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越过昆仑山口以后,不到3个月前进了1000多里。这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广阔地带,过去被人们称作神秘之区,山势平缓,河流水浅,地面多是坚硬的沙砾戈壁,多数地方,修路就是堆起土堆作路标,工程队有时一天搬两三次家,前进几十里。当时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一条快速修成的公路啊!

  五

  从开心岭再向南,过了温泉,就开始上唐古拉山了。当时已是10月初,唐古拉天低云暗,整日落雪,天特别冷。大风吹得人站不稳脚,帐篷也常被刮倒。我们副总指择任启明发现鸟到山口飞不起,只能跳着走,写诗道:“风大飞鸟难展翅,跳跃越过垭豁前”。运输总队有些骆驼到山下死了,粮还存在这里,因此供应不成问题,但人们吃得很少,因为空气稀薄,头痛不想吃。但眼看胜利在望,大家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唐古拉工程。山顶30公里,6个队分段作战。斜坡、垭口有许多石坎、石崖,我们用洋镐刨,钢钎撬,有的地方要打眼放炮,同志们忍受着缺氧反应,奋力抡起大锤。这个累倒了,那个又上。一个个脸色黑紫,嘴唇干裂,人也干瘦了,皮肤能擦着火柴。但什么痛苦、生命、一切都不考虑了。正在这生死关头,后方来电报说上级一个工作组要我回去检讨运输总队的问题,我一下气坏了。这是什么时候,偏在这当口来纠缠。我把电报甩在一边上了工地,和民工并排抡起大铁锤,你一气打80下,我也打80下。同志们说:“总指挥眼都红了!”就这样,10月20号下午,我们把唐古拉山顶打通了。车过唐古拉,我马上发了个电报给彭总转中央,记得是这样写的:“中央:我们已战胜唐古拉,在海拔5700米以上(当时按气压表测的高度,未修正)修路30公里,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段公路。现正乘胜前进,争取早日到达拉萨。”后来听说,彭总把电报交给周总理,总理特别高兴,马上通知了交通部。交通部和青海省很快派来了慰问团。过唐古拉,一路缓坡直下到了桃儿久,这是怒江上游黑河的发源地。修路的人乘车先到了,驮帐篷的骆驼还没有上来,我们在风雪荒野中露宿。过唐古拉前,我一直担心如果在山顶拖住,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苦中有乐,又作诗两首:

  头枕昆仑巅,

  脚踏怒江头,

  零下三十度,

  露宿桃儿久。

  上盖冰雪被,

  下铺永冻层,

  仰面朝星斗,

  熊鹿(野羊)是近邻。

  11月11日我们到了黑河,20天前进300公里。13日从黑河出发,23日到了羊八井,10天又前进200多公里。不要说修路,就是一路摆标记,前进速度也够快了。

  六

  羊八井到拉萨,要穿过20公里石峡。谷窄沟深,石崖夹道,石方工程量很大。光靠我们这支由拉骆驼的民工组成的修路队伍是不行了。这时正好由部队领导机关派出的两个工兵团到来了。

  还是这年7月下旬,公路已修到霍霍西里以后,我到北京第二次找彭总要钱。彭总说:“钱的问题不要再多讲了,你说要多少吧?”我提出要200万,还要100部汽车,1000名工兵。彭总当即答应。以后,就从西北和拉萨分别派出了两个工兵团,从羊八井石峡两头加紧施工。

  这两个工兵团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又有空压机、钻孔机等设备,20多天就把石峡打通了。我们12月15日把公路修到了拉萨。从格尔木算起,7个月零4天修了1300公里。

  12月25日,拉萨举行两路通车典礼后的第二天,齐天然同志从格尔木发来电报,说格尔木到敦煌一段也通车了。这样青藏公路从拉萨到格尔木后,既可东到西宁,又可北到敦煌,和兰(州)新(疆)铁路直接相接了。谈起这段路,还得从用人说起。我们在组织运输总队和渗筑青藏公路时,用了一批旧军官和历史上有点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当干部,当时有人说我“招降纳叛”。我想党有明确的政策,没管那一套。齐天然是老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后来在胡宗南部队当过少将师长。我们组织运输总队时派他当了五道梁运输站站长。我路过五道梁,他陪我乘车到前边察看工程,走了100多公里后,我们发现一处地方黑黑的煤层露出地面。在车上我向老齐说:“这里有煤,就叫‘乌丽’吧;过前边道班时,我让道班工人今天把帐篷搬到那里去,明天挖煤”。老齐后来对我讲,他当时觉得很好笑:“世界上竞有这样主观主义的人,车也没下,又是起地名,又是叫挖煤”。可是一天半以后我俩回来时,挖出的煤已堆了一大堆,道班工人说很好烧。回到五道梁老齐和我喝着酒说:“今天我可佩服你了。过去只知道你胆大、有魄力,现在我看你也算一个能人。”我说:“你如果佩服我,我给你个任务你敢不敢干?”“什么任务?”“我说:把公路从格尔木修到敦煌”。他说:“敢!”。我说:“那好,给你1部汽车,20个人,你从敦煌边修边走,车开到格尔木,任务就算完成。哪儿通不过,你死在哪儿,我另外派人”。“一言为定!”我俩碰了杯。他回兰州搞了部旧汽车,修了修,到敦煌召集20名民工,浩瀚戈壁600公里,他们40天就把汽车开到了格尔木。这段路,胆小的人干不成。因为格尔木向北70公里就到了盐湖,宽30多公里,又称盐桥。工程地质人员认为土质含盐10%以上就不能修路,我说:“量多质变,百分之百的盐为什么不能修路?”实践证明这段盐路很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