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次战斗中,敌人还集中主要火力向我们固守的一座藏式楼房发起冲击。他们强攻无效时,便避开我们的监视线,偷偷靠近楼房底层,用大量炸药把我楼房炸毁。在楼房中负责指挥的王一平同志,发扬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与阵地共存亡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周围同志,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抵御着敌人的疯狂进攻。最后,他和身边的几位同志,都因身负重伤而光荣献身。王一平同志生前是分工委财经部的副部长,牺牲时年仅27岁。战友的鲜血,化成了复仇的火焰,在每一个活着的同志心中燃烧,激发出新的战斗热情,时刻准备着在新的战斗中狠狠地教训叛乱分子。

  驻地周围,敌情依旧十分严重。敌人经过几次失败后,感到要用武力吃掉我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变换了新的恶毒的花招,把我们的水源切断了,并切断了我们的燃料运输,声称要把我们困死、饿死。我们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斗争。

  ●没有枪炮的战斗

  枪林弹雨能锻炼出人的铮铮铁骨,没有枪炮的战斗,更能磨练出人的坚强意志。

  战壕,成了课堂。在战斗间隙里,藏汉族同志互相学习着对方的语言,一片朗朗之声从战壕里传了出来:

  “祖国——麦及”,“团结——吞遮”,“拖争——斗争”,“建卡——胜利”……

  同志们抓紧战斗间隙,有的擦拭着武器;有的阅读随身带来的书籍;有的静静地守在收音机旁,听着、记录着来自北京和拉萨的消息。勤快的女同志,一有机会就把男同志的脏破衣服搜出来洗干净,缝补好;爱唱歌的同志不时唱起《山南民歌》、(南泥湾)或《上甘岭》的插曲。

  革命的乐观主义情绪和深厚的战斗友谊,给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增添了情趣和色彩。

  “没水了!”爱洗刷的女同志首先发现了新情况。缺水的优虑,立即在全体同志中扩散开来。

  “没柴了!”炊事员同志发出了焦急的预告。断炊的威胁,笼罩了整个分工委驻地。

  地上的水源断了,虽然部队和分工委的同志只有一口井提供饮用水,但大家都抱着只要有一口水,我们也要生存和战斗下去的决心,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同志们自觉地减少用水,隔几天才轮着在一盆水里洗一次脸。饮用水,首先照顾伤病员同志,至于洗衣服,那就免了,一切为着胜利。

  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同志们纷纷献计献策,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一批批砍柴小分队开始活跃在被敌人监视下的林卡里。在敌人的眼皮下夺取燃料,需要胆量、体力,更需要机智灵活。因此,一般都派年轻力壮而又比较有对敌斗争经验的同志去执行这项任务,但许多女同志和年纪大的同志也不甘示弱,主动要求参加。当时,一位1958年刚从四川医大毕业分配来的女医生,坚决要求参加,上级同意了她的请求。事实证明,在斗争的紧要关头,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年轻知识分子,是能经受风雨的。

  外出砍柴,我们都是在夜间进行。为了确保安全,除小分队同志随身携带武器外,还派出武装人员在高地上监视敌人。由于同志们的机智勇敢和严密的组织纪律,一般都进行得很顺利,常常满载而归。我们的阵地上依然炊烟袅袅,热气腾腾。大家也十分注意节约用柴,蒸馒头一次蒸出够几天吃的,并切片晒干,饿了就啃几片,再喝几口凉水。

  时间一长,我们的砍柴活动被敌人觉察了。有一次,他们事先抢占了我们监视的高地,小分队刚一出发,就和他们遭遇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全副武装的同志们立即奋起冲向高地,与敌进行搏斗,赶跑了敌人,小分队安全胜利撤回。在四面受敌,缺柴缺水的困难时刻,同志们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有位年轻孕妇第一次听到枪炮声,过度紧张,造成早产。周围的同志把她安置在最安全的地方,安慰她,照顾她,将热饭热菜送到她身边。这位家属在同志们的感染下,坚强起来了,以后站岗放哨,砍柴运输,都表现得镇静、勇敢。同志们深有感触地说:“百米战壕,深情无限。共同的战斗生活和革命理想,把大家团结到了一起,把大家的力量、智慧聚,集到了一起,产生出克敌制胜的无穷力量。”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坚强,最后,终于粉碎了敌人妄图困死我们的阴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搞清外围叛乱分子的组织活动,武器装备,行动部署,为我们取得最后胜利,为西藏全区平叛战斗提供敌情,这是萦绕在分工委指挥部同志们头脑中的一个行动计划。搞清敌情,最好的办法是让敌人亲口向我们提供,我们便制定出一个捕捉“舌头”的方案。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终于发现分工委西边的五六百米处,有一座孤立的民房,叛乱分子常三三两两在这座房里出人,每天拂晓,向我们驻地开枪射击。分工委指挥部认为这是个可乘之机,于是,决定派出十余人的武装小分队,乘夜潜人这所民房,暗中隐蔽,伺机进行捕俘。这次任务,分工委领导决定由社会部副部长赵克俭同志负责,因为克俭同志是背着被包进藏的老同志,有斗争经验,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调查研究和团结同志,更难得的是他会藏语,是个很有利的条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