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西藏人民在运输任务中也出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如闻名的曲梅巴珍(女)积极组织运输支援我军,并爱护物资,完成任务良好,曾荣获模范红旗。又如昌都喇嘛寺活佛亲自到兵站督导运输,并表示不完成任务不回家,拉多土司经常下乡催牦牛。还有些藏族同胞在运输支援我军的任务中,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察雅宗的达瓦江村,他父子两人赶了一群牦牛走在公路上,不幸塌下了一块大岩石,击落了牦牛身上的物资,达瓦江村为了抢救物资,被继续塌下的岩石打倒牺牲了,当时他父亲很悲恸,但是为了运输任务,他知道前面部队需要粮食的迫切,就擦干了眼泪,一直把物资交到兵站,才回来埋葬儿子。
●第三、军民关系
5年来,由于领导机关特别注意进行关于少数民族政策的教育,并始终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尊重了西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使西藏人民深刻体会到中央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正确与伟大。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军民关系日趋亲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部队在执行进军、生产、修建等重大任务中,获得广大藏族人民的热情支援与衷心爱戴。
从部队进驻康藏以来,在部队思想建设上的主要方面,除树立长期建设西藏思想外,就是结合康藏社会情况和民族特点,对部队进行了较系统的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教育。
1950年开始迸军时,遵照共同纲领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关于民族政策的指示,根据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地区民族政策的各个具体规定,军党委和领导机关发出若干决定、指示和守则。其中主要有进军守则、入城守则、外事守则、运输奖惩条例、关于部队实行统一采购指示、关于昌都战役执行政策具体规定、关于解放昌都后工作要点决定、关于在全军深入政策学习指示等。按照以上文件,全军上下进行了深入的政策学习。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部队立即进行普遍传达和学习。通过以上教育,为消除大民族主义思想残余,正确执行政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更有效地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教育,掌握执行政策的准确性,各级领导机关在进军和驻军期间,都注意对当地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及西藏民族特点的调查研究。根据所得资料,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任务中,向部队提出有关执行政策各个不同方面的注意事项。如军区各领导机关先后在甘孜、昌都、拉萨等地,都了解过西藏人民在节日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的风俗习惯、禁忌事项等情况,并向部队及时作过传达教育。
1953年8月到12月,全军区文化基础较好的排以上干部,曾经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政策学习,其主要内容是: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民族民主联合政府问题;“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毛主席对柳霞的谈话及其他有关西藏地区的政策。
由于领导机关特别注意了上述教育,所以几年来执行政策的基本情况是:在部队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始终正确地执行着少数民族政策。它的结果是:消除了民族隔阂,加强了西藏民族内部和汉藏民族之间的友爱团结,使广大僧俗人民认识和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央、毛主席对西藏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给我党我军留下极其良好的政治影响。
在修路中严格执行了民族政策,遵守了当地风俗习惯。在修路中凡必须占用的民地,经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商,由西藏地方政府补给群众同等面积的荒地耕种。如因施工占用民地损坏了庄稼就由各指挥所与土地的主人协商每克青稞具体价格,进行赔偿。由于施工部队关心群众利益,避免了群众很多损失。如1953年在酉西段,筑路部队派出先遣小组,先了解选线情况,而后配合工程人员把公路原设计线移动到山脚下,便少拆毁民房两座。在修路中凡必须移动宗教建筑物,先商得藏族官员及当地头人同意,而后再按一定宗教仪式迁移。同时,筑路部队和公路沿线藏胞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战士们利用筑路空隙时间,在公路沿线开荒生产,把生产技术教给藏族农民,送蔬菜、秧苗给藏胞栽种。当战士们随着筑路工程的进展继续前进时,就把开垦的田地无代价交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1953年在冷曲河筑路的部队,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河对岸安乐村藏胞罗若的小孩子,才10多岁,不慎掉到河里。李天申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下河英勇抢救。由于河水过急,石头又多,他第一次扑向河心没有抓住孩子。于是他冲上河岸,跑到前面,又跳到水里,这次就要从下水截住孩子,不幸一个巨浪,将他冲到一块大石头上,他昏昏沉沉,忍着疼痛,眼看孩子又冲下去,他又爬上岸来,不管乱石荆棘把手脚刺破,沿河岸向下游跑去,直到跑到一个河湾里,水流比较平缓,他又跑下水去,把孩子救上来。不久,随着公路的向前伸展,这里筑起一座大木桥,当地藏胞为纪念这件事情,为感谢李天申同志,要求将这座桥命名为“救生桥”。藏胞们也热爱筑路战士,他们主动替战士们割草、打柴,还烧好热水送给战士洗脚,某部有两匹驮马跑到牧民何足家里,何足拉着马,翻过100多里的大山送还给部队。
●第三、军民关系
5年来,由于领导机关特别注意进行关于少数民族政策的教育,并始终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尊重了西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使西藏人民深刻体会到中央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正确与伟大。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军民关系日趋亲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部队在执行进军、生产、修建等重大任务中,获得广大藏族人民的热情支援与衷心爱戴。
从部队进驻康藏以来,在部队思想建设上的主要方面,除树立长期建设西藏思想外,就是结合康藏社会情况和民族特点,对部队进行了较系统的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教育。
1950年开始迸军时,遵照共同纲领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关于民族政策的指示,根据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地区民族政策的各个具体规定,军党委和领导机关发出若干决定、指示和守则。其中主要有进军守则、入城守则、外事守则、运输奖惩条例、关于部队实行统一采购指示、关于昌都战役执行政策具体规定、关于解放昌都后工作要点决定、关于在全军深入政策学习指示等。按照以上文件,全军上下进行了深入的政策学习。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部队立即进行普遍传达和学习。通过以上教育,为消除大民族主义思想残余,正确执行政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更有效地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教育,掌握执行政策的准确性,各级领导机关在进军和驻军期间,都注意对当地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及西藏民族特点的调查研究。根据所得资料,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任务中,向部队提出有关执行政策各个不同方面的注意事项。如军区各领导机关先后在甘孜、昌都、拉萨等地,都了解过西藏人民在节日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的风俗习惯、禁忌事项等情况,并向部队及时作过传达教育。
1953年8月到12月,全军区文化基础较好的排以上干部,曾经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政策学习,其主要内容是: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民族民主联合政府问题;“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毛主席对柳霞的谈话及其他有关西藏地区的政策。
由于领导机关特别注意了上述教育,所以几年来执行政策的基本情况是:在部队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始终正确地执行着少数民族政策。它的结果是:消除了民族隔阂,加强了西藏民族内部和汉藏民族之间的友爱团结,使广大僧俗人民认识和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央、毛主席对西藏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给我党我军留下极其良好的政治影响。
在修路中严格执行了民族政策,遵守了当地风俗习惯。在修路中凡必须占用的民地,经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商,由西藏地方政府补给群众同等面积的荒地耕种。如因施工占用民地损坏了庄稼就由各指挥所与土地的主人协商每克青稞具体价格,进行赔偿。由于施工部队关心群众利益,避免了群众很多损失。如1953年在酉西段,筑路部队派出先遣小组,先了解选线情况,而后配合工程人员把公路原设计线移动到山脚下,便少拆毁民房两座。在修路中凡必须移动宗教建筑物,先商得藏族官员及当地头人同意,而后再按一定宗教仪式迁移。同时,筑路部队和公路沿线藏胞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战士们利用筑路空隙时间,在公路沿线开荒生产,把生产技术教给藏族农民,送蔬菜、秧苗给藏胞栽种。当战士们随着筑路工程的进展继续前进时,就把开垦的田地无代价交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1953年在冷曲河筑路的部队,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河对岸安乐村藏胞罗若的小孩子,才10多岁,不慎掉到河里。李天申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下河英勇抢救。由于河水过急,石头又多,他第一次扑向河心没有抓住孩子。于是他冲上河岸,跑到前面,又跳到水里,这次就要从下水截住孩子,不幸一个巨浪,将他冲到一块大石头上,他昏昏沉沉,忍着疼痛,眼看孩子又冲下去,他又爬上岸来,不管乱石荆棘把手脚刺破,沿河岸向下游跑去,直到跑到一个河湾里,水流比较平缓,他又跑下水去,把孩子救上来。不久,随着公路的向前伸展,这里筑起一座大木桥,当地藏胞为纪念这件事情,为感谢李天申同志,要求将这座桥命名为“救生桥”。藏胞们也热爱筑路战士,他们主动替战士们割草、打柴,还烧好热水送给战士洗脚,某部有两匹驮马跑到牧民何足家里,何足拉着马,翻过100多里的大山送还给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