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木斯扩地区是尼泊尔伸向西藏仲巴县的一个突出部,东、西、北三面高山盗立,均与西藏接壤,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高山狭谷地形,北高南低,木斯扩河自北向南流经其中。通往我境的道路共n条,其中人马可通行的有5条,余为小路,除两条可常年通行外,均系季节性道路。“卫教军”以国境线为屏障,依托木斯扩地区,伺机回窜我扎东地区袭扰抢劫后,立即缩回木斯扩老巢。
自1961年至1963年,在反回窜斗争中,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西藏军区党委、军区领导多次开会研究,采取了很多措施。直接担任反回窜斗争任务的部队、地方干部、武工队展开了积极活动,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打了不少仗,虽歼灭了一些叛乱武装分子,保护了群众,但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打了一些胜仗,但失利战斗也有。虽向战区群众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但群众仍动荡不安,财产受到损失,外逃数量惊人。暗藏的敌人活动嚣张,反动谣言在群众中仍有市场;整个反回窜斗争的被动局面还未扭转过来。1964年总参谋部下达了《关于加强反回窜斗争问题的指示》,西藏工委、西藏军区立即研究后,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组成以西藏工委副秘书长张向明为书记的中共扎东特派委员会(简称扎东特委),位于扎东(海拔4700米),统一领导仲巴、吉隆、莎噶三县的地方工作和反回窜斗争;由步兵11师组成扎东前指,师长余致泉任指挥长、张向明兼政委,领导扎东地区所属部(分)队的反回窜斗争;增加兵力、调整部署;加强政治争取工作,颁发了《对曾参加叛乱外逃的藏族同胞投诚归来者的政策》等文件;大力开展边境地区的群众工作;军区赵文进副司令员曾坐镇蹲点两个多月,曾雍雅、王亢副司令员各带机关人员去扎东地区检查指导工作;担任反回窜斗争任务的部队、民警分队、武工队执行了以革命游击战对付反革命游击战的原则,经常研究敌人活动规律,熟悉战场地形,采取以小对小、以隐蔽对隐蔽、以夜间对夜间、以便衣对便衣,以骑兵对骑兵等方法,以观察、巡逻、设伏等战术手段积极寻歼敌人,从而打击了叛乱武装的嚣张气焰,抑制其回窜袭扰活动。经过上述措施,1964年反回窜斗争形势有所好转,瓦解敌人工作也初见成效。但由于扎东与木斯扩接壤地区,辽阔平坦,敌翻山窜入我境后到处可以通行,回旋余地大,敌借此与我周旋,一旦被我发现,立即迂回逃窜,进人尼境。而执行反回窜任务的部队、武工队常年战斗在气候恶劣,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广漠荒原上,生活十分艰苦,昼顶烈日,夜冒严寒,吃的是干粮,喝的是冷水,虽积极活动,但难以歼敌。
(二)
1965年2月21日在北京,罗瑞卿总长听取张国华司令员关于西藏工作的汇报。当谈到扎东反回窜斗争问题时,罗总长说:“我们什么工作都有办法,为什么对叛乱分子没有办法?要下最大决心,要创造条件,改善条件,目前采取封堵的部署,堵它几年,来了就打,不来就算。”4月17日,总参谋部转来周恩来总理批准的《关于扎东地区反叛乱分子回窜斗争的问题》的批件。批件指出“扎东地区反叛乱分子回窜斗争,主要采取封堵方针,下决心把山口堵起来,堵上两年,不叫叛乱分子进来,这样可以促使叛乱分子内部并与尼泊尔的关系发生变化,也便于我做好群众工作,从根本上扭转对我不利的局面。”根据罗总长、周总理、总参的指示,军区反复认真研究后指出,“扎东地区反回窜必须从长期着眼,在一定时间内的部署上应以封堵为主”。针对扎东地区的地形和社情情况,将边境划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严密封堵,西段重点封堵,制定了执行封堵方针的预案,组成“军区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指挥部(简称军区扎指)”,由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郑晋武兼任指挥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桂森兼任政委,郑、张参加扎东特委,为常委(张为副书记),负责东起热索桥西至那木扎山口地段的反回窜斗争的指挥。
军区扎指由司、政、后机关抽调必要的人员组成参谋、政工、后勤三个科,并配属侦察、通讯、警卫、汽车、卫生等保障分队,于4月15日后分三批离拉萨赴扎东。郑晋武带部分机关人员于4月15日第一批出发,过拉孜县后即走南线(急造军路),经泊古湖、戳错龙、昌果,于26日抵扎东(另两批走北线公路已到扎东)。当晚到扎东特委拜会了书记兼军区扎指第一政委张向明。27日起听取11师前指刘长永副参谋长、政治部宋副科长介绍情况,并进行接防,同日召开有特委、11师前指、步兵33团、步兵第5团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传达了军区领导指示精神,并由吴晨科长介绍了军区对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执行封堵方针的预案。5月1日军区扎指正式办公。
(三)
军区扎指从成立到撤销,共八个月的时间,在执行封堵方针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勘察地形、增加兵力、部署前推
1、现地勘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由郑晋武带部分机关干部从拉萨出发就开始进行。他们经江孜、日喀则、拉孜(5团修仁道团长陪同)、定日到聂拉木,(本拟到樟木口岸,耐因公路垮方而放弃),尔后沿希夏巴马峰北侧急造军路,途经泊古湖、马拉山口、荣哈于20日到达吉隆。听取吉隆哨卡、边防情报站、当地政府、外事分处介绍敌社情及地形情况,并徒步到热索桥、沙勒看了地形。此段是高山峡谷,森林密布,海拔较低的农业区。后经荣哈、戳错龙、昌果于26日到达扎东。将军区扎指机关安排就绪后,郑晋武带少数机关干部由修仁道团长陪同,自4月30日至5月9日进行了第二次勘察。这次重点是贡当方向,基本上是徒步勘察。此段山高坡陡,路窄难行,有的地段根本没有路,山坡陡的只能踏上脚尖,要手足并用实施爬行。到了汝娘柠、当、果仁等地段是农业区,海拔在3500米以下,但山脚到山口比高大。5月8日乘车勘察了江曲美山口,定了设曲康义点,这段地形开阔平坦,海拔高。5月9日经昆木加(海拔4600米),将车驶上东山,观察了道路地形情况,当晚返回扎东。5月13日郄晋武带必要的司政干部由33团田启元团长陪同向西实施第三次现地勘察。西段地形开阔,海拔在4500米以上,系纯牧区,很多地方汽车可以通行,有的稍加整修,就可以将小车开到山口,通外山口多。但沼泽地也多,经常发生陷车,气候恶劣变化大,时晴时阴,时风时雨。刮风时沙石弥漫,睁不开眼;晴天时烈日当空,紫外线特强。过八江后,改为乘马,沿边境线我侧地区向西前进。经过盖巴登宁、巴布勒、曲登佩伟、茶柱、帕羊、归桑、拉克昌,于17日回到扎东。与此同时,军区王亢副司令员,江潮参谋长、扎指张桂森政委也对扎东部分地区实施了勘察。三次勘察从东到西对整个扎东地区的地形、社情、气候有了实际的了解和体验,对重点地段实施了较系统的勘察,为调整部署、前推兵力、指挥作战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此外为核实卢古拉山的具体位置,那晋武带机关人员和5团干部一起于8月15日至17日实施了实地勘察。15日夜露宿4980米的山口,16日找到前报卢古拉(这是地图上错了)向前3小时路程的卢古拉分水岭,海拔5120米。17日爬上6100米的高山,明确了这段国界线。9月下旬至10月初,张桂森带机关干部沿国境线我侧对扎东地区实施全面勘察,并将政治工作亲自送到一线点,也送去了军区领导、机关、扎指对部队的关怀。他认为由于初期的现地勘察,所确定的点如果仁、曲登佩伟等是恰当的。
自1961年至1963年,在反回窜斗争中,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西藏军区党委、军区领导多次开会研究,采取了很多措施。直接担任反回窜斗争任务的部队、地方干部、武工队展开了积极活动,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打了不少仗,虽歼灭了一些叛乱武装分子,保护了群众,但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打了一些胜仗,但失利战斗也有。虽向战区群众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但群众仍动荡不安,财产受到损失,外逃数量惊人。暗藏的敌人活动嚣张,反动谣言在群众中仍有市场;整个反回窜斗争的被动局面还未扭转过来。1964年总参谋部下达了《关于加强反回窜斗争问题的指示》,西藏工委、西藏军区立即研究后,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组成以西藏工委副秘书长张向明为书记的中共扎东特派委员会(简称扎东特委),位于扎东(海拔4700米),统一领导仲巴、吉隆、莎噶三县的地方工作和反回窜斗争;由步兵11师组成扎东前指,师长余致泉任指挥长、张向明兼政委,领导扎东地区所属部(分)队的反回窜斗争;增加兵力、调整部署;加强政治争取工作,颁发了《对曾参加叛乱外逃的藏族同胞投诚归来者的政策》等文件;大力开展边境地区的群众工作;军区赵文进副司令员曾坐镇蹲点两个多月,曾雍雅、王亢副司令员各带机关人员去扎东地区检查指导工作;担任反回窜斗争任务的部队、民警分队、武工队执行了以革命游击战对付反革命游击战的原则,经常研究敌人活动规律,熟悉战场地形,采取以小对小、以隐蔽对隐蔽、以夜间对夜间、以便衣对便衣,以骑兵对骑兵等方法,以观察、巡逻、设伏等战术手段积极寻歼敌人,从而打击了叛乱武装的嚣张气焰,抑制其回窜袭扰活动。经过上述措施,1964年反回窜斗争形势有所好转,瓦解敌人工作也初见成效。但由于扎东与木斯扩接壤地区,辽阔平坦,敌翻山窜入我境后到处可以通行,回旋余地大,敌借此与我周旋,一旦被我发现,立即迂回逃窜,进人尼境。而执行反回窜任务的部队、武工队常年战斗在气候恶劣,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广漠荒原上,生活十分艰苦,昼顶烈日,夜冒严寒,吃的是干粮,喝的是冷水,虽积极活动,但难以歼敌。
(二)
1965年2月21日在北京,罗瑞卿总长听取张国华司令员关于西藏工作的汇报。当谈到扎东反回窜斗争问题时,罗总长说:“我们什么工作都有办法,为什么对叛乱分子没有办法?要下最大决心,要创造条件,改善条件,目前采取封堵的部署,堵它几年,来了就打,不来就算。”4月17日,总参谋部转来周恩来总理批准的《关于扎东地区反叛乱分子回窜斗争的问题》的批件。批件指出“扎东地区反叛乱分子回窜斗争,主要采取封堵方针,下决心把山口堵起来,堵上两年,不叫叛乱分子进来,这样可以促使叛乱分子内部并与尼泊尔的关系发生变化,也便于我做好群众工作,从根本上扭转对我不利的局面。”根据罗总长、周总理、总参的指示,军区反复认真研究后指出,“扎东地区反回窜必须从长期着眼,在一定时间内的部署上应以封堵为主”。针对扎东地区的地形和社情情况,将边境划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严密封堵,西段重点封堵,制定了执行封堵方针的预案,组成“军区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指挥部(简称军区扎指)”,由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郑晋武兼任指挥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桂森兼任政委,郑、张参加扎东特委,为常委(张为副书记),负责东起热索桥西至那木扎山口地段的反回窜斗争的指挥。
军区扎指由司、政、后机关抽调必要的人员组成参谋、政工、后勤三个科,并配属侦察、通讯、警卫、汽车、卫生等保障分队,于4月15日后分三批离拉萨赴扎东。郑晋武带部分机关人员于4月15日第一批出发,过拉孜县后即走南线(急造军路),经泊古湖、戳错龙、昌果,于26日抵扎东(另两批走北线公路已到扎东)。当晚到扎东特委拜会了书记兼军区扎指第一政委张向明。27日起听取11师前指刘长永副参谋长、政治部宋副科长介绍情况,并进行接防,同日召开有特委、11师前指、步兵33团、步兵第5团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传达了军区领导指示精神,并由吴晨科长介绍了军区对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执行封堵方针的预案。5月1日军区扎指正式办公。
(三)
军区扎指从成立到撤销,共八个月的时间,在执行封堵方针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勘察地形、增加兵力、部署前推
1、现地勘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由郑晋武带部分机关干部从拉萨出发就开始进行。他们经江孜、日喀则、拉孜(5团修仁道团长陪同)、定日到聂拉木,(本拟到樟木口岸,耐因公路垮方而放弃),尔后沿希夏巴马峰北侧急造军路,途经泊古湖、马拉山口、荣哈于20日到达吉隆。听取吉隆哨卡、边防情报站、当地政府、外事分处介绍敌社情及地形情况,并徒步到热索桥、沙勒看了地形。此段是高山峡谷,森林密布,海拔较低的农业区。后经荣哈、戳错龙、昌果于26日到达扎东。将军区扎指机关安排就绪后,郑晋武带少数机关干部由修仁道团长陪同,自4月30日至5月9日进行了第二次勘察。这次重点是贡当方向,基本上是徒步勘察。此段山高坡陡,路窄难行,有的地段根本没有路,山坡陡的只能踏上脚尖,要手足并用实施爬行。到了汝娘柠、当、果仁等地段是农业区,海拔在3500米以下,但山脚到山口比高大。5月8日乘车勘察了江曲美山口,定了设曲康义点,这段地形开阔平坦,海拔高。5月9日经昆木加(海拔4600米),将车驶上东山,观察了道路地形情况,当晚返回扎东。5月13日郄晋武带必要的司政干部由33团田启元团长陪同向西实施第三次现地勘察。西段地形开阔,海拔在4500米以上,系纯牧区,很多地方汽车可以通行,有的稍加整修,就可以将小车开到山口,通外山口多。但沼泽地也多,经常发生陷车,气候恶劣变化大,时晴时阴,时风时雨。刮风时沙石弥漫,睁不开眼;晴天时烈日当空,紫外线特强。过八江后,改为乘马,沿边境线我侧地区向西前进。经过盖巴登宁、巴布勒、曲登佩伟、茶柱、帕羊、归桑、拉克昌,于17日回到扎东。与此同时,军区王亢副司令员,江潮参谋长、扎指张桂森政委也对扎东部分地区实施了勘察。三次勘察从东到西对整个扎东地区的地形、社情、气候有了实际的了解和体验,对重点地段实施了较系统的勘察,为调整部署、前推兵力、指挥作战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此外为核实卢古拉山的具体位置,那晋武带机关人员和5团干部一起于8月15日至17日实施了实地勘察。15日夜露宿4980米的山口,16日找到前报卢古拉(这是地图上错了)向前3小时路程的卢古拉分水岭,海拔5120米。17日爬上6100米的高山,明确了这段国界线。9月下旬至10月初,张桂森带机关干部沿国境线我侧对扎东地区实施全面勘察,并将政治工作亲自送到一线点,也送去了军区领导、机关、扎指对部队的关怀。他认为由于初期的现地勘察,所确定的点如果仁、曲登佩伟等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