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耳机里传来一个有点生疏的声音:“同志们辛苦了!”

  “谁呀?”崔锡明轻声问着李文炎。正在这时,对方又说话了:“我是干炎林,我来给你们贺功!”

  崔锡明拿着耳机跳了起来,大叫着:“是师长!是师长!”他向对岸挥着手喊着:“啊!师长!师长!”

  果然,大家都看到对岸一个穿着蓝衬衫的人挥着帽子在招手。大家都喊着:“啊!师长!师长!”

  电话铃又响了响,大家都挤到耳机上用心听着师长的命令:“好同志们,你们给我们师打开了前进的道路,你们给我们全体筑路大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渡江的组织者李文炎同志,我相信,藏族人民也会感谢你们的。”

  李文炎所着,心里象江水似地激动着,眼里噙满了眼泪。

  师长继续说:“我命令你们:继续努力,拉过钢绳去,架起铁索桥来,让部队渡过江去施工,让公路向拉萨前进!”

  (原载1954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7章 左浪嘎的征服者

  柯岗

  让一切曾从这段山间公路上走过、或者将要走过,到拉萨去,到亚东去,到日喀则去,到阿里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西藏边疆各个城镇和山村去的战士、僧人、商队和普通公民们,统统记着:这段公路的诞生是艰难的。

  让一切参加凿通这座险峻的山崖,造出路来,缩短了布达拉宫和我们祖国心脏之间的行程的人民战士和军官、工人和工程师、汽车驾驶员和牦牛运输的驱驶者,永远享有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光彩。因为,他们在这里为祖国献出了高度的勇敢,坚韧和智慧。

  汽车从唐古拉山系的支脉、海拔4600米以上的初次拉蒙山上,朝西开过去,前进20公里,公路钻进了一条崎岖阴暗的峡谷。一条无名急湍的小河,把谷底占得千干净净。在这里,公路无可奈何地从青色坚石和淡色石灰石的峭壁上生生凿成。并且,由于下面是河水,峭壁上的公路面是由半边桥和半山洞连接起来的。

  来往车辆,到这里显然用最慢的速度行进,然而,首先震慑人心的却不是行车安全的问题,而是那些被开路者炸落河里,显然曾经阻塞过河流的无数三尖六棱的巨石,还有那爆炸成巨齿狼牙般的山壁。就在这30到60米的狼牙壁的高处,如今还悬挂着一条条当初拴在开路者腰间的绳索。过路人的视线,顺着绳索直往上,看得自己的心脏感觉到突然紧缩、眼睛有点发花的时候,七个红色发光的大字——“英雄热血化冰山”,出现在绳索的顶端了。于是,你会从那些被风雪浸蚀褪色的绳索上,看到开路者——那无比顽强的毛泽东战士,那光辉的英雄。

  这峡谷的名字就是“左浪嘎”(另译音“上清卡”,在这个峡谷西口外,便是如诗如画的美丽的安错湖。湖畔有一个小村庄,叫“然鸟”,所以战士们又把这条难忘的峡谷叫“然鸟沟”)。“左浪嘎”这段艰险的工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ОО七三部队从1903年的10月25日到除夕12点以前,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完工的。当这支部队初来这里时,战士们望了望这条峡谷,都不禁大为惊奇。在峡谷若干地方几乎合在一起,巨大的风化岩石在河上搭着拱门;工程勘测队把路桩号打上了绝壁。那从崖顶伸到谷底大水柱,那杈枒参天的大树阻挡着视线……然而,使部队所惊奇的,还不是因为这里的山势峭峻,工程艰险,这些对予他们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使部队所惊奇的主要是成千的英雄队伍,面对着这个长达3.4公里的“左浪嘎”峡谷,又是这样狭窄的悬崖绝壁,实在难以施展身手啊!

  为开路者开路的少数部队,从侧面设法向60米高的崖顶攀登着。坚硬的岩石盖着冰霜,再加上两手无处抓挠,人们一次、再次的被滑下来,谁也上不去。这时候党和首长的声音响亮在他们的耳边——“英雄的战士们,让高山低头,叫洪水让路啊!”这声音从他们的心里激起了智慧和力量,有人把鞋袜脱光,带上一条绳子,连手带足的,一点一点向上爬,终于第一个人上去了。

  登上崖顶的人,把绳子拴在大树和岩石上,为开路者开路的队伍,正式进入了工地。但是,现在,他们向下一看,脑袋发昏了。于是,他们抓紧一头拴在树上,一头拴在自己腰间的绳子,急急忙忙为自己开劈立足点,谁也不敢东张西望了。

  然而由于天气冷,石头硬,钎子一打就断了,有人打5厘米的炮眼,就断了6根钢钎。于是有人主张,把钎子先在石头上磨热之后再打,试验的结果一点无效。又有入主张用热水灌进眼里去再打,同样无效。并且热水灌进去,很快就成了冰水,掌钎子的人要是不把钎子提高,还会冻着拔不起来。最后他们无意中把伙房的洗锅水灌进去,先用小臂慢慢打,然后再用大臂打,钎子不断了。事后才知道一方面是洗锅水多少带点油质,主要还是打法问题。

  “今年征服左浪嘎,保证明年通车到拉萨”的口号,激动着全体战士的心,他们焦灼地等待着先头开路部队替他们在悬崖上开出立足之地,就象在战争中等待总攻的时机一样,他们觉得等待一分钟比一年还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