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
很显然,如果从西方多党民主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应当指出的是,正是从这一西方观点出发,很多观察家并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任何有意义的政治改革。
事实情况怎样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是西方式的。不管人们评价如何,正是这些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使得中国有能力适应和消化社会经济变革以及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那么,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官方的意识形态并不能帮助人们获得有关中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性的知识,一切要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行为出发。因为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人们进而要从认识这一政党制度入手。
简单地说,中国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一党主导下的开放型政党制度。第一是开放。开放最重要,任何一个政治制度,如果不开放,就必然表现为排他性和封闭性。只有开放,政治才具有包容性。政治上的开放性,在西方是通过外部多元主义,即多党政治来实现的。理论上说,每一种利益都能够找到代表其利益的政党。在中国,因为没有多党政治,不同利益是依靠内部多元主义来实现的。内部多元主义表明了政党的开放性。社会上产生了不同的利益,执政党就向它们开放,把他们吸纳到政权里面,通过利益的协调来实现利益代表。
中共多年来致力于从一个革命性政党转型成为执政党。在革命期间,政党要强调依靠一些特定的阶级和阶层,但作为执政党,它必须依靠所有的阶级和阶层,才能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共的转型不可说不快。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共成功地解决了民营企业家加入执政党、进入政治过程的问题。面临迅速崛起的社会组织和新兴社会力量,执政党现在又开始强调社会管理,致力于通过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扩展执政的基础。随着社会基础的扩大,党内民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是这些年来执政党在不断强调党内民主重要性,并寻找多种形式的党内民主的原因。
这种内部多元主义基础上的政治开放性,其有效性并不比其他任何制度低。阿拉伯世界基本上既无外部多元主义,也无内部多元主义,多数政权表现为封闭性,由一个家族(君主政权)或者少数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政权,统治国家。即使在民主国家,如英国、美国和日本,国家政权也经常被几个政治大家族所垄断。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从社会底层进入政治领域的人数,中国远远超过民主国家。共产党统治不是家族统治,这使得共产党更具有群众性。
第二,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解决了精英阶层更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民主的本质是通过定期的选举,解决政治精英的变更。在民主政治产生之前,暴力往往在政权更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种情形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存在了数千年,所谓的“革命”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拒绝走西方式的民主道路,但已经发展出非常有效的精英更替制度。
这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确立了两种相关的制度:一是领导人退出制度,即退休制度;二是人才录用制度,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录用人才。现在这个制度从基层到最高领导层已经高度制度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即任何一个领导人一旦到了规定的年龄,就必须从相应的职位上退下来),各个阶层精英更替的速度,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制度所能比拟的,包括民主制度。尽管年龄规定的“一刀切”制度在外界看来,甚至已经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但的确产生了诸多积极的政治效果。
这个体制的优势是很显然的。首先,它避免了个人专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内部多元主义所形成的“党内民主”,或者党内集体领导制度。中共党内高层之间的制衡,远比民主国家厉害。在美国,一旦当选总统,经常拥有“帝王般”的权力;而中国领导层中,在强人政治时代过去之后,再也难以出现这种“帝王般”的权力者了。二是限任制。现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层包括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其他重要职位,至多是两个任期,即十年,这和西方的总统制并没有什么区别。很显然,限任制是对个人专制的一种有效制度制约。就是说,中国尽管没有西方式民主,但也找到了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方式,来保证不会出现个人专制。但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现象就是个人专制,无论是君主制国家还是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国家。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时候,就会弊端丛生,令社会不可忍受。
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
其次,中国的政治体制使得政治更新异常迅速,政治能够有效反映代际的、因此也是利益的变化。较之其他任何政体,中国政治体系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官员流动速度非常之快。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官员离开其任职的岗位,也有同样多的官员进入这些岗位。这种快速的流动尽管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时代的变化。
第三,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策动员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变化。从理论上说,多党制国家政策变化的阻力应当比一党制国家的为少,因为政策可以随着政党的轮替而变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反对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变化非常困难。
很显然,如果从西方多党民主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应当指出的是,正是从这一西方观点出发,很多观察家并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任何有意义的政治改革。
事实情况怎样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是西方式的。不管人们评价如何,正是这些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使得中国有能力适应和消化社会经济变革以及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那么,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官方的意识形态并不能帮助人们获得有关中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性的知识,一切要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行为出发。因为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人们进而要从认识这一政党制度入手。
简单地说,中国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一党主导下的开放型政党制度。第一是开放。开放最重要,任何一个政治制度,如果不开放,就必然表现为排他性和封闭性。只有开放,政治才具有包容性。政治上的开放性,在西方是通过外部多元主义,即多党政治来实现的。理论上说,每一种利益都能够找到代表其利益的政党。在中国,因为没有多党政治,不同利益是依靠内部多元主义来实现的。内部多元主义表明了政党的开放性。社会上产生了不同的利益,执政党就向它们开放,把他们吸纳到政权里面,通过利益的协调来实现利益代表。
中共多年来致力于从一个革命性政党转型成为执政党。在革命期间,政党要强调依靠一些特定的阶级和阶层,但作为执政党,它必须依靠所有的阶级和阶层,才能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共的转型不可说不快。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共成功地解决了民营企业家加入执政党、进入政治过程的问题。面临迅速崛起的社会组织和新兴社会力量,执政党现在又开始强调社会管理,致力于通过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扩展执政的基础。随着社会基础的扩大,党内民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是这些年来执政党在不断强调党内民主重要性,并寻找多种形式的党内民主的原因。
这种内部多元主义基础上的政治开放性,其有效性并不比其他任何制度低。阿拉伯世界基本上既无外部多元主义,也无内部多元主义,多数政权表现为封闭性,由一个家族(君主政权)或者少数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政权,统治国家。即使在民主国家,如英国、美国和日本,国家政权也经常被几个政治大家族所垄断。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从社会底层进入政治领域的人数,中国远远超过民主国家。共产党统治不是家族统治,这使得共产党更具有群众性。
第二,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解决了精英阶层更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民主的本质是通过定期的选举,解决政治精英的变更。在民主政治产生之前,暴力往往在政权更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种情形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存在了数千年,所谓的“革命”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拒绝走西方式的民主道路,但已经发展出非常有效的精英更替制度。
这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确立了两种相关的制度:一是领导人退出制度,即退休制度;二是人才录用制度,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录用人才。现在这个制度从基层到最高领导层已经高度制度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即任何一个领导人一旦到了规定的年龄,就必须从相应的职位上退下来),各个阶层精英更替的速度,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制度所能比拟的,包括民主制度。尽管年龄规定的“一刀切”制度在外界看来,甚至已经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但的确产生了诸多积极的政治效果。
这个体制的优势是很显然的。首先,它避免了个人专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内部多元主义所形成的“党内民主”,或者党内集体领导制度。中共党内高层之间的制衡,远比民主国家厉害。在美国,一旦当选总统,经常拥有“帝王般”的权力;而中国领导层中,在强人政治时代过去之后,再也难以出现这种“帝王般”的权力者了。二是限任制。现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层包括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其他重要职位,至多是两个任期,即十年,这和西方的总统制并没有什么区别。很显然,限任制是对个人专制的一种有效制度制约。就是说,中国尽管没有西方式民主,但也找到了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方式,来保证不会出现个人专制。但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现象就是个人专制,无论是君主制国家还是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国家。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时候,就会弊端丛生,令社会不可忍受。
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
其次,中国的政治体制使得政治更新异常迅速,政治能够有效反映代际的、因此也是利益的变化。较之其他任何政体,中国政治体系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官员流动速度非常之快。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官员离开其任职的岗位,也有同样多的官员进入这些岗位。这种快速的流动尽管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时代的变化。
第三,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策动员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变化。从理论上说,多党制国家政策变化的阻力应当比一党制国家的为少,因为政策可以随着政党的轮替而变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反对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变化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