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进藏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极为繁重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任务中,磨炼了自己,培育出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暇务。这种精神,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与雷锋精神相一致,其集中表现就是,热爱祖国,热爱西藏,热爱西藏人民的“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以及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坚强的组织纪律_观念。在这种“老西藏精神”的支配下,上自军区领导,下至广大干部战士,多少人为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忍受自然、家庭、疾病、婚姻等各种困难,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其革命品德之高尚,思想境界之崇高,值得永远褒扬。这种“老西藏精神”,是毛泽东建军思想在西藏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民解放军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和在这一伟大斗争中培育出的“老西藏精神”,将永远光照高原。
作者简介:
阴法唐,进藏时任十八军五十二师副政委、江孜分工委书记,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02章 和平解放西藏初期的支援司令部
胥光义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高原,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肩负着祖国的重托,人民的期望,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胜利进军西藏,使广大西藏人民获得解放,回到了民族平等、团结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在进军西藏的浩荡大军中,伴随着一支英勇顽强的支援部队,他们在号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飞鸟绝迹”的高原上,日以继夜地筑路架桥、抢修机场、突击运输、组织供应。广大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重重天险,战胜冰雪严寒,劈开奇峰峭壁,征服急流险川,保证了进军部队的后勤补给,为解放西藏人民和保卫西南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不愧为履行光荣使命的勇士!
(一)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1950年1月15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重庆曾家岩,就进军西藏的战略方针和补给方案等问题,特地召见十八军师以上领导干部,亲自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解放西藏的重要指示,特别是邓政委严肃地指出:“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需一定数量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西藏多次用兵未解决,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如唐以前和亲,以后用兵皆未成”。解决西藏问题,要靠“军事政治协同解决,但必须解决补给问题。”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进军西藏,一要靠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二要不吃地方”指示精神,西南局、西南军区更具体地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进军方针,并强调进军西藏衣、食、住、行都是新问题,吃饭是头等大事,进藏所需各类物资除就近购买和筹措外,主要由内地运送的补给原则。
邓政委尤其提醒大家要注意政策问题,“到西藏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补给问题本身就是个政策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取决于执行正确的政策。因此,要求部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惜任何代价,解决好补给问题,以保证完成进军西藏、建设西藏和巩固西南国防的光荣任务。
为了加强进军西藏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物资供应,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统一行动、多路进军”的指导方针,即进藏部队由川藏、滇藏、青藏、新藏等4省(区)6路分进,并密切配合;西北进藏部队由彭老总组织实施,西南进藏部队由刘、邓、贺首长组织实施,并把重点放在川藏方向。这样以分散敌军注意力,也便于我各路部队机动灵活作战和组织后勤补给。西南局、西南军区领导同志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于1950年1月24日和2月1日就进军西藏的各项准备工作,向中央军委报告,决定组建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同时,指示西南各主力部队动员一切力量,抽调人员、马匹、武器装备等,组成支援部队,并动员地方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民工和机械设备,以及军需物资支援入藏部队,以保障边进军、边筑路,并修机场等任务的顺利进行。
1月25日傍晚,我接到李达副司令员的电话,叫我立即赶到他的办公驻地李家花园,有急事交代。当时,我在二野三兵团后勤部及川东行署财经部门工作,住在重庆南岸。接到电话后,我便马上驱车、过渡,赶到李家花园受领任务。
1月的重庆,浓雾濛濛,细雨沥沥,江风袭来,带有几分寒意。我疾步走进李副司令员办公室,他迎上来同我亲切握手,风趣地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你真是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我即问:“首长,有什么急事要我马上赶来?”
人民解放军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和在这一伟大斗争中培育出的“老西藏精神”,将永远光照高原。
作者简介:
阴法唐,进藏时任十八军五十二师副政委、江孜分工委书记,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02章 和平解放西藏初期的支援司令部
胥光义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高原,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肩负着祖国的重托,人民的期望,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胜利进军西藏,使广大西藏人民获得解放,回到了民族平等、团结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在进军西藏的浩荡大军中,伴随着一支英勇顽强的支援部队,他们在号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飞鸟绝迹”的高原上,日以继夜地筑路架桥、抢修机场、突击运输、组织供应。广大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重重天险,战胜冰雪严寒,劈开奇峰峭壁,征服急流险川,保证了进军部队的后勤补给,为解放西藏人民和保卫西南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不愧为履行光荣使命的勇士!
(一)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1950年1月15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重庆曾家岩,就进军西藏的战略方针和补给方案等问题,特地召见十八军师以上领导干部,亲自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解放西藏的重要指示,特别是邓政委严肃地指出:“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需一定数量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西藏多次用兵未解决,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如唐以前和亲,以后用兵皆未成”。解决西藏问题,要靠“军事政治协同解决,但必须解决补给问题。”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进军西藏,一要靠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二要不吃地方”指示精神,西南局、西南军区更具体地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进军方针,并强调进军西藏衣、食、住、行都是新问题,吃饭是头等大事,进藏所需各类物资除就近购买和筹措外,主要由内地运送的补给原则。
邓政委尤其提醒大家要注意政策问题,“到西藏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补给问题本身就是个政策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取决于执行正确的政策。因此,要求部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惜任何代价,解决好补给问题,以保证完成进军西藏、建设西藏和巩固西南国防的光荣任务。
为了加强进军西藏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物资供应,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统一行动、多路进军”的指导方针,即进藏部队由川藏、滇藏、青藏、新藏等4省(区)6路分进,并密切配合;西北进藏部队由彭老总组织实施,西南进藏部队由刘、邓、贺首长组织实施,并把重点放在川藏方向。这样以分散敌军注意力,也便于我各路部队机动灵活作战和组织后勤补给。西南局、西南军区领导同志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于1950年1月24日和2月1日就进军西藏的各项准备工作,向中央军委报告,决定组建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同时,指示西南各主力部队动员一切力量,抽调人员、马匹、武器装备等,组成支援部队,并动员地方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民工和机械设备,以及军需物资支援入藏部队,以保障边进军、边筑路,并修机场等任务的顺利进行。
1月25日傍晚,我接到李达副司令员的电话,叫我立即赶到他的办公驻地李家花园,有急事交代。当时,我在二野三兵团后勤部及川东行署财经部门工作,住在重庆南岸。接到电话后,我便马上驱车、过渡,赶到李家花园受领任务。
1月的重庆,浓雾濛濛,细雨沥沥,江风袭来,带有几分寒意。我疾步走进李副司令员办公室,他迎上来同我亲切握手,风趣地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你真是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我即问:“首长,有什么急事要我马上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