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后来这位精锐队统带内侍管家在阿瓦良渊王在位时,获拘道仰达梅衔,食邑色雷城。缅历966年(公元1604年)在孟乃乘象出战得胜,遂奉命侍候太子左右。后太子即位为王,任命其为王后阿杜拉山达黛维的内侍,并赐带三层榕叶状金片的红伞及权杖,在朝中处一品高阶。(阿瑙白龙王在位时)
该内侍色雷侯拘道仰达梅的夫人是彭世洛土司之女苏蓬希。后生有一女名辛山瓦底。
辛山瓦底与内谬觉廷婚配,内谬觉廷死,又由王后阿杜拉山达黛维做主与巴亚觉廷之子谬达侯蒙瑙盾卫统带觉廷成婚。 注 婚后生子西城统带京都骑兵统带吴山尼,生女玛尼奥加。
该玛尼奥加与辛盖富绅德瓦结合,生下吴格拉。
吴格拉生于阿瓦,吴格拉长大成人之时是良渊王朝后期。
当缅历1060年(公元1698年)色内王在位时佛教内部出现了“偏袒派、被覆派”之争。正如俗话说:“人们常说要出现了,要出现了,直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对立争斗颇多的年代,出现了“干什么好呢?”的一种想法。
在那个销毁诸多短文著作,僧人之间俗士之间相互诋毁争斗的“动乱”年代,“把所能得到的长短大小史册古籍作为基础,写一部连绵不断的历史岂不很好。”的新想法敦促着吴格拉写成了“大史”。
一次,“缅历1073年2月8日(公元1711年4月13日)木曜日,良西大法师欧德马德卡拟驱逐在新仲以东挂塔的赖威觉都底西瓦叶法师、东育瓦法师固那底林加亚长老等僧人,率僧众前往驱赶。底西瓦叶等只好移居曼基新德。底西瓦叶等的寺院、贝叶经文包括僧侣用法器等皆被毁。并前往新德追赶殴打底西瓦叶等。正要殴打时,国王下旨阻止说打他们不合适,僧人们才不再追赶,返回。” 注
从这个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佛教内部的争斗很多,是可能造成经典被毁的危险苗头。
为了能看清经典记载流失被毁的情况,听听当比拉大法师(缅历940—1013年,公元1578—1651年)的叹息声吧!
他说:“吾等年轻僧侣看的经书现在大多都看不到了”(明耶登克都与觉昂山塔问答)
社会上也是“攻斗争战,敌患当前;东奔西逃,亲朋离散,国内事端”,有诸多困难。
在这种令人心绪不宁的时刻收集了可能得到的材料写成的吴格拉《大史》之中就有了许多“大杂烩”,出现不少错误,有些与佛经等不一致的情况。
(五)
《琉璃宫史》 在这种形势下波道帕耶在位期间考古的工作表现出历史的“标准典范”。
当时有两位人士主导考古工作。一位是顿丁大臣摩诃西都,另一位是德班内廷大臣亚扎巴拉觉廷。
顿丁大臣摩诃西都承诺“虽然古代学者写有一些史书,但有很多与碑铭、历史不符的地方,铭记吾王(波道帕耶)的希望与鼓励,用碑铭、史籍、埃钦、茂贡等进行核校,写一部简史”,写成了《顿丁新史》。
可以说吴格拉《大史》是“Thesis” 注 ,而《顿丁新史》是“Anti-Thesis” 注 。
但尚未能成为“Syn-Thesis” 注 ,而能达到这个地步的历史就是《琉璃宫史》。
到撰写《琉璃宫史》时,《顿丁新史》常常被批判,成了“一部被批判的历史”。
此后到巴基道王在位时,从缅历1191年3月1日(公元1829年5月11日)开始至1193年(公元1831年)在琉璃宫侧殿,由下列“历史写作组人士”一起校订修改才出现了这部“大王统史”。因为是在琉璃宫内撰写的这部史书,故名为《琉璃宫史》。
(1) 蒙悦逝多林寺大法师
(2) 道加彬大法师
[核对检查新史中所涉及的碑铭、君王本纪、比釉诗、埃钦、古籍等,并负责《琉璃宫史》自始至终的行文工作]
(3) 谘政大臣摩诃达马丁坚
[核查分析新史中所述与真实证、证据、所见、所闻、所遇进行比照,作为以上两位大法师的“顾问”]
(4) 大骑兵统领吴耀
(5) 内廷府传旨官吴前
[与古埃钦诗十二篇、古史籍九篇、斗争史五篇、旧蒲甘史、新蒲甘史等进行对比,说出新史中是否包括了那些内容,参加行文工作]
(6) 大侍史吴漂
[与吴耀、吴前任务同。当查到良渊王朝第十代王的历史时,奉命出使孟加拉(任务遂中断)]
(7) 负责灌顶加冕礼的婆罗门学者亚扎德瓦
(8) 负责灌顶加冕礼的婆罗门学者古木德亚
[提供用孟加拉字母或天成体字母写成的梵文经典中皇帝加冕、供奉神灵的情况,写出瑞南觉欣建宫记与建宫碑文中的内容]
(9) 内廷府传旨官吴越
(10) 大侍史吴鲁基
(11) 侍史吴昂达
[将书稿集中后去掉错别字等,读书稿给两位内廷大臣听]
(12) 内廷大臣曹侯
(13) 内廷大臣兼平民大臣辛古侯
[对书稿进行最后校订,边写边与法师们核对,并提出建议]
由这样一个具有庞大豪华阵容的“历史委员会”勘校撰写的《琉璃宫史》,它的价值该是多么巨大啊!
该内侍色雷侯拘道仰达梅的夫人是彭世洛土司之女苏蓬希。后生有一女名辛山瓦底。
辛山瓦底与内谬觉廷婚配,内谬觉廷死,又由王后阿杜拉山达黛维做主与巴亚觉廷之子谬达侯蒙瑙盾卫统带觉廷成婚。 注 婚后生子西城统带京都骑兵统带吴山尼,生女玛尼奥加。
该玛尼奥加与辛盖富绅德瓦结合,生下吴格拉。
吴格拉生于阿瓦,吴格拉长大成人之时是良渊王朝后期。
当缅历1060年(公元1698年)色内王在位时佛教内部出现了“偏袒派、被覆派”之争。正如俗话说:“人们常说要出现了,要出现了,直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对立争斗颇多的年代,出现了“干什么好呢?”的一种想法。
在那个销毁诸多短文著作,僧人之间俗士之间相互诋毁争斗的“动乱”年代,“把所能得到的长短大小史册古籍作为基础,写一部连绵不断的历史岂不很好。”的新想法敦促着吴格拉写成了“大史”。
一次,“缅历1073年2月8日(公元1711年4月13日)木曜日,良西大法师欧德马德卡拟驱逐在新仲以东挂塔的赖威觉都底西瓦叶法师、东育瓦法师固那底林加亚长老等僧人,率僧众前往驱赶。底西瓦叶等只好移居曼基新德。底西瓦叶等的寺院、贝叶经文包括僧侣用法器等皆被毁。并前往新德追赶殴打底西瓦叶等。正要殴打时,国王下旨阻止说打他们不合适,僧人们才不再追赶,返回。” 注
从这个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佛教内部的争斗很多,是可能造成经典被毁的危险苗头。
为了能看清经典记载流失被毁的情况,听听当比拉大法师(缅历940—1013年,公元1578—1651年)的叹息声吧!
他说:“吾等年轻僧侣看的经书现在大多都看不到了”(明耶登克都与觉昂山塔问答)
社会上也是“攻斗争战,敌患当前;东奔西逃,亲朋离散,国内事端”,有诸多困难。
在这种令人心绪不宁的时刻收集了可能得到的材料写成的吴格拉《大史》之中就有了许多“大杂烩”,出现不少错误,有些与佛经等不一致的情况。
(五)
《琉璃宫史》 在这种形势下波道帕耶在位期间考古的工作表现出历史的“标准典范”。
当时有两位人士主导考古工作。一位是顿丁大臣摩诃西都,另一位是德班内廷大臣亚扎巴拉觉廷。
顿丁大臣摩诃西都承诺“虽然古代学者写有一些史书,但有很多与碑铭、历史不符的地方,铭记吾王(波道帕耶)的希望与鼓励,用碑铭、史籍、埃钦、茂贡等进行核校,写一部简史”,写成了《顿丁新史》。
可以说吴格拉《大史》是“Thesis” 注 ,而《顿丁新史》是“Anti-Thesis” 注 。
但尚未能成为“Syn-Thesis” 注 ,而能达到这个地步的历史就是《琉璃宫史》。
到撰写《琉璃宫史》时,《顿丁新史》常常被批判,成了“一部被批判的历史”。
此后到巴基道王在位时,从缅历1191年3月1日(公元1829年5月11日)开始至1193年(公元1831年)在琉璃宫侧殿,由下列“历史写作组人士”一起校订修改才出现了这部“大王统史”。因为是在琉璃宫内撰写的这部史书,故名为《琉璃宫史》。
(1) 蒙悦逝多林寺大法师
(2) 道加彬大法师
[核对检查新史中所涉及的碑铭、君王本纪、比釉诗、埃钦、古籍等,并负责《琉璃宫史》自始至终的行文工作]
(3) 谘政大臣摩诃达马丁坚
[核查分析新史中所述与真实证、证据、所见、所闻、所遇进行比照,作为以上两位大法师的“顾问”]
(4) 大骑兵统领吴耀
(5) 内廷府传旨官吴前
[与古埃钦诗十二篇、古史籍九篇、斗争史五篇、旧蒲甘史、新蒲甘史等进行对比,说出新史中是否包括了那些内容,参加行文工作]
(6) 大侍史吴漂
[与吴耀、吴前任务同。当查到良渊王朝第十代王的历史时,奉命出使孟加拉(任务遂中断)]
(7) 负责灌顶加冕礼的婆罗门学者亚扎德瓦
(8) 负责灌顶加冕礼的婆罗门学者古木德亚
[提供用孟加拉字母或天成体字母写成的梵文经典中皇帝加冕、供奉神灵的情况,写出瑞南觉欣建宫记与建宫碑文中的内容]
(9) 内廷府传旨官吴越
(10) 大侍史吴鲁基
(11) 侍史吴昂达
[将书稿集中后去掉错别字等,读书稿给两位内廷大臣听]
(12) 内廷大臣曹侯
(13) 内廷大臣兼平民大臣辛古侯
[对书稿进行最后校订,边写边与法师们核对,并提出建议]
由这样一个具有庞大豪华阵容的“历史委员会”勘校撰写的《琉璃宫史》,它的价值该是多么巨大啊!