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邹玉芳揉着眼睛,声音颤抖地说:“我走在桥上站了几次,都想趴下来爬过桥去呵!可是,我想着红军,想着田队长的话,按照小孙说的办法,一步,一步,终于走,走过…来了……”说到这里,她的眼泪簌簌往下直掉!有几个女兵,也不禁呜呜地哭了。稍停,郭蕴中高呼了一声:“别哭呀!应该高兴哪!我们从红军走过的铁索桥上,胜利地走过来了!走过来了!”

  女兵们同声欢呼起来!刚才抹跟泪的几位也破涕为笑,和大家一起欢呼着:“我们走过铁索桥了!走过来了!”两岸看稀奇的男兵们和老百姓也和女兵们一起欢呼!

  ●高原磨砺女儿心

  浩浩荡荡的兵车,驶过康定。女兵们望着跑马山上的云,心里悄悄唱起了《康定情歌》。她们大都是学生参军,有初中的,有高中的,还有两个大学生。过去在校园里唱这支歌,虽然觉得它好听,可是那康定溜溜的云,却是遥远的、梦幻似的。要不是参加进藏大军,姑娘们哪能见到康定溜溜的云呢!为此,她们感到兴奋和自豪。一路行军坚持记日记的崔方敏,在她那宝贝的日记本上,浓墨重彩地写了一笔。这些年轻的姑娘们,不仅“人才溜溜的好”,志气还“溜溜的大”呢!

  兵车向西驶去。驶过风雪折多山,驶过茫茫大草原。一个晚霞灿烂的傍晚,兵车停了。女兵们举目望去,山坡上,有层层叠叠的紫红色庙宇,这就是喇嘛庙!山坡下,有一些低矮的两层楼房和帐篷,这就是民房!蓝色的雅砻江,翻腾着波浪流向远方。呵,日夜盼望的高原城甘孜,终于到了。

  部队大都在雅砻河畔搭帐篷住。康藏工作队的姑娘们,却被安排在藏族群众家里。据说,这叫照顾“少数民族”。

  女兵们背着背包,向民房走去。刚走了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怎么了?她们互相叽叽喳喳地问:怎么走几步就气喘,头晕呢?特别是身体瘦弱的邹玉芳和曾昭符,不仅头晕气喘,脸和嘴唇都发紫……

  “这叫高原反应!”田涛队长解释着,安慰着大家,“不要紧,过几天就会慢慢适应的。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对!坚持!当兵么,就得有坚持性。别看这些姑娘们年纪不大,她们却各有各的奋斗目标和向往:有的想争取入团,入了团的想争取入党,还有的想在这千里高原行军中,写一本新的《西游记》。高原反应算什么?怎能挡住女兵们的脚步呢!

  前面有几幢二层楼的藏族民房。楼下是养牛羊的圈棚,人住在楼上。从楼下通向楼上的唯一通道是一根独木梯。说是梯,其实是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砍了些只能站住脚的印迹,就算是梯了。在四川大、中、小城市住惯了的姑娘们,哪上过这样的“独木梯”呢?

  嗬!高原就是高原,高原是一块磨石,磨砺着女兵。

  女兵们在藏族房东的灶房里,把地扫了扫,铺上一层青稞草,躺上去居然觉得舒服极了!

  搭好铺,女兵们又战战兢兢地走下独木梯,到河边搭帐篷的营地吃饭。动作快的李国柱尝了一口,差点没有吐出来!饭是夹生的。据说,甘孜海拔3000多米,沸点低,氧气少!水烧到七八十度就开了,饭不容易煮熟!

  尽管是夹生饭,女兵们也克服困难吃了下去。天快黑的时候,她们又返回营房,战战兢兢爬上独木梯……

  半夜,崔方敏起来解手。她摸着那根独木梯,艰难地下去了。待她从牛圈里出来,要上楼时,却怎么也摸不着那个独木梯!她急了,东摸一下,西摸一下,那该死的独木梯却象飞了似的,无影无踪!怎么办?喊吧,怕惊醒了房东和同志们;不喊吧,就这样站在墙角,等到天明。

  夜越来越深,高原的夜风寒冷刺骨。崔方敏站在墙角冷得嗦嗦直抖。她始终坚持着,没有喊,更没有哭。待到天蒙蒙亮,她、揉揉眼睛,不禁悄悄笑了。那陡陡的独木梯,不就在她背后么!她惊喜地爬上独木梯,竟那么轻快自如,似乎这失而复得的独木梯,变得宽了些,平稳了些,亲切了些!

  紧张的行军作战准备工作开始了。从甘孜往西走,不通公路,只有靠两条腿徒步行军!在高原上负重行军,爬雪山,踏冰河,这可是一项艰巨丽又光荣的任务。为了适应高原气候,上级提出了生活高原化。每天早晨,康藏工作队的女兵们和广大指战员一起,负重爬山训练。她们背着毛皮大衣,毛皮鞋,被单,衣服,雨衣,再加上米袋,干菜等食物,每人负重三四十斤,走几步就感到气喘,心跳、头晕、目眩。她们极力忍住,忍住。跟上队就是胜利!走到昌都就是胜利!这就是她们坚定的信念。

  生活高原化中,最困难的就是学吃酥油,抓糌粑。一天中午,做饭组炒了一锅白菜,女兵们高高兴兴地各自打来一盘菜。尝了一口,都皱着眉头!什么味儿呀?酥油炒的呗!她们互相看了看,怎么也吞不进这酥油炒的白菜。她们默默地把大米饭吃光了,酥油炒白菜全剩下了。

  田涛队长看着她的女兵们瞪着眼吞米饭的情景,不禁皱起眉头。她把大家召集起来,轻言细语地说:“生活高原化,吃了酥油行军,就有劲,就不那么喘气了。听说,谭冠三政委摆了一次‘酥油糌粑宴’,专门宴请军、师、团干部。首长们年纪比我们大,都带头吃酥油抓糌粑,我们年轻姑娘就不行?试试吧!我看,我们能学会吃酥油糌粑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