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在运输支援的任务中,他们一直贯彻了“赶前不赶后”的方针,并提出了“两头紧、中间稳”和“营中无闲人,场中无闲车”的口号。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汽车部队又开展了“安全行车”与“正规保养”运动。并提出了“四好”(即管好、用好、保养好、修理好)的口号。在这一运动中,逐渐大大减少了车祸,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技术的学习和钻研精神。在运输支援中,他们又开展了爱护国家财产,厉行节约运动,并提出了“不掉东西,不洒油”的口号。这些运动,对于整个任务的完成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汽车部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大力开展了团结互助的活动并互相鼓励完成了任务,因为他们知道完成任务是大家的力量。在行车和路上的生活中,大家都是互助关心照顾,并互相主动地帮助解决困难,只要遇到抛锚的车子,大家就会立即停下来,帮助修理好再走。同时在艰苦斗争中,我们汽车部队也充分表现了人民战士的乐观主义的情绪,在行车路上还大力开展文化生活。他们根据情况设立了车上书摊,用布袋装上各种图书,车一停下来,用不了两分钟,就可以把书袋摊开,大家围在一起,寻找自己喜爱的读物。车队要继续前进,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收起来了。他们在路上又开展了文化娱乐活动,如路上拔河运动,他们在车上带着绳子,不管车队大休息或小休息,10个或20个人分成两组,或班排互相挑战,都可以拔起来;又如流动球架,他们用旧篷布,缝在一个门形的铁棍上当篮球板,再在铁棍上装上篮圈,同时将它插进两辆汽车箱的后门上,把车子对着屁股,拉开和球场一样长的距离,就可以打起来。
我们汽车部队在这些艰苦的斗争中,也涌现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并创造了高原汽车运输中的突出事迹和新纪录。如驾驶员李堂生同志,从1950年参加支援进军西藏运输工作后,创造了安全行车115800多公里的新纪录。在突击性任务中更出现了驾驶员刘廷标、谭杰夫同志,在高原艰难的道路上连续一天一夜行车500公里;驾驶员刘海清同志,在55天中行车11669公里,每天平均288公里。又如朱健伟同志平时注意汽车保养,爱护器材,从1952年到1955年,他总共节约汽油1563公斤,他常说:“上级交给我们汽车,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车子”。又如陈瑞鉴同志,在1950年腊月,船渡汽车夜过大渡河,行至河心,大风猛起,船桨被浪折断,汽车,藩下河去,陈瑞盤同志为了抢救汽车,不顾一切跳进了冰冷的大渡河中,把汽车捞了上来,曾获得“水上英雄”的光荣称号。
汽车部队的运输成绩很大,从1950年至1954年将近5年的时间,累计行车87230697公里,完成了122526235吨的巨大运输任务。
另外,其他各运输部门也都进行了艰苦奋斗。特别是不通公路的地方用骡、马、牦牛等,也曾完成了很大的运输任务。沿途兵站部队,也终年奔跑在雪山上、草原上组织牦牛运输。我人民空军也曾克服了一切困难,到高原空投物资,并出现了突破空中禁区的王洪智同志。
在支援运输任务中的另一个强大力量,是西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自己家乡建设的支援,也表现了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烈拥护。为此,西藏各地区许多宗(谿)都组织了各级支援运输部门,并派专人负责。特别是西藏人民组织了庞大的牦牛运输队举行了西藏从来没有的越界运输。西康藏族自治区的农、牧民,从康藏公路伸到高原,即进行支援,当康藏公路修过金沙江,他们又动员了8000多头牦牛过江到昌都地区担任运输。康北8县,在1950年至1952年两年中共出动牦牛近20万头;昌都地区人民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下半年,将近3年的时间,动员了10万多头牦牛,在全区5500华里的漫长线上担任支援运输。共运物资约50多万驮。公路伸到波密,波密地区曾动员了全区70%的牲畜参加了运输。贡布地区,先后组织了90个骡、马运输队,共运物资8万多驮。并_11954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不到两月时间,共完成6678驮运输任务,三十九旅、黑河地区的牧民们和拉萨、太昭宗的农民,也组织了运输队,向西段工区(拉萨至巴河)运送大批物资和修路器材。八宿头人还以私人牦牛78头无代价运输一月。在草枯牛瘦时期,西藏人民还以人力背运支援我军,每人每天负重六七十斤,走五六十里,很多人肩膀磨破了仍然坚持背运。1954年8月间,洪水隔断了运输线,太昭宗的藏胞还做了一条溜索,把工地急需的粮食和料具运过去。西藏人民在运输支援我军中,也经过了千辛万苦。他们也是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露宿在荒山矿野里,挨冷受冻,吃不好喝不好,完成运输支援我军的任务。西藏人民在运输支援我军中,成绩也是很大的,从1951年至1954年不到四年时间里,初步统计先后参加运输的牦牛即达60多万头,共运输物资的200多万驮(每驮平均120斤)基本上解决了高原运输的困难。
他们在运输中,也充分表现了对国家财产的爱护与珍惜精神,他们不少人都带着针线包,米包随破随缝,见路上撒有米粒还拣起来;住到潮湿的地方时,还用石头把米包垫起来,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以防受潮。
我们汽车部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大力开展了团结互助的活动并互相鼓励完成了任务,因为他们知道完成任务是大家的力量。在行车和路上的生活中,大家都是互助关心照顾,并互相主动地帮助解决困难,只要遇到抛锚的车子,大家就会立即停下来,帮助修理好再走。同时在艰苦斗争中,我们汽车部队也充分表现了人民战士的乐观主义的情绪,在行车路上还大力开展文化生活。他们根据情况设立了车上书摊,用布袋装上各种图书,车一停下来,用不了两分钟,就可以把书袋摊开,大家围在一起,寻找自己喜爱的读物。车队要继续前进,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收起来了。他们在路上又开展了文化娱乐活动,如路上拔河运动,他们在车上带着绳子,不管车队大休息或小休息,10个或20个人分成两组,或班排互相挑战,都可以拔起来;又如流动球架,他们用旧篷布,缝在一个门形的铁棍上当篮球板,再在铁棍上装上篮圈,同时将它插进两辆汽车箱的后门上,把车子对着屁股,拉开和球场一样长的距离,就可以打起来。
我们汽车部队在这些艰苦的斗争中,也涌现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并创造了高原汽车运输中的突出事迹和新纪录。如驾驶员李堂生同志,从1950年参加支援进军西藏运输工作后,创造了安全行车115800多公里的新纪录。在突击性任务中更出现了驾驶员刘廷标、谭杰夫同志,在高原艰难的道路上连续一天一夜行车500公里;驾驶员刘海清同志,在55天中行车11669公里,每天平均288公里。又如朱健伟同志平时注意汽车保养,爱护器材,从1952年到1955年,他总共节约汽油1563公斤,他常说:“上级交给我们汽车,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车子”。又如陈瑞鉴同志,在1950年腊月,船渡汽车夜过大渡河,行至河心,大风猛起,船桨被浪折断,汽车,藩下河去,陈瑞盤同志为了抢救汽车,不顾一切跳进了冰冷的大渡河中,把汽车捞了上来,曾获得“水上英雄”的光荣称号。
汽车部队的运输成绩很大,从1950年至1954年将近5年的时间,累计行车87230697公里,完成了122526235吨的巨大运输任务。
另外,其他各运输部门也都进行了艰苦奋斗。特别是不通公路的地方用骡、马、牦牛等,也曾完成了很大的运输任务。沿途兵站部队,也终年奔跑在雪山上、草原上组织牦牛运输。我人民空军也曾克服了一切困难,到高原空投物资,并出现了突破空中禁区的王洪智同志。
在支援运输任务中的另一个强大力量,是西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自己家乡建设的支援,也表现了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烈拥护。为此,西藏各地区许多宗(谿)都组织了各级支援运输部门,并派专人负责。特别是西藏人民组织了庞大的牦牛运输队举行了西藏从来没有的越界运输。西康藏族自治区的农、牧民,从康藏公路伸到高原,即进行支援,当康藏公路修过金沙江,他们又动员了8000多头牦牛过江到昌都地区担任运输。康北8县,在1950年至1952年两年中共出动牦牛近20万头;昌都地区人民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下半年,将近3年的时间,动员了10万多头牦牛,在全区5500华里的漫长线上担任支援运输。共运物资约50多万驮。公路伸到波密,波密地区曾动员了全区70%的牲畜参加了运输。贡布地区,先后组织了90个骡、马运输队,共运物资8万多驮。并_11954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不到两月时间,共完成6678驮运输任务,三十九旅、黑河地区的牧民们和拉萨、太昭宗的农民,也组织了运输队,向西段工区(拉萨至巴河)运送大批物资和修路器材。八宿头人还以私人牦牛78头无代价运输一月。在草枯牛瘦时期,西藏人民还以人力背运支援我军,每人每天负重六七十斤,走五六十里,很多人肩膀磨破了仍然坚持背运。1954年8月间,洪水隔断了运输线,太昭宗的藏胞还做了一条溜索,把工地急需的粮食和料具运过去。西藏人民在运输支援我军中,也经过了千辛万苦。他们也是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露宿在荒山矿野里,挨冷受冻,吃不好喝不好,完成运输支援我军的任务。西藏人民在运输支援我军中,成绩也是很大的,从1951年至1954年不到四年时间里,初步统计先后参加运输的牦牛即达60多万头,共运输物资的200多万驮(每驮平均120斤)基本上解决了高原运输的困难。
他们在运输中,也充分表现了对国家财产的爱护与珍惜精神,他们不少人都带着针线包,米包随破随缝,见路上撒有米粒还拣起来;住到潮湿的地方时,还用石头把米包垫起来,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以防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