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出发前的准备
执行先遣进藏的任务,除做好必要的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准备。在出发之前,先遣支队全体指战员认真地学习了“十七条协议”,学习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有关指示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及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联合发布的进军西藏政治动员令。动员令号召:“进军部队的全体指挥员和战斗员及全体共产党员,发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刻认识进军西藏的伟大政治意义,并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做好充分准备,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团结互助的阶级友爱精神,坚决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
为了消除中国历代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所造成的藏汉民族间的隔阂,动员令还严格要求进藏部队“亲密团结西康、西藏地区的同胞,忠实地正确地执行共同纲领规定的民族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约法八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关怀当地人民的疾苦,并积极地帮助他们解除疾苦和困难。”现在想起来,先遣支队全体指战员和工作人员在进军拉萨途中,所以能够战胜高山恶水,克服缺粮缺草等困难,胜利完成光荣、艰巨的进军任务,是党中央和西南局、西南军区给了我们思想武装的结果。
●执行“协议”的宣传队和工作队
先遣支队7月25日离开昌都,沿途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诸如:“保护西藏全体僧俗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一切喇嘛寺庙”……等等。每到一地,都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十七条协议”。8月8日,部队到达边坝时,当地驻军代表和宗政府举行了欢迎会。先遣支队负责同念在会上介绍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着重说明了人民解放军执行“十七条协议”和进军西藏的重要意义。当时数百人参加欢迎会,秩序井然,藏族僧俗人民静听讲话。当听到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已办起了8所小学,农奴承担的“乌拉,差役已经开始废除,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的时候,他们欣欣然而有喜色,竖起大拇指,频频点头,有些人还高兴地说:“金珠玛米亚姆亚姆!”(解放军很好)
会后工文队还为僧俗人民表演了红军舞,弦子舞和各族人民大团结舞。月光下,管弦乐齐奏,舞姿翩翩,会场上发出一阵阵悦耳的笑声。此时此刻,有谁能分辨得出,究竟哪些是藏族群众的欢声,哪些是汉族同志的笑语呢?
●翻越康藏道路上的第一险关--夏贡拉
康藏地区有个谚语:“一二三(指月份),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上山冰雪搜盖,很难行走,有的地方要爬行)。”
8月12日,部队从丹达塘出发,翻越夏贡拉(藏语,东雪山的意思)。夏贡拉海拔究竟有多高?当时没有准确测量过,只是听人传说:“丹达山(西康的汉族对东雪山的称谓),六千三。”就是说,此山海拔6300米。山上终年积雪,一片银色世界。要登上山顶,需爬过3个山峰,第一峰坡度还小,第二峰山势陡峻,第三峰更加险恶,最后的一里多路,因坡度十分陡峭,有时就得爬行。出发前,领导作了动员,号召大家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搞好团结互助,注意安全。这天一早,大家饱餐了一顿酥油糌粑,马匹也加喂了六七斤青稞、豌豆。司令部决定在第二峰的山凹里大休息,烧开水、吃糌粑,然后全力翻越第三峰(即最高岭)。由于山上寸草不生,领导动员全体人员背柴上山。原来每人都背着枪支、被服和干二粮,负重量已达到70多斤,现在再加上一捆柴,就是八九十斤重了。但是大家精神抖擞,毫无俱色,更无怨言。
在第二峰山凹处,部队休息一个钟头,吃了糌粑,文工队还赶休息时演唱了歌曲,进行鼓动。大家说说笑笑,情绪高涨。
爬第三峰时,由于气压低,高山缺氧,使人感到胸闷、脑胀、手脸发麻,脸和手指甲均呈现绛紫色。人马呼吸急促。心脏好象要跳出躯体,走上10步、20步,就得停下来喘几口粗气,稍事休息。山的坡度约有七八十度,爬山时一团团浮云从眼下和身旁飘过,很象腾云驾雾。回头一望,四周山头尽在眼下,觉得头晕眼花,心跳不止,有许多同志真的在爬行了。就连平时习惯高原气候的骡马,也急喘起来。经过长途跋涉,许多同志体质减弱,已精疲力尽,无可奈何便拉着马尾巴往山上爬。这时,王其梅同志由于高山缺氧,加之坐国民党监狱时留下的腿疾发作,突然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缺乏高原行军经验的汉族同志,建议他就地坐下休息,幸亏熟悉高原气候的平措旺阶同志同行,他们知道,在空气稀薄的山顶,一坐下来就有生命危险,便立即叫警卫员架着他迅速下山。
●只能从“玛尼堆”的左边走
先遣支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部队翻越夏贡拉时,在山顶的垭口处,遇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玛尼堆”。这是喇嘛教的一种设施,是一堆碎石头,中间立一根木杆,上面挂着写满经文的经幡。出发前,王其梅同志.曾嘱咐大家:“到山上经过‘玛尼堆’时,只准从左边走,不许从右边走;只能往‘玛尼堆’上添石头,不许从上面拿石头,这是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当时有人说:“在几千米高的山上,渺无人烟,何必注意这个形式?”这种思想当即受到了批评。王其梅同志严肃地指出:“我们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是装样子给人家看的,不管有人没人,都要自觉地去做,绝不能打折扣。”结果,在荒无人迹的夏贡拉山顶,在以后的艰难行程中,所有人都从“玛尼堆”左边绕过,没有一人触动“玛尼堆”上的碎石。
执行先遣进藏的任务,除做好必要的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准备。在出发之前,先遣支队全体指战员认真地学习了“十七条协议”,学习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有关指示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及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联合发布的进军西藏政治动员令。动员令号召:“进军部队的全体指挥员和战斗员及全体共产党员,发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刻认识进军西藏的伟大政治意义,并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做好充分准备,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团结互助的阶级友爱精神,坚决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
为了消除中国历代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所造成的藏汉民族间的隔阂,动员令还严格要求进藏部队“亲密团结西康、西藏地区的同胞,忠实地正确地执行共同纲领规定的民族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约法八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关怀当地人民的疾苦,并积极地帮助他们解除疾苦和困难。”现在想起来,先遣支队全体指战员和工作人员在进军拉萨途中,所以能够战胜高山恶水,克服缺粮缺草等困难,胜利完成光荣、艰巨的进军任务,是党中央和西南局、西南军区给了我们思想武装的结果。
●执行“协议”的宣传队和工作队
先遣支队7月25日离开昌都,沿途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诸如:“保护西藏全体僧俗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一切喇嘛寺庙”……等等。每到一地,都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十七条协议”。8月8日,部队到达边坝时,当地驻军代表和宗政府举行了欢迎会。先遣支队负责同念在会上介绍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着重说明了人民解放军执行“十七条协议”和进军西藏的重要意义。当时数百人参加欢迎会,秩序井然,藏族僧俗人民静听讲话。当听到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已办起了8所小学,农奴承担的“乌拉,差役已经开始废除,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的时候,他们欣欣然而有喜色,竖起大拇指,频频点头,有些人还高兴地说:“金珠玛米亚姆亚姆!”(解放军很好)
会后工文队还为僧俗人民表演了红军舞,弦子舞和各族人民大团结舞。月光下,管弦乐齐奏,舞姿翩翩,会场上发出一阵阵悦耳的笑声。此时此刻,有谁能分辨得出,究竟哪些是藏族群众的欢声,哪些是汉族同志的笑语呢?
●翻越康藏道路上的第一险关--夏贡拉
康藏地区有个谚语:“一二三(指月份),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上山冰雪搜盖,很难行走,有的地方要爬行)。”
8月12日,部队从丹达塘出发,翻越夏贡拉(藏语,东雪山的意思)。夏贡拉海拔究竟有多高?当时没有准确测量过,只是听人传说:“丹达山(西康的汉族对东雪山的称谓),六千三。”就是说,此山海拔6300米。山上终年积雪,一片银色世界。要登上山顶,需爬过3个山峰,第一峰坡度还小,第二峰山势陡峻,第三峰更加险恶,最后的一里多路,因坡度十分陡峭,有时就得爬行。出发前,领导作了动员,号召大家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搞好团结互助,注意安全。这天一早,大家饱餐了一顿酥油糌粑,马匹也加喂了六七斤青稞、豌豆。司令部决定在第二峰的山凹里大休息,烧开水、吃糌粑,然后全力翻越第三峰(即最高岭)。由于山上寸草不生,领导动员全体人员背柴上山。原来每人都背着枪支、被服和干二粮,负重量已达到70多斤,现在再加上一捆柴,就是八九十斤重了。但是大家精神抖擞,毫无俱色,更无怨言。
在第二峰山凹处,部队休息一个钟头,吃了糌粑,文工队还赶休息时演唱了歌曲,进行鼓动。大家说说笑笑,情绪高涨。
爬第三峰时,由于气压低,高山缺氧,使人感到胸闷、脑胀、手脸发麻,脸和手指甲均呈现绛紫色。人马呼吸急促。心脏好象要跳出躯体,走上10步、20步,就得停下来喘几口粗气,稍事休息。山的坡度约有七八十度,爬山时一团团浮云从眼下和身旁飘过,很象腾云驾雾。回头一望,四周山头尽在眼下,觉得头晕眼花,心跳不止,有许多同志真的在爬行了。就连平时习惯高原气候的骡马,也急喘起来。经过长途跋涉,许多同志体质减弱,已精疲力尽,无可奈何便拉着马尾巴往山上爬。这时,王其梅同志由于高山缺氧,加之坐国民党监狱时留下的腿疾发作,突然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缺乏高原行军经验的汉族同志,建议他就地坐下休息,幸亏熟悉高原气候的平措旺阶同志同行,他们知道,在空气稀薄的山顶,一坐下来就有生命危险,便立即叫警卫员架着他迅速下山。
●只能从“玛尼堆”的左边走
先遣支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部队翻越夏贡拉时,在山顶的垭口处,遇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玛尼堆”。这是喇嘛教的一种设施,是一堆碎石头,中间立一根木杆,上面挂着写满经文的经幡。出发前,王其梅同志.曾嘱咐大家:“到山上经过‘玛尼堆’时,只准从左边走,不许从右边走;只能往‘玛尼堆’上添石头,不许从上面拿石头,这是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当时有人说:“在几千米高的山上,渺无人烟,何必注意这个形式?”这种思想当即受到了批评。王其梅同志严肃地指出:“我们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是装样子给人家看的,不管有人没人,都要自觉地去做,绝不能打折扣。”结果,在荒无人迹的夏贡拉山顶,在以后的艰难行程中,所有人都从“玛尼堆”左边绕过,没有一人触动“玛尼堆”上的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