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从各地来的民工,大都是原西藏地方政府通过支“乌拉”差役形式派来的。为了发挥他们建设新西藏的热情和掌握修路的技术,筑路委员会决定由部队派人率领民工完成筑路任务。每个战士要带20到60名民工。语言不通,主要通过翻译和战士们的实际行动。筑路指挥部组织民工们学习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由副指挥长吞巴堪穷宣讲,各民工队组织讨论,提高了民工对祖国的热爱和修路的认识,激发了劳动热情。特别是我军指战员的实际行动,是无声的而又是最生动的宣传。民工不懂筑路技术,战士们就耐心地讲解,什么叫坡度、弯道,怎样修涵洞、堡坎、挖排水沟等。边讲边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勤劳、聪明的藏族民工,逐步学会了修路技术,工效由开始的每人每日平均不到1立方上升到1。8立方,出工人数经常保持90%以上。带民工的战士们,把民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关心体贴。民工们累了,就关照他们休息,要喝酥油茶,战士们就上山拾柴给他们烧茶。一连战士贺洪广还拿出自己的津贴费买酥油分送给民工。雨天,二连战士柳贵兰把雨衣脱下为民工盖衣服和糌粑,自己却淋得浑身透湿。民工措美病了,发高烧神志昏迷。当时正值工段转移,战士郑金发就背着措美走了十几里路,一直走到新工地,找到卫生所,照顾她脱离了危险,才返回工地。民工有重病,部队的医生,护士日夜轮流守护,认真治疗。一连战士华振和,施工中把危险的活留给自己,点炮、砸石头,他都抢着干。民工们的鞋子破了,华振和还到处找来皮子为民工补鞋,民工们热爱华振和如亲人,领了工资,他们认为是华振和帮助他们得到的报酬。郎宗的两个民工班就凑了60块银元排着队送到华振和帐篷里。民工们亲眼看到,战士们和他们一起出大力,流大汗,而吃的却是野菜煮豌豆,也不发工资,每个月得的津贴只有九块钱,他们认为把钱送给战士是合情合理的。象这样凑钱送战士的事前后有几十起,共送银元1372元,这些钱都被战士们婉言谢绝了。民工们每月领到工资,就去买糌粑、酥油、氆氇呢,晚上开联欢会唱歌跳舞。有一首民歌至今还流传在西藏高原:
参加修路的人们,
来到了鹿马岭,
吃的是香喷喷的糌粑,
喝的是黄晶晶的酥油茶,
穿的是冬暖夏凉的氆氇呢,
住的是雪亮亮的帐篷,
唱的是快乐的山歌,
因为解放军发给了我们工资。
由于军民团结齐心合力修路,公路加速向东延伸。看到西线藏汉军民筑路的冲天干劲和辉煌成果,我对1954年通车拉萨,心中更有数了。我告别西线筑路指挥部的战友,坐马车从太昭到德庆。白天坐在马车上,夜里睡在马车上。经过两天的颠簸,来到了拉萨河边的蔡公塘。张国华司令员和谭冠三政委派保卫干事梁凤翔来接我。他带来了两只牛皮船。我们坐牛皮船沿拉萨河荡漾西飘,到谭政委住房后门旁上了岸。我向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和国华,冠三汇报了东西线筑路情况。我说,穰明德带着工程技术人员,沿东线加快筑路进程。我们预计11月下旬可与西线的同志们会合巴河口。巴河桥工程由东线的筑路人员负责施工。年底前康藏公路全线即可通车。张代表和张司令员高兴地说:“今年康藏公路通车拉萨大有希望,青藏公路也在加快马力前进,很可能令年年底是康藏、青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才叫双喜临门咧!”
事情果然如我们所料,1954年11月27日,东西两线筑路大军,胜利会师巴河大桥!
此时,康藏公路剩下的最后一个工程,是架设拉萨河大桥。拉萨河水深流急,河水冰冷刺骨,河面宽阔。过河仅有一只木船,其余靠牛皮船摆渡。拉萨贵族商人滥收船费,勒索过渡者。我们的藏族民工参加修拉萨河大桥的有500人,过河一次每人交一块银元,就要交500块银元。为了尽快衔接康藏、青藏两条公路,接通拉萨河东西两岸,让我们的汽车长龙直接开进拉萨城,藏汉军民,日以继夜地劳动在桥头工地。穰政委到桥头工地搭起了帐篷,亲自指挥。东西线两个施工局领导干部在现场轮流值班。经过藏汉军民日夜战斗,仅用了17天时间,就完成了拉萨大桥的架桥任务!这不但连接了两条公路,也从此结束了拉萨人民“过桥交税”或“望河兴叹”的艰难岁月。
●高原军民盛大的节日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是:我筑路大军和汉藏民工的盛大节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邓小平政委、贺龙司令员都亲笔题词祝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报都为此发了社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把康藏公路列为部管四条国道之一。早在通车之前,交通部即为这条路从苏联订购卡车1000辆。除分给四川250辆外,其余全部给了西藏。还给我们配了10台崭新的苏式指挥车。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954年12月25日这个灿烂的日子。日光城拉萨,阳光格外明亮。当我和穰政委乘着苏式指挥车,带着我们部队的筑路英雄和藏汉民工、技工的劳动模范乘坐的车队,缓缓驶过拉萨大桥,驶向布达拉宫下面的庆祝大会会场的时候,路旁的各族人民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员、寺庙喇嘛和藏兵,夹道热烈欢迎。在英雄模范的行列里,我看见了“张福林班”的代表文绍华,“怒江渡江英雄”李文炎,“探险英雄”崔锡明,“技术革新能手”高福印,模范青年团员李学文,带民工模范华振和、还有藏族运输模范曲梅巴珍,藏族筑路民工模范旺堆·阿都让玛、扎西多吉,汉族筑路技术工人模范李洪开、钟海青,模范驾驶员李俊林、路超等。他们是代表修筑康藏公路的英雄模范来参加通车典礼的。他们代表着万余名筑路功臣,几百个模范单位,190多位藏族民工模范,他们还代表着我浩浩荡荡的10万筑路大军(其中包括我军指战员、藏汉民工、工程技术人员、驾驶员、牦牛运输队等)。第一次在世界屋脊上修起了最长的公路的,正是他们!这举世罕见的奇迹,是共产党领导英雄的人民创建的。
参加修路的人们,
来到了鹿马岭,
吃的是香喷喷的糌粑,
喝的是黄晶晶的酥油茶,
穿的是冬暖夏凉的氆氇呢,
住的是雪亮亮的帐篷,
唱的是快乐的山歌,
因为解放军发给了我们工资。
由于军民团结齐心合力修路,公路加速向东延伸。看到西线藏汉军民筑路的冲天干劲和辉煌成果,我对1954年通车拉萨,心中更有数了。我告别西线筑路指挥部的战友,坐马车从太昭到德庆。白天坐在马车上,夜里睡在马车上。经过两天的颠簸,来到了拉萨河边的蔡公塘。张国华司令员和谭冠三政委派保卫干事梁凤翔来接我。他带来了两只牛皮船。我们坐牛皮船沿拉萨河荡漾西飘,到谭政委住房后门旁上了岸。我向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和国华,冠三汇报了东西线筑路情况。我说,穰明德带着工程技术人员,沿东线加快筑路进程。我们预计11月下旬可与西线的同志们会合巴河口。巴河桥工程由东线的筑路人员负责施工。年底前康藏公路全线即可通车。张代表和张司令员高兴地说:“今年康藏公路通车拉萨大有希望,青藏公路也在加快马力前进,很可能令年年底是康藏、青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才叫双喜临门咧!”
事情果然如我们所料,1954年11月27日,东西两线筑路大军,胜利会师巴河大桥!
此时,康藏公路剩下的最后一个工程,是架设拉萨河大桥。拉萨河水深流急,河水冰冷刺骨,河面宽阔。过河仅有一只木船,其余靠牛皮船摆渡。拉萨贵族商人滥收船费,勒索过渡者。我们的藏族民工参加修拉萨河大桥的有500人,过河一次每人交一块银元,就要交500块银元。为了尽快衔接康藏、青藏两条公路,接通拉萨河东西两岸,让我们的汽车长龙直接开进拉萨城,藏汉军民,日以继夜地劳动在桥头工地。穰政委到桥头工地搭起了帐篷,亲自指挥。东西线两个施工局领导干部在现场轮流值班。经过藏汉军民日夜战斗,仅用了17天时间,就完成了拉萨大桥的架桥任务!这不但连接了两条公路,也从此结束了拉萨人民“过桥交税”或“望河兴叹”的艰难岁月。
●高原军民盛大的节日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是:我筑路大军和汉藏民工的盛大节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邓小平政委、贺龙司令员都亲笔题词祝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报都为此发了社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把康藏公路列为部管四条国道之一。早在通车之前,交通部即为这条路从苏联订购卡车1000辆。除分给四川250辆外,其余全部给了西藏。还给我们配了10台崭新的苏式指挥车。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954年12月25日这个灿烂的日子。日光城拉萨,阳光格外明亮。当我和穰政委乘着苏式指挥车,带着我们部队的筑路英雄和藏汉民工、技工的劳动模范乘坐的车队,缓缓驶过拉萨大桥,驶向布达拉宫下面的庆祝大会会场的时候,路旁的各族人民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员、寺庙喇嘛和藏兵,夹道热烈欢迎。在英雄模范的行列里,我看见了“张福林班”的代表文绍华,“怒江渡江英雄”李文炎,“探险英雄”崔锡明,“技术革新能手”高福印,模范青年团员李学文,带民工模范华振和、还有藏族运输模范曲梅巴珍,藏族筑路民工模范旺堆·阿都让玛、扎西多吉,汉族筑路技术工人模范李洪开、钟海青,模范驾驶员李俊林、路超等。他们是代表修筑康藏公路的英雄模范来参加通车典礼的。他们代表着万余名筑路功臣,几百个模范单位,190多位藏族民工模范,他们还代表着我浩浩荡荡的10万筑路大军(其中包括我军指战员、藏汉民工、工程技术人员、驾驶员、牦牛运输队等)。第一次在世界屋脊上修起了最长的公路的,正是他们!这举世罕见的奇迹,是共产党领导英雄的人民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