支线45条233.55杆公里。此外还架设了巴巴扎东至曲登佩伟24杆公里被复线。
3、公路建设:新修简易急造军路3条208公里。以汽车试行,稍加整修即可通车的共5段,约155公里。重点维修了加加至吉隆的公路172公里,里孜至戳错龙181公里的原有公路,在一般情况下,;确保畅通。
4、营房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军工自建的原则,全年共建营房1795平方米。5团有少数分队住进了简易营房,大部分连队仍住活动房子和棉帐篷;162团机关和连队均住帐篷、民房和寺院。
5、生产:依据扎东地区海拔、气候、风大等特点,又系冻土层地带,不少单位均开了荒,用草皮垛墙挡风种了菜,且有收获。扎东,昆木加的小白菜、萝卜虽长的不大,但营养价值很高。郡加驻军垛墙围地种了青棵,有的连队养了猪,就近打猪草、割马草、拾柴、捕鱼,藉以改善生活和弥补不足。六、后勤保障
西藏远离内地,交通运输一直是军区领导、后勤机关经常抓的突出问题,必须特别重视解决。扎东远离拉萨上千公里,人口稀少,物产不丰,一般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采取特殊措施,夏季可生产小白菜,萝卜,产量很少),种树成活率不高,部队所需,包括衣食住行都不能就地解决,就连烧柴、马草也要从几百公里外运来。军区扎指配属汽车16团12连和一个中卡排,担负当地运输和战勤任务。扎东冬季严寒,延续时间长,室外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风大且多,解决取暖设备供应燃料也成了重要问题。军区后勤研制了连排灶用烧油的炉具在扎东试用,效果不错,比烧柴灶省运输力,但炉具还需改进。高原发病率高,高山不适应症多,据统计出现各类高山病者约占部队总数的40%。因此后勤保障成为各级领导必须经常关心的大事。但通注后勤广大干部战士的努力(后勤部副部长许玉瑞长期在扎东领导后勤工作是有贡献的),采取各种措施,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枪炮有弹马有草料,有病能治,安全过冬的要求。经过扎东地区党政军民全体人员共同艰苦工作,认真贯彻封堵方针,斗争形势有了好转。叛乱武装回窜大为减少,1965年5月10日,回窜共4次45人,窜人我境纵深不超过30公里。其中3次当敌发现我后,迅即逃跑回尼境,1次1人被我击毙。从而打击了敌人气焰,激化了叛乱分子内部以及和尼民的矛盾。争取了一部外逃群众回归,边境群众较前稳定。战场设施和物资供应有了改善,交通、通讯得到加强。叛乱分子4次回窜中,有2次本应给以痛击而使敌人逃走。军区扎指领导带机关人员到现场召集两团连以上干部开会,从战斗思想、战斗准备、战斗指挥、战斗作风、战术动作、射击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评,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8个月来存在的问题是,对长期坚持反回窜斗争认识不足,有临时观念和麻痹思想,个别干部怕苦,右倾保命,遇到敌人不是积极主动歼灭而是犹豫避战。针对敌人活动特点,应采取的战术技术手段也欠落实。
(四)
由于西藏全区边境斗争发生变化和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好转的形势,5团、162团均属日喀则军分区建制,经总部批准,从1965年12月中旬至1966年4月底前将军区扎指全部工作移交日喀则军分区(给分区增配军、政副职各1名和部分机关人员),尔后归建。
军区扎指从1965年5月成立,1965年12月逐步移交日喀则分区,8个多月来,做了一些工作,主要由于:
一、贯彻一元化领导原则。在扎东特委统一领导下,为了一个目的,统一思想,分头行动,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党政军民拧成一股劲,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是取得成绩的基本条件。
二、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是做好对敌斗争,充分发动群众,争取回归的根本依据。边防政策规定,为避免涉外事件发生,部队在边境地区活动不得越过国界,射击时弹丸也不得越界。有时在追击敌人时,眼看着敌人缩回尼境而不能痛击。全体干战模范地执行政策,从而发动了群众,使边境地区得以安定下来。从1966年到1970年五年间,仅发生叛乱武装回窜13次191人,平均每年2.6次,均不敢窜人我纵深地区活动。
三、西藏军区领导对扎东工作十分重视,及时给予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军区王亢副司令员,江潮参谋长到扎东实地调查,并开会解决问题;军区王诚汉副司令员、任荣副政委、郭瑞乐副参谋长,后勤部杨以山部雌率机关部分二级部正副部长、兵种主任自带帐篷炊具到扎东勘察地形,看望部队,对军区扎指工作提了不少意见和指示;军区陈明义副司令员、李克林副参谋长到吉隆哨卡蹲点指导工作;军区领导不断地到扎东地区活动,特别是到一线连排活动,与部队同吃同住,以实际行动鼓舞了部队,也是对所谓扎东是“生命的禁区”论调有力的批判。对境外敌人起了震撼作用;6月19日,由军区陈明义副司令员主持,王诚汉、任荣、李克林、郭瑞乐、郑晋武、张桂森、陈皮、李德荣、张向明、李本信、刘鹏及33团、31团、5团的负责同志,军区司政后部分二级部正副部长参加,在吉隆召开了军区领导碰头会议,简称吉隆会议。听取和检查了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工作,对进一步执行封堵方针及加强战备训练、政治争取、发动群众、工事构筑、战场建设、后勤保障做了部署,使反回窜斗争进一步落实。各总部对扎东反回窜斗争也很重视,除确定封堵方针,对请示的问题及时答复外,并派出总后军需部史副部长和总参军交部郭俊生副处长分别带的工作组到扎东地区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军区司政后机关也派出大批工作组,深人扎东部队、哨卡了解情况,帮助工作,解决了不少政治思想、战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为适应反回窜斗争需要,贯彻封堵方针,本着从“长期着眼,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急需先建”的精神,军区扎指进行了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建设。
1、工事构筑:共建立据点13个。162团方向有吉隆、芒目、敏、翁嘎寺、娘、汝、果仁、贡当等;5团方向有尺马墩、曲康义、郡加、八江、八江北口、巴巴扎东、曲登佩伟、茶柱、归桑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65年底,已建成高堡(了望哨)4个,各种射击掩体238个、堑壕和交通壕共2959米、铁丝网550米、带射击孔的围墙1170米。曲登佩伟、八江、八江北口、巴巴扎东、尺马墩、曲康义、汝等点已初步形成防御体系。
2、通讯设施:经过军区通讯团架设分队、31团和5团伐木分队、汽车运输分队的艰苦努力,共架设永备线路干线4条,支线45条233.55杆公里。此外还架设了巴巴扎东至曲登佩伟24杆公里被复线。
3、公路建设:新修简易急造军路3条208公里。以汽车试行,稍加整修即可通车的共5段,约155公里。重点维修了加加至吉隆的公路172公里,里孜至戳错龙181公里的原有公路,在一般情况下,;确保畅通。
4、营房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军工自建的原则,全年共建营房1795平方米。5团有少数分队住进了简易营房,大部分连队仍住活动房子和棉帐篷;162团机关和连队均住帐篷、民房和寺院。
5、生产:依据扎东地区海拔、气候、风大等特点,又系冻土层地带,不少单位均开了荒,用草皮垛墙挡风种了菜,且有收获。扎东,昆木加的小白菜、萝卜虽长的不大,但营养价值很高。郡加驻军垛墙围地种了青棵,有的连队养了猪,就近打猪草、割马草、拾柴、捕鱼,藉以改善生活和弥补不足。六、后勤保障
西藏远离内地,交通运输一直是军区领导、后勤机关经常抓的突出问题,必须特别重视解决。扎东远离拉萨上千公里,人口稀少,物产不丰,一般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采取特殊措施,夏季可生产小白菜,萝卜,产量很少),种树成活率不高,部队所需,包括衣食住行都不能就地解决,就连烧柴、马草也要从几百公里外运来。军区扎指配属汽车16团12连和一个中卡排,担负当地运输和战勤任务。扎东冬季严寒,延续时间长,室外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风大且多,解决取暖设备供应燃料也成了重要问题。军区后勤研制了连排灶用烧油的炉具在扎东试用,效果不错,比烧柴灶省运输力,但炉具还需改进。高原发病率高,高山不适应症多,据统计出现各类高山病者约占部队总数的40%。因此后勤保障成为各级领导必须经常关心的大事。但通注后勤广大干部战士的努力(后勤部副部长许玉瑞长期在扎东领导后勤工作是有贡献的),采取各种措施,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枪炮有弹马有草料,有病能治,安全过冬的要求。经过扎东地区党政军民全体人员共同艰苦工作,认真贯彻封堵方针,斗争形势有了好转。叛乱武装回窜大为减少,1965年5月10日,回窜共4次45人,窜人我境纵深不超过30公里。其中3次当敌发现我后,迅即逃跑回尼境,1次1人被我击毙。从而打击了敌人气焰,激化了叛乱分子内部以及和尼民的矛盾。争取了一部外逃群众回归,边境群众较前稳定。战场设施和物资供应有了改善,交通、通讯得到加强。叛乱分子4次回窜中,有2次本应给以痛击而使敌人逃走。军区扎指领导带机关人员到现场召集两团连以上干部开会,从战斗思想、战斗准备、战斗指挥、战斗作风、战术动作、射击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评,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8个月来存在的问题是,对长期坚持反回窜斗争认识不足,有临时观念和麻痹思想,个别干部怕苦,右倾保命,遇到敌人不是积极主动歼灭而是犹豫避战。针对敌人活动特点,应采取的战术技术手段也欠落实。
(四)
由于西藏全区边境斗争发生变化和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好转的形势,5团、162团均属日喀则军分区建制,经总部批准,从1965年12月中旬至1966年4月底前将军区扎指全部工作移交日喀则军分区(给分区增配军、政副职各1名和部分机关人员),尔后归建。
军区扎指从1965年5月成立,1965年12月逐步移交日喀则分区,8个多月来,做了一些工作,主要由于:
一、贯彻一元化领导原则。在扎东特委统一领导下,为了一个目的,统一思想,分头行动,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党政军民拧成一股劲,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是取得成绩的基本条件。
二、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是做好对敌斗争,充分发动群众,争取回归的根本依据。边防政策规定,为避免涉外事件发生,部队在边境地区活动不得越过国界,射击时弹丸也不得越界。有时在追击敌人时,眼看着敌人缩回尼境而不能痛击。全体干战模范地执行政策,从而发动了群众,使边境地区得以安定下来。从1966年到1970年五年间,仅发生叛乱武装回窜13次191人,平均每年2.6次,均不敢窜人我纵深地区活动。
三、西藏军区领导对扎东工作十分重视,及时给予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军区王亢副司令员,江潮参谋长到扎东实地调查,并开会解决问题;军区王诚汉副司令员、任荣副政委、郭瑞乐副参谋长,后勤部杨以山部雌率机关部分二级部正副部长、兵种主任自带帐篷炊具到扎东勘察地形,看望部队,对军区扎指工作提了不少意见和指示;军区陈明义副司令员、李克林副参谋长到吉隆哨卡蹲点指导工作;军区领导不断地到扎东地区活动,特别是到一线连排活动,与部队同吃同住,以实际行动鼓舞了部队,也是对所谓扎东是“生命的禁区”论调有力的批判。对境外敌人起了震撼作用;6月19日,由军区陈明义副司令员主持,王诚汉、任荣、李克林、郭瑞乐、郑晋武、张桂森、陈皮、李德荣、张向明、李本信、刘鹏及33团、31团、5团的负责同志,军区司政后部分二级部正副部长参加,在吉隆召开了军区领导碰头会议,简称吉隆会议。听取和检查了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工作,对进一步执行封堵方针及加强战备训练、政治争取、发动群众、工事构筑、战场建设、后勤保障做了部署,使反回窜斗争进一步落实。各总部对扎东反回窜斗争也很重视,除确定封堵方针,对请示的问题及时答复外,并派出总后军需部史副部长和总参军交部郭俊生副处长分别带的工作组到扎东地区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军区司政后机关也派出大批工作组,深人扎东部队、哨卡了解情况,帮助工作,解决了不少政治思想、战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